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

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詩詞
  • 古詩詞
  • 唐詩
  • 宋詞
  • 清詞
  • 文學
  • 文化
  • 經典
  • 審美
  • 意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慢讀 唐詩》、《慢讀 宋詞》等暢銷書作傢琹涵,
  以無與倫比的現代語言,
  成功詮釋從唐代到清初,近50首精選絕妙好詞。

  詞,是我們心靈的永恆知己,陪伴我們涉渡塵世的風雨。
  直到現在,流行音樂界受歡迎的中國風歌詞裏,
  還是可以看到詞的迷人意境,一起來體會箇中滋味吧!

  ◎穿梭時代,從唐代到清初,領略曆代詞作之美。

  詞起於唐,直到唐末五代逐漸成熟。晚唐溫庭筠的詞,句式變化大,節奏轉換快,必須熟悉音樂,嚴格的「倚聲填詞」,纔能創作,可以說是文人詞成熟的一個標誌。來到宋代,北宋的詞可分為婉約派、綺麗派、豪放派;南宋的詞約可分為:初期的豪放詞風,中期的重聲律詞藻,晚期的詠物寓意。宋詞之後,是元麯的興起,雖然詞的盛世已過,不可同日而語,但後人中亦有佳作。 

  本書作者以溫柔真摯的字語入文,引領讀者彷彿穿越時空,走入曆代好詞的世界。一篇篇溫柔敦厚的散文,將曆代詞傢如溫庭筠、李煜、李清照、周邦彥、辛棄疾等人詞作,與我們的生活連結,和我們的生命相應證,幫我們說齣內心說不齣口的心事。
 
  ◎古詞今讀,能産生什麼樣的聯想與詮釋?

  典雅的詞不應隻存在學術的殿堂、隻被供奉和研究,也應該可以在我們的周遭,和我們一起呼吸。我們在散步時,看到花開花落,可以想起它。我們在與好友殷殷話彆時,可以想起它。我們在寜靜的夜晚,月光溫柔的俯照裏,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遭逢睏厄、情人背離時,更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麵對絕望、苦楚時,更加可以想起它。

  生活裏的詞,另有一種親和平易的麵貌,讓人樂於接近,更有一種「即之也溫」的和煦,為日子增添瞭繽紛美好。

  ◎在生活麵臨睏頓的時刻,讀詞如何能療癒和撫慰人心呢?

  人間行路有太多的風霜雨雪,沒有任何一個人得以倖免。當我們勇於麵對時,苦難會過去,它給瞭我們力量,到那時,我們纔真正明白「苦難是化瞭妝的祝福。」不要說世間您最苦,翻開詞捲,多的是斑斑血淚。有遭時不遇,有戰亂流離,有生離死彆,有思人懷鄉……透過心靈寫齣的詞章,因為真摯,所以格外動人肺腑。所有的苦痛,曆代詞人都已先嘗,卻能將苦痛予以昇華,化為筆下的佳作,和世人分享,因而傳誦韆古。

  試著唸一首蘇軾的<定風波>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迴首嚮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愛詞的琹涵邀請讀者一起「攜著詞捲過生活」

  精選唐代的溫庭筠、韋莊、孫光憲,五代十國的李珣、李煜、毛熙震、張泌,北宋的範仲淹、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周邦彥、李清照、範成大等二十位名傢,南宋的陸遊、楊萬裏、辛棄疾等六位名傢,及清代硃彝尊等,共三十四位名傢的四十四首古典好詞。

  每位詞人的介紹中,亦推薦一至三首詞作,全書共有近百首古典絕妙好詞,其優美動人與委婉意趣,陪著我們一起觀看世事,更和我們一起歡樂一起憂。

  ◎好詞欣賞: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鞦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溫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
  相思也會催人老,多麼讓人同情啊。幸運的,她不曾經曆過這些,那也是上天的厚愛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傢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宋.蘇軾的〈蝶戀花〉
  在古人的詩詞裏,在浩瀚的文學篇章中,是那一字一句的雋永,是那字裏行間的豁達和智慧,帶領我們平安涉渡塵世的風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閤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這聽雨的三種不同過程,又何嘗不是人生境界的明晰寫照呢?

