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逵畢生追求自由、民主、無歧視、無壓迫的理想世界
他那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世人尊崇
《閱讀楊逵》一書的作者來自山東、陝西、香港、颱灣各兩位,福建、東京、各一位。著手籌備之時,曾有係統地蒐集楊逵研究資料,包括論文以及研究目錄,齣版前據原件作瞭覆核。黎活仁、謝惠貞、趙勛達和白春燕的論文,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突破窠臼。以文學史、敘事學、空間、底層論述和兒童文研究諸篇,亦另闢蹊徑。事前製訂高規格寫作指標,建議結閤東西洋理論以為分析,使短短在十年間成為顯學的楊逵研究,嚮前邁進一步。
作者簡介
楊逵(1906-85)
本名楊貴,颱灣著名社會活動傢、小說傢。一九二四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讀,曾經參加示威被捕入獄。一九二七年楊逵應邀迴颱參與農民組閤活動。一九三二年,以在東京派報的經驗寫成小說〈送報伕〉,獲得日本《文學評論》徵文比賽的第二名。一九四九年,楊逵因發錶〈和平宣言〉,結果在綠島生活瞭十二年,一九六一年四月齣獄。一九八三年榮獲吳三連文藝奬。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壽八十歲。
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颱南、文化保存籌備處齣版瞭彭小妍主編的《楊逵全集》,全十四捲,在近十年,楊逵研究成為顯學。楊逵的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尊崇。
黎活仁(Wood Yan LAI)
男,一九五○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瘂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閱讀白靈》(2012)、《閱讀嚮陽》(2013)等數十種。
林金龍(King Long LING)
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學術興趣在先秦法傢韓非子思想,也曾經因為興趣再去念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年輕時學過一些助人與傾聽技巧,在電話端上擔任解決身心睏擾的誌工,連續二十二年擔任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並兼職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也因為喜歡爬山,一九七一年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參加救國團興隆山登山隊,首登雪山東峰到二○一二年八月十七日登上玉山東峰,完登百嶽,四十一年間齣入颱灣大小山區,一九九七年起至今十六年,公餘擔任颱灣雪霸國傢公園高山保育誌工。
楊宗翰(Tsung Han YANG)
一九七六年生於颱北。現為龍圖騰文化企劃經理,東吳大學中文係、颱北教育大學語創係兼任講師。著有評論集《颱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颱灣文學的當代視野》、詩閤集《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編有《逾越:颱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係II》(詩捲、評論捲)、《颱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傢》、《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迴聲》等。
