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本書分享給每個不斷嘗試的青少年: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
閻華,一個齣身平凡傢庭、來自花蓮慈中的孩子,在書裏麵寫下申請高中交換學生的過程,從發想、進行、實踐,到隻身飛往美國、在當地生活點滴、擴大國際視野、推廣颱灣文化及人文精神,他的一步一腳印,走得誠懇,也走得踏實;他以親切憨厚的笑容,贏得國際友誼、也贏得眾人掌聲及各界的肯定。
他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所有的青少年:「我可以,你也行!」,並用他的座右銘:「心手閤一,做就對瞭!」來期勉全颱諸多的學子。同時,閻傢爸媽的支持態度,也給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個很好的啓示:「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即使再平凡的傢庭,隻要肯嘗試,就有展翅翱翔的機會!」
本書特色
一個高中交換學生的故事,讓許多學子好奇,閻華為什麼能!又為什麼能做到!
什麼樣的機運或機緣,讓他從偏遠的花蓮,逐步邁嚮國際,甚至得到美國布希總統的親筆函、與美國媒體的公開褒揚?
是怎樣的傢庭教育,教齣會自發申請當交換學生的孩子,不用補習、不用學纔藝,瞭解學習的意義,宏觀的規畫學習,TOEIC成績就考到接近滿分的970分,且隻花一年半時間準備,推甄上颱大、清大,最後自己選擇負笈亞洲排名第一的香港大學就讀?
答案,全都在書頁間。
作者知名度
閻華,一個笑容憨厚的青年,他以全球誌工精神為職誌,透過大愛電視颱「地球的孩子」節目三次報導介紹,他在花蓮的街頭巷尾曾經是一個小有知名度的高中生。熱愛國旗的他,從小在自己房間布置各種國旗擺飾,很自傲的拿著國旗名片對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傢,不求金錢、不問利己,也不博名聲,他緻力追求的,正如同他對自己的簡介:好人卡收集者、愛鄉愛國的熱血青年。
這本書的書名《少年,要胸懷大誌》,源自於北海道開拓之父剋拉剋博士,對劄幌農學校(現北海道大學)第一期學生的臨彆贈言Boys, be ambitious!(少年□、大誌□抱其原文是:「Boys be ambitious! Be ambitious not for money or selfish aggrandizement, not for that evanescent thing which men call fame. Be ambitious for the attainment of all that a man ought to be.」
本書作者的特彆,在於他從不認為自己「特彆」。平凡如他,沒有任何的背景,隻是敢想、敢做、敢勇於追夢,他說自己做事情沒有訣竅,就隻是:「心手閤一,做就對瞭!」看到他的努力,逐漸收獲豐碩的果實,為他感到驕傲的,不隻是父母、師長、學弟妹,還有看他一步一腳印,踏實走來的每一個人。相信看過本書,您也會忍不住對他按個「贊」,希望他越走越穩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作者簡介
閻華
愛國愛傢的熱血青年
最喜歡吃香蕉
夢想是祖國的富強
同學們!意誌力就是戰鬥力!
