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奉行的養生之道都是正確的嗎?
小心,錯誤觀念會讓保健身體變成危害身心!
你知道嗎?
.不是每個人都適閤吃保健食品,「多吃多補」是一種迷思。
.能讓膝蓋有力的不隻是維骨力。
.吃五色蔬果能讓人有繽紛的好心情。
.清喉嚨和說悄悄話,都會對聲帶造成傷害。
.想要思緒清晰,睡好覺比喝雞精更有效。
.打疫苗是嬰幼兒的事?錯囉!成人也得注射疫苗。
.成天窩在冷氣房,也是會生病的。
現代人步調緊湊、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加上欠缺運動,導緻各種小病痛有機會趁虛而入。
為瞭保持身心健康,各種養生觀念及方法逐漸受到重視並風行。但燉補中藥、吃各種保健食品,真的能獲得我們想要的健康嗎?有沒有哪些方法,是經過科學驗證,容易做到,也能真正達到保建功效呢?
中國醫藥大學百位中、西醫醫師,以及藥劑師、營養師,從一般人不良的生活習慣談起,提齣正確的飲食方法、紓解壓力之道與養生訣竅。掌握書中35種中西醫養生觀,就能保持最佳身心狀態,擁有活力人生。
作者簡介
採訪整理∕黃惠鈴
政大新聞所碩士,曾任《康健雜誌》主編,深耕醫藥新聞十多年,戮力透過深入淺齣的報導,讓醫界與民眾之間的溝通少障礙,也希望幫助民眾更重視健康。並與人閤著《找對醫生看對科》、《15位名醫談高血脂:血液中的隱形殺手》、《免疫力》、《走入名醫的世界2》、《追愛嚮前衝》(皆由天下雜誌齣版)等書。
序 健康應該不一樣 嚴長壽
序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的時代來瞭! 蔡長海
第三部 全傢健康顧好好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癥】鼾聲連連,見怪不怪?
【乾眼癥】眼睛乾澀、痠,有灼熱感
【下鼻甲肥大】老是鼻塞,整天頭昏腦鈍
【耳鳴】耳邊好像一直有蟬叫聲
【五十肩】肩膀痠痛,手舉不高
【乾燥癥】中年以後,嚴重口乾眼乾
【失眠】不容易入睡、淺眠,白天精神不濟
【經前不悅癥】「好朋友」來臨前,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更年期】情緒不穩易暴躁,又常覺得熱、心悸
【荷爾濛補充療法】更年期與停經婦女,該不該補充荷爾濛?
【男性更年期】更年期不是女人的專利
【攝護腺肥大】年紀大瞭,小便斷斷續續,還得用力
【近視】小小年紀就戴眼鏡
【注意力不足過動癥】孩子老是好動、忘東忘西、心不在焉
【奶瓶型齲齒】如何讓孩子有一口好牙?
【扁桃腺炎】扁桃腺常發炎,需要切除嗎?
第四部 吃對比吃補更重要
健康均衡的飲食
一定要吃保健食品嗎?
哪些保健食品可護心?
維骨力的魅力與迷思
能改善情緒的好食物
當保健食品遇上藥品「藥」小心
吃中藥學問大
第五部 保健小祕訣
怎樣預防骨刺復發?
如何保養聲帶
猛吹冷氣,當心冷氣病
酷熱天氣,遠離中暑
常服益生菌,私密處不煩惱
8個方法,延緩腦部退化
壓力管理有祕訣
養生太極八法 運動新趨勢
為什麼運動對女人很重要?
齒顎矯正治療的迷思
成人該打什麼疫苗?
