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是一部體現中國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經。
《圓覺經》主張一切眾生都具足圓覺妙心,本當成佛,無奈為妄念、情欲等所覆蓋,纔於六道中生死輪迴;如能頓悟自心本來清淨,此心即佛,無須嚮外四處尋求。本經所明為大乘圓頓之教理,故對華嚴宗、天颱宗、禪宗都有重要的影響。
全經分為十二章,為釋迦牟尼佛分彆答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十二位大士的提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以及修止、修觀、修禪的方法。
主編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齣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齣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捲,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捲,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徐敏
南京大學哲學係哲學博士,師從孫亦平教授,主要從事近代佛道思想研究,譯注《淨土四經》(閤注)以及注評《瞭凡四訓》、《文昌孝經》(閤注),現任職於無錫市委統戰部。
前言(節錄)
《圓覺經》為佛教大乘經典,其思想義理屬佛教如來藏體係,教法以頓教為主,並統攝漸修法門。《圓覺經》宣講佛陀脫離無明煩惱的圓覺理論,注重成就圓覺的具體行法,是華嚴宗、禪宗等宗派盛行講習的經典,對中國佛教産生瞭廣泛的影響。
一、《圓覺經》書名
《圓覺經》,全稱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瞭義經」,此經名具有豐富的內涵。大方廣,又名「大方等」,「方」是義理方正的意思,「廣」是廣大的意思;「大方廣」是各種大乘經的通名,意為佛說方正廣大真理的經文,也指十二部經(經教的十二種分類,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中的「方廣部」。「圓」即圓滿,「覺」即菩提;「圓覺」就是圓滿菩提,即指佛果,是對世間一切事理無不徹底瞭知其事實真相。圓覺為人人本具的真心,也是萬法的平等真如性。修多羅,為梵語,譯為「經」、「綫」,意為貫穿法義,使不散失,所以又譯為「契經」,含有契理、契機的意思,即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根機。瞭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
二、《圓覺經》作者
《圓覺經》為唐時佛陀多羅所譯。佛陀多羅,又稱「覺救」,意為「覺悟救世」,生卒年無考,生平事蹟不詳,北天竺罽賓(今喀什米爾一帶)人。《宋高僧傳》稱其「賫多羅夾,誓化脂那」,即攜帶梵文佛經,誓願化度中國。多羅是一種植物,因古印度將佛經寫在多羅樹葉上,所以稱「多羅夾」。佛陀多羅在洛陽白馬寺譯齣《大方廣圓覺瞭義經》,但不知具體是於何年翻譯齣來。而《佛祖統記》則稱:唐高宗永徽六年(六五五),罽賓國佛陀多羅,於白馬寺譯《圓覺經》。自古以來,就不斷有人懷疑此經為僞經。太虛大師通過對各種相關記述梳理後認為,此經為最早貞觀(六二七—六四九)、最遲開元之八、九、十年間(七二○—七二二)所譯。
三、《圓覺經》的內容與結構
《圓覺經》主要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講述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即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以及修止、修觀、修禪的方法。在該經中,佛以「圓覺」為總持法門,圓覺即為妙覺真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圓覺妙心本來清淨虛空,超脫瞭生滅輪迴,但因為無明的緣故,迷執虛妄幻有,無法認知真如自性,所以不得清淨,生起諸煩惱。佛在此經中教導菩薩及眾生,修習圓覺法門,遠離各種緣生幻有,修習止、觀和禪定。
《圓覺經》一捲,不分章節。按照佛經可分為「三分」的方法,該經也可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敘述佛說法的處所,當時佛入於「神通大光明藏」的自性境界,以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為上首的十萬大菩薩眾也都安住於此法會,錶明瞭當時佛陀說法時證入的境界和與會法眾。正宗分有十二部分組成,分彆是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所請問的問題以及佛陀的說法。每部分基本都有諸位菩薩的請問、佛陀的教法,以及最後重宣教義的總結偈言。在最後請問的賢善首菩薩一部分內容的末尾是流通分,敘述金剛、天王、鬼王等誓願護佑持經人。
四、《圓覺經》的版本與注疏
《圓覺經》的版本比較統一,多為唐代宗密流傳版本,但此版本體例不完整。佛在迴答最後發問的賢善首菩薩的問題時沒說偈言,與前文體例不一緻。日本學者鬆本文識發現瞭一宋本《圓覺經》下捲,找到瞭經中脫落文字,內容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賢善首當知,是經諸佛說。如來等護持,十二部眼目。名為大方廣,圓覺陀羅尼,顯如來境界。依此修行者,增進至佛地。如海納百川,飲者皆充滿。假使施七寶,積滿三韆界,不如聞此經。若化河沙眾,皆得阿羅漢,不如聞半偈。汝等於來世,護是宣持者,無令生退屈。」至此,從體例上來看,經文已近完備。
《圓覺經》的注疏較多,在宗密之前,此經的注疏已有四傢,即唐京報國寺惟□《疏》一捲、先天寺悟實《疏》二捲、薦福寺堅誌《疏》四捲、北都藏海寺道詮《疏》三捲。自宗密《圓覺經大疏》、《圓覺經大疏鈔科》、《圓覺經略鈔》等齣後,以上各疏即均佚失無傳。另外,其他注疏作品有:宋觀復撰《圓覺經鈔辨疑誤》二捲,宋清遠的《圓覺疏鈔隨文要解》十二捲,宋孝宗的《禦註圓覺經》二捲,宋行霆的《圓覺經類解》八捲,宋如山的《圓覺經略疏序注》一捲,宋智聰的《圓覺經心鏡》六捲,宋元粹的《圓覺經集註》二捲。宋周琪的《圓覺經夾頌集解講義》十二捲,明德清的《圓覺經直解》二捲,明通潤的《圓覺經近釋》六捲,明寂正的《圓覺經要解》二捲,清淨挺的《圓覺經連珠》一捲,明焦竑纂《圓覺經精解評林》捲上,清弘麗的《圓覺經句釋正白》六捲,清通理的《圓覺經析義疏》四捲。近有太虛大師的《圓覺經略釋》等。
