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蔣勛帶你重迴唐詩的文學及美學世界。
唐詩可說是漢字詩發展的高峰,留下許多重要作品,至今仍琅琅上口。
蔣勛為你解析盛唐三大詩人李白、杜甫、與王維的作品,
皆為收錄於中學課程教材的經典之作,
從生活的角度來談唐詩,有想傢的詩、郊遊的詩、送彆的詩、戀愛的詩…
從唐詩裏的愛、憂傷、喜悅、瀟灑和豁達,
體會詩人獨特的生命美學,重新領略唐詩之美。
※本商品內含36頁精美導讀書(約8000字)、雙CD(共2小時3分59秒)。
導讀
過去我們談論過許許多多的藝術型態,包括繪畫、戲劇、電影等,多數是與視覺相關的藝術。然而,我也開始思考有聲書的特質,和語言最適閤闡述的藝術對象。
語言本身是一種文學形式,古代的傳唱文學、說書,其實都是最早的「有聲書」。其實,早在人類文字被創造齣來之前,人類已有相當久遠的使用語言的文學經驗。像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文學作品《詩經》,當中所有的詩,一直到今天兩韆多年後,還是在影響無數漢字使用者,是最好的文學的作品。然而在當時,《詩經》是被傳唱的,和音樂鏇律在一起,以聲音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以歌聲在廣大人群中傳誦。
《詩經》曾經是美麗歌聲中的歌詞,後來被文人記錄瞭下來,脫離瞭音樂鏇律,單獨以文字形式存在,變成瞭文學經典。事實上,漢語文學經典中,有不少是與「詩經」性質相似的「歌詞」,例如漢代的「樂府詩」也是民間流行的民歌,經由官方收集整理,編錄成文字的書籍,成為古詩的典範。
「詩」與「歌」,古代並不分開發展,都與音樂鏇律的吟誦朗朗上口有關。
今天的廣播,也是以聲音與大眾溝通,也許,正可以藉著聲音,談一談漢語詩優美的朗讀傳統。
在漢字朗讀書寫的詩中,大傢最熟悉的,肯定是唐詩。
在這個時代,齣現瞭非常多瞭不起的詩人。
想一想,我們琅琅上口的詩句,竟然大部分都是唐詩──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隱等,這些詩人,在整個漢字的詩的曆史當中,幾乎是一個無法取代的高峰。
記得兒童時,犯瞭錯,都會被父親要求罰跪,直到背誦完一首唐詩,纔準許站起來。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背誦瞭許多經典唐詩。那時候,記憶力好,背起來也不難。那些美麗的詩句,很自然地,就一一烙印在腦海當中。
像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們知道「光」跟「霜」它是押韻的,光、霜、鄉,同樣韻步的聲音,將一首詩串連在一起,像一根綫串起的玲瓏剔透的珍珠。形成瞭跌宕起伏的「聲音的感覺」。
這種讀詩的習慣,自然而然,培養齣長大後對語言的講究,包括日常生活與人交談,包括講電話、問路,包括演講、教學,隻要用到語言,很自然總是會想,如何讓語言有韻律感,讓語言能夠有清晰的節奏。這就是童年背詩讀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的薰陶訓練吧。
因此我常常覺得,有沒有可能在今天重新恢復孩子的詩教?
讓孩子不那麼費力地背誦唐詩?讓孩子覺得好玩地朗讀詩歌。
或許,可以透過磨練聲音的感覺遊戲,來培養和纍積孩子對詩的興趣。
漢文學裏的詩、詞、麯都是很美的文學,原來也都是可以唱的。可惜在今天因為音樂脫離瞭,所以大部分無法吟唱,可是在古代,包括我的童年,都經常在廟口聽到老先生用非常古雅的閩南語吟唱古詩。某一個午後,在廟宇長廊,伴著非常悠揚的蟬鳴聲,古詩吟誦的聲音時時傳來,與大自然裏的風聲、蟬叫的聲音,疊閤在一起,這些聲音,都在腦海裏留下很深、很深的記憶。
詩的聲音也彷彿就是歲月的聲音,使我們記得並且感謝那些走過的日子。
坦白說,我對於唐詩一直以來都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總覺得那是留給文人纔子,或是考試時纔需要去啃的東西。但認識蔣勛老師的著作後,這種想法就徹底被顛覆瞭。他的文字,尤其是他談論藝術和文學的部分,總是有辦法把那些高深的概念,轉化成我們每個人都能理解,並且深深打動人心的語言。這次的《美的沉思:蔣勛談生活裏的唐詩》,我猜想應該也不會例外。我特彆好奇他會如何把唐詩的“美”,和我們“生活”緊密地連結起來。畢竟,在現在這個快節奏、充滿壓力的社會裏,我們常常感到疲憊,忽略瞭生活本身應有的詩意。唐朝那個時代,雖然沒有現代科技,但人們的情感,對自然的嚮往,對友誼的珍視,對人生際遇的感慨,其實和我們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彆。如果蔣勛老師能通過唐詩,引導我們重新看見生活中的“美”,哪怕是微小的瞬間,那將是一種多麼大的慰藉啊!尤其又是2CD的有聲書,對我這種經常開車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不用在開車時分神去找書,就能享受一場聽覺的盛宴,太期待瞭!
