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文學,卻很少人能夠說清楚什麼是文學。本書針對文學的各個麵嚮,諸如文學的特質、定義、價值、功能、起源、演變、形式、內容、目的、風格等進行深入淺齣的探索和闡釋,並介紹現當代文學思潮、文學理論,以及分論抒情文類及敘事文類的性質及創作手法等。讀此書,有助於理解文學、詮釋文學、創作文學,實為初入門文學者,或有誌於文學研究與創作者之寶筏津梁也。
作者簡介
徐誌平
颱灣桃園人,國立颱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嘉義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現任嘉義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獲教育部文藝散文貳奬、嘉義市桃城文學散文佳作。著有:《續玄怪錄研究》、《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明清小說.明代捲》、《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清初前期話本小說研究》、《五色石主人小說研究》、《中國古代神話選注》,以及單篇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黃錦珠
颱灣嘉義人,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著有《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明清小說.代捲》、《吳梅村敘事詩研究》、《白居易:平易曠達的社會詩人》、《一字之差:相似詞與相反詞(上)》、《傷心的姊妹:相似詞與相反詞(下)》等書,另有單篇論文約三十篇。
弁言
第一章 導論:文學概論的性質及探討的課題
第一節「文學概論」的性質
第二節「文學概論」所要探討的課題
第二章 文學的特質、定義、價值、功能
第一節 文學的特質
一、從藝術的特質談起
二、從語言媒介談文學的特質
第二節 文學的定義
一、「文學」一詞之正名
二、文學觀念在中國的發展
三、西方的文學觀念
四、文學的定義
第三節文學的價值與功能
一、文學的價值
二、文學的功能
第三章 文學的起源與演變
第一節 文學的起源
一、模仿□
二、遊戲說
三、巫術、宗教說
四、勞動□
五、其他□法
六、小結
第二節 文學的演變
一、劉勰的世情、時序說
二、泰勒的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說
三、俄國形式主義的陌生化之說
四、雅俗文化矛盾之說
第四章 文學的形式、內容與目的
第一節 文學的形式
一、何謂「形式」?
二、形式和內容的關係
三、文學形式諸層麵
第二節文學的內容
一、題材
二、想像
三、思想
四、情感
第三節文學的目的
一、齣於被動目的的文學
二、齣於主動目的的文學
三、「為藝術而藝術」與「為人生而藝術」之爭
第五章 文學的風格及文學思潮
第一節 文學的風格
一、何謂文學風格
二、文學風格形成的因素
三、幾種重要的文學風格
第二節 文學思潮
一、文學思潮的定義
二、西方文學思潮的演變
三、颱灣現代文學及後現代思潮演進簡述
第六章 文學作品分論
第一節 抒情文類
一、抒情文類概說
二、意象
三、節奏
第二節 敘事文類
一、敘事文類概說
二、人物
三、情節
四、場景
第七章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第一節 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的定義及作用
一、文學理論的定義及作用
二、文學批評的定義及作用
第二節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的範疇及類型
一、廣義的文學批評包含文學理論
二、文學批評的類型
第三節西方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方法介紹
一、二十世紀西方學論思潮的發展概述
二、以作品為主體的文學及批評理論
三、以讀者為主體的文學及批評理論
四、屬於後現代範疇的文學及批評理論
五、屬於心理學範疇的文學及批評理論
六、其他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在“介紹”文學,不如說是在“解構”文學。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個清晰的地圖,能指引我認識文學的各個角落;而實際上,我得到的是一把手術刀,被要求親手去解剖那些我所熟知的文學元素。書中對“意象”和“象徵”的分析,不再是簡單的“這朵花代錶愛情”,而是深入到符號的生成機製、語境的變遷以及文化意義的構建。這種分析方式,讓我一度感到焦慮,因為我發現自己過去對文學的理解,可能過於淺顯和直白。我試圖通過這本書去理解“悲劇”的本質,結果卻看到瞭關於“觀眾的快感來源”和“道德判斷的模糊性”的論述,這讓我想到瞭很多關於人性深處的哲學問題。它讓我意識到,文學作品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故事本身,更在於它所觸及的、那些我們普段不願直視的人性弱點和生存睏境。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緩慢而深刻的自我對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的某些角落,既感到挑戰,又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评分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以為是一本輕鬆易懂的文學入門讀物,畢竟書名就叫《文學概論》,聽起來就很有概括性,應該能幫我快速瞭解文學的整體麵貌。結果翻開後,我發現自己完全想多瞭。書裏充斥著大量的理論術語,各種流派、思潮、批評方法撲麵而來,什麼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接受美學、符號學……我感覺自己像是掉進瞭一個學術的迷宮,每個詞匯都像是一個需要破解的密碼,讓我無從下手。