本書以通行的《圓覺經》為底本,同時參考太虛大師的《圓覺經略釋》,以保證譯注得準確完備。各章節都分為原文、譯文和注釋等部分,各部分交相呼應。章節前置有題解,便於讀者瞭解該章節全文大意。限於個人學識,其中難免有謬誤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拿到《圓覺經》這本書,我感覺它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雖然外錶樸實,但其中蘊藏著無窮的價值。我一直以來都對“解脫”這個概念感到好奇,總覺得人在世間,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煩惱所睏擾,而“解脫”似乎就是一種擺脫這一切的途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解脫”的真正含義,並且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在生活中實踐。 我最近經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疲憊,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好像每天都在消耗自己,卻找不到一個能量補充的源泉。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像一股清泉,滋潤我乾涸的心靈,讓我能夠重新找迴活力和熱情。我期待它能讓我理解,真正的能量,並非來自於外界的刺激,而是源於內心的平和與充實。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份關於如何滋養心靈的寶典。 這本書的裝幀很典雅,文字也清晰可見,翻閱起來感覺很舒服。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與自我成長相關的書籍,也對一些東方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希望《圓覺經》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更深刻的洞見,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人生的本質,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是要成為一個“聖人”,我隻是希望能夠活得更明白,更自在,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一些“我執”,這些“我執”讓我們固步自封,難以突破。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幫助我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我執”,讓我能夠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世界。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種“放下”的智慧,讓我能夠不再糾結於過去,不再擔憂未來,而是專注於當下,活在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圓覺經》這個名字,總讓我聯想到一種“究竟”的境界。我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但往往越是追尋,越是感到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指明方嚮,讓我能夠看到生命的究竟之處,並且能夠在此找到內心的安寜。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瞭悟”的體驗,讓我能夠看破紅塵,迴歸本真。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
评分拿到《圓覺經》這本書,說實話,我當時的想法比較實際,就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關於“覺”的說法,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事情。最近生活中總有些事情讓我覺得很睏惑,比如為什麼有些人會執著於一些小事,而另一些人卻能看得那麼開。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讓我覺得它可能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視角。我不是那種會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但對於哲學和人生道理我一直很感興趣,所以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力就在於它能否給齣一些深刻的、具有實踐意義的思考。 我一直覺得,人最難得的就是能看清楚自己,然後纔能談得上看清楚彆人。有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情緒、欲望所濛蔽,做齣一些自己事後會後悔的事情。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內心的盲點,讓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思維模式,並且提供一些改變的方法。我不太在意它是不是一本“經典”,我更關注的是它能不能在我的生活中産生積極的影響,讓我變得更成熟、更理性,也更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最近工作壓力有點大,每天下班迴傢都覺得身心俱疲。朋友知道我最近有點迷茫,就推薦瞭這本《圓覺經》,說這本書能讓人平靜下來。我其實對佛教瞭解不多,但聽過一些關於“放下”的概念,覺得很有道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怎麼樣纔能真正地“放下”,而不是錶麵上的妥協。有時候,我總覺得心裏有很多東西放不下,像是石頭一樣壓著,讓我喘不過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方法,讓我能夠卸下這些負擔,重新找迴輕鬆自在的感覺。 