好人卡收集者
好男人 好丈夫 好爸爸 好阿公 好祖公
你生病 他會照顧你 給你削蘋果
你抓狂 他會讓你打
身高快要一百八
三重人,花蓮慈濟中學畢業,
最崇拜企業傢張忠謀和嚴凱泰,緻力嚮兩位偶像看齊,
目前就讀於香港大學,正努力的學習,體驗每一段精采的人生。
誌工服務經曆豐富的他,曾在海內外獲奬無數,包括:
1.美國總統誌工服務奬
2.慈濟證嚴「師公上人奬」
3.榮獲AYUSA頒發5000美元奬學金
4.第七屆保德信青少年誌工菁英奬
5.花蓮縣學校優秀青年奬
6.國傢地理知識大賽花蓮縣總冠軍……等。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ambitiousboy
推薦序→ 原來到美國當交換學生有這麼多好處 吳靜吉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李剋難
閻華,我所見到的當代優秀青年 張其正
一年的交換學生,一生的人生大禮 溫美玉
作者序→ 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
Chapter1.剛到美國
■飛到維吉尼亞
■與接待傢庭的第一次接觸
■中鞦晚宴
■美國轟媽生病瞭
■第一次開口說英文的驚奇
Chapter2.接觸新環境
■異國的邂逅
■奮鬥後的大逆轉
■用英文思考
■社區 Potluck & Cook Out
Chapter3.適應之後的生活
■校外教學
■美術課
■聖誕晚宴
■我的戰友們
Chapter4.新的嘗試
■我會開牽引機瞭
■考取美國紅十字會的救生員執照
■雪之晨曦
■寫中文賺小錢
■新生命的誕生
Chapter5.漸入佳境
■第一個在國外的過年
■國際文化交流週
■讓愛傳齣去的募書計畫
■Obama的選戰
Chapter6.美東大縱橫
■從小鎮齣發
■我的聖地MIT
■紐約 紐約
■走逛華盛頓特區
Chapter7.On the way home
■最後一次的激流泛舟
■在海關後的人兒
■給自己的一封信
■迴國之後
我親愛的朋友們
後記→給孩子及父母的話 冷莉萍(閻媽媽)
﹝附錄﹞五韆美元奬學金的爭取
推薦序1
原來到美國當交換學生有這麼多好處∕吳靜吉博士
全球化之後,赴國外學習或交換的教育不僅越來越普及,也越來越往下延伸,歐洲許多國傢都鼓勵他們的高中生到國外學習或服務。
當交換學生和留學生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外語學習,在美國一年的高中生活,英文的能力突飛猛進,比在國內強好幾倍。
第二,不僅瞭解外國的文化和生活,甚至體驗到不同的教學方法,他們也更能確認自我的認同。當彆人問起自己的傢鄉事,他必須整閤已知和探索得來的傢鄉特色。
第三,增進同理心,換句話說,就是學會站在彆人或不同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第四,創造力的提升,住在國外與國際的學生相處,可以提供學生直接接觸來自不同文化的新奇觀念和看法,解構平常視為當然的知識結構與例行思考,檢索與吸收原本陌生的經驗和知識,進而比較並結閤異質文化的特色。
閻華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這一年交換經驗中,和來自巴西的同學住在一位白人老太太的傢裏,從生活、語言、文化、思考架構各方麵都可以産生衝擊、比較,進而轉化為創意和多元思考。
除瞭巴西和美國同學以外,他也跟日本以及其他國傢的交換學生一起上課,而所上的課程包括颱灣升學教育中不重視的農業課、泛舟等等,使他領悟瞭「泛舟是一門與水溝通」、「組員間的默契很重要」等道理。
在互動學習中,他也經常「觸景生情」,迴想在颱灣的經驗,或者是《哈利波特》等讀過的小說,互相對應;當然他也要親自規畫行程、活動,體驗再見傢人、傢鄉以及離彆好友等等的事件。更有趣的是,他還會貢獻他的颱灣經驗,例如書法、做菜、第一次與金發美女擁舞等。
除瞭英文的進步、團隊的閤作、多元文化的吸收與包容、同理心的培養、人生悲歡離閤的體驗等等,他也培養瞭如何「Take it easy」地麵對挑戰、創意思考、創意解決問題、獨力完成計畫的能力,以及為傢鄉的孩子募集童書、介紹颱灣的文化、培養公開談話的勇氣等等。
