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Slavin 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同時是該校「危機學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與「大傢都成功基金會」的理事長。Slavin最有名的是他的閤作學習法。但他在教育心理學的其他層麵也有精闢的見解。他所撰寫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廣受歡迎。本書原著齣版於2012年,已經是第十版瞭。
Slavin 認為,好的老師必須是有目的性的老師。他也認為,要成為有效率的老師,必須對有用的心理學法則有透徹的瞭解,並知道如何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教育情境。基於這兩個理念,他對本書做瞭精心的安排。首先,每一章都以「課前思考短文」開始,接著是「善用你的經驗」。其目的是要藉著教室裏發生的故事來活化讀者的先前經驗,並讓讀者有批判思考、創造思考以及閤作學習的機會。每若乾節之後有「自我檢核」,每章之後又有「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用以幫助讀者檢驗自己瞭解的情形。每章在適當的地方有「理論到實際」,其內容為可以應用的具體策略或技巧。這是理論到實際情境的橋樑。最後,在某些章摘要之前並有「有目的性的老師」專欄。它是透過一些問題,使讀者能從新的角度來嫻熟一些教學策略,並將所學的新知識做一個統整,最終目的則是使讀者將來在教學曆程中能有意地計畫、教學、並做修正--也就是能成為一個有目的性的老師。在這個新版裏,幾乎每一章都增加瞭「21世紀的學習」專欄,目的在提醒老師,在21世紀的教育裏,應特彆注意到哪些地方。
Slavin本身就是一個「理論到實際」的人;他除瞭有精湛的研究,更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因此,本書寫來入木三分,又充滿智慧。他說,「我寫的時候,會想辦法讓你幾乎可以聽到學生的聲音,幾乎可以聞到從學生餐廳傳來的午餐的香味。」他也說,本書撰寫時「要包含實做上的建議,這些建議要以教室的研究為基礎(但加上我一點常識性的判斷),以便當你照著做時,我有信心說:這些建議應該行得通」。
作者簡介
Robert Slavin
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and Reform in Education)主任,(英格蘭)紐約大學「有效率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for Effective Education)主任,並且是「大傢都成功基金會」(Success for All Foundation)的理事長。他於1975年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社會關係之博士學位。所發錶的論文及專章至今超過200篇,其研究主題包括閤作學習;能力分班;學校與班級組織;廢止種族隔離;危機學生之有效方案;早期學校失敗之預防;大傢都成功;績效責任時代之教育研究等。Slavin多次獲奬。在1985年,Slavin獲頒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方案研究方麵的Raymond Cattell Early Career Award。在1988年,獲得AERA期刊最佳論文的Palmer O. Johnson Award。在1994年,他獲頒查爾斯.丹納基金會的Charles A. Dana Award。1998年獲頒美國教育委員會的James Bryant Conant Award。在2000年,他獲得各州主要學校行政人員委員會的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2008年,他再次獲得AERA期刊最佳論文的Palmer O. Johnson Award。在最近的2009年,他獲頒AERA的Review of Research Award。
譯者簡介
張文哲
學曆:美國奧勒岡大學教育心理係博士
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係副教授
研究專長:教育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
作者序 iii
作者簡介 v
譯者序 vii
中文第三版譯者序 xiii
CHAPTER 1 教育心理學:教學的基礎 1
一、如何做個好老師? 4
(一)瞭解學科內容(包括教學技能) 5
(二)精熟教學技能 6
(三)好的教學可以學習嗎? 7
(四)有目的性的老師 8
(五)21世紀的技能 11
二、研究在教育心理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13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目標 14
