四大主題,二十一位詞人
引領讀者體驗宋詞的美好與生命的錯落
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中國文學園苑裏,一朵最芬芳潔白的奇葩──宋詞
品味詞人生命與作品交會的心靈片刻
※特彆附錄※ 典藏宋詞:嚴選四十名傢代錶詞作
【古典和現代的交會】
以簡單淺顯的文字,引領現代讀者進入美妙的宋詞世界。
【詞作與生平的融閤】
精選詞傢結閤生平與作品,勾勒齣具有生命感的詩詞賞析。
【感傷卻圓滿的體悟】
描繪時代榮衰底下,作傢生命關鍵轉摺,為讀者開展一趟心靈旅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迴首嚮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佛傢的淡然境界是蘇軾的為人之道,他深諳月圓月缺是自然之理,無可避免,所以人生的盈虧自然也是隨緣而至的好,迴首前塵,恍如隔夢,強求又能如何?
春漲一篙添水麵。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榖雨纔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麵收新繭。
-範成大〈蝶戀花〉
在清麗的水鄉春景中怡然自得,曆史的畫捲慢慢舒展,人生一蹉跎,便是垂垂老矣。遠方的落日有著餘暉暖暖的溫度,播撒人間。
驀然迴首,尋訪帝王美人、隱士名臣詞人生命中的轉摺時刻 李煜 一個缺乏政治細胞的帝王,卻是個備受推崇的詞人:他以深情訴說「□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的幽會場景。感性如他,想起遭受宋朝軟禁的弟弟從善,不禁寫下「離恨恰如春草」的溫情。當鐵騎兵馬襲來,「教坊猶奏彆離歌,垂淚對宮娥」吐露瞭身在帝王傢的無奈,日日重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的悔恨。經曆過繁華與破滅,他真正想要的,其實隻是「萬頃波中得自由」的平凡。驀然迴首經典詞人名作,讓宋詞的芬芳重新綻放。
作者簡介
李會詩
喜歡看書,寫毛筆。因仰慕魏晉風骨,沾染瞭北方粗獷氣息。樂天知命,開朗達觀,遨遊書海,始終堅持並執著相信「人為財死,我為情生」,代錶作為《宋詞是一朵情花》、《最風流醉唐詩》。
作者序
花至荼糜情事瞭李會詩
推薦序
驀然迴首—古典韻文情感淬鍊齣的宋詞之美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本書審訂教授林宜陵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纔貌雙全的她們,渴求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然而,海誓山盟總擋不瞭歲月的流逝。隨著傢國破滅,那暴風驟雨下散落一地的,不是落花,是女子白頭偕老的簡單願望。
花蕊夫人
隻恐流年暗中換
人生若隻如初見
愛與不愛都是個難題
蜀道心碎,離恨綿綿
李清照
青州的寂寞時光
一樣梅花彆樣情
朝來寒雨,晚來涼風
她便是那美麗的七夕
張玉娘
解香囊,贈情郎
一場愛情的大考
相思如月月如鈎
竊取長生藥,人月兩嬋娟
戴復古妻
低低哀語悼亡妻
把杯清酒,澆奴墳土
徐君寶妻
一位弱女子的殘生
綉在上河圖裏的血梅花
多情公子空掛念
情感的種籽紮在心頭,開齣瞭勾人心魄的花朵。公子不是萬人景仰的英雄,卻是愛情國度裏的國王。就算人生不過南柯一夢,相遇總會遭逢相離,那字裏行間透露的相思,依舊韆古生香。
李煜
韆古詞帝一斛珠
風流纔子,誤作人主
關於繼位和亡國
憶江南富庶,悔錯殺良臣
那些瘋狂的愛情往事
柳永
淺酌低唱,誤失浮名
詞香是最好的陪葬
宋祁
偶然一嬌嗔,便為宋夫人
且嚮花間留晚照
蘇軾
凡塵不過雲煙一場
錢塘燈火,照見人如畫
呂本中
至今猶恨輕離彆
薑夔
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
史達祖
誰念我,今無裳
吳文英
十年心事夜船燈
天涯落寞,心事斑駁
少年懷抱的淩雲壯誌,在時間的摧摺下擠壓變形。歲月彷如盤鏇離去的飛鳥,瞭無痕跡。如今擁有的,隻有夕陽下的無語心境,以及老長老長的身影。
黃庭堅
西江彎月破盡一腔心事
劉辰翁
青燈獨臥思故國
王沂孫
西窗過雨,餘音更苦
張炎
物是人非,事事隻能休
歲月淡美,人生簡靜
嚮晚杜鵑哀啼裏,南宋遺民以孱弱的雙腳佇立大地。穿上草鞋,當個高山流水的隱士。剩餘歲月投注在丹爐裏,前朝往事化作升騰的白煙。猛然迴首,發現心自由瞭,歲月仍然可以靜好。
張伯端
八仙嫡傳張真人
浪跡雲水老神仙
硃敦儒
洗盡凡心,滿身清露
範成大
山鄉清麗,人生簡靜
夏元鼎
踏破鐵鞋不如隨遇而安
典藏宋詞:嚴選四十名傢代錶詞作
推薦序
驀然迴首—古典韻文情感粹鍊齣的宋詞之美
中國文學韻文之美,從《詩經》到〈古詩十九首〉到唐詩、宋詞,可謂到達唯美的情境,宋詞直接大膽的承繼瞭《詩經》民謠之中〈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對心儀者的真摯情感;〈綢繆〉中「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在苛稅與苦役之下的聚首感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縴縴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戰亂之中苛稅與不得相見之苦的情感。唐詩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中因多情而欲無情卻不可無情的濃烈情感,粹鍊齣的宋詞之美。
本書作者將宋詞的情感用散文筆法道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心為愛情而生的女子,願意死生契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不得如願的 「花蕊夫人」一生先後為成後蜀國君孟昶與宋太祖王妃,作者描寫齣蘇軾詞作下「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美貌絕倫卻又「流年暗中偷換」無助的女子情感。花蕊夫人痛彆國土,走至劍門道時,留詞一首:「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與春心託杜鵑,欲去不得的望帝去國心境,韆古呼應。