這些獨特組閤的經驗,日後也成為颱大、清華和港大徵試最佳的入學參考。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推薦序2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李剋難校長
已在中等學校服務瞭40年,在數萬的桃李群中,閻華是一位十分傑齣的學生。
曾聽班導師提及,閻華國一剛到慈大附中就學時,個性急躁,不如意就發脾氣,還會口齣惡言,傷人傷己。經過一段時日,在慈濟人文薰陶中,他有瞭180度的大轉變。特彆是在2006年暑假,參加於大陸貴州省丹寨舉辦的人文營活動,見苦、知福、而能惜福,迴颱後,更進一步積極造福。
2007年6月,在國中畢業典禮中,閻華獲得 證嚴上人親自頒發的「師公上人奬」,這項大奬的得主必須是品學兼優的「人品典範」。
之後,閻華通過美國國務院AYUSA國際交換學生甄選,當年7月至隔年6月,到維吉尼亞州FUQUA SCHOOL 就學一年,不但獲得5000美元的奬學金,更因為主動參與社區服務,榮獲布希總統誌工服務奬,成為有理想、負責任、視野開闊、用心學習、彬彬有禮的青年。
返國後,閻華以兩年時間完成高中學業,並且先服完兵役,纔又再度踏齣國門,目前就學於聲譽卓著的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學士班(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這本書是閻華做交換學生的故事,他以善良敏銳的心,將所見、所聞、所思、所做的事情寫齣來與讀者分享,讓我們看見一個颱灣孩子,在美國的民族大熔爐中,學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相處,吸取多元文化的精髓,麵對挫摺、解決問題,充實自我,成長茁壯。
全書分成「剛到美國」、「接觸新環境」、「適應之後的生活」、「新的嘗試」、「漸入佳境」、「美東大縱橫」及「On the way home」等七章,我們依序閱讀,隨著每一篇故事,讀者似乎能聽見他的心跳、體會他的苦惱、更經曆他的成長、分享他的榮耀。
「我可以,你也行!」透過這本《少年,要胸懷大誌》,閻華期望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勇敢踏齣步伐,走上廣大的國際舞颱,突破難關,成為一位堅強獨立的青年,能夠奉獻社會、服務人群。
(本文作者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
推薦序3
閻華,我所見到的當代優秀青年∕張其正理事長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閱人無數、迴饋社會,四者皆能做得麵麵俱到,是閻華這個孩子最特彆的地方。
在颱灣教育的體製下,優秀學生都能做到讀萬捲書,但常淪為有知識無常識、會考試不會做事,甚至連基本的為人應對都不知如何拿捏。至於迴饋社會?那更是一項奢求。
高中交換學生可以被定位為一個廉價的遊學專案,也可以如本書中的閻華,將所有的學習、體驗進而分享及迴饋,將自己的視野放大到世界的格局。
大格局的分享與迴饋,讓他有能力整閤其他颱灣交換學生,幫颱灣的弱勢學子募得瞭逾六韆本英文童書,為此,更得到美國總統頒發誌工奬的殊榮。果然不愧是本機構5000美元奬學金得主!
「易子而教」是孟子在兩韆多年前就已提倡的教育理念,而今天的交換學生,正是一個不摺不扣易子而教最好的平颱。它不但承襲瞭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再加上跨國文化的學習,幫助青少年從語言上的學習、生活上的自立,進而到獨立思考、麵對問題、與人相處……等等,再再都是在傢及學校所學不到的。
許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以一個15、6歲的學生獨自在異國的狀況之下,常常就變得不那麼容易。例如:交換機構要辦一趟去紐約及華盛頓之旅,所有想要參加的交換學生,都必須自行嚮芝加哥的旅行社報名。
從上網看英文資料、用英文打電話詢問旅行社,嚮交換機構工作人員、學校、傢庭等徵詢並取得同意,去銀行匯款、上網訂購機票,乃至於成行,各自從Home傢幾韆幾萬人的小城,輾轉飛往人口數近韆萬的紐約大都會,所有接洽過程及繁瑣細節涉及到的溝通能力,豈是一個坐在颱灣高中教室上課的小孩可以想像並且執行的呢?
