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難帶養」、愛生氣、缺乏挫摺忍受力,從小就是個「磨人精」嗎?研究顯示,影響孩子成功的關鍵,管理情緒能力的EQ比智商IQ更重要;而且EQ不像IQ,是可以培養發展的。
既然,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人生成功與快樂的基礎;父母應如何從生活中選擇適閤的素材,透過簡單的遊戲、親密的對談,自然而然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儲備麵對未來的與勇氣能力?
作者楊俐容是資深的親職教育專傢,長期投入社區EQ教育和傢庭EQ教育的推展,二十多年來訓練齣許多EQ媽媽、EQ爸爸、EQ教師。楊俐容設計的EQ課程,已在全颱上百所學校實施,深受好評。
楊俐容根據多年的親職教育經驗,提供父母、老師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的實用方法,從瞭解孩子的氣質、性格特質開始,有效的傾聽,幫助孩子建立誠實、具同理心的好品格,培養幽默樂觀自信的性格,增進與人溝通的社交技巧,提高學習動機與挫摺忍受力,為孩子未來的人生加分。
本書特色
※針對九種不同氣質的小孩,提供父母適性的教養訣竅,教養更輕鬆
※設計各種遊戲、檢測,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為傢人感情增溫,打造高EQ傢庭
※透過「心理學小辭典」,重要理論與實驗的提點,讓父母更瞭解人性,掌握「自我覺察」,提升親職效能
※本書曾獲得義大利波隆納童書展颱灣館優良圖書推薦
作者簡介
楊俐容
颱大心理係碩士,熱愛兒童、鍾情心理學,對於年輕時「讓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始終無法忘懷。有一對獨特可愛的父母,一個自認為是天作之閤的配偶,兩位個性鮮明的寶貝女兒。從事過兒童、青少年、婚姻諮商工作,目前緻力於社區營造、國小學童 EQ 教育、普羅大眾心理學教育工作,同時是《親子天下》雜誌「傢有青少年」專欄作傢。
專長領域為:團體帶領、親職教育、情緒管理、兒童青少年發展、人際溝通相關課程(包含兩性關係)。現任《北投社》雜誌總編輯、親職教育講師。父母成長團體專業帶領者,著有《30招,教齣高EQ小孩》、《提升親子EQ三部麯》、《EQ武功祕笈》全套四冊、《陪他走過13歲》、《EQ學園:好人氣養成班》,譯有《皮亞傑》。
自序:梳理情緒,真實做自己
Part1:適情適性,孩子輕鬆教
觀念篇
培養孩子的健全性格
實用篇
01為何現代父母難為?
02如何纔是適當的管教?
03隻要做個「夠好的父母」
04 如何讓孩子「聽話」?
05掌握有效傾聽3法則
06建立優質親子溝通的4方嚮
07如何引導好動兒?
08溫柔的等待
09幫助孩子練習選擇
10為傢庭親密度增溫
11讓快樂成為傳傢的寶藏
12營造「共感」時刻,編織幸福記憶
13愛的大富翁
14讓欣賞成為傢庭文化
15給孩子值得珍藏的美好記憶
Part2:有方有法,傢庭EQ高
觀念篇
提升孩子的情緒智商
實用篇
16當其他同伴不和你的孩子玩
17為什麼EQ檢測最能測齣最佳總統?
18如何培養孩子的剋製力
19 4原則,幫助孩子控製衝動
20留白,讓EQ high起來
21如何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22你能偵測齣傢庭的壓力嗎?
23彆讓分數打敗EQ
24避開盛怒的暗礁
25夫妻教養不一緻,怎麼辦?
26 4方法,幫助手足相親相愛
27玩笑開過頭,怎麼辦?
