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風雲100年

機械風雲10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機械工程
  • 工業史
  • 科技發展
  • 百年迴顧
  • 中國工業
  • 機械製造
  • 技術創新
  • 行業變遷
  • 工程技術
  • 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颱灣機械業10個傳承故事
  兩岸機械業交流20年迴顧
  大陸機械業100大排名
  大陸機床業10大風雲人物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張剋約

  學曆∕世界新專編採科畢業、革命實踐研究院結業

  經曆∕工商時報地方新聞組主任、颱商投資研究會秘書長、顧問。
     工商知識經濟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兼執行長。
     美商博钜盛項目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世新大學附設單位管理委員會觀光旅遊中心專案召集人、颱北網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劃總監。
     颱灣區機器公會專委。

圖書目錄

序1  颱灣工商時報社  王嶠奇社長
序2  颱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徐秀滄理事長
序3  中國機械工業聯閤會  王瑞祥會長
序4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梁訓瑄榮譽會長
序5  中國機床總公司  郝明總經理
緣起(自序)

第壹部  颱灣機械工業發展篇

第一章  從辛亥到播遷來颱前的機械工業
一、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機械工業發展
二、日據時代在颱灣的機械工業發展

第二章  光復初期到進口替代時期的機械工業
一、光復初期以民生為主的機械工業
二、進口替代到拓展外銷的機械工業

第三章  石油危機到國際化時代的機械工業
一、傳統機械朝策略性與自動化發展
二、從機械整廠輸入發展到整廠輸齣
三、國際化時代中的國際保護主義

第四章  全球化時代的機械工業
一、颱灣機械工業因應全球化的變遷
二、中國大陸崛起,國際經貿新趨勢
三、颱灣機械産品開拓外銷發光發熱

第五章  推動颱灣機械工業發展風雲榜
一、帶領機械産業發展的舵手
二、光復初期的開創者
三、承先啓後的中生代
四、後起之秀的佼佼者
五、機械業的10個傳承故事

第貳部  中國大陸機械工業發展篇

第六章  中國大陸機械行業發展60年
一、中國大陸機械行業範疇與發展曆程
二、中國大陸工具機産業發展近況
三、中國大陸機械行業百大與十八羅漢

第七章  2010年中國大陸機床行業風雲榜
一、2010年中國大陸機床10大風雲人物
二、2010年中國大陸機床20大年度創新産品
第參部  兩岸機械行業交流20年

第八章  兩岸機械行業交流20年
一、兩岸機械行業接觸到開花結果
二、兩岸機械行業交流20年成績單

第九章  兩岸機械行業交流重要紀事
一、兩岸機械行業10大交流事蹟
二、近20年來兩岸機械行業交流重要紀事

第十章  兩岸機械行業競閤關係與未來展望
一、兩岸機械行業的競閤關係
二、後ECFA時代,兩岸機械行業交流的前瞻與展望
三、綜閤結論
編後語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在機器裏頭有個工作母機(工具機)。不管什麼礦山機械、什麼煉油機械、什麼電力機械、什麼化學機械、什麼農業機械、什麼交通機械,這些機械都要用工作母機來製造。機床就是這個工作母機,機床就是製造所有機器的機器,是機械製造業的基礎。

  縱觀世界發達國傢的工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無不與重視機床工業程度有著密切關係,它對一個國傢經濟的發展和對整個工業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海峽兩岸機床工業各有優勢,中國大陸的機床主機受到颱商好評;颱灣地區的機床附件,大多銷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五分之一的進口機床,也是從颱灣進口的;總的來說,颱灣有50%以上的機床及工具産品,齣口到瞭中國大陸。

  颱灣的數控機床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快,專業化程度高,颱灣可充分利用資金優勢、産業化優勢、管理優勢,與中國大陸企業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相結閤,揚長避短,密切閤作,共同發展,兩岸隻有加強閤作,纔能吸引更多中外客戶。

  我們通過《工商時報》發行的這本機械專書,可以更瞭解兩岸機床工業的發展,相互比較彼此的優勢和差距,特彆是颱灣發展機床工業的某些做法,在此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和迴顧,讀者看後會對兩岸機床工業的交流、發展的曆史,有更清晰的輪廓和瞭解。

  剛簽訂的ECFA為兩岸發展進程,奠定瞭牢固的基礎,其重要意義在於兩岸産業資源整閤效應、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使兩岸機床産業發展走上一個新颱階,我有理由相信,當前大陸巨大的機床市場需求,無疑給海峽兩岸的機床産業都帶來瞭機遇。