(二)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教師的價值 14
(三)教學即是做決策 15
(四)研究發現+常識性判斷=有效教學 19
(五)有效方案的研究 19
(六)研究對教育實務的影響 19
三、教育心理學使用哪些研究方法? 22
(一)實驗法 23
(二)相關法 28
(三)描述性研究 30
(四)行動研究 31
四、如何成為有目的性的老師 31
(一)教師證照 32
(二)證照之外 32
本章摘要 35
重要術語 36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38
CHAPTER 2 認知、語言與讀寫能力的發展 41
一、兒童認知的發展 43
(一)發展的觀點 43
(二)發展的課題 43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45
(一)發展如何産生 45
(二)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 47
三、當代學者對皮亞傑理論的看法 57
(一)皮亞傑理論的批判和修正 57
(二)新皮亞傑學派的發展觀 59
四、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 60
■發展如何産生 61
五、語言與讀寫能力的發展 65
(一)學前階段語言與讀寫能力的發展 65
(二)小學與中學階段語言與讀寫能力的發展 69
本章摘要 71
重要術語 72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74
CHAPTER 3 社會、道德與情緒的發展 75
一、人格與社會發展的一些觀點 77
(一)艾瑞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78
(二)艾瑞剋森理論的啓示和批評 82
二、道德發展的一些觀點 83
(一)皮亞傑的道德發展論 83
(二)柯柏格的道德推理階段 85
(三)對柯柏格理論的批評 88
三、兒童社會與情緒的發展 92
(一)學前階段社會情緒的發展 92
(二)小學階段社會情緒的發展 95
(三)小學高年級至高中階段社會情緒的發展 101
(四)情緒發展 105
本章摘要 109
重要術語 110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112
CHAPTER 4 學生多樣性 115
一、文化對教學和學習的衝擊 117
二、社經地位對學生成就的影響 119
(一)不同階級傢庭的兒童養育方式 122
(二)收入和暑修間的關聯 123
(三)學校是一種中産階級機構 123
(四)學校和社區因素 124
(五)增進弱勢學生的韌性 125
(六)學校、傢庭、與社區的協同閤作 125
(七)提升低收入傢庭兒童之學業成就 128
(八)對於弱勢兒童學業成就問題的學校外解決辦法 129
(九)對教師的啓示 130
三、族群性和種族因素對學生學校經驗的影響 131
(一)美國種族和族群的組成 132
(二)低代團體學生的學業成就 133
(三)低代團體學生學業成就落後的原因 134
(四)刻闆印象威脅 135
(五)學校廢除種族隔離的效果 136
四、語言差異和雙語課程對學生成就的影響 140
(一)雙語教育 140
(二)雙語教育的趨勢 143
五、多元文化教育 145
■多元文化教育的嚮度 145
六、性彆與性彆偏見對學生學校經驗的影響 148
(一)男性與女性在思考和學習上的差異 148
(二)男生危機 150
(三)性彆角色刻闆印象與性彆偏見 150
七、學生在智力和學習風格上的差異 153
(一)智力的定義 154
(二)智力的起源 157
(三)學習風格的理論 158
(四)性嚮與處理之交互作用 158
本章摘要 162
重要術語 164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165
CHAPTER 5 行為取嚮的學習理論 169
一、學習的定義 172
二、行為取嚮的兩大學習理論 173
(一)巴夫洛夫:古典製約 173
(二)史肯納:操作製約 174
三、行為取嚮學習理論的原則 177
(一)行為後果的角色 177
(二)增強物 177
(三)內在增強物和外在增強物 181
(四)懲罰物與懲罰 183
(五)後果的立即性 186
(六)塑造 187
(七)消弱 188
(八)增強的時製 189
(九)維持 193
(十)先行物(antecedent)的角色 193
四、社會學習論對瞭解人類學習的貢獻 197
(一)班度拉:楷模學習和觀察學習 197
(二)Meichenbaum的自我調整學習模式 200
(三)行為取嚮學習理論的優點和限製 204
本章摘要 204
重要術語 206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209
CHAPTER 6 認知取嚮的學習理論 211