作者簡介

琹涵

  曾任國中教師,勤於筆耕,著作等身,曾獲中山文藝奬散文奬,目前專業寫作。其作品〈成功〉、〈酸橘子〉先後入選國中國文課本,〈樂趣〉、〈山林小記〉、〈欣賞的心〉、〈聰明的人〉等入選海外國文華文教科書,文章也被大量採用作為高中職聯考及北一女等名校甄試閱讀測驗的範文,作品亦多次入選文建會的「好書大傢讀」,獲行政院新聞局、教育部,以及颱北市政府新聞處評定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年度優良課外讀物」等。

  琹涵的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總是因其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不論寫人、寫事、寫物、寫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齣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近幾年作品《慢讀唐詩:愛上源自生活的美麗》、《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真情》、《慢讀元麯:就愛源自生活的真性情》,以及《慢享古典詩詞的節日滋味》、《慢享山水田園詩 :偷得浮生半日閑》等,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風潮,深受好評。

《塵封的墨痕:文人的江湖與心事》 ——一部關於失落時代、未竟之夢與個體命運的深度迴望 本書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史學著作,而是一次深入時代的考古挖掘,一次對曆史長河中那些被遺忘的、卻在文字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靈魂的緻敬。它聚焦於晚明至清初這一動蕩而又充滿思想激情的曆史斷層,以獨特的視角,剝開官方史冊的冰冷外衣,探尋活躍於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文人墨客,如何在社會劇變與個人際遇的夾縫中,構建起他們精神上的“江湖”與內心的“天地”。 第一輯:風雨飄搖中的理想城邦 明末清初,是帝國秩序加速瓦解,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時期。本書的開篇,首先將讀者帶入那個“多事之鞦”的氛圍之中。我們不著重於宏大的戰爭敘事,而是將焦點投嚮那些因政治風雲變幻而命運起伏的士人階層。 一、流亡者的哲學:南明遺民的精神地圖 本章詳細梳理瞭南明政權覆滅後,大量知識分子所麵臨的“齣仕”與“守節”的兩難抉擇。這裏的“遺民”,不僅是政治上的幸存者,更是文化身份的承載者。我們選取瞭幾位代錶性人物,如那位在故國淪陷後,選擇瞭隱居深山,以詩文寄托“山河破碎心”的詩人;以及另一位看似附順新朝,實則將抵抗的火種藏於對儒傢經典的重新闡釋之中的“變節者”。通過剖析他們的書信、日記與未完成的學術抱負,展現瞭“忠誠”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復雜麵貌。他們試圖在現實的廢墟之上,用純粹的學術成就或藝術創作,重建一個不被外族侵犯的精神上的“理想國”。 二、士人的“江湖”:地方社群與雅集文化 在中央權威失能之際,地方性的文人社群扮演瞭重要的社會粘閤劑角色。本書細緻描繪瞭當時江南、巴蜀等地興起的各種“雅集”、“詩社”與“書齋聯盟”。這些聚會並非簡單的風花雪月,而是知識分子們交換信息、互通聲援、甚至暗中籌劃政治行動的隱秘場所。 我們深入探究瞭其中一些“圈子”的運作機製,例如他們如何通過修訂傢譜、資助地方教育、介入宗族事務來維持其社會影響力。通過分析保存下來的雅集唱和詩集中的隱語和暗喻,讀者將看到,在公開場閤的沉寂之下,這些文人如何以文化形式進行著不曾間斷的抵抗與傳承。 第二輯:筆墨間的角力與蛻變 清朝建立後,對思想的控製日益嚴密,“文字獄”的陰影籠罩在文壇之上。這種高壓環境,迫使文人的創作重心從對時政的直接乾預轉嚮瞭對人文學科的縱深挖掘。 三、從經世緻用到格物窮理的轉嚮 本章探討瞭學風的重大轉變。在務實的社會需求與政治風險的雙重作用下,清初學者們將目光轉嚮瞭考據學、版本學和博物學。這並非是思想的退化,而是一種“避禍存學”的策略。我們分析瞭那些看似枯燥的考據學著作,如何成為文人在政治真空期保持學術精神的堡壘。例如,某些學者對《尚書》異本的窮究,實際上是對正統性敘事的一種間接挑戰。他們的治學態度,體現瞭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將對“真理”的探尋,替代瞭對“功名”的追逐。 四、小說的興起:在虛構中安放真實 麵對現實的局限,小說的藝術價值被空前地凸顯齣來。本書重點考察瞭這一時期新興的筆記小說和世情小說。這些作品往往以麯摺的情節和細膩的心理描寫,反映瞭社會底層的睏境、人際關係的復雜以及傳統道德觀念在亂世中的鬆動。 我們特彆關注瞭那些在小說中寄托瞭作者政治抱負或個人情懷的“隱藏綫索”。例如,某部以販夫走卒為主角的長篇小說,其結構安排與宮廷鬥爭的影子如齣一轍;又如某些誌怪筆記中,對“幽冥世界”的詳盡描繪,實則是對現實權力機構的一種反諷與投射。 第三輯:個體的睏境與日常的史詩 曆史的重量常常壓垮個體,而文學的魅力恰恰在於它能捕捉到這種重量在個體生命中留下的細微痕跡。 五、詩歌中的“病榻”與“閑愁” 清初大量詩歌呈現齣一種“病態美學”。疾病、衰老、遷徙和孤獨,成為反復齣現的主題。本書分析瞭這些“閑愁”背後的深層含義。它們是身體的病痛,更是時代創傷的身體化錶現。我們通過解讀幾位以“病中自述”著稱的文人的詩作,揭示瞭他們如何在對自身肉體衰敗的描摹中,完成對生命無常的哲學體悟。這種對日常細節的極端敏感,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集體潛意識。 六、書房的建造:物質世界中的精神避難所 對於許多士人而言,他們的書房、他們的園林,成為瞭他們與外界隔絕的堡壘。本書將探討這些物質空間是如何被精心“建造”以服務於精神需求的。從藏書的排列方式,到室內陳設(如奇石、古玩、香具)的選擇,都蘊含著主人的哲學立場和審美傾嚮。這些私人空間,是他們尚未被權力完全滲透的最後一片淨土。通過對幾處著名書齋遺址的考證與想象重構,本書試圖讓讀者觸摸到那些深鎖於高牆之後的文人心跳的頻率。 結語:未曾言明的“此時此刻” 全書最終落腳於對“時間感”的探討。那些未能寫盡的言語、那些未竟的抱負、那些最終湮沒於塵土中的手稿,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時間顆粒。本書旨在讓這些“此時此刻”的感受重新浮現,並非為瞭懷舊,而是為瞭理解,一個時代的思想精英是如何在重壓之下,以其獨有的方式,完成瞭對自身存在的堅守與對文化傳統的最低限度延續。它是一麵棱鏡,摺射齣所有身處巨變之中的個體,所必須經曆的掙紮、選擇與自我救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 寫在前麵 停留在最想念的時光∕琹涵

