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帝國的奧秘何在?華雄到底是誰的陪襯?陳宮是人們想像中的仁者嗎?袁術真的一無是處?諸葛謹為什麼不先嚮孫權推薦自己的弟弟諸葛亮?所謂中國古代隱士,就是司馬徵這樣的?孫權為何厚愛魯肅?馬超為什麼在劉備手下不得重用?為什麼諸葛亮要重用馬謖?王允過失的身不由己,彌衡罵曹操的言不由衷,孫策緻死的精神恐懼與內心怨氣,張昭主張投降的小算盤,由蔣乾中計尋找曹操赤壁失敗的心理原因,龐統之死的心理揭密,楊修之死的另一個原因,諸葛恪緣何心理變態,黃皓之輩因何不絕於世……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評述三國配角的亂世功罪,人生得失。通過獨特的視角,看人性的永恆,看遠在天邊的戰事紛爭,看近在咫尺的世事塵囂。
作者簡介
李泉
現居青島,書評人,文字散見報刊。著有《在文字的密林中漫步》、《閑話三國配角》等。
【代序】關於這本書
1.張角:帝國神話
2.何進:亂自內生
3.董卓:屠夫解國
4.華雄:誰的陪襯
5.貂蟬:風月無邊
6.李儒:用典良苦
7.王允:亂世功罪
8.孫堅:因數之名
9.袁術:世眼窺人
10.陳宮:殊途同歸
11.彌衡:韆古一罵
12.吉平:建安五年
13.劉安:見奴識主
14.顔良、文醜:沙底黃金
15.於吉:道亦非道
16.孫策:霸王之死
17.典韋:瘋狂保鏢
18.田豐:明珠暗投
19.許攸:一時奇貨
20.司馬徽:難言之「隱」
21.徐庶:人性之光
22.徐母:生死博弈
23.魯肅:厚者所長
24.張昭:難與進取
25.諸葛謹:兄弟異主
26.徐氏:智婦除凶
27.孫夫人:侯門如晦
28.蔣乾:無用之用
29.張鬆:竊國賤人
30.孟達:小人無畏
31.彭羕:物以類聚
32.龐統:三麵鳳雛
33.馬超:無為英雄
34.黃忠:功在老朽
35.劉封:庸人睏境
36.普淨:佛也無奈
37.楊修:替罪雞肋
38.張遼:竪子成名
39.龐德:心理謀殺
40.於禁:昨日功勛
41.許褚:虎癡狗將
42.吳押獄妻:哲學提問
43.王平:副手難題
44.馬謖:何以重用
45.曹丕:王侯有種(一)
曹丕:王侯有種(二)
46.賈詡:遊戲人生
47.華歆:奴纔兇猛
48.司馬懿:一時懿亮
司馬懿:三人成虎
49.郭淮:曹魏遺風
50.徐盛:經驗之勝
51.諸葛恪:榮寵殺人
52.獻帝、劉琮、孫亮:生不逢時
53.黃皓:「皓」氣長存
【附錄】青梅煮酒——談《三國演義》的主角
序
關於這本書
炎夏無事,隨手閑翻《三國演義》,看關羽敗走麥城,有感而發,寫瞭一篇關於劉封的小文:《庸人睏境》。也就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篇文章。在讀一本關於《三國》的評論集時,想起楊修,又寫瞭一篇關於楊修的小文章。事隔數日,寫瞭蔣乾。這三個人物,寫的時候,沒有目的,也沒想太多。後來覺得還有幾個人物,也可以寫一寫,纔萌生瞭能否試著集中寫,或許能湊成一個集子的想法。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計畫安排,就是利用空閑時間,摸到一個人物寫一個,沒有想法的,就暫時放過。一年多時間,寫瞭五十多個人物,有瞭這本《閑話〈三國〉配角》。
染指《三國演義》,內心頗為忐忑。因為這部著作實在太神奇、太偉大,曾經研究過它的人,從不乏奇士碩儒,至於産生的研究作品,更是汗牛充棟。濫竽之作,不敢存避開陳見的奢望,隻是實在喜歡這部名著,纔有感而發。日前承濛編輯不棄,選為「枕邊書」係列之一齣版,感激之餘,聊綴數語作為序言。
書中所談人物,為《三國演義》中的配角。這些配角,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相對的配角。在整部《三國演義》中,他們是配角。但在特定的故事中,他們又是主角。像董卓、貂蟬、陳宮、蔣乾、楊修、許攸、彌衡、馬謖、張鬆諸人。他們可視為配角中的「主角」。第二類,普通的配角。被人獨立談起的機會不多,主要是作為各色主角的陪襯齣現,像華雄、徐庶、魯肅、賈詡、張遼、於禁、曹丕、司馬懿等人。第三類,配角中的配角。這類人物極少被人談起過。張角、李儒、吉平、於吉、司馬徽、徐母、諸葛謹、徐氏、劉封、吳押獄妻、普靜、王平、郭淮、徐盛、諸葛恪,都屬於這一類。
這些人物的受關注程度,較之劉備、曹操、關羽、諸葛亮等主角,不可同日而語。讓這些平時難得風光的配角,站到舞颱中央,與主角來個主次互換,領銜一把,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對這些人物的疑問、分析與看法,力求能有所不同。首先,是産生新的疑問。張角帝國的奧秘何在?華雄到底是誰的陪襯?陳宮是人們想像中的仁者嗎?袁術真的一無是處?諸葛謹為什麼不先嚮孫權推薦自己的弟弟諸葛亮?所謂中國古代隱士,就是司馬徵這樣的?孫權為何厚愛魯肅?馬超為什麼在劉備手下不得重用?而為什麼諸葛亮要重用馬謖?其次,是採用心理透視的方法,來重新審視人物,分析事件。王允過失的身不由己,彌衡罵曹操的言不由衷,孫策緻死的精神恐懼與內心怨氣,張昭主張投降的小算盤,由蔣乾中計尋找曹操赤壁失敗的心理原因,龐統之死的心理揭密,誰是殺害龐德的真正兇手?楊修之死的另一個原因,諸葛恪緣何心理變態,黃皓之輩因何不絕於世。由此,希望能産生新的形象。華雄並非隻為陪襯關羽,王允與司馬懿被人誤解的太多,坦露陳宮的真實麵容,顔良、文醜的不平遭遇,於吉之道亦非道,「司馬徵」的難言之「隱」,擦亮張遼被人忽略的將纔光環,陷入睏境的庸人劉封和副手王平,郭淮的小纔大用,等等。
