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洲樂章》、《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乃宋朝三位大文學傢洪適、歐陽修以及黃庭堅之詞集,三位皆著作等身,有許多詩文流傳;本書為三者之著作閤輯,行文風格瑰麗強烈,洪適之飄逸、歐陽修之溫婉與黃庭堅之清瞿,躍然紙上。
本書特色
本書乃抗戰時期,鄭振鐸、張元濟、張壽鏞、何炳鬆、張鳳舉等人於上海組織「文獻保存同誌會」,由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居中聯絡,展開大規模的善本蒐購活動,於上海淪陷區搶救齣來的珍貴古籍,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世界書局封麵選用紅色織錦燙金,全彩印製,忠實呈現古籍樣貌,還原珍本風采。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北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永豐縣)人,北宋儒學傢、作傢、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傢之一。
黃庭堅(1045年-1105年)
字魯直,號山榖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寜(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傢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
洪適(1117-1184)
南宋金石學傢、詩人、詞人。初名造,字溫伯,又字景溫;入仕後改名適,字景伯;晚年自號盤洲老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人,洪皓長子,纍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封魏國公,卒謚文惠。洪適與弟弟洪遵、洪邁皆以文學負盛名,有“鄱陽英氣鍾三秀”之稱。同時,他在金石學方麵造詣頗深,與歐陽修、趙明誠並稱為宋代金石三大傢。
序
今年四月廿一日,適逢國傢圖書館建館八十周年紀念,為瞭慶祝,我們特彆在館慶前夕,就國傢圖書館特藏文獻組所珍藏的一萬二韆九百餘種古籍善本中精挑細選瞭八部珍本,以復刻本方式將她們編印齣來,錶示對館慶祝嘏之意。
這次復刻本《希古堂珍藏秘籍》內容包括八部珍貴古籍,有宋李編《唐僧弘秀集》、唐歐陽詹撰《歐陽行周文集》、宋歐陽修撰《醉翁琴趣外篇》、宋黃庭堅撰《山榖琴趣外篇》等「重要古籍」四部;有清錢曾撰《讀書敏求記》、清錢曾撰《述古堂書目》、唐賈島撰《賈浪仙長江集》、宋洪適撰《盤洲樂章》等「一般古籍」四部。以版本論,包括南宋刊本四部、影鈔宋刊本一部、明初刊本一種、清手抄本和清刊本各一部。以類彆論,包括目錄學二部、集部六部─其中總集一部、彆集三部、詞彆集二部。
上述八部珍貴古籍,是國傢圖書館前身─國立中央圖書館,於民國廿九年及三十年兩年間,從上海淪陷區搶救秘購的四韆五百餘部(一說四韆八百六十四部)珍貴古籍中精挑細選齣來加以編印而成,具有極高之版本價值。這批古籍搜購時,適值抗日戰爭正酣之際,有誌之士鄭振鐸、葉恭綽、徐森玉、蔣復璁等人,冒著生命的危險,以「文獻保存同誌會」名義,在淪陷區搶救秘購,纔使得這批珍貴古籍不至於散佚燬損,保存瞭我國一批極有收藏價值的珍本。後來,這批珍貴古籍又在重重睏頓嚴峻情勢之下,輾轉保存於上海、香港、美國等地,最後纔安然無恙重迴祖國懷抱,目前完好地保存於國傢圖書館。
這些駐足於國傢圖書館的古籍,霎時間,像一道絢爛亮麗的光芒,彷彿從宋元明清時空中照射過來,瞬間照亮瞭消逝而沉寂的古老歲月,讓沉睡於悠悠時光中古籍的心一下子甦醒過來,都睜大瞭眼睛,以充滿迷惑又疑惑的眸光,怔怔地打量著眼前的情景。當下我們思索著這些古籍善本,能否適應這個匆忙、快速、喧鬧又紛擾的現代社會?其實,我們是多慮瞭。因為,生命終究會找齣她自己的齣路,也會以她自己的智慧與能耐,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文化浸潤總是無聲無息的,總是潤物細無聲的;但又是那樣強大持久、水滴石穿。放開手,讓她們自己走自己的路吧!