【唐代】 齣發
相守的幸福--溫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 玉爐香
婚姻的大書--韋莊〈上行杯二首其一〉 芳草灞陵春岸
如同陽光--孫光憲〈漁歌子二首其二〉 泛流螢
甘於平淡--孫光憲〈漁歌子二首其一〉 草芊芊
但覺泥土香--後蜀.李珣〈南鄉子十首其一〉 煙漠漠

【五代十國】 漫步
夏日風情--南唐.李珣〈南鄉子十首其四〉 乘綵舫
蓮花季節--南唐.李珣〈南鄉子十首其七〉 沙月靜
人間有夢--南唐.李煜〈烏夜啼〉 林花謝瞭春紅
遺忘的禮物--南唐.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真心的祝福--後蜀.毛熙震〈浣溪沙七首其一〉 春暮黃鶯下砌前
春天不遠--南唐.張泌〈河傳二首其二〉 紅杏

【北宋】 繽紛
玫瑰和水仙花--寇準〈江南春〉 波淼淼
山中去來--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
愛人與被愛--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
落葉也繽紛--範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
深情,應也無悔--張先〈江南柳〉 隋堤遠
春天記事--晏殊〈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
打撈相思--晏殊〈清平樂〉 紅箋小字
那條河,滄桑而美麗--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
愛過的心,依舊溫柔--司馬光〈西江月.佳人〉 寶髻鬆鬆挽就
在鳥聲中醒來--王安石〈菩薩蠻〉 數間茅屋閑流水
尋訪山水--王觀〈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
不曾快樂的母親--李之儀〈蔔算子〉 我住長江頭
人生,總是在路途上--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相聚與彆離--舒亶〈虞美人〉 芙蓉落盡天涵水
山窮水盡疑無路--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
擁有的,也會失去--秦觀〈減字木蘭花〉 天涯舊恨
空留明月照江水--周邦彥〈玉樓春〉 桃溪不作從容住
欲問相思處--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鞦
每逢佳節--李清照〈醉花陰.九日〉 薄霧濃雲愁永晝
情愛的路上--李清照〈蝶戀花〉 暖雨晴風初破凍
在愛裏學習--範成大〈霜天曉角〉 晚晴風歇
珍惜情緣--魏夫人〈阮郎歸〉 夕陽樓外落花飛
山中寂寂--仲殊〈南柯子〉 十裏青山遠

【南宋至清】 賦歸
和梅花有約--陸遊〈蔔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
鞦夜的天空--楊萬裏〈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榖望月作〉月未到誠齋
鄉間走一遭--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
坐看潭水--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
天長地久--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颱下清江水
留住迴憶--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而作〉壯歲旌旗擁萬夫
玫瑰花的祕密--周密〈清平樂〉 晚鶯橋噎
青春印記--蔣捷〈虞美人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愛情的臉--清.硃彝尊〈憶少年〉 飛花時節
雲淡風輕--陳妙常〈太平時〉 清靜堂中不捲簾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寫在前麵--停留在最想念的時光

  有誰不愛詞呢?
  
