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0
13億父母都在問:「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難教?」
第一本寫給父母的「兒童心理學」
讓你先懂孩子,再懂教!
【案例1】4歲的峻熙因為爸爸來不及買零食給他,負氣之下,便對老師謊稱『爸爸打他』。
【案例2】5歲的萱萱依賴成性,吃飯、穿衣全要人幫忙,『我不會』是她的口頭禪。
【案例3】6歲的嘉寶常吵著要買玩具,只要不買給他,他便無理取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走。
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這些問題呢?小時候天真活潑的孩子,怎麼一轉眼,變得不可理喻、難以管教?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單純、甜美的,只不過,人總有長大的一天,孩子也是。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原本認為「可愛」的地方,似乎開始漸漸變質。孩子變得越來越難對付,爸爸媽媽開始認為,「看來,孩子長大了,是該開始管教了。」於是,為了想導正孩子的行為,開始打罵、訓斥甚至動用棍子。結果呢?往往不如預期,孩子只會更叛逆。
孩子,其實就像一本「書」,只是,能讀懂這本書的父母很少。為什麼呢?因為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失序的舉動時,往往只針對行為拚命指責,沒有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是「動機」。只會不斷叨唸:「就跟你說,不要再這樣做了。」、「為什麼你總是講不聽呢?」、「奇怪,你是故意搗亂嗎?」結果,你越罵,孩子反而變本加厲,毫無悔改之意。
◆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前,要先了解他的「心」!
如果說0 ~ 3歲是孩子出生和成長發育的階段,那麼4 ~ 12歲便是孩子塑造品格、培養習慣、學習溝通、鍛鍊社交力、管理情緒及提升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身為心理學家及教育專家的作者表示:「讀懂孩子的心,是教子的前提。」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代表著一種「兒童心理學」,反應「孩子的心理狀態」,也就是他的想法。因此,打罵是沒有用的,弄清楚行為背後的動機,徹底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比動用棍子更重要!如此一來,讓你頭疼的行為,便能迎刃而解。
◆「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其實,每個行為都是一種「兒童心理學」!
【問題1】孩子愛說謊,該怎麼辦?--別急著拆穿、批評,了解原因比責罵還重要!
心理學家這樣說:「說謊」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無關乎道德!孩子並不懂得「誠實」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說假話」有違道德標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不顧事實。只要鼓勵孩子說真話,以後他自然會選擇誠實,而不是欺瞞。
【問題2】孩子不懂用錢,只會花錢?--告訴孩子賺錢不容易,學會用錢比花錢更重要!
心理學家這樣說:父母因為捨不得讓孩子過苦日子,過度寵愛,讓孩子習慣有求必應。結果,一旦孩子的消費「水準」上升,便很難再降下來。長久下來,孩子極易養成「浪費」的習慣,只懂揮霍金錢,貪圖享受,拒絕「吃苦」。
【問題3】孩子做事虎頭蛇尾,虛應了事?--幫助孩子找目標並陪伴完成,打造專注力。
心理學家這樣說:兒童的正常發展,源自專注於某項「工作」,但是多數父母不了解這一點,於是,常常會在無意中「打斷」孩子的專注行為,當孩子認真地玩沙堆時,父母就會大呼:「回家吃飯了!」因此,孩子當然只能以尖叫、哭泣等方式,表達自己專注的行為被任意打斷、隨意阻止的痛苦。
【問題4】為什麼孩子總是慢半拍,拖拖拉拉?--讓孩子在喜歡的事物上盡情發揮,用興趣取代拖延。
心理學家這樣說: 孩子在3歲之前,對於時間沒有什麼感覺,他們的時間觀念遠不及成人詳細而確切。此外,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也與父母的管教不當有關。「批評」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認為自己少做少錯;「事事都幫孩子做」則容易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兩種結果都會讓孩子的動作更加緩慢。
◆溝通之前,先要懂孩子的心,這樣說話,你與孩子更親密。
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很多父母會用責罵、訓斥與孩子溝通,結果,孩子更不願意與你分享心事,當然無法改變他的行為。其實,與孩子對話是有技巧的,如果常溝通不良,或許要思考,自己有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嗎?還是只是一味地命令孩子,從未考慮他的意見呢?試著丟掉原本的說話方式吧!「換句話說」能消除你與孩子間,那道看不見的牆。
.別對孩子「口出惡言」!-- 批評、恐嚇,只會讓孩子更自卑。
.用「表揚」的方式批評孩子!--用「讚美」包裝「責備」,孩子會照單全收。
.「降低」對孩子說話的音量!--比起破口大罵,「低聲責備」讓孩子更聽話。
.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可是」!--讚美孩子要乾脆,事後別再說「可是」。
.別把自己的期望,投射給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你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他。
◆13億父母都在問的「教養守則」,60個最中肯的建議,讓你輕鬆教出好孩子!