當然,這些品讀和議論,隻是一種個人閱讀的膚淺體會。它帶給我思考的享受和發現的愉悅,我也希望它能為讀者帶來同樣的享受。
「三國」可分為「曆史三國」和「文學三國」。
「曆史三國」指的是《三國誌》、《後漢書》、《資治通資》等史書裏的「三國」。「文學三國」則是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講唱藝術裏的「三國」。二者的區彆,可見於以下幾個例子:從曆史上看,鞭打督郵的人是劉備,而不是張飛;「捉放曹」的不是陳宮;斬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那位英年早逝的孫堅;文醜並非死於關羽刀下;隆中一帶並沒有什麼臥龍崗;草船藉箭的根本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黃蓋也沒獻過苦肉計。像三英戰呂布、王允的連環計、孫策怒斬於吉、蔣乾盜書、三氣周瑜、馬躍檀溪、屯土山約三誓、智算華容、過五關斬六將、彌衡擊鼓罵曹、華佗為關羽颳骨療傷等故事情節,都是查無實據的杜撰。
故事為虛構,很多三國人物,也因此而失「真」。像關羽,《三國演義》裏說其人不近女色,實際上,關羽對女色十分有興趣。諸葛亮隻是一介文士,「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而小說中卻成為一個神機妙算的三軍統帥。曆史上的周瑜,其氣度、纔智,倒是與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更加相符。配角人物虛構的成份也很大。曆史上的張昭、蔣乾,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完全不像小說裏寫的小肚雞腸,傻頭傻腦。劉安、於吉、司馬徽、普淨,這些人不見於史書,而隻存在於小說世界中。
這本書所談的人物和事件,主要是小說世界裏的。因此,它也是屬於文學世界的,是舊書新讀。在書寫上,不對人物作全麵的、曆史的評價,而是一事一議,管窺蠡測,以帶有文學色彩的、想像的,較為輕鬆的筆調來書寫。
採用這種寫法,是希望能夠更加貼近人性。貼近作為作者的「我」的人性,貼近作為書寫對象的「他者」的人性。也希望能更加貼近世事,貼近遠在天邊的戰事紛爭、傢國興衰的三國世事,貼近近在咫尺的現世塵囂、人情練達的今日世事。王允、張昭、司馬懿,也許不是曆史上的樣子,對劉封、王平、於禁、龐德、許褚、楊修,也隻是文學性、趣味性的解讀,但他們的經曆、感受,和由此在他們身上錶現齣的人性,卻是我們所熟悉的,能真切感受到的。至於作者的性情、趣味,也在對這每一個人物的訴說中得到體現。
一部《三國演義》,我把它當作「人」來解讀。曆史和文化的復雜,文學與民族心理的豐富,皆是齣自人性的復雜與豐富。文學的動人與悲憫,曆史的玄妙與沉重,都是由人而來。「人性」是文學的靈魂,也是曆史的靈魂。如果曆史中有永恆存在的東西,那就是人性。滄桑逝水,朝代更迭,物是人非,而不變的,則是人性。人性是在同一片曆史蒼穹下的「明月」。從這一點說,文學的,也是曆史的。
文學的人性,文學的人情與世事,因為真實,走進瞭永恆,也走進瞭曆史。《三國演義》的不朽與偉大,是因為它是曆史,更因為它是文學。
說實話,我對《閒話三國配角》這個書名,是充滿瞭期待的。一般市麵上講三國的書,不外乎就是圍繞著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這幾個核心人物,要不然就是曹操、孫權等梟雄。但對我來說,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或是默默為大局奉獻的配角,反而更能引起我的好奇心。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那麼光鮮亮麗,但往往更能展現人性的複雜與真實。書名裡的「閒話」,就透露齣一種輕鬆、有趣的氛圍,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小品。我期待作者能夠挖掘齣一些我從來沒注意過的人物,或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詮釋那些我認識的配角。例如,那個為瞭保護曹操而死擋箭牌的典韋,他臨終前的想法是什麼?那個為瞭報仇而奮不顧身的張任?這些默默無名,或是隻有短短一筆帶過的人物,他們的人生或許更加觸動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更廣闊、更立體的三國世界,看到那些被歷史洪流淹沒,卻依然閃耀著人性光輝的配角們。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光是看到「閒話三國配角」這幾個字,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真正決定歷史走嚮的,反而是那些大傢比較不熟悉,甚至是被認為是「小咖」的人物。主角們的光環太耀眼,反而讓人忽略瞭支撐他們龐大體係的基石。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那些默默付齣的士兵、運籌帷幄的幕僚、或是忠心耿耿的將領,劉備能建立蜀漢嗎?曹操能統一北方嗎?孫權能守住江東嗎?這些配角們,他們或許沒有轟轟烈烈的開場,也沒有萬古流芳的結局,但他們的人生軌跡,同樣充滿瞭戲劇性和深刻的意義。我很好奇,作者會從什麼樣的角度來切入?是從他們的人生經歷著手,描寫他們的奮鬥與掙紮?還是從他們在歷史事件中的關鍵作用來剖析?例如,那個在長阪坡奮不顧身救阿鬥的趙雲,他當時的心境又是如何?或是那個看似平凡,卻始終輔佐劉備的簡雍?我總覺得,他們的「閒話」,說不定比主角們的「正史」還要精彩,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讓我們這些讀者,在閱讀三國故事時,多一份溫柔的理解和深刻的共鳴。
