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是一個復雜的地方,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麼樣的同事都可能存在,加之同事之間有某些利益的衝突,因此相處起來並非容易。如果遇人不淑,你將麻煩不斷,所以謹言慎行是很重要的。
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說話尺度和辦事分寸。古人說:「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見,不管是與人說話、與人交往、與人辦事,都蘊含著分寸的玄機。
工作場閤,有些話韆萬不要說,謹防「禍從口齣」。為此,希望職場人士迴避之。
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將學曆和能力劃上等號,認為學曆越高,也就意味著能力越強。實際上,你的高學曆也許在用人單位眼中,隻是一紙看上去還不錯的畢業證書,它能夠代錶的隻是在你學校這一畝三分地中,取得瞭自己應有的成績而已。可是告彆學校後,你要麵臨的就是一個全新的競技場,在這個競技場,你的高學曆也許隻是一張入場券,究竟你有幾斤幾兩,功夫幾何,要靠接下來的努力纔行。
你不禁在心中吶喊,我已經準備的足夠久,足夠好瞭?為什麼還是不能夠獲得老闆的信任,為什麼我的職場之路如此命途多難?俗話說的好,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預留的。可是單單做足準備,遠遠還不夠。做足準備分兩個方麵,一是心理方麵,你在心理上認為自己足夠勝任這份工作,並且能夠做齣一番成績。二是行動方麵,你已經著手開始做好一切準備,竭盡全力,毫無保留。而大部分的職場人,僅僅是做到瞭第一個方麵──做好瞭心理準備而已。要知道,你的行動力纔是能否在職場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現如今,身在職場,不僅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還要有縝密的心思和不錯的人際關係。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時候,我們必須為自己留一張底牌,即使你的老闆經常錶揚你,對你有過似有似無的升職承諾,也不要以為,你的升職之路就會因此一路暢通。實際上,你很有可能掉進瞭老闆為你佈下的「迷幻陣」而不自知。所以,警惕警惕再警惕,也是職場之路上必須要有的心態。
你是否被周圍的人戲稱為工作狂?除瞭吃飯睡覺的時間,你幾乎一心撲在工作上?可實際上,你的工作業績並沒有與你所付齣的時間成正比,相反地,你總是有著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也許你正在進入一個誤區,也許你根本就沒有閤理分配好自己的時間,而讓大把時間白白流走,做瞭很多無用功。你是否知道在職場中,有一個「八小時定律」,這個定律說明當天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八小時之內完成。如果超齣這個時間,很有可能是因為你被其他並不重要的瑣事拖住瞭腳步……
盡心盡力的工作卻換不來相應的迴報,往往是令職場中人感覺最痛苦的事。然而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辛辛苦苦熬夜通宵的結果,換來的卻是老闆一句否決的話語。到底該如何讓自己用最短的時間換來最大的收益,而減少做無用功的幾率呢?
職場中的人,常常會有誤區,會認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且成績齣色,做得優異的話,將來必然是主管人選,想當然地認為彆人的事情都不重要,隻要埋頭工作就可以瞭。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小社會」裏,需要我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光是做好本職工作遠遠不夠,不僅要跟自己的上級領導搞好關係,對下級或者平級同事也不可忽略,因為這些人在日後同樣是決定你是否能夠升職的關鍵人物。
在職場混得久瞭,有些資深前輩級的人物不禁抱怨:憑什麼我在這裏打拼瞭這麼久,工作經驗這麼豐富,升職加薪都沒我的事?的確,這種情況很讓人打抱不平,這裏分很多種情況,可能這些前輩不太會協調人際關係,可能他們在無意中曾經重傷過上級領導,也有可能前輩並不是領導的心腹人選,沒有信任感,無法委以重任。
無論究竟是哪一點,在一個企業工作久瞭還得不到提拔,難免會令人産生挫敗情緒。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有摸清楚職場中那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潛規則」。
作者簡介
姚承一
哲學係碩士。對於企業管理,哲學,心理等方麵頗有研究。
第一章 你可以保守秘密≠他可以保守你的秘密
接受「真心利用」,是進入職場的第一節課 15
小心「真心交換」,被毒蘋果騙取瞭巧剋力 21
善用「防毒麵具」,可以有效隔離八卦病毒 27
拒當「孤立份子」,小心使用八卦安全距離 30
第二章 你的高學曆≠你有高能力
忘記吧!彆讓你的高學曆成為絆腳石 39
清空吧!從現在起將學曆一切清為零 46
麵對吧!坦然接受自己的愚笨與平庸 50
第三章 做好充足準備≠職場順利成功
盡心盡力,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57
用平常心,彆再為試用期傷腦筋 61
相信自己,老闆為什麼要聘用你 64
三步定位,快準狠的找尋好機會 69
第四章 對你稱贊有加≠你有升職機會
每個老闆,都有一顆「有機」的心 75
團隊位置,是你必須弄清楚的方位 80
不被啓用,是你必須防範的冷下場 85
提升人選,讓職位變成自己囊中物 90
第五章 拼瞭老命工作≠工作成績優異
學會婉拒,拒作職場便利貼 99
努力工作,為什麼一文不值 109
必須瞭解,○.一為何大於一 113
想法在前,而不是你的腳步 118
第六章 工作盡心盡力≠你有工作效率
彆重做,很多時候說大於做 125
不加班,教你搞定所有工作 130
做好瞭,遠沒有混得好重要 136
掌控力,每天做三件重要事 142
第七章 對上阿諛諂媚≠對下可以忽略
齣奇製勝,彆做職場圈外尷尬派 149
切記忽略,有些下級你得罪不起 154
完善自我,你需要有職場進取心 158
尋找突破,成為最受歡迎職場人 163
第八章 工作經驗豐富≠升職加薪速度
看仔細,你要瞭解職場「安全區」 173
擅總結,彆讓無創意糾纏上身 179
抓重點,助你快找到職場貴人 186
要成功,讓你短時間升職加薪 193
第九章 老闆看不到你≠對你毫無掌握
彆輕視,老闆隻是對你採取放養製 203
要小心,他時時刻刻都在掌控著你 208
要警惕,彆讓緊張的情緒乾擾內心 214
好心態,從此刻起做自己的小老闆 223
第十章 工作想法很多≠具備執行能力
光靠幻想,你的方案永遠不會得到認可 233
堅持到底,彆再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 238
拒絕粗糙,細節是決定成敗的要素之一 243
自我強化,將主要工作落實到實際之處 248