一、訊息處理模式的意義 214
(一)感官收錄器 214
(二)短期或工作記憶 218
(三)長期記憶 221
(四)增進長期記憶的因素 226
(五)其他訊息處理模式 227
二、腦的研究 228
(一)腦研究在教育上的涵義 230
(二)腦研究在教學上的應用 232
三、導緻記憶或遺忘的因素 236
(一)遺忘和記憶 236
(二)練習 242
四、如何教導記憶策略? 243
■語文學習 244
五、使訊息變得有意義的方法 249
(一)機械式學習vs.有意義的學習 250
(二)基模理論 252
六、後設認知技巧何以有助於學生學習? 253
七、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研讀策略 255
(一)模擬測驗 255
(二)做筆記 256
(三)畫重點 256
(四)做摘要 256
(五)寫下自己的瞭解(writing to learn) 257
(六)做大綱和構圖 257
(七)PQ4R法 258
八、認知教學策略何以有助於學生學習? 259
(一)使學習變得和自己有關並活化先前知識 260
(二)組織訊息 264
本章摘要 269
重要術語 271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275
CHAPTER 7 有效的一課 277
一、直接教學法的意義 281
二、用直接教學法上課 282
(一)陳述學習目標 286
(二)將學生導嚮上課 287
(三)復習先備知識和技能 290
(四)呈現新材料 290
(五)進行學習探測 295
(六)提供獨自練習機會 304
(七)評量學生錶現並提供迴饋 307
(八)提供分散練習和復習 307
三、直接教學法研究對於教學的建議 309
四、概念的學習和遷移 311
(一)概念的學習與教學 311
(二)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313
五、教學中如何運用討論 318
(一)主觀和具爭議性的問題 318
(二)睏難與新奇的概念 319
(三)情感目標 319
(四)全班討論 320
(五)小組討論 322
本章摘要 324
重要術語 325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327
CHAPTER 8 以學生為中心和建構主義取嚮的教學 329
一、建構主義對學習的看法 333
(一)建構主義的曆史根源 333
(二)由上而下的處理 335
(三)閤作學習 336
(四)發現學習 338
(五)自我調整學習 338
(六)鷹架構築 339
(七)美國心理協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 340
(八)不同學科領域的建構式教學法 341
(九)有關建構式教學法的研究 347
二、在教學中如何使用閤作學習 348
(一)閤作學習的方法 349
(二)有關閤作學習的研究 354
三、如何教導問題解決和思考技巧 358
(一)問題解決的曆程 358
(二)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導 361
(三)思考技巧的教導 363
(四)批判思考 368
本章摘要 369
重要術語 372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374
CHAPTER 9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77
一、動機的意義 380
二、動機理論 382
(一)動機與行為取嚮的學習理論 382
(二)動機與人類需求 384
(三)動機與歸因理論 386
(四)動機與自我調整學習 391
(五)動機與預期理論 393
三、如何提高成就動機 394
(一)動機與目標導嚮 395
(二)習得無助感與歸因訓練 397
(三)教師期待和成就 399
(四)焦慮與成就 402
四、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404
(一)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404
(二)教師要如何纔能提高學生的內在動機? 407
(三)提供外在誘因以激勵學習的原則 410
(四)有效地使用贊美 414
(五)教導學生贊美自己 416
本章摘要 416
重要術語 418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419
CHAPTER 10 學生學習的評量 421
一、教學目標的意義與教學目標的運用 423
(一)計畫課的目標 425
(二)將目標與評量聯結起來 432
(三)使用教學目標分類法 434
(四)有關教學目標的研究 437
二、為什麼評鑑很重要? 438
(一)評鑑可做為迴饋 439
(二)評鑑可做為訊息 440
(三)評鑑可做為誘因 442
三、如何評鑑學生的學習 442
(一)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 443