書中對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分析,也並非我所期待的“故事梗概”或者“人物解讀”,而是充滿瞭辯證的視角和深刻的哲學思考。我本想通過這本書瞭解一下莎士比亞的戲劇,結果卻看到瞭關於“文本的死亡”和“作者意圖的虛無”的討論,這讓我原本對戲劇的浪漫想象瞬間變得復雜而疏離。坦白說,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學愛好者,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確實太高瞭,很多時候我隻能對著密密麻麻的注釋和晦澀的論證發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站在巨石陣前,卻連最基本的符號都不認識的遊客。它不是一本帶我“看風景”的書,而是一本需要我“研究”的書,這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评分這次閱讀體驗,怎麼說呢,有些齣乎意料。我原本以為,《文學概論》這本書會像一本百科全書,係統地介紹各種文學體裁、曆史發展、重要作傢和作品,讓我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個對文學的整體認知框架。但事實是,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探險”,帶我潛入瞭文學的腹地。我看到瞭作者是如何抽絲剝繭地分析文學作品的結構,如何解構那些看似自然的敘事,以及如何揭示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權力關係和社會隱喻。其中關於“意義的生産”和“接受的互動”的章節,讓我對“讀者”這個角色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我理解作品就是作品的全部,但這本書告訴我,我的理解本身也是一種再創作,是作品與我個人經驗、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觀點非常顛覆,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閱讀和理解文學的方式。它不再是簡單地“吸收”信息,而是一種主動的“建構”過程。雖然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論證,需要反復咀嚼,但我確實從中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智識上的滿足感。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種“想快速瞭解文學”的心態。想象中,它應該會像一個引路人,帶我在文學的長河中輕鬆漫步,介紹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師級作品,講講那些名垂青史的文學運動,甚至給齣一些“如何欣賞名著”的小貼士。可是,這本書的書寫方式,簡直就像是在跟我玩一場“猜謎遊戲”。每一個概念都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謎題,需要我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揣摩、去聯想。我嘗試著去理解書中關於“文本性”的探討,想弄明白為什麼作者反復強調“文學不是現實的鏡子”,但最終還是陷入瞭雲裏霧裏。它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疑問。我甚至懷疑,作者是不是故意設置這些障礙,來考驗讀者的耐心和智商。我想找一些具體的例子來佐證書中的理論,結果發現書中的例子也同樣抽象,充斥著各種我從未聽說過的理論術語。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文學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也神秘得多。我需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概覽,而是對整個文學體係的一次徹底的“解剖”。
评分我拿到這本《文學概論》時,其實是懷著一種“想要係統學習文學”的心情。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學的老師,為我梳理清楚文學史的脈絡,介紹那些不容錯過的經典流派,比如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等,並且能告訴我如何去辨彆和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與其說是“引導”,不如說是“啓發”。它很少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提齣一係列的問題,引導我去思考。比如,在談到“語言的邊界”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語言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是通過一些非常規的文本片段,讓我去體會語言在“失語”和“僭越”邊緣的掙紮。我一度覺得這太抽象瞭,簡直是在“故弄玄虛”。但當我強迫自己去深入理解時,卻發現那些看似晦澀的論述,其實是在觸及文學最根本的哲學命題。它讓我開始質疑,我們所理解的“意義”是否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麼牢固。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個完整的文學版圖,卻給瞭我一把“放大鏡”,讓我能夠仔細觀察文學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