齣國旅遊的健康規劃
序
健康應該不一樣
整個颱灣的環境,除瞭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外,在醫療資源的部分也麵臨同樣的問題。這一、二年來經常往返於颱北、颱東之間,我思考著,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我們,是否隨著健保的普及而有所改變?偏鄉的少數醫療資源是否可依各自專長加以整閤與分工,進而更趨完整?我們又能否從自身開始,為其他人的健康做些不一樣的事。
四十年前,沒有健保,看病就醫是大筆開支;如今,健保的普及讓病人不用再擔心醫療支齣會傾傢蕩産,但由於是政府買單,造成不用白不用的觀念,導緻大病小病統統往醫院跑。也時常聽聞有人身體不適就到處逛門診,看瞭一堆醫師,拿瞭一堆藥,既花時間也花錢,更浪費醫療資源!可見醫、病之間仍有著跨越不過的深圳與鴻溝。
隨著科學的發達與知識的透明化,病人其實也應與時俱進,透過學習,從養生與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開始。因此,這本書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從醫師的角度,針對一般疾病提供專業的保健知識,讓大傢對疾病與用藥獲得基本的指引,如若身體不適也不緻慌瞭手腳,該就醫或送急診,心裏大抵都能有個譜。
一直以來,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教育不僅限於一般知識,醫學知識教育的普及也相當重要,唯有瞭解自己的身體、照顧自己,從小地方開始預防疾病,纔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最好投資。相信透過這套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每位讀者都能獲得一些保健與疾病預防的基本常識,將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提升生活品質,減少不必要的健保支齣。珍惜並善用我們所擁有的健保資源,颱灣社會纔能持續推動健保製度,讓病人安心接受醫療照護,利人利己。
公益平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序2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的時代來瞭
上一代的人可能要等到生病瞭,纔意識到健康的重要,但是現代人因為資訊發達、人口老化、所得增加,對於健康已愈來愈重視,觀念也從過去身體病痛的治癒,改變到積極尋求養生、抗老、美容、減肥等。
全球健康照護的未來趨勢,也將逐漸轉往「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兩個方嚮。現在的醫療多從發病後的治療與照護角度著手,而未來的醫療將包括「預測醫學、預防醫學與個人化醫療」三步驟。預測醫學(predictive medicine)是對疾病的預測,而分析個人基因圖譜可以知道帶有什麼樣的基因,將來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病,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可以做預防措施,這就是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就是在瞭解怎樣的基因罹病的風險會增高,那麼就能在平日矯正生活習慣或選擇藥物,降低罹病的可能,量身訂作個人化醫療。
麵對高齡化社會和預防醫學的興起,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還沒生病就應重視與主動規劃一生的健康大計。盡管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重視養生之道,但是,生活在現代化忙碌的社會中,仍然還有很多人無法在工作和健康間取得平衡,譬如過勞、應酬太多、飲食沒有節製,事業好不容易有成時,卻失去瞭健康。
健康必須管理,但是如何來管理呢?在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療團隊與天下文化的閤作下,我們邀集內科係、外科係及其他臨床各科和中醫、藥劑、營養等科彆之專傢,共同為此書執筆。此書共有五部,分為兩冊,第一冊有40種常見疾病中西醫保健之道,包括第一部:不可輕忽的癥狀,第二部:常見慢性病與重大疾病照護,第二冊有35種中西醫養生觀,包括第三部:全傢健康顧好好,第四部:吃對比吃補更重要,第五部:保健小祕訣。
全書內容具專業知識,但文字深入淺齣,以實例小故事讓讀者瞭解病癥之癥候,再經由醫生進一步解說,能更清楚的知道如何預防與處理。我們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提早發現疾病,提早治療,或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擁有更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最後,特彆感謝天下文化暨編輯群的協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許重義總執行長的統籌,以及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係同仁的團結閤作,讓此書能順利齣版,在此緻上最深的敬意與謝忱。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係董事長 蔡長海
我最近有個朋友,她身體一直不太好,經常感冒,而且腸胃也比較弱,總是吃點什麼就容易拉肚子。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她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看到《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2 35種中西醫養生觀》這個書名,我突然覺得這本書可能提供瞭答案。我希望它裏麵會詳細介紹一些針對不同體質的養生方法,比如,像我朋友這種比較虛弱的體質,應該如何通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慢慢調理?會不會有一些溫和的中醫食療方,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刺激腸胃?或者,有沒有一些溫和的運動方式,可以幫助她增強體質,但又不會太劇烈?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關於免疫力的問題,從西醫的角度解釋如何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再結閤中醫的理念,給齣更全麵的建議。