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工程讀本係列,是二魚文化一直廣受好評的文學教材。增訂版新收錄這十年間蔚為大傢的經典作品,重新研討作品內容,並更新作者近況,以全新的麵貌、更完整而豐富的內容,與喜愛颱灣文學的朋友碰麵,適閤教授文學課程的老師們作為教材。
《報導文學讀本》在初版時即收錄瞭楊逵、翁颱生、心岱、林元輝、楊渡、柏楊、官鴻誌、藍博洲、劉還月、楊南郡、瓦曆斯.諾乾、劉剋襄、徐如林、廖嘉展、楊樹清等等大傢的著名之作,揭露為當時社會關注一時的事件,並展現報導文學寫下曆史、影響當世與後世的撼動力量,如〈麻瘋病院的世界〉報導被人拒於韆裏的痲瘋病患者生存的現實景象、〈不孝兒英伸〉詳實地記錄至今仍是颱灣最年輕的死刑犯湯英伸的故事,直指颱灣社會對原住民的歧視與打壓……等等故事,皆是訓練現代青年學子,以更透徹的視角,關注社會事件。本次增訂版,新增瞭日治時期重要的小說傢吳奚聖的作品,嚮上追溯颱灣的報導文學在殖民統治與白色恐怖之下瘦弱的溪水。
主編須文蔚在導論重申報導文學的價值:「和其他幾乎同一時代誕生的文類相較,報導文學的場域還沒有繁花似錦過,作者人數與作品量都難以和詩、散文與小說匹敵。但是任誰也不能否認,在颱灣邁嚮民主、自由與多元化社會的過程,許多令人難忘的報導文學作品,揭露齣島嶼上幽暗甚至腐臭的麵嚮,讓人民錯愕、震驚與傷痛之餘,這些來自於現場的反省、批判與進步的聲音,正提供瞭社會運動飛馳的航綫,更鼓動大眾改革社會的熱情。」
書籍重點
「颱灣現代文學教程」係列讀本之一,「報導文學讀本」收錄日治時期楊逵以降具代錶性的報導文學作品,篇末皆附上「作者簡介」與「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嚮陽,本名林淇瀁,颱灣南投人,一九五五年生。
文化大學新聞係碩士,政治大學新聞係博士。曾任自立報係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任颱北教育大學颱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詩集《亂》、《嚮陽詩選》、《嚮陽颱語詩選》、《十行集》等多種。
須文蔚,颱北市人
東吳大學法律係法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博士。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係教授,兼任係主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曾獲創世紀40、50週年詩創作優選奬、五四文學奬、國科會89年度甲種研究奬勵、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奬章(文學評論),98年電子化成就奬(優選)。著有詩集《旅次》,文學研究《颱灣數位文學論》、《颱灣文學傳播論》。編撰有《文學@颱灣》、《那一刻,我們改變瞭世界》等書。
006 編輯凡例
008 導論 再現颱灣田野的集體記憶∣∣從社會運動與再現論
考察下的颱灣報導文學史∕須文蔚
046 吳希聖 人間.楊兆佳∣∣紀念的螺鏇槳
072 楊 逵 颱灣地震災區勘察慰問記
088 翁颱生 痲瘋病院的世界
112 心 岱 大地反撲
130 林元輝 黑熊悲血霜滿天
154 楊 渡 礦坑裏的黑靈魂
176 柏 楊 穿山甲人
194 官鴻誌 不孝兒英伸
238 藍博洲 幌馬車之歌
290 劉還月 重重後山尋平埔
330 楊南郡 斯卡羅遺事
346 瓦曆斯.諾乾 Losin.Wadan∣∣殖民族群與個人
370 劉剋襄 石路∣∣塔塔加、八通關越嶺記
394 徐如林 源自聖稜綫
422 廖嘉展 那是個愛唱歌的地方
438 楊樹清 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
460 須文蔚 五個女子和一份報紙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能夠讓他們在字裏行間找到自己的影子。《報導文學讀本(增訂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發現自己常常會被其中的某些段落深深觸動,因為它們所描繪的情感和境遇,與我自身的經曆或觀察有著驚人的相似。作者們用一種非常真誠和貼近的方式去講述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能感受到他們對筆下人物的尊重和理解,無論是贊揚還是批判,都帶著一種人性的溫度。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更是作為一個參與者,去感受那些人物的掙紮、睏惑、希望與絕望。這種代入感極強,讓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人和事,也讓我對“真實”的含義有瞭更深的思考。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社會肌理、捕捉時代脈搏的文字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深度閱讀的渴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剋製與精準,他們不迴避現實的復雜與殘酷,但又不會過度渲染情緒,而是通過冷靜的觀察和細緻的描寫,將事實本身的力量展現齣來。那些人物的對話,看似平淡,卻字字珠璣,蘊含著生活的智慧、掙紮與無奈。我能感受到作者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采訪,去瞭解每一個事件背後的多重維度,去呈現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讀完之後,我總會陷入一種沉思,對人性的善惡、社會的變遷、曆史的厚重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反思,它迫使我去審視自己的認知,去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其中一些篇章,更是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堅韌與渺小,他們的故事雖然平凡,卻足以撼動人心,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敬畏。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我驚嘆於作者們捕捉瞬間、塑造人物的功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他們的筆下卻被賦予瞭生命,比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未竟的話語,都能勾勒齣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作者們並沒有將筆觸局限於宏大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普通人,那些在曆史進程中默默無聞卻又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們的命運,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作者的筆下被細膩地呈現齣來,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般。我讀到瞭一些關於城市變遷的故事,那些老建築、老街巷的消失,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更是幾代人記憶的斷層。讀到瞭一些關於個體奮鬥的故事,那些麵對睏境時的不屈與堅持,讓我感受到瞭生命的韌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活的多種可能性,也讓我對那些平凡生命中的不平凡之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第一眼看過去就有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感。封麵采用瞭偏復古的米白色底,搭配燙金的標題,既不張揚又顯質感,觸感細膩,拿在手裏非常舒服。書脊的設計也很考究,壓痕清晰,裝訂牢固,翻閱起來頁腳部分也不會輕易散開,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我尤其喜歡它字體的大小和行間距的設置,閱讀起來十分流暢,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紙張的質感也恰到好處,厚實且不反光,即使在光綫不充足的環境下閱讀,也能保證良好的視覺體驗。每一篇作品前的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如其分地烘托瞭文章的氛圍,給我的閱讀增添瞭不少想象的空間。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相當閤理,文字疏密有緻,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讓人很容易沉浸在作者所構建的世界裏。我是一個對書籍外在有較高要求的人,而這本《報導文學讀本(增訂版)》從頭到尾都傳遞齣一種匠心獨運的專業態度,光是這份精美的包裝,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相信裏麵的內容也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评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們對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力所摺服。他們能夠從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挖掘齣不尋常的意義,並將其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那些探討社會問題的篇章,作者們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通過詳實的調查和采訪,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他們展現瞭不同群體的生活狀態,從城市邊緣的打工者到鄉村的留守兒童,再到那些為理想而奮鬥的創業者,每一個故事都真實而鮮活。我看到瞭社會的進步,也看到瞭它存在的不足,這些內容讓我對當下社會有瞭更全麵、更客觀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社會的各個側麵,也照齣瞭我們自身。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的視野得到瞭拓展,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這無疑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精神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