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領導應該包含領導者、被領導者及情境等三個重要麵嚮,是以本書即以領導者、被領導者及組織環境等三領域進行研究。本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為主、量化研究為輔。
本書從全球化、自我組織、混沌邊緣、專業學習社群及學校同形化等爬梳闡明學校之內外部環境趨勢。在領導者研究部分,從校長教育行政核心價值、校長文化、校長領導行為、校長倫理決定及校長智慧等加以探討。在被領導者部分,則以質性探究為基礎,並建構被領導者行為量錶,且進一步加以印證。
整體而言,本書能突破過去教育領導研究之侷限,且多元探討教育領導之麵嚮,是值得學術研究夥伴、中小學校長及教育工作者參考的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蔡進雄
農傢子弟,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曾服務於國中(導師)、高中(導師、組長、主任)、國立颱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及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任職於國傢教育研究院教育製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過去曾榮獲颱灣省教育廳教育學術論文比賽特優、國科會專題研究奬助、輔仁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奬勵、輔仁大學教學成果奬、輔仁大學導師班級經營工作成果奬。
著有《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學校教育與行政》、《學校行政領導》、《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學校領導理論研究》、《教育行政倫理》、《教育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的教學理念與實踐》、《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專業、情緒與靈性的觀點》等書,並發錶教育學術論文百餘篇。
第I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範圍
第三節 本書的組織架構說明
第II篇 組織環境與學校領導
第二章 全球化時代下中小學校長的領導思維與作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全球化的意涵及全球化現象分析
第三節 全球化時代下中小學校長應有的領導思維與作為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自我組織、混淆邊緣與新世紀的校長領導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復雜理論之自我組織與混沌邊緣
第三節 從復雜理論之自我組織及混沌邊緣論新世紀的校長領導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學校轉型為專業學習社群的校長領導作為
第一節 前言--專業學習社群的意涵
第二節 專業學習社群的幾個W
第三節 學習類型與專業學習社群
第四節 為什麼專業學習社群聚不起來?
第五節 學校轉型成為專業學習社群的校長領導作為
第六節 專業學習社群的實例分享
第七節 結語--凝聚專業學習社群的省思
第五章 國民中學行政文化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從環境領導論校長的邊界管理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學校與外部關係的理論基礎:係統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與體製理論
第三節 學校與外部環境影響關係的模式
第四節 校長的邊界管理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從體製理論探析學校同形化與異形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體製及體製理論的意涵與功能
第三節 學校經營發展的同形化
第四節 組織對體製的迴應及學校經營發展的異形化
第五節 體製理論之同形化現象的相關研究
第六節 結語--學校經營發展的求同存異
第III篇 領導者研究
第八章 國民中小學校長教育行政核心價值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九章 國民中小學校長文化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十章 教師心目中理想的校長領導行為研究:本土化之觀點與初探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一章 國民中學校長經常麵臨的行政倫理議題與倫理決定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十二章 國民中小學校長智慧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IV篇 被領導者研究
第十三章 學校教育人員被領導者行為量錶之建構、發展與印證:本土化的觀點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第十四章 主任被領導者行為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V篇 理論與研究的匯聚
第十五章 綜閤結論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綜閤結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剛看到《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哇,內容肯定很“硬核”,學術性很強。但想想,教育領導力的研究,本來就需要深入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實證分析。所以,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探討教育組織內部的各種力量,像是權力運作、文化氛圍、資源分配等等。 我尤其好奇“組織環境”部分會怎麼寫。颱灣的教育環境,我想一定充滿著各種挑戰和變數。比如,少子化對學校規模和資源的影響,科技發展帶來的教學模式變革,還有傢長對教育的期待越來越多元化。作者會如何將這些外部環境因素,與學校內部的管理和領導方式聯係起來?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分析齣,在不同的“環境”下,什麼樣的領導風格是有效的,什麼樣的組織結構是能夠適應變化的。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探析,這部分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在颱灣的教育現場,我常覺得,我們對“領導者”的關注比較多,但對於“被領導者”——也就是學生和一綫教師——他們的感受、他們的需求、他們如何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常常被忽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挖掘,在領導者的決策和行動背後,被領導者的真實經驗是什麼,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賦權於他們,讓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有關於“轉型式領導”、“僕人式領導”等現代領導理論在颱灣教育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畢竟,教育不是純粹的管理,更是一種價值的傳遞和文化的塑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的觀點,幫助教育領導者在復雜多變的局勢中,找到前進的方嚮,也讓被領導者感受到被尊重、被賦能,從而共同成長。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深度,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套紮實的理論框架,並輔以豐富的案例,幫助我們理解和實踐更有效的教育領導。如果它能讓我們反思,在組織環境的變化中,如何找到領導與被領導的平衡點,那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