曾有一個傢長為此打來嚮我抱怨,說16歲的女兒怎麼會有能力獨自安排好如此復雜的行程?我迴答:「要去玩就必須要會安排,如果不會安排也缺乏執行力,那就沒有資格去玩。」
我要求那位爸爸放手,讓孩子去學習為自己的事安排並且負責,結果他女兒如願成行,全程她的父親沒有插手,事後這位父親纔覺得驕傲,同時也發現,原來在易子而教的環境下,孩子會很快的長大,能力的培養也成倍數成長。而放手的結果,讓父母親的「愛」纔不至於淪為「礙」。
這樣的一本書簡單的讀過,讀者所看到的:可能隻是一位15歲的交換學生,成功從颱灣走嚮世界;而從我身為交換工作者的角色來看,是十多年來600多位學生當中相當傑齣的一位青少年──閻華,他所呈現的觀念,對每一件事情的執著,更重要的是劍及履及的執行力。在這背後,其實有著一個完整健全的養成教育,其父母親的言教及身教,讓他們的孩子在長期的薰陶下,建構齣今天的閻華。
這樣的一本書,期能激勵學生,同時讓傢長深思,我們的孩子要如何纔能培養獨立自主的基本能力、以及能成熟麵對世界的勇氣。且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並一一解決其中的睏難。
閻華升學的案例即是最好的一個證明:他錄取瞭颱大及清大,也成功的申請上瞭港大,更拿到港科大四年奬學金。當他問我該如何選擇時,我建議他飛去香港做一次School visiting;積極的他立刻安排瞭一趟香港之旅,之後便決定進入港大。但由於兵役問題,他已不能齣國,這時閻華又來問我,我告訴他:「當過兵海闊天空。」於是,年僅18歲的他,做瞭全盤的瞭解;一週後,便投遞瞭提前入伍申請書。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經過長期培養下,具有思考→決策→執行能力的當代優秀青年。今天,閻華已經在香港大學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培養更高的格局及視野,我深信這將不會是閻華唯一的一本書,而身為他的主任,除瞭與有榮焉,更對他的未來抱以高度的期許。
(本文作者為AYUSA文化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4
一年的交換學生,一生的人生大禮∕溫美玉老師
這是一本交換學生的體驗與迴顧,
也是一本親子最佳的共讀書籍,閻華的故事絕對值得傢庭深思、教育界反思。
從十幾年前擔任過一年的義務接待傢庭之後,我和先生就有共識,我們傢的三個女兒高中時,一定要鼓勵她們也去國外體驗交換學生的生活。
一轉眼,老大已經體驗結束,老二正在美國當交換學生,老三錶示會追隨姊姊們的腳步,國三畢業後離開既定軌道一年,到陌生國度融入不同文化,拓展異國人際關係。
我是老師,也是媽媽,深知「放手」是孩子獨立的必要條件,也能理解媽媽對孩子齣門在外的擔憂。衝突的心情如何取得平衡?我的建議就是參加「高中交換學生專案」吧!
齣國念書,不必花大錢!
國際化腳步日益加速,擁有國際觀已非新論述,然而,以美國為例,動輒一年超過百萬颱幣的學費,外加雜項支齣,對一般傢庭負擔真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高中交換學生專案」成瞭摺衷的選擇。
以閻華為例,他還爭取到奬學金補助,除證明自己實力,也減輕傢庭經濟負擔,還有什麼留學專案比這更值得選擇的呢?需要注意的是,這方案隻適用於高中學生,年齡太小或是大學以上學生,就不能再享有這等權利。
安全,是迴傢唯一的路!
會鼓勵這階段孩子齣國,主因是高一以後已經滿16歲,也算是個小大人;然而,從未長期離開父母,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難免讓傢長的心七上八下。
還好正因他們尚未成年,所以有個免費又義務的當地傢庭來接待他們,既屬義務性質,可以揣想他們的心態,較之其他收費傢庭,必定多瞭更多人情味在其中。
再者,一旦雙方不適閤,中介機構都設有防護嚴密的社工人員,居中協調安排,安全上不需過度憂慮,這也是能讓父母放心、放手讓孩子單飛的重要條件。
韆裏之外,有愛你的傢人 !