(二)常模參照評鑑與標準參照評鑑 443
(三)評鑑策略要與目的配閤 445
四、如何編製測驗 448
(一)成就測驗的原則 448
(二)使用細目錶 452
(三)選擇反應題的編擬 454
(四)建構反應題的編擬 459
(五)論文式測驗的命題和評鑑 461
(六)問題解決題的編擬和評鑑 465
五、真實評量、檔案評量、與實作評量的意義 470
(一)檔案評量 470
(二)實作評量 473
(三)實作評量的功能 474
(四)實作評量的評分尺規 476
六、如何評定成績 477
(一)建立評定成績的準據 477
(二)字母式成績的評定 479
(三)實作的成績評定 481
(四)其他的另類成績評定係統 482
(五)成績單上的成績 484
本章摘要 486
重要術語 488
自我評量:教師檢定考試練習 490
英漢索引 492
作者序
當我一開始寫《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這一本書時,我內心就有一個很清楚的目標。我要讓這些明日的老師們具有基礎知識,並擁有實用的策略,以便他們能夠成為有效率的老師。在我看來,當時已齣版的教科書大緻上可分為兩類:詳盡的,和簡略的。詳盡的教科書引用很多研究,但過於冗長,失去瞭教室的味道,而且也缺乏應用上的指引。簡略的教科書雖讀來輕鬆,但就缺少那種研究纔能引來的難題和知性的爭論。這類教科書會建議你去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都是屬於「你就試試看吧!」這一類的,而不去考慮,到底這些策略有沒有效果。
我的目標就是要寫一本具有下列特徵的教科書:
■ 能像以研究為重的教科書一般,提供完整而最新的訊息,但同時是易讀、實用的,且對重要觀念能提齣很多例子和說明。
■ 要包含實做上的建議。這些建議要以教室的研究為基礎(但加上我一點常識性的判斷),以便當你照著做時,我有信心說,這些建議應該行得通。
■ 要透過許多實際的例子,很清楚地說齣理論和實際的關聯,使你能夠把在教育心理學課上所學到的東西遷移到實際的教學上。雖然我從1970年代中葉起就開始從事教育的研究工作,但我是在彆人給瞭我活生生的教室中的例子之後,纔開始真正瞭解到教育上的理論或概念。我相信我大部分的同僚(當然也包括師範生)都有同感。所以,「例如」這兩個字在本書會齣現好幾百次。
■ 要引人入勝。所以,我寫的時候,我想辦法讓你幾乎可以聽到學生的聲音,幾乎可以聞到從學生餐廳傳來的午餐的香味。
以上是我寫前麵幾版時的目標,當然也是第十版的目標。但在這第十版,全書有一些改變:我增加瞭新的例子,把文字再做精鍊,並淘汰一些過時或非必要的資料。我很在意要讓本書趕上時代,所以本版有2,000個以上的引用文獻。而其中有55%以上都是2000年以後的。在這一版,我新增瞭656個以上的文獻。大部分的讀者應該不會太關心引用的文獻。但是我要讀者和教授們知道,我書中所說的,其根據在哪裏,以及各位需要進一步的訊息時,可以從哪裏找到。
這幾年來,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實際有很大的改變。就在幾年前,直接教學法和相關的教師效能研究還是教育心理學的主流。然後是建構式教學法,學生檔案和實作評量,以及其他的人本主義策略捲土重來。現在呢,學者們強調「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後者這種想法更需要老師來為學生的學習成果做計畫,更需要老師在教學上有清楚的目標。這就是我在這本書所強調的「具目的性的教學」(intentional teaching)。我在最早的幾版裏都提到:雖然當時很流行直接教學法,但發現教學法和人本主義的方法不可完全拋棄。在以後的各版,我做瞭相反的呼籲:盡管主動、以學生中心,和建構式的教學法很流行,直接教學法仍不可偏廢。在這一版,我仍然主張,在不同的教學法之間應取得平衡。不同的教學法有不同的哲學基礎,這是事實。但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他必須精通很多不同的方法,然後很用心的去做選擇。
第十版介紹瞭以上以及其他主題的最新研究,也提齣瞭它們在教學上的應用。整本書反映瞭目前影響著教育心理學和實際教學的「認知革命」。
近幾年來美國教育持續發展,尤其是2001年「無兒童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或譯沒有學生落後法案)立法並強調標準與績效責任。此一措施持續到歐巴馬政府。在這個情勢底下無人可以否認:老師是很重要的,老師對學生的成就有深遠的影響。要使這些影響成為正嚮的影響,老師就必須對那些極為有用的心理學法則有透徹的瞭解,並對如何應用瞭然於心。所謂有目的性的老師,就是這樣的一種老師:他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做反思;做教學上的決定時,清楚瞭解不同的做法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有效率的教學並不是一堆小詭計,也不是一些抽象的原理原則。而是有智慧地將一些自己瞭解透徹的法則應用到實際問題上。教學可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我希望這一本書能帶給你從事這項工作時必要的知識和實用上的技能。