评分一看到《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瞬間冒齣瞭許多關於教育改革的畫麵。感覺這本書應該會是一場關於颱灣教育體係深層剖析的盛宴,內容肯定會非常厚重,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在“組織環境”這部分,會從哪些角度來切入?颱灣的教育環境,其復雜性不言而喻。有來自政策層麵的影響,有來自升學競爭的壓力,也有來自社會文化變遷的衝擊。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龐雜的因素梳理清晰,並進一步分析它們對教育領導者所帶來的具體挑戰和機遇。例如,作者會不會探討,在當前“少子化”的大環境下,學校領導者該如何調整策略,以維係學校的活力和特色? 而“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探析,這部分更是我關注的焦點。在颱灣的教育體係中,“領導者”的角色,似乎總是由校長、主任等管理層來承擔。但我想,真正的教育領導力,應該是一種更廣泛的存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教師如何能夠成為課堂的領導者,如何能夠以身作則,引導學生發展。同時,我也希望看到,學生作為“被領導者”,他們如何能夠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如何能夠主動地學習,甚至如何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領導”自己的成長。 我還會非常關注書中是否會有一些創新的理論或是方法論的提齣。畢竟,教育的實踐一直在發展,光有理論上的探討是不夠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能夠直接應用於颱灣教育現場的實踐指導,例如,如何建立更具彈性的學校組織架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師資培訓,又或者是,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學究氣,但我更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接地氣”的思考。如果它能夠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在復雜多變的組織環境中,教育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是一種動態的、相互影響的關係,並且能夠為颱灣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嚮,那它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评分這本書的取名,真的很有意思。「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一看到這標題,我腦子裏立刻就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一群身穿西裝、錶情嚴肅的學者,在古色古香的學術會議室裏,針對教育體係的種種問題,激烈地辯論著。我猜,內容大概會深入探討教育機構的內部運作機製,比如學校的科層製度、教師的職業倦怠、學生自治團體的效能等等。 特彆是“組織環境”這部分,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去解讀。是會分析颱灣目前教育政策的導嚮,還是會關注學校的物理空間、教學資源分配,甚至是彌漫在校園裏的氛圍?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這些“環境因素”與“領導力”聯係起來。譬如說,一個充滿活力的校園環境,是否更容易孕育齣富有創新精神的領導者?反之,一個僵化保守的組織文化,又會如何束縛住領導者的手腳? 而“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探析,更是這本書的核心所在。我個人對這部分非常感興趣。颱灣的教育體係,一直以來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被領導者”的角色,常常被簡化為被動的接受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脫這種框架,深入挖掘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主動性、自主性的一麵,以及他們如何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領導”自己的學習,甚至在某些方麵“影響”老師的教學。 另外,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提齣一些在颱灣教育現場能夠切實可行,甚至是具顛覆性的領導理論或實踐方法。畢竟,我們颱灣的教育麵臨著升學壓力、少子化、技職教育的睏境等諸多挑戰,一套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而非隻是紙上談兵的領導力研究,絕對是振奮人心的。我會密切關注作者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閤,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可以直接應用在課堂、學校管理上的工具或模型。 總的來說,這本《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的名稱,已經成功引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夠成為一本真正能夠啓發颱灣教育界思考,並帶來實際改變的著作。它不應該隻是一堆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更應該是一麵能夠照亮教育前路的明鏡,讓我們看到在復雜多變的組織環境中,領導者如何能夠帶領教育走嚮更美好的未來,同時,也被領導者所塑造和影響。
评分《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這個書名,讓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些經典的教育管理學著作。但如果這本書是立足於颱灣的教育實踐,那將非常有意義。畢竟,颱灣在過去幾十年裏,經曆瞭教育體係的多次改革,積纍瞭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組織環境”的。在颱灣,學校的組織環境可能包含瞭非常多的麵嚮,例如,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是都市還是鄉村?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是什麼?又或者是,學校在社區中的定位和互動情況?我好奇作者是否會深入分析,這些不同的“環境”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並最終影響著教育領導者的決策和學校的整體發展。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探析,這部分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在颱灣的教育語境下,我常常會思考,教師扮演著怎樣的領導者角色?他們是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如何在教學團隊中發揮影響力?而學生,他們不僅僅是被動的學習者,在某些情況下,也能展現齣領導力,例如在學生活動中,在社團組織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領導力並非隻是屬於少數管理者的特質。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關於颱灣本土教育領導力實踐的案例。比如,某所偏鄉學校的校長,是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帶領學校走齣睏境?某位老師,又是如何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些鮮活的例子,遠比枯燥的理論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啓迪我們的思考。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名字讓我充滿瞭期待。如果它能真正地深入颱灣的教育肌理,並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洞見,那麼它將成為一本對颱灣教育界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我希望它能夠引發我們對教育領導的重新思考,並為未來的教育實踐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嚮。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某個國外引進的翻譯本,內容肯定是以西方理論為主。但如果它真的是颱灣本土學者所著,那我就非常期待瞭。因為颱灣的教育,有它獨特的曆史脈絡、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在國際教育浪潮中不斷摸索的經驗。 我尤其關注“組織環境”這一塊。在颱灣,學校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其“環境”往往受到教育政策、傢長期待、社區資源、甚至政治氣候等多元因素的影響。我會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這些錯綜復雜的“環境”,並進一步探討它們對教育領導者所産生的具體作用。是會分析現行“十二年國教”政策下,學校領導者麵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是會探討如何在高壓的升學體製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探析,這部分是我最想深入瞭解的。在颱灣的教育體係裏,校長、主任、老師,他們是領導者;而學生,則是被領導者。但我覺得“被領導者”這個詞,有時會帶有一種被動的意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如何能夠展現齣積極的參與感,如何能夠主動地學習,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成為影響教育方嚮的力量。 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颱灣在地特色的案例研究。例如,不同類型學校(如明星高中、偏鄉學校、技職學校)的領導者,他們所麵對的組織環境差異,以及他們所采取的領導策略。再者,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討論到,在颱灣的教育現場,是否存在一些“隱性”的領導者,他們可能並非擔任正式的管理職位,但卻對學校的文化與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總而言之,如果這本書能夠真正捕捉到颱灣教育的獨特麵嚮,並提供深刻的洞見,那麼它絕對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和關心教育的民眾深入閱讀。我希望它能夠打破一些刻闆印象,提供新的視角,讓我們對教育領導的本質有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