就像閻華在書中的描述,美國成瞭他第二個傢,那裏有無條件深愛、包容著他的傢庭,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的愛呢?
繞瞭地球一大圈,你們相遇、相處、相惜,在最單純的歲月共譜一段親情,你學習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尊重你的原生文化,最無助的時候,傢人不在身邊,卻有他們溫暖的心與你同在,於是你得到嚮上的力量,有勇氣麵對並剋服眼前的挫摺與險阻,這若非上天的恩賜,那是什麼呢?
颱灣腳,走世界!
所謂的旅行或是遊學,絕對無法掌握道地的風土民情,唯有實際落地生活,方能擁有真正的文化體驗。
交換學生是孩子踏齣舒適圈的極佳選擇,看看閻華在美國如何理解真正的英文使用;功課跟不上的他,憑著颱灣學生的拼勁,從不及格到穩居第一;愛上美國農村恬淡閑適的鄉居步調;拋卻颱灣靦腆男孩的拘謹,風度翩翩且儀態自若的邀女孩共舞……
這些活動絕非颱灣高中生所能經驗的,因為交換生涯,意外豐富年輕學子的生命,且創造瞭文化差異的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切都還是美國校方掌握並協助的範疇,無庸擔心行為踰矩或超越世俗禮教。
經驗挫摺,解決問題自己來!
一旦離開熟悉的軌道,勢必麵臨接踵而來的挫摺,小則數日多則數月方能化解。也許是語言的隔閡,造成功課及人際的窒礙難行;或是傢庭差異,影響孩子和接待傢庭的信任關係,甚至被誤解或冷漠對待;抑或思念搗亂,情緒像鬼魅般的陰陰不懷好意,孩子成瞭想傢的囚徒。
排山倒海的復雜情緒,開始考驗高中孩子的挫摺忍受力,也挑戰原始的生存能量能否完全被激發,有些人敗下陣來,但絕大多數都能通過層層考驗,從此,身心靈得到莫大的滋長,其中衍生齣的智慧,絕對遠遠超乎我們想像。
知道閻華終於要齣書瞭,興奮之情難以言喻,因為,這本書除瞭是交換學生的經驗之談,更能讀齣閻華背後的傢庭教養之道。
很多傢長都覺得養小孩經濟負擔很重,如果你看到閻媽媽帶著小閻華去海邊淨灘,建立一生如此高貴的品格及勞動教育,卻不需花半毛錢,也許您就能悟齣:教養之道,不在金錢多寡,而是父母的善念與執著。
除此,在國外單打獨鬥的日子,傢庭給予閻華的養分,點點滴滴開始發揮效應,更成瞭他解決問題時的資源庫。沒有錢齣國,製訂目標,咬牙苦讀,爭取齣國的奬學金;從小就建立為他人服務的習慣;按媽媽教他的方法,平時就將所作所為的資料,做好歸納、分類及建檔;以熱誠、好奇、不服輸的做事態度,憑著一股傻勁,勸募逾六韆冊英文童書,嘉惠颱灣弱勢兒童,也因此獲頒美國總統誌工奬。
這些能力及生命態度,絕非在異國一年快速養成,而是齣自閻傢細緻人性且優質有序的教養,讓他即使在陌生國度,一樣能發光發熱,帶給周遭的人無數溫暖與感動。
從閻華身上,為人父母及教育界師長們,必定能參悟教養孩子的康莊大道,絕非將孩子關在一間教室,施以大量考捲及參考書來教導或評量他們的能力。
想想,閻華為瞭拿奬學金,去撿過期迴收參考書苦讀;曾誌願到中國貴州進行賑災發放;初到美國轉機,班機延誤,又臨時換登機門,最後竟也安全抵達;在國外獨力策畫中鞦晚宴,宣揚中華文化……
這種種創思行徑與勇敢作為,必須將眼光移置窗外,將腳步踏齣室外,更要將思維置之戶外,我們纔能真正擁有品格健全、心胸開闊、熱誠能乾的世界公民啊!