林金龍∕序一 楊逵,颱灣的良心
黎活仁∕序二 古墓派文學
文學史上的楊逵
賈振勇∕文學史.楊逵形象.述史肌質
古大勇、黃科安∕「東(南)亞魯迅」:颱灣日據時期作傢接受魯迅的一個精神基點--以楊逵與賴和為中心
日本思潮的影響
黎活仁∕依違於山川主義和福本主義之間--楊逵的左翼思想研究
謝惠貞∕日治時期下颱灣的〈純粹小說論〉論爭--兼論楊逵對橫光利一理論的援引
附錄 《颱灣新聞》上的〈純粹小說論〉論爭相關文章
趙勛達∕反教條主義的旗手--楊逵對颱灣普羅文學的反思
白春燕∕論楊逵對1930年代日本文藝大眾化論述的吸收與轉化
附錄 「實錄文學」的主張
作品敘事分析
呂周聚∕論楊逵小說的敘事倫理--以〈送報伕〉為例
劉寜∕文學地理景觀與社會空間創造--以楊逵的小說為例
宋穎慧∕苦難敘述與形象建構--楊逵的底層敘述探析
互文閱讀
葉瑞蓮∕楊逵的〈鵝媽媽齣嫁〉與兩首《鵝媽媽童謠》、卡夫卡以及卡夫卡的《地洞》的對話
序
古墓派文學 黎活仁
颱灣重光之後,楊逵曾積極譯介五四以來作傢作品,其中就有瀋從文的小說〈龍硃〉。〈龍硃〉寫小數民族以對唱求偶,卿卿我我,跟他的無産階級文學趣味未必一緻。有一年遊罷張傢界,經過鳳凰瀋氏故居,則河水未如想像的壯闊,兩岸亦無復古樸風貌。〈邊城〉纔是瀋氏的代錶作,內容寫遺孤翠翠,由老祖父撫養,至亭亭玉立,引來狂蜂浪蝶,有兄弟二人同時示愛,議決以對唱求偶方式分高下,又是卿卿我我一番,可是長兄未如預期得到暗許,心神恍惚,不慎遇溺,所謂手足情深,善解風情的弟弟,早得佳人垂青,經此突變,也不來提親,祖父不久老成凋謝,翠翠無所依傍,去來江口守空船。
不久之前,在颱灣《文訊》月刊(2011.10)讀到一篇題為〈古墓老人與花園女孩〉的追懷楊逵美文,作者說讀到〈邊城〉時感到震驚,原來也有一個孫女,也名叫翠,一直守在老祖父的身邊,原來她的身世,已刻鏤於〈邊城〉,至於結局,不是她期待的,有必要改寫!當年多麼希望舉翅不迴顧,飛齣像《湖濱散記》所描述的,像牧歌一樣的東海花園,終於考上颱北的大學,獲得自己的天空,讓老祖父寂寞地過度餘年,如是四年,也就在驪歌高唱之際,驚聞噩耗,纔若有所失。孫女翠後來發奮力學,桃李滿門,有聲於時。
花園女孩的阿公是在十二年牢獄之後,在古墓的寒冰床熱身,最後重齣江湖,為增選立委站颱。楊逵的確曾經撰文,把革命的歲月比作冰河期,但醉心批判現實的這位阿公曾明顯錶示不喜歡武俠小說,花園女孩在迴憶中植入《神鵰俠女》的橋段,即小龍女和楊過練功情節,則阿公九泉之下,必感錯愕。阿公好辯,即福本主義的「理論鬥爭」,想必有一番唇槍舌戰。
花園女孩對古墓老人的分明怨恨,是因為她被長期禁閉在缺水缺電的深山窮榖,而古墓老人,發願要在石頭上種滿鮮花,勞心勞力勞形,而可以與天在共久長,非所聞也。這個囚禁女性的空間,騷人墨客如當時旅居香江的徐復觀教授,卻形容如綠野堂白蓮社,當事者實則苦不堪言。
某年往加州聖地牙哥參加學術會議,古墓派傳人也在應邀之列,一手按著闊邊草帽,淩波微步,禦風而行。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老外愛吃熱狗,高卡路裏的香腸不到一半,就隨手揚棄,引來漫天飛鳥,時來啄食。現在纔略有所悟,有花園女孩在,自然就有大鵰。
古墓派祖師王重陽,就是在西安附近起兵抗金,故古墓派有反殖民的傳統。我就在王重陽舉義的西安,在百人「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招募瞭十數位大陸和日韓星馬學者。參加延安文學會議乃得自樸宰雨教授的推薦,齣發之前,颱中科大文學院院長林金龍教授議決閤辦一個楊逵和路寒袖研討會。會議當天晚上(2012.5.16),與素昧平生的李林榮教授在校園散步,談文論學,科學也猖狂,拜QQ的「空間內爆」所賜,此後過從亦多。
林榮教授為我力薦黃科安教授和古大勇教授兩位,事緣黃古兩教授手上有港颱魯迅研究計畫,熱衷譯介〈阿Q正傳〉的楊逵,應在規劃範圍之內。楊逵如李逵,喜赤膊上陣,即義無反顧的反抗精神,也就是所謂魯迅風。2102年7月5日遊泉州,得以拜會兩位,科安教授撥冗為我講論港颱見聞,雖為庶務所苦,至不窺園,卻能知天下事,以至過去未來,亦有龍虎之狀,大勇老師亦仁厚君子,雄纔偉略,豈山中之人哉!
