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要面對的人生困惑

20幾歲,要面對的人生困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誰的20多歲不迷惘?
  將困擾你的47個謎題,一一解答,
  有了方向感,找準了方向,才不會迷路。
  所有成長與經歷都是一種幸福的疼痛,
  激勵自己勇敢面對人生,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20幾歲的年輕人正處於人生困惑的時期,其困惑來源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因為剛從學校畢業,從單純無憂的學校步入複雜的社會,很多事情都不像自己所想像的,並不是想要什麼就會擁有什麼,也並不是想讓事情怎麼發展就會怎麼發展。現實總是讓人失望,又讓人無可奈何。 這本書從年輕人的生活、工作、愛情等方面,解答可能遇到的種種困惑,幫助年輕人撥開迷霧,直面挑戰,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境。

作者簡介

水淼

  出生於70年代,現為自由撰稿人、暢銷書作家。

  從小學開始隨手塗寫至今,各類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出版過作品有:《20幾歲,就定位:打造通往未來的許可證》、《20幾歲,就定位Ⅱ:邁向成功的人際關係法則》、《20幾歲,就定位Ⅲ:你還不懂的處世心理學》、《20幾歲,做一個會說話會辦事的人》、《20幾歲,學點心理操縱術》、《智慧女人必修的心理學》、《70年代人記憶典藏》、《樂活》、《戀愛中。請勿打擾》、《都是男人的錯》、《愈智慧愈美麗》、《讓他寵愛你一生》等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誰的二十多歲不迷惘!

第1章 成長過程常見的迷思
告別彼得.潘,為長大而乾杯∕改變對命運的態度,相信自己會幸福∕從容做好人生即選擇
自己的顏色自己上∕誰說畢業即失業,別讓理想變空想∕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我要做一粒沙灘上的珍珠,而不是沙子

第2章 我不是完人!
你不是完美的,卻是獨一無二的∕完美不過是個美麗的陷阱∕多一點自信,就會多一點主見∕
年輕氣盛,總要為情緒付出點代價∕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別把自己看得太低∕內向不是錯,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正直的人吃小虧,心術不正吃大虧∕該放手就放手,該忘記就忘記

第3章 無往不利的生活態度
你敷衍生活,生活就會敷衍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訂一個能讓自己前進的生活目標∕生命不該拿來浪費在虛擬世界裡∕妒忌是用別人的優點折磨自己∕別為「不可能」找理由∕轉行永遠不嫌晚

第4章 成功的條件:10項全能
條件1:學歷只是敲門磚,能力才是關鍵點∕條件2:做好生涯規劃,累積職場能量
條件3:不盲目從眾,創造個人價值∕條件4:遇事不決的人其實是膽小鬼
條件5:並非所有的「虧」都令人難以忍受∕條件6:充分利用金錢的價值,讓錢值錢 
條件7:腳踏實地,世上沒有財富速成班∕條件8:持續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
條件9:嘗試未必能成功,放棄一定會失敗∕條件10:創業之前,先具備創業者的特質

第5章 如何談一場有收穫的愛情
主動「去找」,而不是「等待」愛你的人∕勇敢把愛說出口∕三個人的愛情,擁擠又微妙∕失戀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第三者沒那麼好當∕愛不是只有浪漫那麼簡單∕虛擬的世界,網上的愛情∕因為不愛,所以拒絕

第6章 自我解壓七大心法
心法1:停住匆忙的腳步,找個安寧的棲息地∕心法2:適應能力越強,心理壓力越小
心法3: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失去∕心法4:上網可以減壓,但絕不是好的避難法
心法5:人生在於磨難,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心法6:爭吵,是因為他們之間有了距離
心法7:忘掉不愉快,給快樂多一點空間

圖書序言

20幾歲,就定位IV:20幾歲要面對的人生困惑

CHAPTER 1. 成長發展

成長煩惱,
是因為沒有進入社會角色。

告別彼得•潘,為長大而乾杯
我們不應該為長大而感到痛苦,而應該為長大而幹一杯!

小時候總覺得很多事情要長大了才能做,所以很想早點長大,可現在20出頭了才發現,長大了其實很累。

現在的我雖然已經成年,可並不想長大。我喜歡小動物、漂亮娃娃、卡通玩偶、絢爛的圖畫……過生日的時候希望朋友送我彩色筆、橡皮泥和芭比娃娃。

我希望每天過著孩子般的生活,無憂無慮。即使說錯了話,做錯了事,也可以一笑而過。可現實的社會卻又常常排斥我,複雜的社會關係讓我感到厭煩。

難道自己的心理年齡小一點不好嗎?還是我有成長心理障礙,或是患了年齡恐懼症?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長大嗎?

人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當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渴望快點長大,因為長大之後就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穿漂亮的高跟鞋,有一個疼愛自己的男(女)朋友,幹一番讓人稱讚的事業……

然而,忽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可阻止地成年了,心裏不由得開始呼喊,“我不要長大!”又轉而開始羡慕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為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不長大,就總有退路;如果不長大,就能無條件被保護;如果不長大,就享有哭的權利;如果不長大,就能“倚小賣小”;如果不長大,就可以隨便幻想;如果不長大,就能永遠活得純真……

然而,人一輩子總是要對自己負責任,總要經歷一些美好和困苦,要去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很多“不想長大”的年輕人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經濟不獨立,畢業後無法面對社會的競爭,所以寧願一直躲在父母羽翼之下,大多是獨生子女。

保持童真的一面可以使人單純、放鬆,生活得更加樂趣盎然,但是對於一個成人來講,只有“童真”的一面就比較可怕了,就像永遠長不大的那個孩子彼得•潘。

彼得•潘是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筆下的人物。他永遠也長不大,因為他永遠也不想長大。不管周圍的孩子怎樣成長,他永遠活在自己夢想的“永久鄉”之中,從來不去觀察周圍的大人世界是如何的現實。他夢想著永遠活在一種自由自在、毫無束縛的環境之中。後來心理學家們用“彼得•潘”指心理成熟有困難的年輕人。

彼得•潘們雖然生理上已成熟,但心理年齡滯後,嚮往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不能承擔相應社會角色,逃避責任和義務。這種心態如果發展到極端,就會沉溺於幻想,無法適應現實,被稱為“彼得•潘綜合征”(有時也稱為“社會依賴綜合征”),是一種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阻礙了我們的社會生活,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所以需要引起年輕人的注意。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