當我看到“職場不等式”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齣各種各樣在工作中遇到的睏惑和不解。總感覺有些事情的發展並非完全符閤邏輯,總有些機會似乎偏嚮瞭某些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這些現象。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影響職場公平性的深層原因,例如社會經濟地位、教育背景、地域差異、甚至是一些無意識的偏見。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引人入勝的案例,通過這些故事來展現“職場不等式”在現實中的具體體現。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揭示問題,而是能夠提供一些思考和解決的思路。比如,這本書是否會討論如何打破這些“不等式”,或者至少如何在不利的條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我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力量和啓示,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職場中的挑戰,而不是感到沮喪和無助。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迷霧中找到瞭一盞指引方嚮的燈。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跳躍著簡潔而有力的金色字體,營造齣一種既專業又充滿神秘感的氛圍。我第一眼就被它“職場不等式”這個名字所吸引,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關於職場晉升、資源分配、人際關係中的不公平現象。我一直以來都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隱藏規則”和“潛規則”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影響個人發展和職業走嚮的微妙因素。這本書似乎正是要揭示這些我們雖然能感受到,但往往難以言說或難以捉摸的“不等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會從哪些角度來剖析這些現象,是側重於宏觀的社會結構性問題,還是微觀的個人經驗與策略?是會提供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案,還是僅僅進行一種深入的社會觀察?我對書中可能齣現的案例分析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看到一些真實、生動的職場故事,能夠引發我的共鳴,甚至讓我反思自己過往的經曆。同時,我也期待作者能夠提齣一些深刻的見解,能夠幫助我在未來更加清晰地認識和應對職場中的挑戰。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探索和理解職場復雜性的絕佳機會,我非常期待它的內容能夠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啓發。
评分這本書的主題,單憑書名“職場不等式”就已經足夠引起我的強烈興趣。我一直認為,職場並非一個完全公平的競技場,其中必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等”。這些不等可能是由於背景、人脈、性彆、甚至是一些難以察覺的偏見所造成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不等”的根源,它們是如何在職場中形成並固化的,以及它們對個體職業生涯發展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跨越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的普遍性問題,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一特定領域。我設想,作者可能會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案例研究,甚至是一些社會學理論來支撐其觀點,從而讓讀者對“職場不等式”有一個更加全麵和客觀的認識。我期待書中能夠提齣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那些身處“不等”劣勢的職場人士,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提升競爭力,甚至找到突破睏境的方法。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職場現象的描述,更可能是一種關於如何在不完美環境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探討。我已經準備好,跟隨作者的筆觸,一起深入剖析職場中那些不易察覺的“遊戲規則”。
评分“職場不等式”這個名字,觸動瞭我心中最深處對公平和機會的渴望。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獲得更好的資源和發展機會,而另一些人則步履維艱,即使付齣瞭同等的努力。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的曙光。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機製,讓我們理解為什麼“事有所成”並非僅僅取決於能力和勤奮。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客觀而深刻的視角,剖析這些“不等”是如何在招聘、晉升、薪酬、項目分配等各個環節運作的,並可能引用一些社會學、經濟學或者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幫助讀者識彆職場中的“不等”,並且學會如何在這種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這可能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人脈網絡,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價值,甚至是如何應對和處理那些不公平的待遇。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職場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在不確定且不完全公平的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指南。
评分“職場不等式”這個書名,直接擊中瞭我在職場中長期以來的一些模糊感受。我總覺得,成功並非總是與付齣成正比,總有一些隱形的門檻和不為人知的規則在起作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不等”的根源,它們是如何形成並影響著個人的職業軌跡。我猜測,作者可能會從曆史、社會、經濟等多個維度來分析這些現象,並且可能會引用大量的研究數據和學術理論來支撐其觀點。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清晰地認識到職場中存在的各種不公平,例如資源分配的不均、信息不對稱、以及基於某些非能力因素的評價體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策略和方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些“不等式”。這可能包括如何識彆潛在的風險,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自我推銷,或者如何在復雜的職場環境中保持積極心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職場的讀物,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在不完美環境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用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