這本書的外觀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的氣質,拿到手裏感覺很厚實,仿佛裏麵蘊藏著許多寶貴的智慧。我喜歡它那種不張揚,但又自有一種力量的感覺。我最近正在嘗試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冥想、正念,希望能讓自己的內心更安定一些。我希望《圓覺經》的內容能夠與我的這些嘗試産生呼應,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論支持,或者給我一些新的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堅持下去。我不是要追求什麼高深的境界,我隻是希望我的生活能夠過得更踏實,更從容,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輕易動搖。 我一直對“真如”這個概念比較好奇,總覺得那是一種最純粹、最本真的存在。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被太多的信息、太多的觀點包圍著,很容易就迷失瞭方嚮,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真如”。《圓覺經》這個名字,就好像在直接點明這個問題,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能夠解答我長久以來的疑惑。我希望它能幫助我辨彆齣那些虛假的、錶麵的東西,找到那個最根本、最實在的“我”。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探索,一次對生命真相的追尋。
评分拿到《圓覺經》這本書,我立刻就感覺它不是那種“速成”的書,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細細體會的。我一直覺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智慧的啓迪。我最近生活中遇到瞭一些瓶頸,感覺自己好像被睏住瞭,找不到齣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夠看到解決問題的新的角度,或者至少,能讓我內心的焦躁有所緩解。 我一直對“無常”這個概念有著深刻的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像流水一樣,抓不住,留不下。但很多人卻常常沉溺於過去的輝煌,或者對未來的未知感到恐懼,反而忽略瞭當下。我希望《圓覺經》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無常”的道理,並且學會如何在這種變化中找到一份安穩。我期待它能讓我領悟到,如何纔能不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而是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從容。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與生活和解的指南。 這本書的外觀設計雖然簡單,但卻有一種厚重感,讓我覺得裏麵一定蘊含著不凡的智慧。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心理學和哲學類的書籍,因為我一直對人類的內心世界很著迷。我希望《圓覺經》能夠提供給我一些關於“心”的更深層次的解讀,讓我能夠更透徹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模式。我不是要改變自己成為彆人眼中的“理想人格”,我隻是希望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並且能夠以一種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式去生活。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使命,但很多人卻因為外界的乾擾,或者自己的不自信,而迷失瞭方嚮。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幫助我找迴那個最初的自己,讓我能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內在的力量,讓我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隨波逐流。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尋找生命本源的旅程。 《圓覺經》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一種“圓滿”的狀態。我平常是一個比較追求完美的人,但往往越是追求完美,越是容易感到失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真正的圓滿,或許並不在於事事如意,而在於接受和擁抱生活中的不完美。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豁達的心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包容、更慈悲的態度去麵對自己和他人。這本書,就像一位慈悲的導師,在引導我走嚮一種更圓滿的人生境界。
评分啊,拿到《圓覺經》這本書,內心真的有種莫名的感動。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引導我內心平靜,幫助我理解生命更深層意義的書,而《圓覺經》似乎就是我一直在尋覓的寶藏。光是書名就充滿瞭禪意,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經書,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迴傢”的指南,指引我們從紛擾的世界迴到自己最真實、最清淨的本來麵目。 最近生活上總有些煩心事,讓我感到有些疲憊,尤其是在人際關係上,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我希望通過閱讀《圓覺經》,能夠找到一種超越煩惱的方法,學會用更寬廣的心去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聽朋友說,這本書裏的智慧非常深刻,能夠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擺脫執念,活得更自在。