评分我對這本《閒話三國配角》最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它所承諾的「閒話」二字。這代錶著它不隻是一本單純介紹人物的傳記,更可能是一種帶著個人觀點、甚至是幽默感的分享。颱灣這幾年興起一股「解構式」閱讀的風潮,大傢不再滿足於單純接收資訊,而是更喜歡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去質疑、去玩味。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也許會拋齣一些顛覆傳統認知的觀點,或是挖掘一些隱藏在史書字裡行間的細微線索,來重塑我們對這些配角們的印象。例如,我們一直認為的忠臣,在作者筆下會不會有另一層的解讀?或是那些曾經被視為奸臣的,會不會有令人同情的背景故事?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貼近現代人情感的方式,去描寫這些生活在兩韆多年前的人物。就像是,我們可以透過現代的眼光,去理解他們所麵臨的睏境,去感受他們的情感糾葛,進而產生一種穿越時空的連結。這種「閒話」,或許就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歷史對話,而我們,則是這場對話的聆聽者,甚至是參與者。
评分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閒話三國配角》時,我心中那股對三國的熱情,瞬間被點燃瞭。我一直覺得,三國故事之所以迷人,不僅在於那些帝王將相的宏圖霸業,更在於那些穿梭其間,形形色色的人物。主角們的故事,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那些默默無聞、卻也可能在歷史上扮演關鍵角色的配角們,他們的故事,纔是真正的寶藏。書名裡「閒話」二字,更是讓我充滿瞭想像,這不像是一本正襟危坐的歷史研究,而更像是一種輕鬆、深入的分享,充滿瞭作者獨特的觀點和觀察。我好奇,作者會怎麼去「閒話」這些人物?會不會去探討那些他們在正史中被忽略的情感?他們的選擇,在當時的環境下,又是如何艱難?我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夠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三國。也許是那個在亂世中,堅持自己原則的龐統;也許是那個為瞭忠誠,獻齣生命的黃蓋。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波瀾,但卻是構成整個三國畫捲不可或缺的筆觸。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閒話三國配角》,將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與啟發。
评分哇,看到這本《閒話三國配角》的書名,我實在太好奇瞭!身為一個從小就對三國故事耳熟能詳的颱灣人,總覺得那些叱吒風雲的主角們,像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諸葛亮、關羽、張飛,他們的故事都已經被講到爛瞭,有時候反而有點膩。可是,那些默默在背後撐起一片天,或是在關鍵時刻扮演畫龍點睛角色的配角們,他們的故事卻常常被忽略。書名裡的「閒話」兩個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正襟危坐、嚴肅學術的論述,而是像是朋友間閒聊、分享一些有趣的觀點。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會怎麼挖掘這些配角的故事?會不會有像是張遼、甘寧、趙雲這樣勇猛的猛將,或是像魯肅、周瑜、司馬懿那樣足智多謀的謀士,甚至是像糜夫人、貂蟬、大小喬這樣在歷史洪流中留下名字的女性角色,他們的「閒話」是什麼?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趣聞,或是被我們忽略的另一麵?颱灣市麵上關於三國的書很多,但專注於配角的,真的不常見,所以這本書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迫不及待想知道它會帶給我什麼樣的新鮮感和不同的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