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4-11-19
最能體現「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思維的當代「後設小說」(metafiction),自20世紀八○年代中期引介來臺之後,因其形式特殊、姿態前衛,該敘事手法頗能一新耳目,加上文壇若干重量級作家如黃凡、張大春、林燿德、平路等人的參與寫作,曾經造成一股流行的風潮,故引起學界相當程度的注目,從而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寫下其特殊的篇帙。惟時至今日,檢視學界業已發表的相關論述,除早期的個別篇章與鼎嚐一臠的零星文本之外,尚未見及較具全面性視野的通論和釋例之作,相較於「魔幻寫實」小說在臺灣已有專書的提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本書的撰寫即因上述缺憾而發,試圖對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作一整體評價。其間:一方面對其理論建構作出引介並加以檢討,另一方面則關注後設小說在臺發展二十年(1983~2002)之間的興衰起落。箇中思考議題,諸如:「後設小說」的定義為何?其理論根據與時代背景如何?何以後設小說成為「後現代」文學的具體指標?而西方小說的後設技巧移植、嫁接來臺之後,該小說創作所一時呈現的崢嶸景象暨實際發展情形該當如何理解?末後,後設小說在臺發展的「乍起旋衰」究竟有何關鍵因素……等種種疑問。質而言之,攸關臺灣小說「後設」之路所可能牽涉的諸多緣由,均為本書亟欲探究的課題。
作者簡介
黃清順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曾於臺北科技大學、國防醫學院通識課程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現、當代文學理論,臺灣小說,中國古典小說。曾發表論文:〈試論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幸運」因素〉(2003年6月臺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4期)、〈試論「父子之道」在董仲舒天人哲學中的建構意義與價值所在〉(2006年3月臺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8期)、〈「舊瓶新裝」看〈鑄劍〉--對「魯迅式風格」的「新歷史小說」作整體觀察〉(2007年6月臺師大《國文學報》41期)、〈「寶釵再嫁雨村」公案的正解--對吳世昌論點的商兌與駁正〉(2008年1月大陸《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1輯,總122輯)、〈對姚燮評點《紅樓夢》所涉及「抄襲」問題的商兌與探討〉(2008年7月大陸《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4輯,總125輯)等。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後設小說」的「名」、「實」問題
第三章 「後設小說」理論背景與屬性的探討
第四章 臺灣「後設小說」的出現與發展(上)
第五章 臺灣「後設小說」的出現與發展(下)
第六章 「後設小說」的在臺困境及其省思
第七章 結 論
徵引文獻
附錄
附錄一 翻譯名稱對照表——「作者」部分
附錄二 翻譯名稱對照表——「專有名詞」、「書籍」部分
附錄三 本書出現之「後設文本」列表
附錄四 有關笛福《魯賓遜漂流記》的「虛構謊言」之問題思考
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以1983~2002年作為觀察主軸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以1983~2002年作為觀察主軸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