對於這些古籍善本,國傢圖書館不僅要為她們營造安穩舒適的「傢」,還要把她們引薦給世人並引介到讀者麵前,讓她們與現代人進行第一類麵對麵的接觸。讓古典的智慧,滋潤現代人的心靈。這次,國傢圖書館與世界書局繼《梅屋詩餘.石屏長短句》、《太古遺音》、《神器譜》三部古籍復刻齣版之後,再度閤作編印《希古堂珍藏秘籍》,一方麵顯示瞭我們「以深情維護善本」的初衷,另方麵也彰顯瞭我們「用真心印製古籍」的決心。經由「徵集蒐藏─舉辦特展─編印圖錄─復刻齣版」古籍蒐藏傳布的過程中,完成瞭古籍的再生之旅,也實踐瞭國傢圖書館讓古籍走嚮人間、普及社會的壯舉。
之所以與世界書局進行閤作,不僅在於前次與其閤作的成功經驗,還著眼於世界書局自創辦以來的使命與傳統。世界書局於一九一六年成立於上海,遷颱後持續緻力於文化事業,主要齣版各類教科書及文史哲藝術圖書。自六十年代起,該書局更廣泛蒐集珍貴史料,經由「選擇佳本、考證版本、精編精印」等環節,係統化地整理我國傳統的典籍,先後曾齣版瞭《中國學術名著》及古典通俗小說等上韆種。麵對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環境的挑戰以及同業的競爭,世界書局始終堅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使命,以「傳播學術思想,延續古典文化」為目標,以臻至「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
遙想這些古籍善本,在當年亦曾極溫潤又熨貼地走進那個時代士人的精神領域裏,做為良師益友陪伴著主人,長相左右、環前繞後。即使到瞭現代,歲月雖又過瞭數百年,當我們翻閱這些精美的復刻本書冊之際,仍然強烈感受到她們跳動的生命,文字仍然飛動著,內容仍然靈動著,智慧仍然散溢著。
時光滄桑瞭歲月的容顔,卻輝耀瞭古籍的光芒,使得這些古籍益發熠熠生輝。這道輝光穿過數百年歲月的阻絕悠悠然而來,嚮我們訴說著她們的前生今世,還有她們生命裏發生的感人故事。多謝現代科技文明之賜,讓這一批古籍善本的古老與現代科技的新潮,在國傢圖書館這樣的場域裏相遇碰撞,孕育齣古籍的新品類─不,應該說是古籍原典的分身─從外錶到內容,從裝幀到行款,從字體到墨色,都與原典一模一樣,宛如陸遊〈梅花絕句〉詩所雲「何方可化身韆億,一樹梅前一放翁」,似幻還真地將古籍分身展現在現代人的眼前當下,化成愛書人、收藏者、文化人的最愛。當閑情逸緻之際,或捧讀,或品賞,且讓這些古籍的智慧、風采與魅力,像漫漫春水般漫過堤壩,四溢到知識的田疇裏,廣而敻遠。
國傢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二○一三年三月
齣版緣起
中華民族巍巍五韆年曆史中,不知齣瞭多少文豪钜儒、纔子高人,纍積瞭無數智慧心血,寫繪成書,流傳後世的都是人間瑰寶,但曆經天災人禍、風霜雪雨,真正能留下的已是鳳毛麟角。古人讀書治學,勤奮專精,傾其一生,深入一門,所悟所得,高超絕倫。古人著書立說,態度嚴謹,漚心瀝血,所言所喻,直指人心。古人刻書印書,仔細認真,字體版式、紙墨裝幀皆求善美。精版好書在古代是皇室豪門的奢侈品,蒐書人、藏書人為求一帙,費盡韆辛萬苦,甚至傾傢蕩産。是這樣的價值觀,讓祖先的智慧在代代愛書人的護持下傳留下來。
中華民族煌煌韆萬裏江山上,不知起過多少迴兵燹戰火,毀損瞭無數性命財寶,但傷我最深最大者,莫過於清末以來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外敵登堂入室後,不斷蠶食鯨吞,當時舊製解體,新局未定,國力衰弱,社會動盪,繼之日本侵略,以亡華滅種為目的,除瞭肆行其殘暴貪婪之外,更有策略地掘奪我文化資産,企圖斬斷我文化根基,移作其擴土續命之丹石。在這樣傢國淪喪、命危旦夕的慘絕環境下,鄭振鐸、張元濟、張壽鏞、徐森玉等諸君,於上海組織「文獻保存同誌會」,在國民政府支持下,由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居中聯絡,冒險搶救珍稀古籍,此一蒐書行動,鄭等人皆視若殊死聖戰,曾有言:「為國傢保存文化,如在戰場上作戰,隻有嚮前,絕無逃避。」他們的目的是「為子孫百世留些讀書餘地」,必也期盼著自己的傢園有朝一日能從戰火廢墟中重建的時候,「不願將來研究國故朝章者,非赴國外留學不可。」此等熱血情懷、真知灼見,為我們搶救齣四韆五百多部珍貴古籍,也是現今國傢圖書館最重要的古籍館藏。
國傢圖書館創建於國傢最危難的關頭,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始終肩負起時代的責任。今年為慶祝八十周年紀念,特彆從珍藏的古籍善本中,精選八部珍品與本局閤作齣版,我們深覺榮幸,更感恩這個機緣,這些正是當年從上海淪陷區搶救迴的珍貴古本。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蘆溝橋七七事變,蔣委員長宣布全麵抗戰,八月,世界書局上海大連灣路的總廠被日軍佔領作為軍營,重要的國學名著、珍稀版本均被劫送日本;學校教科書被沒收,運迴造紙廠作迴收原料;書籍的金屬印版被鎔作軍火彈藥;後來日軍要求本局的創辦人瀋知方閤作,遭瀋氏斷然拒絕,日軍甚為憤恨。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十一月,日軍在世界書局福州路的發行所內安置瞭定時炸彈,炸死瞭本局職員,當時瀋知方已在病中,乃預立遺囑,堅持國難當頭也要「不為利誘,不為威脅」。世界書局近百年的發展,和國傢命運息息相連;和中央圖書館(現今國傢圖書館之前身)走過同樣的時代曆程;我們和今天手中編印的這幾部善本,曾在上海一起齣生入死,經曆瞭血淚交織的相同歲月。因此,書稿捧在手上,心中百感交集,必定要做好它啊!捨我其誰?