评分我本身是個很喜歡“慢生活”的人,但現實往往不允許。蔣勛老師的作品,一直是我的精神寄托,他的文字總有一種讓人沉靜下來的力量。這次的《美的沉思:蔣勛談生活裏的唐詩》,一看到“生活裏的唐詩”這幾個字,就覺得非常貼切,也深得我心。我想,他應該會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感知到的角度,去解讀那些經典唐詩,讓我們明白,原來唐詩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充滿著生活的智慧和溫度。我特彆期待他如何去描繪那些詩歌中的場景,比如“枯藤老樹昏鴉”,聽起來是淒涼,但在蔣勛老師的筆下,會不會有另一種寜靜的美感?又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種蒼涼中的壯闊,如何在我們內心激起漣漪?有聲書的形式,對我來說更是錦上添花,可以在開車、做傢務,或者隻是躺在沙發上,閉上眼睛,就仿佛置身於韆年前的唐朝,與詩人一起感受人生的悲歡離閤,體悟生活的真諦。
评分哇,光看書名《美的沉思:蔣勛談生活裏的唐詩(有聲書2CD)》就讓人忍不住想放慢腳步,好好體會一下。蔣勛老師的聲音,總是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魔力,那種娓娓道來的語調,就像在耳邊低語,把唐詩那些遙遠的意境,一點點拉近到我們 everyday life。我一直覺得,唐詩不是隻存在於課本裏,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藏,裏麵藏著關於人生、關於愛、關於孤獨、關於美的種種智慧。特彆是蔣勛老師,他總能找到那些和我們現代人內心深處産生共鳴的點,讓我們發現,原來李白、杜甫、王維的心情,我們也能感同身受。尤其是有聲書的形式,簡直是太貼心瞭!上下班通勤的路上,或是午後小憩的片刻,戴上耳機,讓蔣勛老師的聲音伴著我,穿越韆年,去感受那些最純粹的美好。我特彆期待他如何解析那些看似尋常卻意味深長的詩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簡單幾句,卻道盡瞭多少離人的愁緒;又或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短短幾字,又描繪齣多少隱逸的閑情。我想,這本書一定會讓我重新審視生活,重新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麗。
评分我一直很喜歡蔣勛老師的文字風格,那種溫潤、細膩,又帶著深刻洞察力,總能輕易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次的《美的沉思:蔣勛談生活裏的唐詩》,光聽名字就覺得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唐詩,對我來說,常常是考試的陰影,但在蔣勛老師的解讀下,我總能發現隱藏在那些古老詩句裏的生命力,和與我們現代人共通的情感。我特彆期待他如何去“談”生活裏的唐詩,我想這不僅僅是詩歌的賞析,更是關於如何把詩歌中的意境,融入到我們當下的生活中。比如,如何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找到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的壯闊?如何在麵對人生的失意時,感受到杜甫“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悲憫與宏願?或者,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體會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與超脫?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且渴望從蔣勛老師這裏獲得的啓發。2CD的有聲書形式,也讓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可以在任何碎片時間裏,讓聲音帶著我,去遊走於唐詩的意境之中。
评分說實話,我跟唐詩的淵源,大概就是小學時候背誦幾首,然後就再也沒有深究過。但是,蔣勛老師的書,我幾乎本本都收。他有一種魔力,就是能把看似枯燥的藝術、曆史,講得活色生香,而且直擊人心。這次的《美的沉思:蔣勛談生活裏的唐詩》,我猜想,他一定不會是那種枯燥的詩歌講解,而是會從生活的切入點,帶我們去感受唐詩的美。我想象著,蔣勛老師會如何用他那充滿磁性的聲音,在我們耳邊描繪齣“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夏日風情,或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廣闊意境。他總是能在平凡的字句裏,挖掘齣不平凡的意義,讓我們在聽的過程中,不斷地“啊,原來是這樣!”。2CD的有聲書,對我這種晚上喜歡聽點東西助眠,或者早上不想看手機的人來說,簡直太方便瞭。我非常期待,通過蔣勛老師的引導,能夠重新認識唐詩,並且從中汲取一些力量,讓自己的生活,也能多一點詩意,少一點焦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