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曼的電影《野草莓》給予我的感受是:我終於看到瞭一部真正的電影。
影響過我的作傢其實很多,可是成為我師傅的,我想隻有威廉.福剋納。
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我隻知道人是什麼。
我清楚自己對西藏曆史的瞭解有多麼膚淺,可悲的是我們的很多官員連這樣的膚淺也沒有。
兩代球王分開掙錢時互相嘲諷,一起掙錢時看上去親密無間。
隻有當想像力和洞察力完美結閤時,文學中的想像纔真正齣現,否則就是瞎想、空想和鬍思亂想。
二十多年來我在閱讀那些偉大作品的時候,總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傢、不同語言的作傢那裏,讀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學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祕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這些。
如果我們長期沉迷在想像平庸的作品的閱讀之中,那麼當有靈魂的想像撲麵而來時,我們可能會害怕會躲閃,甚至會憤怒。
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齣發,經過政治、曆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欲望、隱私等等,然後再迴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餘華
唯有破除心中預設的歧見與立場,
我們纔可能具備信心與不帶偏見走嚮真正的美好生命。
餘華直言、敢言,他遍走世界,以一貫銳利筆鋒,由外而內,深刻反省崛起中的當代中國。
本書為餘華全新的散文集。內容從餘華青年時代觀看西方錄影帶電影的深刻經驗開始,麵對電影大師柏格曼等人的電影震撼,讓他從此打開觀看現實的另一隻眼睛,與世界接軌。
餘華在書中講述瞭他不同階段的生命體驗。包括這幾年他親自受邀到訪的許多國外經驗,如非洲,德國,日本,紐約,埃及,美國,英國,南非,以色列,西藏……;他與世界文學大師的心靈交流,如福剋納,川端康成,藍茨,大仲馬,海湼……;描繪他豐富的閱讀與對文學的看法;暢談他對世界性運動如足球,籃球的觀察……。
中國作傢近年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與青睞,餘華更是其中的皎皎者,他的作品被翻譯成眾多語言版本,且在國外暢銷受矚目;因此他不斷受邀世界各國演講交流,這樣的經驗,讓他得以從中國經驗齣發,打開與世界文壇或文學大師的深度交會,然後再迴到內在,反饋到每一篇創作中,帶給我們大格局、迷人的閱讀張力。而餘華偶爾神來一筆的促狹,令人莞爾,讓我們見到餘華健筆下,亦莊亦諧的智慧與幽默。
本書呈現瞭一場中國與世界的文化踫撞,餘華為自己也為讀者撞齣瞭新時代耀眼的心靈火花。
本書特色
華文世界2013年首發!
繼《十個詞匯裏的中國》對中國的犀利觀察之後,餘華首度分享全球文化交流經驗與觀察!
餘華是蜚聲國際的小說傢。(美國《齣版商週刊》2011年8月1日)
餘華是一位顛覆大師。(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11年12月8日)
餘華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素描,其尖銳無人可匹。(美國《時代》週刊2009年2月26日)
餘華可以說是一個現代中國的巴爾紮剋。(法國《世界報》2009年5月30日)
餘華的作品是中國文學中最為尖銳辛辣的。(法國《讀書》雜誌2008年5月)
餘華的想像力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法國《文學雙周》2008年7月16~31日)
餘華是中國在國際上最齣名的小說傢,他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德國電颱2009年10月16日)
餘華並不是要揭穿或者控訴什麼,他的寫作興趣在於描寫人類的行為。(德國《法蘭剋福評論報》2009年10月12日)
餘華的作品有一種令人摺服的魄力。(德國《紐倫堡日報》2009年10月14日)
餘華是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傢。(義大利《日報》2009年5月16日)
餘華和他的作品,都是滿溢智慧的寶石。(義大利《左派》雜誌2009年4月)
餘華的作品成為瞭當代中國的典範。(西班牙《阿貝塞報》2010年5月10日)
他的作品被認為是現代中國的經典之作。(西班牙埃菲社2010年5月10日)
餘華作品及獲奬紀錄
長篇小說
兄弟【上部】
兄弟【下部】
◎2008法國國際通訊外國小說奬Prix Courrier International
◎2006新浪圖書年度風雲榜
◎2006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
◎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第2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書單
◎2005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之最∕文學小說
◎2009法國首屆《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
活著
●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奬(1994)
●颱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奬(1994)
●義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最高奬項(1998)
●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奬(2002)
●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強」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傢和文學編輯評選的
「二十世紀九○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張藝謀根據《活著》改編導演的同名電影
獲1994年法國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奬和最佳男演員奬
許三觀賣血記
●美國巴諾新發現傑齣作傢(2004)
●入選韓國《中央日報》評選的「一○○部必讀書」(2000)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傢和文學編輯評選的
「二十世紀九○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呼喊與細語
●餘華因此書榮獲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
作者簡介
餘華
1960年齣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齣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5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呼喊與細雨》、《十個詞匯裏的中國》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剋、塞爾維亞、斯洛伐剋、波蘭、巴西、以色列、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和印度等國齣版。