  求學時代,在中文係的諸多課程裏,詩詞歌賦一直最受我的青睞,那麼優美雋永的辭藻,一讀一嘆賞,如何不讓人傾心愛慕呢?尤以詞為最。也許,在那青春的年華中,現實的風雨尚未迎麵襲來,我們在詞中尋覓愛情的歌詠,帶著朦朧的憧憬,李後主、歐陽修、柳永、晏殊、李清照、辛棄疾、蘇東坡……有哪一個不是文學夜空中閃耀的星子?直到今日仍為我們所仰望。當年,縱使我們讀稼軒詞的慷慨悲歌、沉鬱蒼涼,卻也美如詠嘆調,我們都太年輕瞭,不知世途的艱險,也無從想像人間的離閤悲歡,或許,那也是一種幸福吧。
  
  而後,驪歌輕唱,那是所有無憂歲月的終結,我們邁嚮瞭新的旅程。在職場上跌跌撞撞,即使我們戒慎恐懼,願意處處與人為善,我們依舊無法避免小人的攻訐,他人的落井下石;我們夠認真,卻也可能擋住瞭彆人的升遷,而招來陷害。而在感情的路上,我們幾次顛躓,傷痛難忍。就在那樣艱難的時刻,夜裏,燈下讀詞,是那一字一句的熨貼,直讓我們熱淚盈眶。原來我們從不孤單,偉大的詞傢早已在韆百年前,以這般委婉麯摺的筆觸,為我們說齣瞭心中的諸多感慨,我們終於真正讀懂瞭那些詞作,也深深撼動瞭我們的心弦。
  
  文化的源遠流傳,詩詞的優美動人,從來就不是空中樓閣,那是以誠摯所寫成,蘸著血淚,有多少委婉麯摺,卻曾是我們說不齣口的心事。錦綉佳構,經得起時光長河一遍又一遍的淘洗,終究成瞭不朽的經典。
  
  一捲詩詞,的確可以陪伴我們涉渡塵世的風雨。
  
  如果,我們將人間歲月視為一場旅行,有時歡喜有時憂,相形之下,得意的時刻不多,哀傷挫摺卻不能免。漫步人生,您又是怎樣來看待一己的生命呢?
  
  真情是可貴的。
  
  所有從生命中迸裂而齣的情感,今人承受的,和古人又有什麼不同呢?縱然物換星移,感情的故事從來都動人心弦,一代又一代,重復上演著類似的情節。有時候我們是主角,酣暢淋灕的訴說著個人的悲喜。有時候我們是旁觀者,我們歌,我們哭,在彆人的劇本裏,流著自己的淚。
  
  的確,有的慷慨豪邁,有的沉鬱悲涼,有的纏綿悱惻,有的婉麯多情,不一而足,那是人生真實的麵貌。當我們細細吟詠古典詞時,也纔驚訝的發現,所有的題材盡在詞中,對曆代詞人的努力,這般的嘔心瀝血,唯有心生景仰。
  
  詞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文化的源遠流長,何止莽莽蒼蒼?又何止煙波浩渺?文學起源於先民的歌唱,經過採集和紀錄後,成瞭傳誦的詩歌,絕美之作,因而不朽。以中華五韆年來的文化而言,從詩經、楚辭、漢賦、樂府到詩,各有各的特色,發展的脈絡也是有跡可尋的。從長短不齊的句子到大篇的詩歌,再逐漸走嚮五言、七言詩,當唐人詩歌一齣,講究和諧的音韻之美,工麗雋永,有句法形式的規律,那是詩的盛世,後代無法企及。
  
  創作者,喜歡做多方的嘗試,早在唐詩發展到極限前,已經有人試圖突破近體詩的各種限製,不論是字數、格律、形式、用韻……然而任何一種新文體的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更需要經由大傢的努力。
  
  其實,文體的演變從來就不是涇渭分明的。當詩過渡到詞時,的確齣現過混淆的時期,例如唐朝也有些詩人作詞,早些年的詞在某些麵貌上也竟然幾分像詩,例如我們讀晚唐五代的《花間集》,被視為最早的詞集,和宋詞是很不相同的。以溫庭筠的詞居首,濃艷精美,多屬詠閨情之作,開花間一派風氣。韋莊則疏淡明麗,洋溢著思鄉懷舊之情,與溫詞並稱,代錶集中兩種主要風格。文學藝術上的評價,雖然遠不及宋詞,卻也影響瞭後來的馮延巳、李煜,也具有承傳的地位。
  
  到瞭宋朝,有更多的騷人墨客,也開始增損字句,打破瞭整齊的句法,詞的文體成熟,再創登峰造極的局麵。
  
  詞,在宋朝蔚為風尚,作品豐美,各個時期都有代錶性的詞人,引領風騷,詞傢風格各有特色,讓人目不暇給,驚嘆連連。宋詞,在文學史上屹立不朽,往後,也無法被取代,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宋詞之後有元麯,至於明清的文學主流,則在小說。依舊有人作詩填詞,也曾見優秀的創作者,但盛況已大不如前,無論質和量,都遠不及唐宋瞭。
  
  在詞裏經常齣現哪些寫作題材?
  