譯者序
當學富齣版社和我接洽,探詢由我來翻譯Slavin這本書的可能性時,我很快就答應瞭。原因是,我本來就喜歡翻譯,而且這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事實上,在答應翻譯工作之前,我已經在使用此書的前一版瞭,所以對它有很多的瞭解。對我來說,這本書當教科書蠻好用的。而且,我覺得它對現在和未來的老師很可以提供實質的幫助。
首先,本書對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有詳盡的解釋。不過,他的詳盡主要不在理論上的深入,以緻變成高層次的文獻探討或理論性的辯正。它是在清楚說明重要概念的意義之後,不厭其詳地舉例說明當應用到學校的實際情境時要怎麼做。我認為,在師資的訓練上這一點很重要。你覺得對心理學的理論有細微高深的探討,就能「自動」在實際教學上有很好的應用嗎?我是不相信的。對於教育學程的初學者來說,應該更是如此。會應用是很重要的。Slavin說得好:「牧場工人對馬匹如何行動以及馬匹能做些什麼,也許已經有相當瞭解。但是如果工人無法讓一隻未受訓練、受到驚嚇、而且不友善的動物變成一匹溫馴的馬,則工人最後必將肋骨斷裂、齒痕滿身」(第一章)。本書一直沒有忘記:學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將來能成為一個有效能的好老師。他整本書都環繞在這個目的上。教育心理學絕不能脫離學校教育的實際,這是我願意一再強調的,它也是本書的基本精神。所以本書花瞭很多篇幅在討論實際的教育工作者將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本書每章都有好幾個「理論到實際」專欄,同時也不時可以看到他來自教育實際經驗的智慧之言。我認為這些討論很珍貴,也很實用,並且讓我讀來興趣盎然。Slavin認為,他的實做建議是行得通的。我也有此信心。
我很欣賞Slavin一開始就強調要做一個有目的性的老師。這是醍醐灌頂之語。因為,一個老師肯用心、有目的性的話,他纔會認真去思考,認真去對自己的教學做反思,也纔能認真去吸收有助於教學的知識和技能。簡單的說,他纔有進步的動力。其實,不僅是老師,從傢庭主婦到總經理,都要肯用心、有目的性,纔會有進步,不是嗎?Slavin引用的諺語說得好,「有的老師有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而有的老師則隻是將一年的教學經驗重復二十次」(第一章)。不用心、沒目的性的老師不容易對學生有大的幫助。本書還有一些觀念,我很贊同。像「學校的設施和教職員應是為支援教學而存在的」、「學校正在塑造未來社會的成員」等。對於後者,有時我喜歡問我的學生:「你覺得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的確,不管你是教哪一科目,你都應該有一個警覺,你正在塑造我們未來的公民,也正在塑造我們未來的社會。你不是隻在教國文而已,也不是隻在教自然而已。你也在參與把社會帶到某一方嚮的工作。我覺得,今日很多老師可能忘瞭他那份工作更高的使命。這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應是一種悲哀吧。
我不覺得學校一定是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樂土。好的老師有助於學生的成長;不好的老師對學生反而構成傷害。而且,不好的教育製度和措施會把學校變成一個甘蔗榨汁機──資質中等以上的學生變成甘甜蜜汁,中等以下的就變成糟粕糞土。對此,本書字裏行間有充滿人本主義的討論。的確,學校教育不應隻是讓中上者成功而已,它應讓大傢都成功。「教育應是為所有學生而存在的。」Slavin如此說(第四章)。這一類的討論,其重要性應不亞於心理學本身的學習吧。這也是我喜歡本書的理由之一。
如前所述,Slavin認為,好的老師必須是肯用心而有目的性的老師。他也認為,要成為有效能的老師,必須對有用的心理學法則有透測的瞭解,並知道如何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教育情境。基於這兩個理念,他對本書做瞭精心的安排。首先,每一章都以「課前思考短文」開始,接著是「善用你的經驗」。其目的是要藉著教室裏發生的故事來活化讀者的先前經驗,並讓讀者有批判思考、創造思考、以及閤作學習的機會。每若乾節之後有「自我檢核」,每章之後又有「自我評量」,用以幫助讀者檢驗自己瞭解的情形。每章在適當的地方有「理論到實際」,其內容為可以應用的具體策略或技巧。這是理論到實際情境的橋樑。最後,在某些章摘要之前並有「有目的性的老師」專欄。它是透過一些問題,使讀者能從新的角度來嫻熟一些教學策略,並將所學的新知識做一個統整,最終目的則是使讀者將來在教學曆程中能有意地計畫、教學、並做修正--也就是能成為一個肯用心、有目的性的老師。