曾獲義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奬(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等。
相關著作
《十個詞匯裏的中國》
《呼喊與細雨》
《許三觀賣血記》
我剛拿到這本《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餘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還沒來得及細讀,但書名本身就足以讓人心生波瀾。餘華,一個名字就代錶瞭無數經典作品的作傢,這次的視角似乎更加宏大,從“中國”走嚮“世界”,這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野心。而“錄像帶電影”這個概念,我猜想,它所承載的是一種時代的記憶,一種不完美卻充滿力量的真實記錄。我想象著,他會以怎樣的筆觸,將文學的細膩情感與文化的深邃內涵,與政治的風雲變幻和時事的瞬息萬變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這35則觀察體驗,聽起來就像是35顆散落的珍珠,每一顆都摺射齣獨特的光芒,而串聯起它們的,是餘華那洞察一切的智慧和對人性深刻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會在這些觀察中,為我們揭示怎樣的真相,又會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
评分手捧著《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餘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我的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期待。餘華,一個始終能給我帶來驚喜的名字,他的文字總是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或是引發我最深刻的思考。這次,他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中國到世界”,並將“錄像帶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觀察視角,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無限的想象。我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那些流傳在民間的、未經打磨卻充滿力量的影像,它們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人性的百態。而餘華,將用他的纔情,將這些零散的片段串聯起來,融匯文學的溫度,文化的底蘊,政治的深度,以及時事的敏銳。這35則觀察體驗,聽起來就像是35扇窗戶,每一扇都通往一個不同的世界,而透過這些窗戶,我將看到餘華眼中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與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餘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就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雖然我還沒有真正踏入其中,但光是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就已足夠引人入勝。餘華,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充滿敬意的作傢,他的文字總是有種獨特的穿透力,能夠直抵人心的最深處。這次,他將目光從個人敘事轉嚮瞭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從“中國”走嚮“世界”,這本身就預示著一次思想的躍遷。我尤其好奇“錄像帶電影”這一意象,它是否象徵著某種不加修飾、粗糲卻真實的時代記錄?結閤他對文學、文化、政治、時事的觀察,我設想這本書會是一種多角度、碎片化的敘事,如同無數個被定格的瞬間,組閤成一幅宏大的時代圖景。他將如何解讀這些看似分散的現象,又會從中挖掘齣怎樣的普遍性與獨特性?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無盡的遐想,仿佛在等待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對世界理解的深化。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閱到一本名為《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餘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目錄和序言的片段中,就足以燃起我強烈的好奇心。餘華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魔力,他的文字總能在最樸素的外錶下,藏著最深刻的洞察。這本新書,聽起來像是他一次更廣闊、更具時代感的視角投射,不再局限於個體命運的掙紮,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宏大的背景:從中國到世界。我尤其對“錄像帶電影”這個詞組感到著迷。它隱喻著某種時代印記,一種流動的、不那麼精緻但卻真實鮮活的影像記錄。聯想到餘華過往作品中對時代變遷下小人物命運的刻畫,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他對“錄像帶電影”般的觀察,串聯起文學、文化、政治和時事這四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交織的維度。他會如何解讀這段曆史,又會從中提煉齣怎樣的哲思?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仿佛置身於一個即將被打開的寶盒前,迫不及待地想一窺究竟。
评分眼前這本書,名曰《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餘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光是聽著這個標題,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餘華,無需多言,他獨特的敘事風格和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一直以來都令我著迷。這次,他將視角從個體命運的微觀世界,拓展到瞭宏觀的“中國到世界”,這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特彆是“錄像帶電影”這個詞,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樸素、直接、未經雕琢的時代影像,一種承載著真實記憶的載體。我很好奇,他將如何用這種“錄像帶電影”般的視角,去審視和解讀文學、文化、政治以及當下時事?這35則觀察體驗,聽起來像是35個獨立的片段,卻又可能因為餘華的筆觸,而匯聚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去感受時代變遷的脈搏,去理解不同文化碰撞的火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