  在文學作品中,常不脫情感的範疇。詩詞更是如此,尤以詞為最。
  
  詞的題材繁多。有遭時不遇,對歲月滄桑的感慨。有種種彆情,牽係難忘。有對堅貞愛情的渴慕與追求,輾轉反側。有對羈旅親人的深深思念,纔下眉頭又上心頭。有對不幸的婚姻的傷痛,宛如墜入淵藪,自拔不易。有對昨日戀情的傷逝,眼波流轉,仍止不住淚水流下。有對負心情人的怨悔,百轉韆迴……
  
  由於用字的迂迴,感情盡管熱烈卻又掩藏在含蓄裏,以空靈替代實寫,我們讀來更是悵觸萬端,情不能已,心為之摺。
  
  在古代,畢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子隻是從屬,不能受教育,更沒有地位。愛情和傢庭卻是她們所有精神上的寄託,可是有些命運舛錯的,在男尊女卑中,常無法獨立自主,暗夜的飲泣,痛苦和眼淚伴隨,誰又知道她們的心聲呢?男人可以外齣遊學、作官、尋歡,甚至徵戰,天地畢竟是遼闊的,可以施展、可以作為,女子呢?必須是丈夫背後的影子,以夫為天,即使獨守空房,忍受長年彆離思念的苦苦煎熬,仍不得有怨言,一生苦樂須由他人,又是怎樣的讓人同情啊。
  
  詞裏描寫的感情,很多都是以女性為主,卻是齣於男性之手,會不會因此終隔一層呢?傑齣詞人打破瞭性彆的局限,也真切的寫齣瞭幽微細膩的心思,令人嘆賞,而寥若晨星的女詞人,如魏夫人、李清照等,她們的辭章婉麯,幾度凝眸迴顧,更讓人蕩氣迴腸。
  
  歡笑、痛苦、期盼、失意、絕望、怨怒……感情豐富卻也復雜,以詞來錶現其跌宕起伏的轉摺,更是相得益彰。
  
  詞裏是否藏有諷喻時政的內涵?古詞今讀又能賦予什麼樣的聯想與詮釋?
  
  每一個人讀詞的動機可能各有不同。
  
  有人是藉古人酒杯,以澆心中塊壘。
  
  有人是在優美委婉的詞中,細細尋訪屬於自己曾經有過的歲月和心情,說是過往雲煙嗎?又似乎藉著詞章復活,像一隻彩蝶,翩然飛舞於陽光之下,每一朵駐足停靠的花朵,都是一段往事,讓人眷戀低迴。
  
  可能含藏有諷喻時政的內涵嗎?也或許有吧。
  
  那卻不是我讀詞的用意。
  
  我隻是因為單純的喜歡,而親近詞。這麼美麗的詞,會有誰不愛呢?在我,是無法想像的。
  
  因為心思的單純,更能領會齣詞的諸多美好,走入詞人的心,揣測他是以怎樣的眼來看世情的翻覆?他哀傷嗎?他歡喜嗎?他是不是有為人所不知的、另一種麵貌與心境呢?
  
  我的喜歡,隻是這樣的簡單和直接,諷諭時政?距離我,實在太遠瞭。
  
  文學,不應該成為政治的附庸,這是我一貫的堅持。文學的花園,從來綻放的是真善美的花朵,屬於喜愛文學的人所有。
  
  至於古詞今讀,又能賦予什麼樣的聯想與詮釋?
  
  我讓它和生活連結,和生命相印證。這般典雅的詞不應隻存在學術的殿堂、隻被供奉和研究,它也應該可以在我們的周遭,和我們一起呼吸。我們在散步時,看到花開花落,可以想起它。我們在與好友殷殷話彆時,可以想起它。我們在寜靜的夜晚,月光溫柔的俯照裏,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遭逢睏厄、情人背離時,更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麵對絕望、苦楚時,更加可以想起它。
  
  感情詞,是我們心靈永恆的知己。
  
  在生活麵臨睏頓的時刻,讀詞有什麼意義呢?
  
  人間行路有太多的風霜雨雪,沒有任何一個人得以倖免。
  
  年少時,我一遇睏難就沮喪,就徬徨失措,覺得,何以自己如此不幸?為什麼彆人就可以那樣的順遂?我哀哀哭泣,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有個長輩告訴我:「人活著,就是要不停的解決各種難題,一個接著一個。」我纔豁然開朗,開始學習麵對和解決。奇怪的是,當我不再存心逃躲時,卻發現睏難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可怕。果然,我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經驗,也建立瞭自信,屬於我的日子快樂多瞭。
  
  我以為,苦難也是這樣。
  
  當我們勇於麵對時,苦難會過去,它給瞭我們力量,到那時,我們纔真正明白「苦難是化瞭妝的祝福。」
  
  我的好朋友曆經「九二一大地震」,若不是丈夫及時齣手相助,早已埋在瓦礫之下,生死一綫間,從此,她的人生翻轉。
  
  從教書的工作退休下來,她去直銷,去大愛颱參與製作,後來還勤學英文,到美國讀書,甚至留下來就業……她擁有瞭一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她跟我說:「有過生命中那樣的一場巨變,隻在須臾之間,就可能改變一切。如果人生這樣的無常,更應該把握當下。」
  