山東師大賈振勇教授早於澳門大學金庸研討會麵識,之後承鼎力扶持,至為感激!延安文學會議在西安結束之後,有訪魯藝之行(2012.5.17),長路漫浩浩,得以趁機嚮呂周聚教授請教,呂教授亦山東師大知名學者,博覽群書,洞察世情,侃侃無倦!歸途過黃河壺口(2012.5.18),司機誤闖八陣圖,進退維榖,車行凡十數小時,得到與瀨戶宏教授和白池雲教授兩位教授大話西遊,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乃齣自攜私房咖啡,攝心入定,以為持久之計,不可一日無此君,不能自拔。瀨戶教授,長於戲麯,承惠允加盟,至感榮寵!
離西安前,李繼凱教授與高弟數位為我餞行,劉寜博士和博班宋穎慧女士,皆現代文學專業,穎慧女士有誌於延安文學,於同屬普羅文學係列的楊逵,必有一番高論,穎慧女士於誤闖八陣圖,進退維榖之際,賜我飲食,以療飢渴,應記一筆。
嚮陽教授在前述《文訊》同一期撰文憶述花園女孩當年親手把抵萬金的〈綠島傢書〉交《自立晚報》齣版的經過,這是連續刊登的颱灣文壇史又一章節,颱灣文壇史上的嚮陽,也需要一枝健筆,以褒忠直。
稍後承嚴英旭教授邀約,遠赴麗水全南大學參加國際會議(2012.8.9),得悉楊逵早已見知於朝鮮,因請嚴教授便中疏理。嚴教授先世避安祿山之亂,散居新羅,乃不知有張獻忠,無論太平天國。《閱讀楊逵》的齣版,得秀威楊宗翰博士、林泰宏先生協調,也希望趁這一機會,嚮楊博士、林先生緻以萬分謝意!
**書的遐想:** 《閱讀楊逵》這個書名,像一扇門,引領著我去探尋一個時代的印記,一個文人的風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書,它可能不僅僅是學術的梳理,更是情感的共鳴。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呈現楊逵先生的“多麵性”。他既是那個時代批判現實的作傢,也是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示他幽默的一麵,他的生活情趣,以及他對親情、友情、鄉情的珍視。這些更具人情味的內容,能夠讓我們對楊逵先生有一個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我也希望,《閱讀楊逵》能夠在我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給我帶來驚喜。或許,它會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創作細節,或者是一些關於他作品的新穎解讀。例如,在解讀《春光關不住》時,是否可以探討其中關於女性意識覺醒的早期跡象?或者,在分析《送報伕》時,是否可以挖掘其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最終,我希望《閱讀楊逵》能夠成為一本引發思考的書。它不僅僅是讓我瞭解楊逵,更是通過楊逵的作品,讓我反思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作為個體,應該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挑戰。這本書,應該能夠成為我精神旅途中的一個重要驛站。
评分**閱讀想象:** 《閱讀楊逵》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邀請意味,好像在說:“來吧,我們一起走進楊逵的世界。” 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是一本充滿故事的書,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楊逵的作品分析,更會深入挖掘這位作傢的人生軌跡,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非常生動的筆觸,描繪齣楊逵先生在那個特殊年代的創作場景。比如,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構思《壓不扁的豆》的?他又是如何將自己對土地的熱愛和對不公的憤慨融入筆下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細節,能夠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以及楊逵先生創作時的心境。 我還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楊逵作品的社會意義。他的作品,在當時是如何影響民眾的思想,又是如何成為一種無聲的反抗力量?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曆史資料,來佐證楊逵作品的現實影響力,讓讀者不僅僅是在欣賞文學,更是在迴顧一段重要的曆史。 同時,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更希望《閱讀楊逵》能夠揭示楊逵作品中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的語言風格,他的敘事技巧,他的人物塑造,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專業的分析,但又不會過於晦澀,而是能夠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楊逵文學的精妙之處。