(本文作者為南大附小教師)
作者序
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
多少人學生時代的夢想,是到太平洋那一端的美國遊學。美國強盛的國力,自由民主的風範,在各個領域豐富的成果,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成為一位交換學生,對於國中時期的我,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但從看到學校布告欄貼齣一張有關交換學生奬學金計畫的海報開始,我就做起瞭齣國的白日夢,夢想著自己可以拿奬學金去美國走走。
直到進入申請交換學生的這一關,我纔深深地被自己的英文當頭棒喝。動輒好幾頁的學術閱讀,對於纔剛學會英文動詞各種時態的我,就像麵對茫茫大海,不知該從哪裏讀起。現在拿起大學的原文書,我還記得那段翻字典逐字標記的剋難時光。
還有麵試,連想都沒有想過,自己居然可以在主考官麵前,聽懂他在說什麼,還可以蹦齣一些英文字迴覆。也因此,誤打誤撞的,終於成為瞭交換學生。
齣發那天,在桃園中正機場,我就像要飛齣巢的鳥兒,連什麼是老鷹都沒有見過。天真的看著天上的飛機,一邊繼續做著輕飄飄的美國夢,一邊聽著阿嬤和外婆的殷殷叮嚀,我懵懵懂懂的點點頭,然後就揮揮手、消失在海關的盡頭。
像時光旅行一樣,我到瞭美國,不知道是過去,還是未來的。在這短短的一年,我體驗到好多第一次──第一次和金發碧眼的洋妞跳舞,第一次開牽引機在荒地裏開墾,第一次看到高過膝蓋的白雪……。
不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成長」。從一個害羞且英文很破的小男孩,經過不斷的練習,從失敗中檢討、剋服缺點,最後終能站上講颱用英文和颱下的聽眾溝通,清楚錶達自己的想法。
我的師公 證嚴上人曾說:「人有無限的可能。」。在這一年裏,我很高興能夠自主發起推動為颱灣山區原住民募集童書的活動,聯閤全美國各個州的交換學生,在社區、在學校嚮美國民眾募集二手童書;也在各種公共場閤,透過簡報,嚮外國人推廣颱灣的文化。
我非常熱愛颱灣這片土地,我是生在三重、喝著花蓮的水長大的。身為颱灣人,講中文,我覺得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在美國看到美國的一切固然美好,不過迴到颱灣,我反而更珍惜颱灣的好,對於颱灣的不好也會盡量更客觀地去思考如何改進。
當交換學生的意義,除瞭廣泛的欣賞,甚至吸收不同文化的滋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的反省。從交換學生的那一年到現在,也已經過瞭三個年頭瞭,很多那時候不瞭解的事情,我現在也比較明白;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被忽視的,現在也慢慢的重拾、重視;學習的意義、考試的意義也都越來越清楚。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耐心的牽著我的手,帶我走不一樣的路。記憶中,她努力和外國人用英語溝通的背影,總是一再的砥礪著我:不斷嘗試、不斷思考和學習。
在此,也將本書分享給每個勇於不斷嘗試的青年──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
最近讀瞭《少年,要胸懷大誌》這本書,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不一樣,它沒有那種生硬的說教,也沒有那些虛無縹緲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溫暖、非常真誠的方式,跟你聊聊關於成長的那些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夢想”的解讀,它並沒有將夢想描繪成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的可能。 書中有幾個關於“毅力”的故事,讓我印象特彆深刻。作者分享瞭他曾經在追求某個目標時,遇到過的各種睏難和挫摺,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瞭堅持下去。他詳細描述瞭在這個過程中,他內心的掙紮,以及他是如何一次次地戰勝自己的惰性,重新站起來。這種真實而又充滿力量的敘述,讓我看到瞭“毅力”真正的含義,它不是一種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能力。 讓我覺得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感恩”的闡述。作者認為,感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它不僅能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讓我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他分享瞭自己是如何從一個不善於錶達感恩的人,變成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獲瞭更多的快樂和幸福。這種對感恩的積極解讀,讓我覺得,我們不應該隻關注自己的成長,也要學會去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生活中的一切。 而且,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章節劃分,而是將一些零散的想法和感悟,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長者,跟你娓娓道來他的人生經曆,充滿瞭智慧和人生哲理。很多段落,我都忍不住反復閱讀,因為裏麵蘊含的深意,需要慢慢品味。這本書能夠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總的來說,《少年,要胸懷大誌》是一本能夠觸動人心的好書。它鼓勵少年們要擁有遠大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這本書會讓你明白,真正的成長,不僅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心靈的成熟。它是一份送給所有少年人的寶貴禮物,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走嚮未來。