  濛受瞭上天的祝福,果然她即知即行,活齣瞭生命的光和熱。
  
  而我知道,她一嚮是喜歡詩詞的,詩詞給予她的慰藉,無可估量。……
  
  不要說世間您最苦,翻開詞捲,多的是斑斑血淚。有遭時不遇,有戰亂流離,有生離死彆,有思人懷鄉……透過心靈寫齣的詞章,因為真摯,所以格外動人肺腑。
  
  所有的苦痛,曆代詞人都已先嘗,卻能將苦痛予以昇華,化為筆下的佳作,和世人分享,因而傳誦韆古。
  
  如果,我們隻會流淚哭泣、怨天尤人,卻不能化苦難為力量,如此的軟弱,能不慚愧嗎?
  
  想要深入認識古典詞的世界,建議先從閱讀哪些詞人的作品開始?
  
  讀詞,可以先從讀詩開始。
  
  詩的句法整齊,和詞相較,它容易入手。熟讀詩,可以為詞先行奠下基礎,再來讀詞,不過是進階,更能心領神受,會意也就多瞭。就像我們看到幼兒從坐、爬、走、跑,循序漸進的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也有人對詞情有所鍾,直接讀詞,可以嗎?也是無妨。隻是所費的時間力氣,或許要多一些。隻要自己心甘情願,旁人又何須置喙呢?
  
  也可以從文學史的發展來讀,先認識瞭解時局,並依其年代來讀各詞傢的作品。
  
  也可以從字數少的先讀起,因為這般雋永的詞,常需要咀嚼迴味,字數少,隻比律詩多幾個字,更能誦讀再三,默記於心,推敲文采,但覺芬芳滿懷。然後,再擴充到字數多的詞作。
  
  至於先讀哪位詞傢的作品,其實是見仁見智的。
  
  我個人屬於興趣導嚮,喜歡跟著興趣走。
  
  可以找齣自己最愛的詞傢,先讀其傳略,再讀詞作,併及賞析。
  
  越是喜歡,越可以深入探討,甚至風格相類似的詞傢的作品,相互闡發,則已經是接近學者作學問的範疇瞭。
  
  需要這樣嗎?對喜歡的人來說,雖然辛苦,卻也樂在其中。甘之如飴,便是報償。
  
  我認為,就從您喜歡的詞傢作品開始讀起吧。每讀一闋,都能心生喜悅,生活因此豐富,生命更為美麗。實在太有意思瞭。
  
  如果並沒有特彆偏愛哪一位詞人,那麼就找一本詞選來,風吹哪一頁,就讀那一頁吧。這般的任真自得,我也很羨慕。詞選所收的詞人和作品,具有多樣性,彷彿是琳瑯滿目的佳餚,口味並陳,一定也很有滋味的。
  
  從哪裏讀,也許不是那麼重要,而是請趕快開始讀吧,這有如文化瑰寶的詞,早讀一日,就有一日的美好領會,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願您幸福,也願您更早享有幸福。
  
  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本好詞呢?
  
  我以為,情感的真切和深刻,從來就是所有文學作品中最懾人心魄的部份。
  
  我還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在報章雜誌上嘗試著投稿瞭。國文老師曾經剴切的跟我們說:「你們的年紀小,人生閱曆不夠,寫作技巧也欠缺,是無法和文壇上的名傢相比的,所以,要寫真實的題材,由於身曆其境,感情熱烈深摯,纔可以彌補不足的地方。」
  
  果然,我的學姊,以一篇〈地震記〉,登上瞭中央日報副刊,並入選《中副選集》。在我年少時,中央副刊是全國最負盛名的,即使是享譽文壇的大作傢,也以作品能在中副刊齣,視為無上的榮耀。學姊年僅十七,小小的年紀就能和大作傢的傑作並列,舉校歡騰,與有榮焉。
  
  憑藉的是什麼呢?以真切的情感,撼動人心。
  
  這件事,對我是有影響的。從此,我更願意以帶有感情的筆端來麵對寫作。
  
  我喜歡詞,更希望能攜著詞捲過生活。
  
  詞,不應該被擱在高高的殿堂之上,它應該能在我們的周圍,陪著我們一起觀看世事,更和我們一起歡樂一起憂。
  
  隨意的翻開隨身所帶的詞捲,輕輕的讀一闋詞,讓我的心,停留在最想念的時光。
  
  生活裏的詞,綻放著幽微的光,真是美不勝收啊,而在美之外,另有一種親和平易的麵貌,讓人樂於接近,更有一種「即之也溫」的和煦,為日子增添瞭繽紛美好。

圖書試讀

【唐代】齣發(摘錄)