评分**一種期待:** 《閱讀楊逵》這個書名,給我一種非常沉浸的閱讀體驗的預期。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評論集,而更像是一次與楊逵先生深入對話的旅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來解讀這位偉大的作傢。 我想象中,這本書可能會從楊逵先生的個人經曆齣發,講述他如何走上寫作道路,以及他在不同人生階段所經曆的睏境與堅持。或許,書中會穿插一些楊逵先生的書信、日記,甚至是與他同時代人的迴憶錄,來還原一個更加鮮活的楊逵形象。這種細節的呈現,往往比單純的理論分析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溫度。 此外,我也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對我所熟悉的楊逵作品,進行一些新的解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我從未注意到的文學細節,或者是一些全新的視角,來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經典篇章。例如,對於《壓不扁的豆》這樣的作品,除瞭其反抗精神之外,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探討,或者是關於土地與人民之間復雜關係的闡釋。我希望《閱讀楊逵》能夠提供這樣的啓發。 總而言之,我期待《閱讀楊逵》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書籍。它能夠讓我從更廣闊的視野去認識楊逵,去理解他的文學,也去感受那個時代賦予他的一切。
评分**讀後感(尚未讀):** 單從書名《閱讀楊逵》來看,這本書本身就具備瞭一種吸引力,它承諾的不僅僅是關於某位作傢生平的介紹,更是一種深入其精神世界的邀請。我腦海中浮現齣的,可能是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通過文字的橋梁,與楊逵先生進行思想的交流。我想象著,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他創作的那些年代,感受那片土地上的生活氣息,以及那段曆史留下的深刻烙印。 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呈現楊逵先生的作品?是逐一解析其中的經典篇章,挖掘其象徵意義與社會隱喻?還是會關注他作品中反復齣現的主題,例如土地、反抗、人性等,並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我很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將楊逵先生那些看似平凡卻又充滿力量的故事,進行結構化的梳理,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脈絡和藝術的追求。 作為一名讀者,我總是對作者的創作動機和心路曆程充滿好奇。我希望《閱讀楊逵》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楊逵先生寫作背後的故事,例如他是在怎樣的情境下構思齣某個角色的,又或是他為何會選擇某種敘事方式。這些細節,往往能夠讓作品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也更能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楊逵先生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傢,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他的文字,是他對生活最真摯的錶達。
评分**推薦理由:** 作為一個長期以來對颱灣文學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特定作傢創作脈絡與時代背景的書籍。《閱讀楊逵》這本書,雖然我尚未有機會一窺其具體內容,但僅憑書名,便能勾勒齣它所蘊含的豐富可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如同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楊逵先生筆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他在其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楊逵先生的作品,如《送報伕》、《壓不扁的豆》、《春光關不住》等,早已是颱灣文學史上的經典。它們以樸實而深刻的語言,描繪瞭小人物的辛酸與堅持,摺射齣殖民統治下的颱灣社會百態。我尤其欣賞楊逵先生作品中那種不動聲色的批判力量,他並非直接的呐喊,而是通過細膩的敘事,將現實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引人深思。因此,我非常好奇《閱讀楊逵》這本書,會以何種角度來解讀這些經典之作,是側重於文本分析,還是挖掘創作背景,或是梳理其文學史地位?這些疑問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不僅僅是羅列楊逵先生的作品,更能深入探討其創作理念、文學風格的演變,以及其作品所處的曆史語境。例如,在日據時期,楊逵先生是如何在嚴峻的政治環境下堅持創作的?他的作品又如何在當時的社會中産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的挖掘與探討。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渴望通過《閱讀楊逵》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楊逵先生作為一位作傢,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文字留下不朽的印記,並為後世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