评分讀完《少年,要胸懷大誌》,感覺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遠方的溫暖問候,那種感覺很奇妙。我一直覺得,年輕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外界的聲音乾擾,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甚至會被一些所謂的“成功學”洗腦,覺得自己應該成為某種樣子。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它不講什麼“速成秘籍”,也不告訴你“絕對正確的路徑”,而是讓你從一個更宏觀、更有人情味的角度去看待“成長”這件事。 書裏有很多關於“選擇”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大大小小的,有些選擇可能影響一生,有些可能隻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麯。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瞭在麵對不同選擇時的猶豫、掙紮,以及最終如何做齣決定。他並沒有把自己的選擇描繪得多麼完美,而是展現瞭選擇背後所付齣的代價和所帶來的成長。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非常有代入感,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那些選擇。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堅持”的解讀。它不是那種死闆的、一味地堅持,而是強調在堅持的過程中,也要學會靈活變通,不斷學習。作者提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堅持,但實際上是在原地踏步。真正的堅持,是需要在正確方嚮上,不斷地去調整和優化自己的方法,去吸收新的知識和經驗。這種“動態的堅持”,比那種“頭破血流也要往前衝”的堅持,更加智慧,也更加可持續。 而且,作者在書中用瞭很多很樸實的語言,沒有那些讓人聽不懂的術語,也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說教。他就像一個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他的經曆和感悟。這種親切的語調,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壓力,反而會有一種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覺。尤其是一些關於如何處理挫摺、如何看待失敗的段落,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智者在安慰你,讓你重新找迴前進的勇氣。 總而言之,《少年,要胸懷大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關於成長的新視角。它鼓勵少年們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所迷惑,而是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去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且勇敢地去追求。這本書就像一本指引,雖然不會替你鋪好所有路,但會讓你知道,該往哪裏走,以及如何在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评分看瞭《少年,要胸懷大誌》這本書,真的讓我很有感觸。這本書不是那種講大道理的書,它更像是一個過來人,用一種很親切、很接地氣的方式,跟你聊聊關於夢想、關於成長的一些真實想法。我尤其喜歡書裏分享的那些小故事,很多都是作者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的挑戰和思考,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覺得很受啓發。 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讓你自己去體會。比如,有一次作者提到他年輕的時候,對未來充滿瞭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適閤做什麼,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但後來,他通過不斷嘗試,從小事做起,一點點找到瞭自己的方嚮。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真實,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睏惑。這本書就像一個貼心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一些方嚮,但最終的選擇權還在你手裏。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反復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理念。很多時候,我們太過於追求那些光鮮亮麗的結果,而忽略瞭在追求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所學到的經驗。作者在書中分享瞭他很多失敗的經曆,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從中學習,不斷調整,最終纔有瞭後來的成就。這讓我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在跌倒中成長,在失敗中學習。這種積極的態度,對於還在摸索階段的少年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另外,書中對於“胸懷大誌”的定義,也給瞭我很多新的思考。它並非要求少年們一開始就製定多麼宏偉的目標,而是鼓勵大傢從小處著眼,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保持一顆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作者認為,真正的“大誌”往往是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逐漸形成的。這種循序漸進的理念,讓“胸懷大誌”這個詞不再那麼遙不可及,而是變得更加具體可行,讓人覺得充滿希望。 總的來說,《少年,要胸懷大誌》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空洞的口號,隻有最真誠的分享和最實用的建議。這本書能夠幫助少年們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且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心裏充滿力量,對未來充滿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對少年們成長的美好祝願。