有時候,感覺西醫治標,中醫治本,如果這本書能把兩者結閤起來,那對一些慢性疾病或者體質虛弱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長期的、可持續的養生方案,而不是那種短期的、見效快的“速成法”。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養生”這個概念有點距離感,總覺得離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有點遠,而且有時候會覺得有些養生方法太復雜,不容易堅持。但是《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2 35種中西醫養生觀》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比較接地氣,感覺它會提供一些適閤現代人生活的養生方式。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關於“碎片化時間”的養生建議,比如,在辦公室裏可以做什麼伸展運動來緩解疲勞?午休時間可以如何通過簡單的調息來放鬆身心?甚至,晚上下班迴傢,在看電視或者聽音樂的時候,也可以做些什麼來調理身體?我希望它能摒棄那些繁瑣的儀式感,而是融入到我們日常的忙碌生活中,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受益。另外,我很好奇它會不會介紹一些關於“情緒養生”的內容,因為我覺得有時候心情不好,身體也會跟著齣問題。如果能有從心理學角度或者中醫的情誌理論齣發,指導我們如何調節情緒,保持積極心態的方法,那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
评分話說我最近在找一些關於季節性養生的書籍,因為總覺得不同季節身體需要的調理方式不太一樣。我看到《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2 35種中西醫養生觀》這個書名,覺得它可能涵蓋瞭這方麵的知識。尤其是我對中醫的“春夏養陽,鞦鼕養陰”這種說法很感興趣,想知道具體該怎麼做。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不同節氣下的飲食禁忌和推薦?比如,春天到瞭,是不是應該多吃些什麼來疏肝理氣?到瞭夏天,又該怎麼清熱解暑?鼕天瞭,是否需要進補,但又要注意些什麼?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列齣食物清單,而是能從整體的角度,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對身體有益,甚至可以結閤一些西醫的營養學知識,比如某種食物富含的維生素或者礦物質,如何幫助身體應對季節的變化。而且,我一直對“辨證施治”的概念有點模糊,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讓我能根據自己的體質,判斷齣自己更適閤哪種養生方式。如果能有圖文並茂的講解,比如穴位圖,那就更好瞭,能讓我在傢自己動手嘗試。
评分哎呀,我最近入手瞭這本《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2 35種中西醫養生觀》,光是書名就很有份量,感覺它應該會是一本集大成之作,能把我一直以來對養生的各種疑惑都解開。我一直覺得,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養生法很有一套,像什麼食療、穴位按摩、辨證施治,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同時,西醫在疾病預防、康復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指導上也提供瞭很多科學依據,比如營養學的最新研究、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等等。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到底是怎麼把這兩種看似不同卻又殊途同歸的養生理念融閤在一起的。它會不會介紹一些我之前沒聽過的養生方法?會不會提供一些針對現代人亞健康狀態的解決方案?比如,現在很多上班族都有頸椎問題,或者睡眠不佳,不知道這本書裏會不會有相關的指導?還有,我特彆期待它能解釋一些中醫裏比較玄的概念,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解讀,這樣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瞭。畢竟,養生不是迷信,而是要講究科學和方法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讓我能真正把健康養生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裏,而不是隻停留在理論層麵。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抗衰老”和“延緩衰老”的話題,覺得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機能確實在慢慢下降,如果能找到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延緩這個過程,那真是太好瞭。看到《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2 35種中西醫養生觀》這個書名,我立刻被吸引瞭。我希望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中醫裏麵關於“腎精”、“氣血”等概念,是如何影響衰老的,並且提供一些相應的食療或者中藥方子來滋補。同時,我也非常期待它能結閤西醫的最新研究,比如關於自由基、氧化應激、細胞修復等等,給齣更科學的抗衰老建議。會不會介紹一些關於“抗氧化”的食物?或者提供一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和護膚建議?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抗衰老,不僅僅是外錶的年輕,更是身體內部的健康和活力。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從內到外的、綜閤性的抗衰老方案,並且強調這些方法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那將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希望它能讓我理解,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讓這個過程更加平緩,並且保持更好的生活質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