用【品格心理學】--培養自信心
.孩子的信心來自於「鼓勵」,而不是責罵
.多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搶著代勞
.尊重孩子的想法,把「決定權」交給他
用【習慣心理學】--打造好習慣
.用「賞」與「罰」,教出誠實負責的孩子
.父母有好習慣,孩子自然會模仿
.大方讚美孩子,他會做得更好
用【溝通心理學】--與孩子好好溝通
.「語言暴力」比打孩子更傷人
.不要一直「放大」孩子的缺點
.用「暗示」的技巧,說服孩子
用【成長心理學】--幫助孩子成熟長大
.教孩子不能「太心軟」
.別輕易「扼殺」孩子的天賦
.別用「成見」幫孩子定罪
用【社交心理學】--鍛鍊社交力
.教孩子懂得「拒絕」,而不是照單全收
.鼓勵孩子不要獨享,要與大家共享
.時時提醒孩子,內在比外表還重要
用【情緒心理學】--做好情緒管理
.當孩子的朋友,陪他走出負面情緒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用關心代替說教
.孩子也有脾氣,把「哭」的權利還給他
用【學習心理學】--提升學習力
.對於孩子的創意想法,要包容而非毀滅
.別用分數衡量孩子,以免扼殺學習興趣
.讓孩子習慣「課後複習」,讀書更輕鬆
本書特色
(一)「最科學」的教養訣竅:本書以60個心理學理論,切入每位父母都會面臨的教養問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從「根本」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二)「最實用」的教養案例:教養不是紙上談兵,收錄60個真實的案例,並深入分析,讓每位父母都可以從故事中,輕鬆學習「如何教?如何養?」並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三)「最全面」的教養方法:孩子的問題可說是「包羅萬象」、「千奇百怪」,本書全方位剖析孩子的「品格、習慣、溝通、成長、人際、情緒」等問題,讓爸媽們不再煩惱「孩子好難教」。
作者簡介
王佳
資深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家庭教育暢銷書作者,本著「每個孩子都是潛在英才」的理念,以「輕鬆說道理、明確講策略」的風格面對教育問題。其作品給人清新細膩的感覺,更不乏獨到的教育理念,本本都極富思想與智慧。
【前言】改變孩子的行為之前,先讀懂他的心
Part1【品格心理學】雕塑孩子品格的10個技巧
--運用10種心理學,教出「有品格」的孩子
★你的孩子有自信嗎?--自信能力測試表
1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杜根定律】
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摧毀孩子的自信
2「樂觀」也是一種能力--【斯萬高利效應】
告訴孩子,任何事都別難過太久
3勇於承擔的孩子,會出人頭地--【尤人效應】
「做太多」的父母,讓孩子習慣逃避責任
4「挫折教育」比補習還重要!--【甘地夫人法則】
被保護的孩子,習慣坐享其成
5孩子的「謊話」,別急著拆穿--【說謊心理】
說謊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了解原因比責罵更重要
6訓練孩子獨立,才是愛--【狐狸法則】
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媽寶也必須長大
7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切記!--【棘輪效應】
從小就要教孩子學習「用錢」,而不是只會「花錢」
8有主見的孩子,不用操心--【改宗效應】
教孩子「做決定」,而不是要他乖乖聽話
9放手讓孩子「追求夢想」--【成就動機】
父母的「都是為你好」,容易毀了孩子的一生
10讓孩子活在舒適圈,是害他--【煮蛙效應】
過慣好日子的孩子,沒有生存力
PART 2【習慣心理學】培養好習慣的9個方法
—運用9種心理學,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你的孩子細心嗎?--細心度測試表
1培養「一個人生活」的能力--【冷熱水效應】
別幫孩子做太多,以免依賴成性
2孩子做事虎頭蛇尾,怎麼辦?--【半途效應】
責罵於事無補,要找出「3分鐘熱度」的原因
3為什麼孩子總是拖拖拉拉?--【最後通牒效應】
父母要先反省,是否自己也有拖延的壞習慣
4賞罰分明,是教養的鐵律--【熱爐效應】
表現好時要稱讚,犯錯時也要懲罰
5教自制,從限制欲望開始--【延遲滿足】
過度有求必應,會讓孩子為所欲為
6培養好習慣,從「模仿」開始--【模仿效應】
父母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7教孩子,從「細節」開始!--【蝴蝶效應】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細節裡
8用「讚美」強化孩子的好習慣--【強化定律】
「稱讚」孩子的好習慣,讓他繼續保持
9寬容面對孩子的「第一次」--【初位效果】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PART 3【溝通心理學】與孩子溝通的8個技巧
—運用8種心理學,與孩子「好好溝通」
★你與孩子間,能良好溝通嗎?--溝通程度測試表
1「語言暴力」比打孩子更傷人--【瀑布心理效應】
批評、恐嚇,只會讓孩子更自卑
2多「表揚」,少批評孩子--【椰殼效應】
用「讚美」包裝「責備」,孩子會照單全收
3不要一直「放大」孩子的缺點--【南風效應】
孩子表現差,關心、鼓勵更能改變他
4「降低」對孩子說話的音量--【低聲效應】
高分貝的吼叫只會讓他更害怕,哭得更大聲
5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可是……」--【可是效應】