寫李清照,以七夕「星橋鵲駕,經年纔見,想離情、彆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形容李清照獨特 的性格與艱難的感情遭遇。留意到李清照學自〈古詩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之情。
張玉娘中作者留意到張玉娘〈山之高〉一詩:「山之高,月齣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學自《詩經》的〈子衿〉:「遺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寜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寜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最深邃的情感。更訴說張玉娘與錶哥瀋佺至死不渝可以為其生,可以為其死,不因貧賤富貴的變化,有所更易的女子情義。「玉關愁,金榖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幾見明月缺還圓。安得雲鬟香臂,飛入瑤颱銀闕,兔鶴共清全。竊取長生藥,人月兩嬋娟。」《詩經.擊鼓》死生契闊,至死不移的堅定。
及至相思無處寄的風流人物,「李煜 」、「柳永」、「宋祁 」、「蘇軾 」、「呂本中 」、「薑夔」、「史達祖 」、「吳文英 」。天涯落寞的「黃庭堅 」、「劉辰翁」、「王沂孫 」、「張炎」。洗盡凡心、人生簡靜 的 「張伯端」、「硃敦儒」、「 範成大 」、「夏元鼎 」都能以現代的語言,會通古今情感的共通點,引起讀者共鳴。
閱讀此書可以增進用字遣詞的能力,瞭解古今情感之美,進一步幫助讀者對自我情感的錶達與描繪能力。
林宜陵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本書審訂教授
作者序
花事荼蘼情事瞭
遙想宋代生活,簡直繁華到令人羨慕的地步。雖無魏晉的風骨、大唐的豐腴,卻也不失自身的綽約與瀟灑。詩書畫、文史哲,都頂著中國文化最炫目而耀眼的光環,備受仰慕。令人仰慕的不僅是絕無僅有的繁華與富庶,還有其舒暢與自由。但她卻沒有盛世王朝的剽悍雄武,反而嬌羞羸弱,不斷躲避塵世紛爭,終於不幸淹沒在外族兇猛的鐵蹄下,因此備受苛責。
或許,迷戀某個朝代和深愛某個人是相似的,總希望她可以不斷帶給自己獨特的驚喜與體驗;卻也常因希望太盛期待太高,落入失望的深淵。那被大宋繁華滋養到美艷無敵的宋詞,也在枝繁葉茂的時候,含著物極必反、凋零落敗的淒涼。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閤,花有榮枯開落,詞有喜怒哀樂,此事古難全。韆古愛恨總是相似的,不同的隻是故事中變換的「主角」。不禁暗想,大概每個人的心底都曾開過一朵情花吧,為著一個人或一段愛。點點滴滴心事,絲絲縷縷柔情,都鎸刻在飄搖塵世的情花上,鏤空的是花瓣,飽滿的是深情。驕傲如張愛玲那樣的人,在愛情裏也變得卑微起來,甚至願意將自己化成一粒塵埃。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哪怕他是漢奸、是敗類、是倉皇逃竄的喪傢犬,但都沒關係。在她眼裏,他隻是一個她深愛的男人。若能相濡以沫,便算打瞭完美的情花結;若無奈相忘於江湖,就隻能感嘆難逃情花劫。
人生自是有情癡,流連必是多情處。今人愛宋詞,愛情花,恐怕也是因為逃不齣這個「情」字。她包羅萬象,又於萬象中生齣種種聚散無常。
也曾循著詞人的身影,依著他們的足跡,盤點當年的軼事,曆曆在目也曆曆如新。嘗其甘苦,品其悲喜,不料讀的是宋詞,嚼齣的卻是自己的人生。就如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的風物、風景與風情,撲簌簌地落瞭下來,拂瞭一身還滿,令人欲罷不能。有時候真是分不清,到底是我們解讀瞭前人的心思,還是我們一直在依賴前人的文字,溫暖現世焦慮的心靈。藉由品讀宋詞,我們驀然迴首,照看真實的自己。
於是,在落筆暫彆這段宋詞之旅時,心裏不覺升騰起一絲惆悵,煙雲水月的沉醉與荒蕪寂寥的收割也是自古難全的吧。
在提筆這本書之前,我曾認真徵詢過周圍師友的諸多意見,仔細考慮過如何擇取詞人和軼事,纔能讓讀者既不感到沉悶無趣,又不會因為太過陌生而産生疏離。可稍顯遺憾的是,也因為設計過多,寫起來反而不如原來自由舒暢,勻稱細膩。譬如畫畫,有時透著濃鬱窒息的悲涼;有時偏又清雅淡漠到無味。但不管怎樣,這份誠意終究還是有幸和大傢見麵瞭。
《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一直以來對宋詞就很有興趣,但總覺得那些詩詞太遙遠,或者說,解讀起來總有點隔靴搔癢。這本書不一樣,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也不是那種隻是簡單堆砌詞句的選集。作者用一種很溫暖、很生活化的方式,帶我們走進宋詞的世界。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他一邊品著茶,一邊娓娓道來那些詞人的故事,那些詞背後的情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對詞人生平的描寫,那些我們熟知的蘇軾、李清照,他們不再是書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凡人。他們經曆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纔情與無奈,都隨著作者的筆觸變得鮮活起來。 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宋詞中那些比較“俗”的部分,他會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去解讀,讓我們看到即使是描繪生活瑣碎,甚至是帶著一絲“煙火氣”的詞句,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藝術美感。比如,他講到辛棄疾的詞,既有金戈鐵馬的豪情,也有歸隱田園的閑適,這種反差讓人迴味無窮。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是一種強迫性的學習,而是一種自然的沉浸。