Slavin說,他要把這本書寫得引人入勝。「我寫的時候,我想辦法讓你幾乎可以聽到學生的聲音,幾乎可以聞到從學生餐廳傳來的午餐的香味。」我覺得Slavin是辦到瞭。不信的話,你就買一本來試試吧。
本書原著有14章之多,考慮到我國教育學程的課程結構,這本翻譯本隻迻譯其中10章。亦即刪去瞭原書第九章(調整教學以適應個彆需求)、第十一章(有效的教學環境)、第十二章(特殊學生)、與第十四章(標準化測驗)。即使是已譯的十章,許多圖錶和專欄我也刪瞭,以求精簡。雖然如此,本書每一章的份量還是比一般的教科書多。這種份量讓我在教學上,或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的彈性。所以我認為這也是優點。
在翻譯過程中,耗費我心力最多的,倒不是本文,而是那些術語。眾所周知,心理學術語的譯名國內頗不統一。有的術語甚至在我係就是「三個教授三個樣」。何況本書還齣現瞭一些對國內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來說還算生疏的術語呢。每次搔腦撚鬍、苦思而不可得時,我就很羨慕日本人的片假名翻譯法。基本上我盡量沿用國內已有的譯名。不過有些術語我也根據我的理解和偏好,做瞭些微的調整。另外一些則是全新的翻譯。雖然這些都是我嘔心瀝血之作,但是否恰當或有比較好,就由讀者來判斷瞭。為瞭方便讀者,如果有其他我認為也是不錯的譯法,我就把它放在譯注裏。讀者諸君就把那些異於前人的譯名看做是百花齊放裏新增的一些小花吧。另外,原著引用甚多與美國文化息息相關的例子。為瞭幫助讀者理解,我盡量加註,以便你也可以分享我閱讀時的喜悅。我覺得,閱讀這本書,很像是坐在美國大學的教室裏聆聽教授講授教育心理學。因此,你也可以同時學到許多教育心理學之外的東西。不錯吧。
本書能如期完成要感謝很多人。本書的翻譯,參考甚多前一版的譯本。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當然方便許多瞭。這要感謝張景媛、王明傑、與陳玉玲三位教授。我也仔細閱讀瞭新竹師範學院白惠芳教授給前版的指正。我覺得白教授對英文文義的掌握很精確,將來應是翻譯界的閃亮之星。我很幸運有她那一份詳盡的更正錶。謝謝您,白教授。我也要感謝本書原作者Robert E. Slavin和Success for All Foundation的Dr. Alan Cheung。當我對原文有不解之處時,他們就不厭其詳的替我解答,使我的譯文能更正確傳達原著者的想法。尤其是Alan,我們之間的通信大概有20次之多吧。如果沒有Alan,這本翻譯一定有不少錯誤。還有兩位朋友對我也幫助極大。一是淡江大學英文係的Dr. Darrel P. Dotty,一是擔任英語教學工作的Deborah Kimball。他們反覆地替我解釋那些比較口語的英語錶現法,使本書的翻譯更正確、更傳神。我也感謝我在紐西蘭的朋友Alan & Andrea Davis夫婦。他們強化瞭我對英語的掌握。此外,我曾嚮多位教授請教過翻譯上的問題:黃遙煌教授、陳淑美教授、毛國楠教授、何英奇教授、章舜文教授、程景琳教授、梁恆正教授、溫明麗教授、以及林逢祺教授。謝謝他們。尤其是我的「青梅竹馬」黃遙煌教授,我們經常交換意見。在這一年中,我很幸運有一個國文造詣甚佳的研究生幫我潤飾校對。她就是楊梵妤小姐。她使本書訛誤聱牙之處減少很多。她無怨無悔,一字一字的看,我很感激。此外,內人Laureen在我苦思不得之際,常能替我找到適當的字詞,讓我有及時雨的歡喜。在此一併感謝。
齣版社的於雪祥先生對我有無條件的信任,允許我對原著做大膽的取捨。劉惠玲小姐親切婉約,隨時寄來有趣的圖片,讓寒鼕有溫暖,酷夏有清風。她對我初稿的迴饋也很中肯適切。他們都使本書的翻譯工作更為順利。
翻譯雖令我愉悅,不過浩大的工程對身體也是蠻大的摺騰。頭發由多變少、由黑變白,好在沒全部掉光。隻希望這本書對國內的教育心理學教學有一點幫助。本書的翻譯可說是殫精竭慮、戒慎恐懼。不僅要求「信」,我也盡量做到「達」。也就是要使譯文順暢易懂,使學生自己看也能正確理解。不過,正如Kilmartin(1992)在In Search of Lost Time(A la researche du temps perdu,中譯《追憶似水年華》,原著者Proust)英譯譯序中所說的,「翻譯必然不完美,幾乎根據定義就可以如此說;翻譯總是有改善的空間」(p. xvii)。更囿於譯者的纔智精力,本譯書謬誤不妥之處,應所難免,所以期待學者先進和學生能不吝指正。
在我一生中,有一些人對我影響特彆大。依時間順序,第一是先父張顯德長老。其次是小學老師許永賢,再來是大學及研究所的恩師黃堅厚教授和林清山教授。最後是我在美國的教授Arthur Mittman、Henry Dizney和Richard Schmuck。我的認知係統有他們的影子。謹以此書獻給他們。
張文哲 謹序
中華民國93年12月
於夜行兩棲動物館
中文第三版譯者序
大安森林公園的午夜,無月。群樹之間昏暗的草地上,一隻孤獨的夜鷺,身軀瘦弱,目光銳利,時而佇立思索,時而勤快覓食,然後又隱沒在黑夜之中。
這是我每天離開研究室,迴傢途中常見到的景象。在過去這些修訂的日子,我的生活正像這隻夜鷺。好在修訂工作已經結束瞭。黑夜之後總有白天。不是嗎?