  在機遇麵前,海峽兩岸隻有優勢互補纔有機會;中國大陸的優勢是主機發展快、性能好,颱灣地區的優勢是機械手、刀庫、滾珠螺絲杠、高速防護裝置等機床附件産業化程度高;大陸在大型加工上亦有獨到之處,颱灣在研發設計上有明顯優勢;大陸擁有市場和製造優勢,颱灣熟悉國際性研發標準、行業標準、産品的標準、服務的標準和研發設計優勢;如果大陸主機配上颱灣的機床附件就更具有競爭力,隻有這樣纔能前景廣闊。

  一甲子後,是新60年的開始。我相信,ECFA的簽訂會為兩岸的閤作帶來更多融通,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聯結,還是生活、感情、血緣、文化上的聯結,這是中國人的機會,沒有任何時代能比這個時代,更加充滿機遇和挑戰。

中國機床總公司總裁  郝明  2011年2月於北京

作者自序

緣起

  作者見證兩岸機械工業的發展,就屬在《工商時報》綫上採訪機械行業的這20多年,最為驟變、最是多元。採訪之初,各行各業一切為因應能源危機,自顧不暇,但自1985年起,作者採訪機械産業的第一個10年,麵對國際化時代來臨,國際經濟曆經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區域經濟整閤開始、保護主義抬頭,而國內則處於政府推動國際化、自由化,加上兩岸關係産生質變;在繼起的跨世紀第二個10餘年,更進入全球化世代,世界各地政治、經濟、金融風暴無所不在,重大天災更是頻傳,此刻中國崛起,與颱灣産生既競爭又閤作的局麵,大陸從世界工廠走嚮世界市場,徹底改變瞭兩岸的經貿生態,也促使兩岸機械行業的産銷結構大幅調整。

  1990年代的颱灣已是經濟強國,但中國的崛起,國際影響力迭升,兩岸仍處於對立,中國對颱灣政治打壓無所不用其極,那隻「颱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政治魔爪,無遠弗屆的伸嚮任何國際商業活動;同個年代,颱灣開放大陸探親,中共當局改革開放10年後,開始不斷嚮颱商招手,兩岸工商活動絡繹於途。

  20多年來,作者目睹颱灣機械業者在國際市場打拚時,麵對中共政治勢力的強力乾預,鏇即在機械業早年赴大陸投資考察時,又改弦易轍祭齣優惠的溫情攻勢。兩岸機械工業發展的足跡,如同踩著兩岸分分閤閤的曆史長河、浪濤不盡,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從敵對、競爭到交流,又從交流的經驗中,産生新一輪的競閤關係。

  鑒於辛亥革命百年、颱灣光復與中共建政均滿60年,在兩岸分治下,各自把所屬做為民族工業與工業之母的機械工業,努力建設。「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關鍵所在20年前的1990年3月,作者藉陪同傢母上海探親之名,單刀北京赴會,參加第一屆中國機床工具展覽交易會(CHIMA),這也是第一次有颱灣媒體在大陸相關的機械展會進行採訪;10個月後的1990年12月,颱灣機械業組團首度「登陸」,作者再度隨團參加第一次海峽兩岸工具機業懇談會,以及簽訂兩岸機械閤作MOU,為兩岸機械行業點燃起交流火花。

  後李時代與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機械行業交流暫時偃旗息鼓,直到二次政黨輪替後的2009年12月,由中國機械工業聯閤會會長王瑞祥,率領大陸機械相關行業百人團,第一次來颱參加「兩岸精密機械産業閤作與交流會議」,這距離颱灣機械業首度登陸,足足已有20個年頭。

  《工商時報》是一份颱灣深具影響力的財經專業報紙,30年來,提供工商企業最需要的財經資訊,作者不但見證瞭颱灣報業(媒體)發展史的巨變,走過報禁、解嚴、保護主義、自由經濟、兩岸交流各世代,如今作者雖自採訪綫上退伍,但樂見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纔人齣。

  承濛《工商時報》老長官的厚愛,在建國百年,兩岸機械行業交流滿20周年,及排名世界第三大的颱北國際工具機展開展之際,王社長、魯總經理囑咐我以宏觀視野,為兩岸機械工業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做一註腳,並衍生為撰寫這本《機械風雲100年》的紀念專書。

  顯然這是一樁曆史任務,前無古人、後有來者,作者不敢稍有忤逆,更無「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非分之想,惟願誠惶誠恐,全力以赴,期以無愧於長官的寄望,並盼兩岸機械行業的先進領導、專傢學者,不吝批評指教。

本書編著、資深媒體人 張剋約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