我常常會在某個午後,隨手翻開一頁,然後就沉浸在作者的文字裏,跟著他一起感悟詞句的韻味,一起體會詞人當時的心境。讀完一本,我感覺自己對宋詞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字句,而是開始觸及詞的靈魂。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中國古典文學感興趣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樣,曾經覺得宋詞有點難以親近的人。這本書就像一位引路人,它用最溫和、最智慧的方式,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宋詞世界的大門。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發現,那些古老的詩句,其實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隨時可以被喚醒,被品味。
评分說實話,收到《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時,我內心是有些期待的,畢竟在颱灣,我們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一直有著特殊的關注,而宋詞,無疑是其中的瑰寶。我一直很想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打動我,並且能夠讓我更深入理解宋詞精髓的書,而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滿足瞭我的這份渴望。 作者的筆觸,給我的感覺非常“接地氣”。他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但又不失文采的語言,來與讀者進行交流。我特彆喜歡他對於詞人性格和生活細節的描繪,這些細節往往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詞作的情感基調,以及詞人創作的動機。例如,他對於秦觀的描述,讓我看到瞭一個多愁善感,又纔華橫溢的文人形象。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將宋詞局限在“陽春白雪”的層麵。作者敢於探討一些更具生活氣息,甚至帶有一絲“市井”味道的詞作,並且能夠從中發掘齣深刻的藝術價值和人生哲理。這讓我意識到,宋詞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那些高雅的格調,更在於它能夠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實的情感,並且用最精妙的語言錶達齣來。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作者的某些觀點所啓發,甚至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他能夠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解讀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句,讓我們發現那些曾經被忽略的深層含義。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宋詞,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生活。 總而言之,《品宋詞,驀然迴首》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宋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去品味生活、去理解人生的書。這本書讓我對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意。我強烈建議所有熱愛文學、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書。
评分《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書名本身所暗示的“迴首”的懷舊感。我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喜歡宋詞的人,但往往在閱讀時,感覺像是站在高處俯瞰,看到的隻是宏觀的圖景,卻少瞭些許近距離的觸碰。這本書,則像是把我拉到瞭詞人的身邊,讓我能夠更貼近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去講解,而是帶著一種分享的心態,娓娓道來。他會在講解詞作的同時,穿插一些與詞人相關的趣聞軼事,或者是一些當時的曆史背景,這些看似零散的細節,卻能極大地豐富我們對詞作的理解。我記得書中講到陸遊的愛國情懷,以及他晚年隱居時的那種復雜心情,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隻能用“優雅而精準”來形容。作者的遣詞造句,既有詩詞的韻味,又沒有失掉現代漢語的流暢性。他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勾勒齣最動人的畫麵,或者說齣最深刻的道理。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因為某一句精闢的評論,而停下來反復思考,甚至會覺得,作者的解讀,比我多年來自己領悟到的還要透徹。 最讓我覺得特彆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宋詞中那些比較“常見”的題材,比如離愁彆緒、思念故鄉等等。但他總能找到新的角度,去解讀這些情感,讓我們看到,即使是人人都會有的情感,在詞人的筆下,也能綻放齣獨特的光彩。這讓我覺得,宋詞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驚世駭俗的篇章,更在於它對尋常情感的細膩捕捉。 《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讀到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關於宋詞的書。它讓我不再隻是“讀”宋詞,而是真正地“品”宋詞,去感受它背後的溫暖、力量和智慧。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值得反復迴味,也值得推薦給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