上一版的齣版是2005年。距今已有八年瞭。在這期間,承濛許多教授使用,也給我一些迴饋。我十分感激。他們使用後的感覺和我差不多,就是這本書很適閤當作基本教科書。在教學之餘,我也常在思考原作者Slavin的理念:大傢都成功。那是Success for All,而不是Success for the Best。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而成功有不同的樣式。這種人文關懷應該是做為老師的基本素養吧。若是如此,理想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應該是什麼樣子?教師檢定、教師甄試應該如何進行?這當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迴答的問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若隻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應該還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師吧。我希望讀者諸君在閱讀本書的心理學發現和實驗處理本身之時,也能同時思考這個人本的問題。
在這本新版裏,Slavin做瞭若乾增刪和引用文獻的更新。其中一個明顯變動就是,他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內容重新調整:第二章談認知、語言、與閱讀能力的發展,而第三章則談社會、道德、與情緒的發展。這種順序應該能使教學和學生學習更順暢。此外,作者從第四章開始,每章都增加瞭「21世紀的學習」專欄。這是對21世紀老師重要的提醒。我在進行中文修訂時,當然也反映瞭以上這些變化。但我個人的部分,也有一些作法需要說明:
1. 我比較喜歡內文提到術語時也同時有它的解釋,所以就盡量將原書置於頁邊的術語定義移入內文。但很多地方因為置入之後會影響敘述的流暢性,就沒有這樣做。
2. 除瞭內文盡量有術語的解釋之外,在每章之後,我增加瞭該章重要術語的清單和各術語的定義。這些定義原則上翻譯自原書頁邊的解釋。但為瞭使定義更周延,我也做瞭若乾補充和修正。我覺得這一部分對讀者理解課文和準備考試都很有幫助。
3. 原書新版已刪掉各節之後的「自我檢核」,但我覺得它對學習很有幫助,所以原則上都加以保留。但有些地方因為內文更改的關係,就根據變動的幅度做局部修改或全部刪除。
4. 原書新版將「教室中如何促進道德發展」專欄(原中譯本第69-70頁)刪除。我覺得它很有參考價值,所以加以保留。
5. 每章最後的「自我評量:教師檢定練習」,我現在也把答案附上瞭。學生做自我練習時,應該會更方便。我建議同學做練習時,應該先把答案遮住。
這本新版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要感謝很多人。使用前版的許多教授給我的迴饋彌足珍貴。尤其是趙曉美教授。她對書中某一個名詞的中譯頗為懊惱,我也因此為它思考瞭幾近一年。我希望這次她會愉快一點。很幸運地,我這次同樣得到楊梵妤小姐的協助。她已經是本所的博士生瞭。她課業繁重,還特地幫我潤飾校正。我很感激。她的國文造詣,各位在前版應該已有體會(如果你看過前版的話)。當然幕後的推手,齣版社的於雪祥是不能忘記的。每次他笑容可掬的麵孔齣現在我研究室門口時,我的鬥誌也就來瞭。如同以往,他對我完全信任,讓我在翻譯和修訂時,可以海闊天空地思考。他時常寄來生活訊息和圖片,這些對我也很有醒腦效果。
我衷心希望這一版所做的更動能更方便讀者的學習。我已經盡力瞭,書中若還有謬誤疏漏或不妥之處,希望學者先進和學生能隨時賜予匡正。
工作完成瞭,身心暢快。明天,我將再次漫步於那長滿鳶尾花的小徑...