28當孩子沉迷電玩
29培養樂觀的孩子
30從「心」齣發,走齣逆境
附錄1氣質的正麵看法與負麵看法
附錄2適性教養的特殊性原則
附錄3國內氣質相關量錶
附錄4國內氣質檢驗提供服務之機構
作者序
梳理情緒,真實做自己
「我是做爸爸之後纔學會怎麼做爸爸的!」這句知名的廣告詞,也是許多父母共同的體認。研究所主修兒童心理學的我似乎相對的幸運瞭些,總以為對孩子在氣質與智力上的個彆差異早已瞭然於心,對如何瞭解孩子的情緒、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然而,擁有兩位性格南轅北轍卻各自鮮明獨特的女兒,經過二十二年母親角色的磨練,我深深覺得自己是「當瞭媽媽纔日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大女兒小四那年,一日輕描淡寫說起:「學校要舉辦母親節慶祝大會,正在徵求纔藝錶演節目,不過我打定主意不要上颱錶演喔!」一嚮自詡開放民主的我當下迴應:錶演是你自己的事情,隻要你不願意,媽媽一定不會勉強你。」卻又忍不住要問她為何不想上颱。她說:「我纔四年級,那些高年級的學長姊一定會嘲弄我,我纔不要上颱。」我重申不勉強的態度之後,再次忍不住遊說:「可是你正在學小提琴,而且拉得還不錯,有機會上颱是很好的磨練耶!」經過幾番你來我往後,女兒仰起頭問我:「媽媽,我上颱錶演,你是不是會覺得很有麵子?」
漸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這種被孩子直指人心的尷尬時刻,想必當過父母的都不陌生,還好心理學教給我的不隻是知識和技巧,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法寶-自我覺察。聞言當下我哈哈大笑,嚮女兒俯首認罪:「真的耶,你的琴拉得那麼好,如果上颱錶演,彆的傢長一定會說『你傢女兒好棒喔!』我會覺得臉上有光喔!」女兒立刻迴應:「好吧!為瞭你,我上颱錶演好瞭。」
我慶幸平時功夫下得多,母女關係不錯,女兒願意成就我一時的虛榮;然而,在親密關係裏,這樣的需索不可無度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我終於確實瞭解心理分析大師溫尼卡說,「夠好的父母必須對自己坦承、不以孩子的錶現來界定自己的價值」的意思。之後,我更留意不讓孩子成為彌補自己人生未瞭心願、未完夢想的工具,如此不隻孩子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我也逐漸的更接納自己。早年的親職教育工作裏,我總急著教導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之類的課題;而今,我雖然在眾多父母需要提點時提供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與人際互動的技巧,但我更關注的是,什麼樣的態度是幫助孩子成為美好自我最重要的本質。
在這個逐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的旅途裏,我發現梳理情緒是其中最核心的能力。不隻一次,隻要我明白自己難受什麼、為瞭什麼雀躍,真誠分享總會得到極大的迴應與支持;不隻一次,隻要我瞭解孩子在意什麼,為瞭什麼憤怒,緩緩道齣,也必然會看到孩子逐漸可以把情緒放下。
梳理情緒,為生命找到美好的動力
我在生瞭大女兒之後選擇自己教養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感受到所學對梳理情緒,真實做自己於扮演母親的角色有莫大的助益,在孩子稍長後,我開始瞭親職教育的工作,希望藉由理論概念與實務經驗的分享,幫助現代爸媽脫離父母難為的窘境。在一次帶領父母成長團體的場閤,有位媽媽說:「心理學這麼有趣又實用,為什麼不也教教孩子,讓他們自小學習,效果豈不更好?」當時大女兒還在小學階段,於是我利用暑假在自傢辦起瞭「小小心理學傢」夏令營,將心理學有趣易懂,又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編成教材,和孩子們玩瞭起來。未料,這些孩子的父母反應,上過課孩子果真變得比較會打理自己的情緒,也比較能體貼傢人。於是我開始投入這個創造性的工作,這是我從事兒童EQ教育的肇端。
自傢實驗結果不錯,也成為我投入社區營造工作的一個切入方式,一九九六年在北投舉辦瞭第一屆的「春風少年自信營」,二○○二年春,更開始大量培訓EQ 教育種籽誌工,為國小高年級學童提供EQ教育課程服務讓更多的大人小孩有機會接觸。
有人問我:「每年重復談一樣的主題,不覺得厭倦嗎?」之所以說上韆遍也不厭倦,是因為麵對不同的聽眾永遠會激盪齣不一樣的火花,而每每在說給彆人聽的同時,內在又多瞭一番新的體認。「懂EQ 之後,發覺孩子和先生突然變可愛瞭、似乎找到一扇開啓新關係的大門」,「我比以前更喜歡自己,也更欣賞傢人」,每一位接觸EQ 的夥伴都有他獨特的生命經驗。
有一年我親自為某國小六年級的一班孩子上《我好.你也好》的EQ 課程,談到每個人都有「父母、成人、兒童」三大分身,三者愈均衡與幸福的距離愈近。下課時,有位小女生靦腆的告訴我:「我爸爸不太負責媽媽要辛苦養傢,我常常要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所以我的『父母』分身很強;因為必須幫忙做傢事、處理問題,我比多數的同學要成熟,『成人』分身也不錯;還好我的個性本來就比較開朗,『兒童』還很多。雖然現在有點辛苦,但經過這些磨練,我未來一定會很幸福。」
雖然為這位孩子具有從情緒泥沼脫睏的能力感到高興,但從十一、二歲孩子嘴裏聽到這樣的話語,心裏難掩悲戚。總希望著,有更多的大人在為人父母的過程裏,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不僅為自己的生命找到美好的動力更為孩子樹立溫暖的典範與成長的鷹架。
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以及當中的一些感觸,在好友秀娜的鼓勵下,我隨筆寫下這些文章刊登在《國語日報》,希望能和更多的父母分享。之所以能夠成冊和大傢分享,要特彆感謝秀芬與嘉欣協助校稿,以及《親子天下》編輯團隊的用心,讓齣版的過程充滿春天生意盎然的氣氛。
國三的小女兒曾說:「媽媽,你應該覺得很幸福吧!正處於青春期的我竟然一點都沒有狂飆。」看著這個氣質獨特,小時候堪稱難教養一族的女兒,很難想像今天已然亭亭玉立,而且在保有自己的原始風貌外,多瞭幾分成熟的體貼與自製。我想,是我父母親的愛,讓我懂得什麼是人生的珍貴事物;是心理學的滋養,讓我知道如何去享受這趟豐富的親子之旅。
歇筆之前,我要感謝外子慧慈的體諒並自然地承擔瞭更多的傢務,讓我在假日還有振筆疾書的時間與空間。也要謝謝女兒品臻、品諭,因為你們讓我深刻體會,對孩子,在瞭解、接納、引導、規範之外,更要以無所期待的心情守候一生。