评分《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拿到手中就有一股沉甸甸的質感,不單單是紙張的厚度,更是內容帶來的深刻感受。我一直以來對宋詞都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喜愛,但很多時候,即使是反復誦讀,也總感覺隔著一層薄紗,無法完全觸及詞句中最精髓的部分。這本書,則像是用最鋒利的刀刃,為我揭開瞭那層神秘的麵紗。 作者的解讀方式相當彆齣心裁。他不像是一些文學評論那樣,枯燥地分析詞的格律、用典,而是更側重於詞背後的“人”。他會從詞人的生平際遇、性格特點齣發,去解讀他們的詞作,這樣一來,那些曾經冰冷的字句,立刻就變得有瞭溫度,有瞭生命。我尤其喜歡他對蘇軾的描寫,那種豁達、那種不羈,仿佛就躍然紙上,也讓他的詞作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能夠讓讀者真正“走進”宋詞的世界。作者的文字極富畫麵感,他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意境具象化,讓我們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詞人當時的心境。例如,當他描寫柳永筆下的秦淮河畔的繁華與落寞時,我仿佛能聽到那裏的吳儂軟語,聞到那裏的脂粉香氣,也感受到那種物是人非的傷感。 另外,我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對於宋詞藝術性的探討,也做得非常齣色。他不僅僅是停留在情感層麵的解讀,更會點齣詞句中巧妙的構思、精煉的語言,以及這些藝術手法如何服務於情感的錶達。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方式,讓我在享受閱讀的樂趣的同時,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品”讀宋詞的著作。它讓我看到瞭宋詞的深度,也讓我體會到瞭宋詞的溫度。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宋詞的理解,不再是淺嘗輒止,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深邃、更有人情味的層麵。非常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興趣的朋友。
评分收到《品宋詞,驀然迴首》這本書,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讀書人,我總覺得自己對傳統文化有種特彆的情感連結,而宋詞,正是這種情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首詩詞,不隻是要懂它的字麵意思,更要觸及它背後那份時代背景、詞人生平以及所抒發的情感。 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一點。作者並非單純地羅列詞作,而是將詞人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詞人情感的細膩捕捉,他能從寥寥數語的詞句中,挖掘齣詞人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那種孤獨、那種思念、那種壯誌未酬的感慨,都隨著作者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 閱讀的過程,仿佛是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場心靈的對話。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詞篇的獨到見解。比如,作者對於李煜的詞,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位為一個亡國之君的悲歌,而是深入剖析瞭他作為詞人,在那個特殊時期所展現齣的極緻的藝術纔華,那種哀而不傷、婉轉淒美的風格,真的讓人動容。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它沒有使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也沒有故作高深的賣弄。作者的筆觸是溫潤的,就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用最平實的語言,最真摯的情感,嚮你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宋詞的故事。我常常在閱讀時,不自覺地被帶入到那個詞人所描繪的世界裏,感受著那份曆史的厚重與人生的況味。 總而言之,《品宋詞,驀然迴首》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好書。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宋詞,更能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與人生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擦肩而過的詞句,也讓我對中華文化的魅力有瞭更深的體會。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宋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理解人生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