引用不當時,會讓孩子覺得「說話不算話」
6用「暗示」的技巧,說服孩子--【歐弗斯托原則】
用「選擇題」取代是非題,比問「要不要」更高明
7別把自己的期望,投射給孩子--【投射效應】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你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他
8讓孩子把你當成「自己人」--【自己人效應】
別高高在上,要把孩子當成「朋友」
PART 4 【成長心理學】教孩子面對煩惱的10個方法
—運用10種心理學,幫助孩子「成熟長大」
★你真的了解孩子嗎?——親子關係程度測試
1 教孩子不能「太心軟」--【逆向關懷】
不能總是順著孩子,偶爾也要狠心拒絕
2 適時放手,給孩子一些自由--【魚缸法則】
管太緊會讓孩子長不大,偶爾也得放鬆
3 有夢想的孩子,走得遠--【夢想法則】
當孩子背後的推手,鼓勵他朝目標前進
4別輕易扼殺孩子的天賦--【凱迪拉克效應】
凡事沒有絕對,別否定孩子的潛能
5 把「選擇」的權利,留給孩子--【霍布森選擇效應】
強迫孩子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只會澆熄他的熱情
6別用「成見」幫孩子定罪--【刻板印像】
打破刻板印象,換個角度看孩子
7 讓孩子嚐到自作自受的滋味--【自然懲罰法則】
偶爾讓孩子自食惡果,避免重蹈覆轍
8 不要對孩子「設限」太多 --【跳蚤效應】
相信孩子,他反而會做得比想像中更好
9 讓孩子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馬太效應】
唯有認清事實,孩子才會知道要更努力
10 孩子有競爭意識,要鼓勵他--【鯰魚效應】
「想贏的心」能激發潛能,未必不是好事
PART 5鍛鍊孩子社交力的8個方法【社交心理學】
—運用8種心理學,協助孩子與人相處
★你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嗎?--孩子的人際互動類型測試表
1教孩子合理地「拒絕」別人--【比林定律】
不想做的事,自己說「不」
2 讓孩子學會「寬容」最重要--【海格力斯效應】
寬待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3說話分寸,決定孩子的人緣--【阿倫森效應】
最忌口無遮攔,更別用童言無忌當藉口
4適應力強的孩子,不容易碰壁--【自我調整效應】
越不幫孩子做,他融入環境的速度越快
5 培養孩子的親和力,從爸媽開始--【親和效應】
父母先釋出愛意,孩子就會親近你
6 主動分享的孩子,一輩子快樂--【互惠原理】
「太自私」,容易交不到朋友
7 交朋友不是選美,別以貌取人--【以貌取人效應】
不能只看外表,要懂得欣賞內在
8 別讓孩子成為「複製品」--【從眾效應】
假的永遠不會成為真的,要有自己的想法
PART 6 走出情緒困境的8個方法【情緒心理學】
—運用8種心理學,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你的孩子能控制情緒嗎?--情緒管理測試表
1孩子不是大人的「出氣筒」--【踢貓效應】
孩子是無辜的,再生氣都不該遷怒於他
2容許孩子「犯錯」,他會更勇敢--【習得性失助】
越是責備,孩子越害怕及退縮
3孩子發脾氣,不一定是壞事--【霍桑效應】
人都有情緒,孩子也不例外
4 樂觀的父母,教出樂觀的孩子--【杜利奧定理】
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未來
5 教孩子,換個角度看自己--【情緒ABC理論】
別只盯著孩子的缺點,找出優點更重要
6 父母期望太高,孩子的心好累--【心理疲勞】
過多的期望,常是疲勞的原因
7 叛逆的孩子,怎麼管? --【飛鏢效應】
多溝通,以傾聽代替責罵
8 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哭泣效應】
「哭」不是無理取鬧,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PART 7提升學習力的8個技巧【學習心理學】
—運用8種心理學,增強孩子未來「競爭力」
★你的孩子討厭學習嗎?--厭學程度測試表
1如何幫孩子克服學習「停滯期」?--【高原現象】
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充飽電才能再出發
2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想像力」--【定式效應】
孩子背越多標準答案,越沒有創意
3你是愛分數,還是愛孩子? --【第10名現象】
名次不代表一切,還有許多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4「好奇心」需要父母的呵護--【潘朵拉效應】
放手讓孩子找答案,發現天賦
5別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另一張臉--【籃球架效應】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別在他的身上找自己
6記憶的數量別超過「9個」--【7 ± 2效應】
好好利用這個原則,內容再多也能輕鬆記住
7關愛和鼓勵太多,也是一種壓力--【倒U型假說】
給太多只會造成反效果,變成阻力
8在孩子遺忘前,幫他鞏固記憶--【遺忘曲線】
幫助孩子安排學習時間,課後別忘記複習
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60招教養讀心術,輕鬆教出好孩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60招教養讀心術,輕鬆教出好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