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作之目的,便是想以靜安先生之性格及其所生之時代做為兩條主要的綫索,不攙雜任何政治私見,嘗試著以靜安先生之心為心,來做一種還原式的探索。更希望藉著靜安先生的個例,能使讀者對於生於文化激變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矛盾痛苦之原因,能有較為深刻的體認。因此而知所反省、知所警惕,從而避免相類似的悲劇再行發生。那麼我們所做的這種探討的工作,就不是無益的徒勞瞭。
作者簡介
葉嘉瑩
葉教授1924年齣生於北京,17歲以優異成績考入輔仁大學中文係,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及創作,早期50年代任教颱灣大學教授,後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密西跟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講學,70年代末先後任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1989年當選加拿大皇傢院士,1996年於大陸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其小女稱其一生與詩詞談戀愛,而戀愛的人總是年輕的,詩詞支持瞭她走過上半生的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曆,也使她談論詩詞時,令人感發興起,能夠深入中國古典詩詞文學的真髓,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而喚起人們一種富於聯想的,高瞻遠矚的活潑開放心靈。
第一編 王國維的生平
前言 1
第一章 從性格與時代論王國維治學途徑之轉變
一、靜安先生之性格5
(一)知與情兼勝的稟賦5
(二)憂鬱悲觀的天性13
(三)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17
二、時代對於靜安先生之影響24
(一)靜安先生早年讀書之誌趣及時代變亂對其所産生的第一度影響27
(二)時代變亂對其治學途徑所接生的第二度影響42
第二章 新舊文化激變中的悲劇人物─王國維死因之探討
一、自沉之經過及關於其自沉原因的幾種不同說法59
二、靜安先生與羅振玉之關係67
三、靜安先生與清室之關係 75
四、靜安先生與民國政府之關係及其真正之死因90
五、餘論107
第二編 王國維的文學批評
第一章 序論
一、靜安先生的兩組文學批評及其重要性127
二、中國文學批評之傳統及其需要外來之刺激為拓展的必然性135
三、晚清時代靜安先生在西方文化刺激下的覺醒145
第二章 靜安先生早期的雜文
一、早期雜文中所錶現的有關文學批評的幾點概念153
二、形成此幾點概念的重要因素174
三、對〈《紅樓夢》評論〉一文的評析185
(一)〈《紅樓夢》評論〉之寫作時代及其內容主旨185
(二)〈《紅樓夢》評論〉一文之長處與缺點之所在189
(三)對《紅樓夢》本身之意義與價值的探討196
(四)靜安先生〈《紅樓夢》評論〉一文緻誤之主因212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與其說是學術上的,不如說是精神層麵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王國維先生那種“獨醒”的悲涼與執著,以及他在那個動蕩年代裏,對學術真理的孜孜不求。作者在描繪王國維先生的學術曆程時,並沒有迴避他所麵臨的睏境與掙紮,反而將這些真實的細節呈現齣來,這使得這位大師的形象更加豐滿和動人。我反復咀嚼書中關於“悲劇”和“人生”的探討,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王國維先生文學批評思想背後,深沉的哲學關懷。他不僅僅是在談論文學,更是在通過文學來審視人生,探究生命的意義。作者的文字極具感染力,能夠帶領我進入王國維先生的精神世界,體會他內心的波瀾。我發現,這位偉大的學者,他的思想不僅僅局限於文學領域,而是對整個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命運,都産生瞭深刻的思考。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拿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心態。畢竟,王國維先生的名頭太過響亮,總覺得他的學術研究是高不可攀的。然而,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預設。作者的寫作風格極其平實,卻又不失深度。他沒有刻意去賣弄學問,而是用一種非常樸素的方式,將王國維先生的文學批評思想一點點地剖析開來。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並非是在閱讀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在聽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娓娓道來一個關於智慧與探索的故事。書中那些關於文學的討論,對於我這個文學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很多睏擾我已久的書本閱讀體驗,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找到瞭可以理解和解釋的路徑。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王國維先生批評理論時,所引用的那些經典文學作品片段,這使得理論的闡述更加生動,也讓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王國維先生理論的魅力。
评分這本著作著實讓我對“王國維”這個名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在此之前,我對他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國學大師”的宏大敘事中,但這本書則將他的目光聚焦在瞭文學批評這一具體而又充滿魅力的領域。作者在敘述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將王國維先生的學思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考察,這使得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其價值。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如“境界說”,讓我茅塞頓開,以往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學感受,在這位大師的理論梳理下,變得清晰而有力量。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常常能夠捕捉到王國維先生思想中那些轉瞬即逝的靈光,並將其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文字。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王國維先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那超越時代的智慧。我對書中對王國維先生治學方法和學術精神的探討尤為感興趣,這對於我們這些後輩在各自的領域進行探索,無疑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评分初捧此書,便被其深厚的學術底蘊所吸引。雖然我個人對於王國維先生的學術思想,尤其是其文學批評領域,尚屬初窺門徑,但這本書的開篇便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那個知識殿堂的大門。書中的語言並沒有因為其研究對象的嚴肅性而顯得枯燥晦澀,反而處處流露齣作者對王國維先生深刻的理解與由衷的敬意。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看到王國維先生在時代洪流中,如何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塑造瞭中國近代文學批評的格局。作者通過精煉的文字,勾勒齣王國維先生求索真理的精神軌跡,以及他在學術道路上所經曆的艱辛與輝煌。讀來,不僅是知識的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我對這位偉大的學者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我尤其期待書中後續的內容,能夠進一步深入探討王國維先生在文學批評領域的具體理論建樹,以及這些理論是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文學研究。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的璀璨星河。
评分我必須承認,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王國維先生的瞭解是片麵的,甚至有些刻闆。然而,這本書則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瞭他。作者的敘述角度非常獨特,他並沒有直接切入王國維先生的文學批評理論,而是先從一些更為宏觀的視角,比如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他的人格魅力等入手,然後層層深入,引齣其文學批評的精髓。這種“迂迴”的敘述方式,反而讓我對王國維先生的整個思想體係有瞭更全麵的把握。書中對王國維先生批評方法論的解析,讓我看到瞭他將西方學術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閤的獨到之處,這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近代學術的轉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專業術語時,所使用的生動形象的比喻,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像是一堂生動有趣的文學與思想史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