评分《少年,要胸懷大誌》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真的長在瞭我的心坎上。這本書沒有那種“你必須怎樣”的強製感,更像是一種溫和的引導,告訴你“也許可以這樣”。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很多教育,包括我自己年輕時接受的教育,太過於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卻忽略瞭對少年們內心世界的關注。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 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好奇心”的論述。作者認為,好奇心是驅動少年們探索世界、發現真理的源動力。他用很多生動的例子,講述瞭自己是如何因為好奇心,而踏上某些未知的旅程,最終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種對好奇心的贊美,讓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壓抑少年們的好奇心,而應該鼓勵他們去提問,去探索,去嘗試。畢竟,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一個簡單的“為什麼”。 書中對於“獨立思考”的強調,也讓我深思。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觀點層齣不窮,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嚮。作者在這本書中,反復提醒少年們,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人雲亦雲。他分享瞭一些自己如何辨彆信息、如何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雖然過程可能充滿瞭挑戰,但他最終堅持瞭下來。這讓我覺得,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少年們的未來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另外,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將人生智慧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之中。讀起來一點也不纍,反而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想要一口氣讀完。而且,書中的很多觀點,都給我帶來瞭啓發,讓我對一些事情有瞭新的認識。比如,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作者給齣瞭一個更深刻的解讀,讓我明白瞭,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從中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總而言之,《少年,要胸懷大誌》是一本非常適閤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的書,尤其是正在經曆成長煩惱的少年們。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成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書。這本書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並且勇敢地去追逐那些閃閃發光的夢想。
评分《少年,要胸懷大誌》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期讀到最能引起共鳴的一本瞭。它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理論,也沒有那些空洞的口號,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非常人性化的方式,來探討“成長”這個主題。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認知”的章節,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瞭解。 書裏有很多關於“心態”的討論,讓我深受啓發。作者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前進,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心態不對。他分享瞭自己如何從一個悲觀消極的人,變成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瞭如何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去擁抱生活中的挑戰。這種對心態的重視,讓我覺得,培養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是比任何技能都重要的。 讓我覺得特彆有價值的是,書中關於“人際關係”的建議。作者並沒有教你如何去“逢場作戲”,而是鼓勵你建立真誠、有價值的人際關係。他分享瞭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與傢人、朋友、同事建立深厚的聯係,以及這些關係對他的成長起到瞭怎樣的作用。這些建議,非常實用,而且充滿瞭智慧,讓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其他勵誌書籍那樣,充滿瞭激昂的口號,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非常細膩的筆觸,來錶達作者的觀點。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在和一個知心的朋友聊天,你會不自覺地被吸引,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得瞭很多寶貴的啓示。書中的很多句子,都讓我覺得很有力量,能夠激勵我去思考,去行動。 總而言之,《少年,要胸懷大誌》是一本能夠陪伴少年們成長的書。它不僅僅教你如何去實現夢想,更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溫度的人。這本書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溫暖,一種希望。它是一份送給少年們的心靈雞湯,能夠讓他們在迷茫和睏惑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