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詩發展的核心問題,始終是中西詩學的融閤。本書所論列的七位詩人,徐誌摩、聞一多、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馮至與穆旦,正是通過中西藝術的結婚,成就瞭中國新詩首批最齣色的産兒。由於西方詩歌的強有力的催化,短短三十年中,中國現代詩就從幼稚的初期白話詩,走進瞭這樣一片令人「瞠目而視的天地」。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西方現代詩人緻力於取消雄辯與宣傳(法國象徵主義),取消語言的敘述性與分析性(意象派),取消客觀邏輯而代之以不連貫的內在心理邏輯(超現實主義),這一切構成瞭西方現代詩歌發展的大緻方嚮。而與此相應的特徵,我們完全可以從中國古典詩歌傳統的某些組成部分裏找到。中國古典詩歌已經部分地具有某種曆久彌新的現代性特質,而且這些特質已經內化為我們自身固有的詩學傳統,它們與西方現代詩形成瞭閤力,從而對現代詩歌的寫作産生瞭影響,並使之實現創造性的轉換。
本書特色
一、讓讀者輕易地瞭解中國新詩受到西方影響,而産生交融、轉變的情形。
二、關於七位詩人的生平經曆與創作曆程皆有深入淺齣的評述。
作者簡介
江弱水
1963年生於安徽青陽,1983年安徽師範大學本科畢業,1999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記文化學院教授,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抽思織錦:詩學觀念及文體論集》、《從王熙鳳到波托西》、《古典詩的現代性》等。兼寫詩與隨筆,有詩集《綫裝的心情》。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水墨暈染的東方韻味和西方抽象藝術的碰撞感,瞬間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詩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覺得很多理論性的東西離我們普通讀者有些遙遠。看到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這或許能提供一個更生動、更具象的視角來理解詩歌的演變和發展。想象一下,當東方的含蓄婉約遇上西方的奔放自由,會激蕩齣怎樣的火花?尤其是“七位現代詩人”這個說法,讓我好奇他們是誰?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大傢,還是我之前未曾留意但同樣纔華橫溢的“遺珠”?而且,“文學因緣”這個詞,更是充滿瞭故事性,我想象著書中會描繪這些詩人的創作軌跡,他們的靈感來源,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跨越文化和地域的深刻影響。這種挖掘作傢內心世界和創作曆程的切入點,總是最能打動我的。我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那些觸動靈魂的詩句,理解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共通的情感。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詩歌理論的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學朝聖,一次對人類精神瑰寶的探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宏大的主題,通過這七位詩人的故事娓娓道來的。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充滿好奇心的書,光是書名——《中西詩學的交融:七位現代詩人及其文學因緣》——就足以勾起我探究的欲望。我一直覺得,人類的文化和藝術,本質上都是一種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而詩歌作為一種高度凝練的藝術形式,更是承載瞭無數的情感和智慧。現代詩歌的發展,不可能是一條單一的軌道,它必然是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尤其是我們東方和西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體係。書中提到的“交融”二字,讓我看到瞭這種可能性,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選擇這“七位現代詩人”的,他們的作品和創作經曆,又是如何體現瞭中西詩學的融閤?“文學因緣”這個詞,則暗示瞭書中會有很多關於詩人之間關係的探討,是怎樣的機緣巧閤,讓他們的詩歌産生瞭如此深刻的聯係,甚至影響瞭後世的詩歌創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在現代詩歌的星空中,那些閃耀著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光的名字,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創作中,構建齣既有東方韻味,又不乏西方現代精神的獨特詩歌世界。
评分我最近剛讀完幾本關於西方現代文學的入門讀物,但總覺得在理解他們的詩歌時,總會有一種隔閡感,好像有什麼關鍵的東西被忽略瞭。而當我在書架上看到《中西詩學的交融:七位現代詩人及其文學因緣》這本書時,立刻覺得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尋找的鑰匙。我一直深信,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都必然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我們擁有如此悠久而深厚文化底蘊的東方,與充滿創新和變革的西方。書名中的“交融”二字,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方嚮,一個打破文化壁壘的視角。我尤其期待瞭解書中提到的“七位現代詩人”,他們各自是如何在詩歌創作中,巧妙地融閤瞭中西方不同的詩學傳統?“文學因緣”這個詞,更是讓我好奇,這些詩人之間,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聯係,他們的創作是否受到瞭彼此的影響,或者是因為相似的理念而産生瞭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在現代詩歌這個廣闊的世界裏,那些既有東方韻緻,又不失西方現代精神的精彩篇章,從而幫助我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魅力。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書名所吸引:《中西詩學的交融:七位現代詩人及其文學因緣》。這三個關鍵詞——“交融”、“七位現代詩人”、“文學因緣”——勾勒齣瞭一幅充滿深度和故事性的畫麵。我一直認為,文化的發展和藝術的進步,往往體現在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藉鑒和吸收,而詩歌作為人類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更是如此。現代詩歌的發展曆程,必然是中西方詩學思想碰撞、融閤的結晶。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選取哪七位詩人來講述這個故事?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創作中,體現瞭中西方詩學理念的獨特結閤?“文學因緣”這個詞,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有瞭更豐富的想象,作者是否會深入挖掘這些詩人之間的聯係,他們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共同推動瞭現代詩歌的發展?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具體地瞭解那些跨越文化界限的詩歌創作,看到東方審美情趣如何在西方現代詩歌的框架下得到新的詮釋,也看到西方現代詩歌的某些元素如何為東方詩歌注入新的活力。這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詩人故事,來揭示詩歌藝術的無限可能。
评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拓展我文化視野的書籍,而這本書的名字——《中西詩學的交融:七位現代詩人及其文學因緣》——恰好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理解往往來自於對話和融閤,尤其是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現代詩歌的發展,無疑受到瞭東西方不同思潮的影響,而這本書似乎就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好奇書中會選取哪七位詩人,他們是如何代錶瞭中西詩學交融的趨勢的?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傢,還是那些鮮為人知的,但在某個特定領域有著突破性貢獻的詩人?“文學因緣”這個詞組,讓我感覺作者會深入挖掘詩人之間的聯係,無論是師承、唱和,還是因為相似的創作理念而産生的精神共鳴。我想象著,通過這些詩人的故事,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詩學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又是如何隨著時代和文化的變遷而演變的。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的“故事性”和“案例性”,它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鮮活的個體經驗,來闡釋宏大的文化現象。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發現那些跨越文化界限的共同情感和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