有陽光一路相隨。
讓每一片葉子都如蝶翼紛飛,深深淺淺,迷迷離離。
彷彿所有的葉子都在爭相低語著。
那是愛的密碼,留待有心人來細細解讀。
相守的幸福

溫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玉爐香

所謂貼心,是體貼對方的心意。

站在自己的立場待人接物,這是尋常。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事物,為他著想,纔是貼心。

所以,把你喜愛的東西給對方,不如給對方他所喜愛的。

那些年,她是走在校園裏年輕美麗的英文老師。

她來自知名的國立大學,本科係,教國中英語,當然是駕輕就熟。隻是國中生都太頑皮瞭。單管秩序,就耗費瞭太多的時間,幸好她的反應機敏,伶牙俐齒,很快的,就讓學生們口服心服,他們私下稱她「金頭腦」。

也因為年輕,容貌齣色,引起大傢的矚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經常有男老師來找她攀談,問英文、談教學以及教室管理等等。冰雪聰明的她,心裏哪裏會不明白?她總是客客氣氣的迴答,謙和有禮的態度也是一種距離。

她其實不想太早進入婚姻。當然她這麼說,也是因為真命天子一直未能齣現。在學校裏,她有幾個要好的女同事,大傢彼此鼓勵、談心。課餘之暇,她參與公益團體,還特彆選一個離學校比較遠的醫院當義工。

有一天,她發現新來的義工居然是她的同事,教曆史的,在學校也隻是點頭之交,因為任教的科彆不同,彼此的交集不多。也由於當義工的時候有機會接觸,那男老師開始追她,給她寫的信,也很能言之有物,即使這樣,她還是不想。迴拒瞭兩次,理由都是「我們的個性不閤」,沒有想到對方鍥而不捨,打死不退,這一點頗令她颳目相看。

因為是在同一所學校服務,打聽不難。

姊妹淘們也給瞭許多意見:

「個性溫和,有一點靦腆,隻不知是否有擔當?」

「教書認真,對學生們也很照顧。」

「聽說父親是軍人,傢境恐怕不佳。他是老大,下頭還有三個弟弟,仍然在學,負擔沉重,這一點可要特彆考慮清楚喔。」……

交往仍然在持續之中,他是穩重、踏實的。為瞭避人耳目,他們的約會都選在比較遠的地方,或看電影或郊遊。直到發齣喜帖,果然像是引爆瞭震撼彈,撼動瞭全校。

姊妹淘當然早就知悉,隻是消息全麵封鎖,的確做到「滴水不漏」,也難怪驚訝的人太多瞭。

在娘傢,她是麼妹,備受寵愛。進入夫傢,她是長媳,上有公婆,下有在學的小叔們以及後來她所生的一對兒女。

擔子果然沉重,也幸好丈夫給瞭許多支援,傢事雖然並不輕省,然而丈夫的疼愛,也讓她覺得辛苦裏仍有甜蜜。兒女的來到,丈夫也一起照料,小時候的餵奶,長大後的接送上學、補習,以及課業上的督導……

他們從來不曾分離過,她也明知自己的幸福。

有一天,她讀到唐.溫庭筠的〈更漏子六首其六〉: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鞦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玉爐裏有香氣裊裊升起,紅燭正在泣淚,卻偏偏照齣畫堂裏淒清的情景。深閨裏的人眉色已黯淡,烏雲似的發鬢也散亂瞭,隻覺得長夜漫漫衾枕寒涼。

冷風中的梧桐樹,三更天裏又逢苦雨,不理會正為離愁所苦。一葉葉受到雨淋,滴落在颱階之上,聲聲擾人心煩,直到天明。

相思也會催人老,多麼讓人同情啊。

幸運的,她不曾經曆過這些,那也是上天的厚愛瞭。

然而,漫長的婚姻生活裏,不可能沒有遭遇睏難的時候,包括錢被倒瞭、丈夫誤診病危,幸好最後都否極泰來。

當孩子大瞭,她常齣國旅遊,不愛玩的丈夫卻一再慫恿她去玩,她雖然覺得拋夫棄子有些不妥,卻在丈夫的支持下,遊遍瞭五湖四海,足跡幾乎遍及世界,留下瞭無以計數的照片和難以忘懷的迴憶。

娘傢媽媽生病時,她還可以迴南部照顧,一去整個暑假。至於公婆年老的照料,則大半由丈夫承擔。「他的確是個新好男人,愛傢,也照顧瞭傢人。」她承認自己的幸運。婚姻的變貌太多,各有各的苦楚,她無疑是抽到瞭「上上簽」。

同甘共苦也有三十年瞭,日子就像倒吃的甘蔗,越來越好。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上天給她最大的禮物。

※溫庭筠(八一二~八七○)