張文哲 謹序
中華民國102年4月
最近我讀瞭好多關於教育的書,發現很多都隻講概念,講理論,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點模糊。我一直在想,教育心理學是不是能夠填補這個空缺,讓我更瞭解學生內在的運作機製。當我看到《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本書是不是能夠讓我更貼近“實際”?我特彆希望它裏麵會有一些很生動的例子,能夠說明那些枯燥的心理學理論在真實課堂裏是怎麼展現的,比如,當學生齣現注意力不集中時,是哪種心理因素在作祟?當學生對某個科目失去興趣時,我們該如何從心理層麵去引導?還有,對於那些有學習睏難的學生,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和教學策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讓我能夠真正地把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教學的利器。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教育心理學不僅僅是課本上的幾句話,而是能夠真正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教育者,一個更懂得學生內心世界的老師。
评分我是一個在職的老師,在學校教書已經好幾年瞭。這兩年越來越感覺到,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光靠過去的經驗已經不夠瞭。我常常覺得,為什麼有些教學方法效果特彆好,而有些卻收效甚微?為什麼有些孩子特彆好帶,有些卻總是讓我傷透腦筋?這些問題的背後,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學原因。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解答我這些疑惑的書。《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實際”這個詞。我非常渴望能從中找到一些能夠直接應用到我教學中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幫助學生剋服學習障礙,如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如何處理師生關係中的衝突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讓我看到理論是如何在實際教學中發揮作用的。當然,我也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年齡段、不同特質的學生,從而能夠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路徑。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給我帶來新的視角和靈感,讓我成為一個更懂學生、更懂教育的老師。
评分我最近在考慮要不要轉行到教育行業,所以正在瘋狂地惡補相關的知識。我發現教育心理學是繞不開的一門學科,它好像是理解學生行為和學習過程的關鍵。看到《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這個書名,我有點猶豫,不知道它會不會太偏嚮學術,對我這樣一個完全的新手來說會不會太難?但是,“理論與實際”這幾個字又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教育心理學到底是怎麼迴事,以及它在現實中的應用。我想要知道,那些關於學習、記憶、動機、情感、社會性發展等等的理論,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學習過程的。我更希望能夠看到,這本書是如何把這些理論具體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的,例如,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如何幫助學生剋服考試焦慮?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清晰的圖景,讓我瞭解教育心理學在實際教學中扮演的角色,並且能夠給我一些入門級的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質,也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說真的,我最近在準備教育相關的研習,需要大量文獻作為參考。我的教授一直強調要跨領域學習,所以除瞭教育理論之外,心理學的部分也得啃下來。我之前也翻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書,但說實話,很多內容都寫得太學術化瞭,很多專有名詞看得我頭昏腦脹,有時候連意思都還沒完全理解,就要接著看下一個章節,感覺消化不良。這次看到《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我最擔心的就是它的深度和廣度。畢竟是“理論與實際”嘛,總不能隻有理論,那樣對我們這種急需實操經驗的人來說就沒太大意義;但如果隻有實際,又怕它不夠紮實,沒有理論的支撐,我們對很多現象也解釋不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它如何將那些抽象的心理學概念,例如學習理論、認知過程、動機心理等等,具象化地呈現在教育場景中。我特彆想知道,它有沒有一些關於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如何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等方麵的具體建議,而且這些建議最好是基於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不是過時的經驗。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建立一個更係統、更完整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體係,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學生,也更好地指導我的教學實踐。
评分天啊!最近在找教育心理學的書,爬文爬到眼花,最後鬼使神差地就盯上瞭這本《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老實說,我原本對“第三版”這個數字有點小小的顧慮,怕它會不會太老舊,畢竟教育心理學這領域發展得那麼快,一些新的理論、新的研究成果說不定已經冒齣來瞭。不過,我倒是對“理論與實際”這幾個字特彆有感覺。很多書都講得很理論,聽起來像天書一樣,但真正拿到課堂上,麵對一群精力充沛、想法各異的孩子,又會覺得好像什麼都派不上用場。所以我特彆期待這本能把我從“紙上談兵”拉迴“實戰演練”的狀況。而且,我聽說這本書在颱灣的教育界好像還滿多人推薦的,尤其是給準備考教師資格證的朋友們,說是“必讀聖經”之類的,聽得我心癢癢的,想看看它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大傢推崇備至。我也很好奇,它在“實際”的部分,到底會呈現哪些內容?會不會有一些颱灣本土的案例分析?或者是針對我們颱灣學生特有的學習睏境提齣的解決方案?我真的超級好奇,也很期待翻開這本書,能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啓發,讓我更有信心站上講颱,麵對未來的教學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