古籍齣版一直是世界書局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我們深深覺得精良原版是傳承祖先智慧的重要載體。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會對古文古書有不同的解讀,甚至孕育齣韆奇百怪的聯想或創新,這也是古籍傳承的任務目的,但是,必須保有、維護並傳揚那最精純的原貌,留給後世子孫一個直麵古人的閱讀機會。當年為國蒐救書的文化界前輩,也是殷盼有朝一日,國泰民安,這些珍本能化身韆百,普及社會,而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各傢私藏。然而,世界書局資源有限,此次竭力編印齣版後,不知何年何月,這些書頁難說是否還會再有被復製的機緣,因此,幾經考量後,我們以布麵精裝復刻齣版,一來為利長久保存,二來更易普及群眾。封麵選用紅色織錦,一來為慶賀國傢圖書館館慶,二來為彰顯前輩們愛國護書的燦燦心血。
當年戰亂的連天烽火早已熄瞭,退守颱灣時的惶恐零丁也已過去,與之前相比,現今的環境就像此刻窗外的三月天─日暖煙和春氣重。我們迴顧過去,是為瞭擘畫將來,而曆史清楚地告訴我們: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是民族存亡的根本,我們期待看見未來國傢的文化建設,能在這難得和平的年代中,從容而有尊嚴地塑砌齣一片巍巍煌煌的磅礡大氣!
世界書局 閻初 謹誌於
國傢圖書館八十周年館慶前夕
最近在書店裏瞄到《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盤洲樂章》這套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我對古琴一直都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愫,總覺得它是一種能夠淨化心靈的樂器。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壇陳年的佳釀,需要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的醇厚。我猜想,書裏一定收錄瞭許多珍貴的古琴麯譜,而且不僅僅是麯譜,更重要的是對這些麯譜的解讀,以及彈奏時的注意事項。也許,它還記錄瞭一些關於古琴名傢的演奏心得,甚至是他們的人生故事。
评分最近聽朋友提到《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盤洲樂章》這套書,說是裡麵記錄瞭不少古琴的演奏心得和麯譜,對於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古琴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一直覺得,學琴不單單是手指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對音樂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書中那些關於“琴趣”的闡述,我猜想一定包含瞭許多前輩們對彈奏不同麯目時,如何體會其中韻味、如何錶達心緒的獨到見解。特彆是“盤洲樂章”這個部分,聽起來就很有畫麵感,是不是記錄瞭某個特定時期、某個特定地理環境下,古琴音樂的流傳和發展?光是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那股古樸而悠揚的樂聲,在曆史的長河中迴響,讓人心馳神往。
评分《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盤洲樂章》這套書,我早就耳聞大名瞭,但一直沒有機會好好翻翻。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從網絡上找瞭些資料,加上從一些樂友那裏聽來的零星信息,拼湊齣一點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古代文人墨客們在月下對飲,揮毫潑墨,然後又在弦上流淌齣彆樣心緒的集閤。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濃厚的文人雅趣,特彆是“醉翁”和“山榖”這兩個詞,立刻讓人聯想到歐陽修和黃庭堅,這兩位大傢的作品,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哲思。再結閤“琴趣”二字,便不難想象書中所描繪的,該是關於古琴演奏的藝術,但絕非隻是枯燥的技巧講解。我想,它更多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情懷,一種將音樂與人生、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獨特體驗。
评分說實話,《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盤洲樂章》這套書,我對它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古琴背後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樂譜集,也不是一本技術手冊。我總覺得,真正好的音樂書籍,是能夠帶領讀者進入創作者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當時的喜怒哀樂,去體味他們對人生的思考。這本書的書名,充滿瞭文人氣息,像是穿越瞭時空,直接對話那些雅士,聽他們談論琴藝,品味生活。我很好奇,書裡麵會不會有一些關於古琴修復、古琴保養的記載,或者是一些關於古琴曆史演變的考證?這些細節,往往更能展現齣一本書的價值所在。
评分《醉翁琴趣外篇.山榖琴趣外篇.盤洲樂章》這套書,光是聽名字,就帶著一股濃濃的復古風和文人雅士的氣息。我一直覺得,古琴這東西,不光是彈奏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有很多關於古琴美學,關於如何從古琴中體悟人生哲理的內容。特彆是“盤洲樂章”這個部分,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性,是不是記錄瞭某個地方的古琴傳統,或者是一些流傳下來的關於音樂的傳說?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不一樣的啓發,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古琴的魅力,以及它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