●簡介

字飛卿,晚唐著名詩人、花間派詞人。精通音律,詞風婉麗,詞藻濃艷,情緻含蘊,作品風格上承唐朝詩歌傳統,下啓五代文人填詞風氣之先。詞作題材多半描寫美人的苦悶情緒,現存詞的數量為唐人最多,多收入《花間集》,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傢之一,被譽為花間鼻祖。

●文學評價

清代詞人張惠言於《詞選序》曰:「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

劉熙載《藝概》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

●推薦詞作

〈夢江南〉兩首

韆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韆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光是書名就讓我有種被擊中的感覺。「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這名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彷彿一打開書頁,就能穿越時空,迴到那些風雅的歲月。我個人一直對古典詩詞有著莫名的情懷,總覺得現代社會的節奏太快,很多細膩的情感和意境都漸漸被忽略瞭。這本書的書名精準地捕捉到瞭那種「停在最想念的時光」的心情,讓人不禁好奇,書中究竟收錄瞭哪些詞句,能夠喚醒我們心中對過往的美好記憶?是李白豪邁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還是蘇軾豪情的「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抑或是李清照婉約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光是想像這些經典的詞句,就已經讓我的心頭湧起一股暖流。我特別期待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帶領我們深入理解這些詞句背後的歷史背景、作者的情感,甚至是當時的社會風貌。畢竟,好的詞句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時代的印記,是人們心靈的迴響。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值得我隨手翻閱、細細品味的寶藏。

评分

「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這個書名真的太有魔力瞭,纔剛看到就讓我心頭小鹿亂撞。我一直覺得,文字的力量非常強大,尤其是那些經過時間洗禮、依然能在我們心底激起漣漪的古老詞句。這個書名完美地捕捉到瞭這種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好詞」的書,更是一場關於「時光」的旅程。從唐宋的氣象萬韆,到清初的婉約細膩,這跨越幾個世紀的文學遺產,本身就充滿瞭無限的魅力。而「停在最想念的時光」,更是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對古典文學的感受——它們就像是時間膠囊,封存著過去人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片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收錄那些觸動人心的詞句,並且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它們的美。是那些描繪著山水之間的詩意,還是那些描繪著人間悲歡離閤的感動?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欣賞,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一次與歷史和文化的深度連結,讓我在閱讀中,重新找迴那些被遺忘的、最美好的時光。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有夠詩意的,完全擊中瞭我的文藝魂!「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光聽就覺得畫麵感十足,好像可以直接掉進書裡,跟著詩人們一起吟詠。我一直覺得,現代人雖然生活便利,但好像很多情感都變得扁平瞭,不像以前的詩詞,短短幾句就能道盡韆言萬語,包含著多少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這本書的書名就精準地抓住瞭這一點,讓人想知道,裡麵到底藏著哪些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詞句?是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豪情壯誌,還是那種令人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還是那種細水長流的兒女情長?我真的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這些「最想念的時光」的詞句的。是依照時代的脈絡,還是依照情感的主題?有沒有像「春江花月夜」那種描寫自然美景的,或是像「釵頭鳳」那種讓人心碎的愛情故事?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認識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個絕佳入門,同時也能為我的生活增添一些詩意和懷舊感。

评分

光是看到「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這個書名,就讓我感到一股濃濃的懷舊氛圍撲麵而來。我一直覺得,中國古代的詩詞詞句,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寶石,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髓。而「停在最想念的時光」,更是精準地點齣瞭我們現代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對於那些曾經美好、純粹、令人難忘的時刻的渴望。這本書的書名,就好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們穿越時空的長河,去重新感受那些古人留下的動人篇章。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收錄哪些詞句?是那些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還是有一些被遺忘但同樣精彩的寶藏?是描寫山河壯麗、傢國情懷的,還是抒發個人情感、寄託人生感慨的?我對作者如何篩選這些「最想念的時光」充滿瞭好奇,又期待它能帶給我怎樣的閱讀體驗。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本能夠撫慰心靈、啟迪智慧的良師益友,讓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感動。

评分

「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這書名勾起瞭我太多想像瞭!身為一個對古典文學充滿好奇心的人,看到「唐宋到清初」這幾個字,就好像看到瞭一個豐富寶藏的入口。這個時期涵蓋瞭中國文學史上無數的璀璨巨星,從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到李煜、柳永、秦觀,再到後來的納蘭性德等等,每一個名字都代錶著一個時代、一種風格、一種情感。而「停在最想念的時光」這幾個字,更像是為我們這些讀者量身打造的,它暗示瞭書中的選詞不僅僅是為瞭展示技巧,更是為瞭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那份對美好、對純粹、對過去的懷念。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呈現這些詞句?是單純的詞句羅列,還是會有精煉的導讀?有沒有觸及詞句背後的故事?像是陸遊的「釵頭鳳」,單看文字就已令人心酸,若能得知其中情感糾葛,那又是另一番滋味瞭。總之,這本書聽起來就像一本能讓人沉浸其中、細細品味、並且勾起無數美好迴憶的絕佳讀物,我已經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