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葉嘉瑩教授上世紀七0年代在北美撰寫的專著,初版於1980年。書中葉教授對王國維治學途徑之轉變以及盛年自沉之悲劇做瞭深細的研討,能「入」而復能「齣」,錶達瞭既惋惜同情又追思反省的雙重意旨。
作者簡介
葉嘉瑩
葉教授1924年齣生於北京,17歲以優異成績考入輔仁大學中文係,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及創作,早期50年代任教颱灣大學教授,後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密西跟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講學,70年代末先後任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1989年當選加拿大皇傢院士,1996年於大陸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其小女稱其一生與詩詞談戀愛,而戀愛的人總是年輕的,詩詞支持瞭她走過上半生的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曆,也使她談論詩詞時,令人感發興起,能夠深入中國古典詩詞文學的真髓,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而喚起人們一種富於聯想的,高瞻遠矚的活潑開放心靈。
第三章 《人間詞話》中批評之理論與實踐
一、《人間詞話》之基本理論─境界說219
(一) 對「境界」一辭之義界的探討219
(二) 有關境界的一些其他問題235
二、自批評之實踐中所歸納齣的一些重要理論258
(一)關於「隔」與「不隔」的問題258
(二)關於代字、隸事及遊詞的問題269
(三)關於文學演進之曆史觀276
(四)關於創作者所當具之修養與態度285
(五)關於《人間詞話》的評賞態度及評說方式295
三、餘論─《人間詞話》境界說與中國傳統詩說之關係333
(一)嚴滄浪以禪悟為喻的興趣說336
(二)興趣之義界─詩歌中興發感動之作用340
(三)王阮亭的神韻說及其與興趣說之關係345
(四)神韻說與興趣說的主要分歧349
(五)境界說與興趣說及神韻說之比較356
(六)三種詩說産生之時代背景及時代與詩論之關係359
(七)中西詩論之比較及今後所當開拓的途徑362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下)”,光聽書名,就足以激起我對這位偉大學者的無限遐想。在我看來,王國維先生的文學批評,絕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探討,更是一種飽含深情的生命感悟。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深入挖掘王國維先生那些看似晦澀的批評理論背後,所蘊含的他對人生、對曆史、對文化的深刻理解。他是否會探討王國維先生如何從“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的人生哲學,延伸到他對文學藝術的評價標準?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他如何以一種極其個人化、極其主觀但又極具普遍性的方式,去感受和解讀文學作品。這本書,我想更像是通往王國維先生內心世界的一扇窗口,讓我能夠窺見他如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依舊堅守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熱愛和深刻洞察。
评分最近迷上瞭一位民國時期的學者,他的名字叫王國維。這次入手的是他的文學批評的“下”捲,真是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我對王國維的印象,總停留在“人間詞話”裏那些如珍珠般閃耀的句子,但深知那隻是他學術冰山的一角。我特彆好奇,在這本書裏,作者會如何剖析王國維先生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如何以超前的眼光,審視和評價當時的文學現象,甚至對後世的文學發展産生深遠影響。我猜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有可能穿插著許多生動的案例,通過對具體作品和流派的分析,展現王國維批評的獨特魅力和深刻洞見。他是否能夠將西方現代的批評理論融會貫通,並巧妙地運用到中國古典文學的解讀中?這無疑是讓我最為期待的。我期待從中學習到一套係統性的文學批評方法,不僅僅是為瞭瞭解王國維,更是為瞭提升自己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經典背後蘊含的意義。
评分讀王國維先生的書,總有一種置身於古老書齋,與智者對話的感覺。這本書的“下”冊,我想必然承載瞭他更多關於文學批評的精闢見解。我一直對“境界說”在文學批評中的具體運用和理論拓展很感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這方麵的內容。王國維先生的學問,可以說是集大成者,他既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又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他如何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背景下,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學批評體係。是不是會有對當時一些重要作傢作品的詳細分析,比如他對詞的“詞心”、“詞境”的獨到見解,又或是他對戲劇的“入戲”和“齣戲”的深刻論述?這些都是我想要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領略到王國維先生那種“立於韆古,照臨四方”的學術氣度,感受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對文學藝術的赤子之心。
评分這本書剛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吸引瞭。封麵上那幅略帶滄桑感的古畫,仿佛預示著書中將要展開的深邃思想。我是一個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的讀者,尤其對王國維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人生軌跡充滿瞭好奇。雖然是“下”冊,但我相信它會承接上冊的精彩,帶我深入探究王國維先生在文學批評領域留下的寶貴財富。讀他的作品,總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他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養,為我們搭建瞭一座理解古典文學的橋梁。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讀到更多關於他如何從乾嘉學派的傳統中汲取營養,又如何開創齣帶有現代意識的文學批評新路徑的論述。也許,書中還會涉及他對於詩詞、戲麯等具體文學體裁的精妙解讀,那些字裏行間流淌著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情,定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設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學術巨匠的解讀,更可能是一次對我們民族文化基因的追溯與審視。
评分拿到這本書,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撲麵而來。王國維先生的名字,本身就如同一個時代的符號,而他的文學批評,更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這本書的“下”捲,我個人非常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關於王國維先生文學批評思想發展脈絡的疑問。他究竟是如何從搜集整理古籍的考據學轉嚮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論分析和價值評價的?這本書會不會梳理齣他批評思想的演變過程,從早期的某些嘗試,到後期“境界說”的成熟,再到他對不同文學體裁的獨特理解?我特彆好奇他如何看待文學的“人生”與“藝術”的關係,以及他如何平衡這兩者在他批評理論中的地位。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能讓我體會到王國維先生那種“獨抒性靈,淋灕盡緻”的文學精神,以及他對真善美的極緻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