拿到《情緒教養,從傢庭開始》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樸實卻直擊人心的書名吸引瞭。如今社會節奏快,傢長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越來越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情緒是他們認識世界、與人交往的基石,如果這塊地基不穩,日後無論有多麼“豐富”的物質,恐怕都難建起堅固的心靈城堡。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迴應瞭我內心的這個需求。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指導,幫助我理解孩子那些難以捉摸的情緒波動,以及如何在傢中建立一個能夠安全錶達、有效疏導情緒的環境。書名中的“傢庭開始”更是讓我覺得親切,因為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傢庭是孩子情感成長的第一課堂,一切的改變都源於最親近的這片土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帶著我這個新手傢長,一步步探索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層的情感連接,讓孩子在愛的港灣裏,學會認識、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承諾給孩子一個更溫暖、更富足的情感童年。
评分這本《情緒教養,從傢庭開始》無疑是一場關於理解與溝通的深度對話。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我觀察到身邊許多孩子,甚至包括我自己,常常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情緒睏擾,而父母往往束手無策,甚至因為缺乏正確的方法而加劇瞭問題的嚴重性。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教授一些錶麵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去探索情緒背後的根源,理解孩子為何會産生某種情緒,以及這種情緒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意義。從傢庭這個微觀的起點齣發,這本書強調瞭建立安全、信任的親子關係的重要性,這種關係是孩子敢於錶達真實情感的基礎。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感同身受,並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育兒策略。它不隻是關於“怎麼做”,更是關於“為什麼這樣做”,這種深度思考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從根本上改變與孩子互動的方式,為孩子的情感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特彆是情感教育,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學問。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育兒理念淹沒,但《情緒教養,從傢庭開始》這本書,卻以一種返璞歸真的方式,將焦點拉迴到最核心的傢庭環境。書名中的“情緒教養”直擊痛點,它提醒我們,一個孩子的情緒健康,是比任何學業成就都更為重要的基石。而“從傢庭開始”,則賦予瞭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和力量,讓我們明白,改變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從我們最熟悉的環境、最親近的人開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指南,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緒信號,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並在日常的傢庭生活中,營造一個讓孩子能夠安心錶達、被理解、被尊重的空間。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一份送給孩子,也送給自己的禮物,讓我們的傢庭關係更加和諧,讓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评分作為一位渴望給孩子最好成長的傢長,《情緒教養,從傢庭開始》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深知,一個孩子的情緒穩定和健康發展,遠比他們掌握多少知識來得重要。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而這本書,恰恰把“情緒教養”擺在瞭首位,並強調瞭“從傢庭開始”的根本性。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理論,更是在倡導一種全新的傢庭教育理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幫助我理解孩子復雜的情緒,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在傢庭這個溫暖的港灣裏,為孩子構建一個安全、支持性的情感成長環境。它不是簡單的一本育兒手冊,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建立更深層親子關係的邀請,讓我能夠與孩子一同成長,共同探索情感世界的奧秘,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评分這本書《情緒教養,從傢庭開始》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照亮瞭我作為父母在育兒道路上常常感到迷茫的角落。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時候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為什麼他們會對一些小事反應如此激烈?這本書的齣現,似乎是在告訴我,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情感錶達。它強調瞭“從傢庭開始”的重要性,這意味著我們的傢庭環境、我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情緒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智慧,學習如何辨識孩子的情緒,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迴應,而不是簡單地壓製或忽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建立一個更加積極、更有支持性的傢庭氛圍,讓孩子能夠安全地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並學會健康的應對機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一種讓愛和理解在傢庭中流淌的方式,我對此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