我尤其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覺悟”的啓示,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能更清晰地看待周圍的世界。 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開,它的裝幀設計很典雅,文字也排版得恰到好處,讀起來感覺很舒服。雖然我對佛學研究涉獵不深,但《圓覺經》的語言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晦澀難懂,反而充滿瞭慈悲和智慧的光輝。每次讀一小段,都會沉浸在一種寜靜的氛圍中,仿佛心靈得到瞭洗滌。我喜歡它那種娓娓道來的方式,不會讓人感到壓迫,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走嚮智慧的殿堂。 這本書在我心裏,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疊,更是一種能量的傳遞。我最近時常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焦慮,好像很多事情都抓不住,又好像很多東西都想要,但又不知道為什麼。我希望《圓覺經》能夠給我提供一種內在的力量,讓我能夠停止嚮外攀緣,而是嚮內觀照,找到那個安穩的中心。我期待它能幫助我理解“圓覺”的真諦,並且將這種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實踐中,讓我的每一天都活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不再被外界的喧囂所乾擾。 這本《圓覺經》真的讓我感覺非常契閤我的心境。最近我常常在思考人生到底是為瞭什麼,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最終的落腳點在哪裏。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找到一些關於人生意義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夠開啓我探索人生意義的旅程。我喜歡它那種將佛法與生活相結閤的觀點,讓我覺得佛法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心靈體驗,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豁達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的一切挑戰。
评分這本《圓覺經》的書名,就給我一種很特彆的感受。我平常對佛經不太瞭解,但“圓覺”這兩個字,總讓我想象到一種完整、圓滿、沒有缺憾的狀態。最近生活節奏太快,感覺自己像一顆陀螺,不停地轉動,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裏。我渴望找到一種能讓自己慢下來,靜下心來思考生命意義的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心靈的GPS,為我指引方嚮,讓我找到那個內心的平靜之所。 我一直覺得,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其實都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比如對金錢的渴望,對名利的追求,對得失的計較。這些東西,有時候就像一層層枷鎖,把我們牢牢地束縛住,讓我們無法自由地呼吸。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幫助我解開這些枷鎖,讓我看到,原來真正重要的東西,並不在於外在的擁有,而在於內心的豐盈。我期待它能給我一些關於“解脫”的啓示,讓我能夠擺脫那些不必要的束縛,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樸素,但仔細看,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智慧。我喜歡它那種不喧嘩,但自有一種力量的感覺。我平常比較喜歡閱讀一些哲學類的書籍,也對一些東方智慧很感興趣。我希望《圓覺經》能帶給我一些與眾不同的思考,讓我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人生和世界。我不太追求什麼“頓悟”,我更看重的是書中能否提供一些能夠讓我思考、讓我反省的內容,並且能夠在我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 我最近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明明生活還算富足,但內心卻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我懷疑這種空虛感,可能來自於我對於生命本質的忽略。我希望《圓覺經》能夠幫助我填補這種空虛,讓我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或許並不在於物質的滿足,而在於精神的提升。我期待它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內心世界,讓我能夠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與自己靈魂對話的機會。 拿到《圓覺經》,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瞭“覺悟”這個詞。我常常在想,我們所謂的“清醒”,是真的清醒嗎?還是我們隻是活在自己構建的幻象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撥開迷霧,讓我看到事情的真相,讓我能夠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但我相信智慧的力量。我希望《圓覺經》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看到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世界。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在靜靜地等待著有緣人去傾聽他的教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