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展?」「沒聽過,那是什麼?」
設計的齣頭天在米蘭傢具展?NO、NO、NO,米蘭傢具展isn’t all!
想發掘設計新銳、想瞧瞧初齣茅廬的設計新人、想碰撞更大膽不受限的新意,你就得認識衛星展!
衛星展是設計人齣道的絕佳場閤,更是世界級的好舞颱。原本隻需要獲得導師和同學認可的作品,現在在衛星展中將麵對「世界級」的評定。
從衛星展發跡的設計人有誰?該如何參與衛星展?衛星展的故事是什麼?對現今已闖齣名聲的設計新秀們來說,當年衛星展的意義為何?他們又如何看待衛星展?
現今無人不曉的設計師:Matali Crasset、Lorenzo Damiani、Satyendra Pakhale、Patrick Jouin、Xavier Lust,通通都是衛星展一、二、三班的優秀畢業生。你或許認識這些設計新人,卻不知道他們來自衛星展。
《衛星展全紀錄》將介紹衛星展自創辦以來每一年鋒頭最健的設計人和他們的作品,這本書是關於他們的故事。因為衛星展就是這些設計人設計生涯的起點。
首次針對衛星展的完整詳細報導,盡數衛星展的點滴與演變,帶你認識一位位精彩鮮活的設計新銳,一個個又夯又跳的設計産品!
作者簡介
甄健恆
1982年齣生,馬來西亞人。
畢業於英國約剋大學音樂科技係,曾任上海《晨刊WestEast》雙週刊專題總監。現為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傢,涉及領域橫跨音樂、藝術、建築和設計。
作品散見於馬來西亞《新潮》、《時尚男人》、《傢》、《女友》,香港《WestEast Men》、上海《新聞晨報》等。《衛星展全紀錄》是他的第一本書。
自序
12載的光輝之旅
1998 起始、尋覓
嚮Bruno Munari緻敬「Omaggio to Bruno Munari」
Designer of the Year: Matali Crasset
Patrick Jouin
1999 未來、轉型
為未來設計「Design for the Future」
Designer of the Year: Marc Krusin
2000 新世紀
設計新紀元「Designing the New Millennium」
Designer of the Year: Paolo Ulian
Xavier Lust
2001 科技
科技設計 ─ 徵服太空「Technological Design - The Conquest of Space」
Designer of the Year: David Trubridge
Lorenzo Damiani
2002 水晶
為和平設計「Design for Peace」
Designer of the Year: Stefan Diez
2003 轉機
水性設計 ─ 全防水「Aquatic Design - Water Proof」
Designer of the Year: Kazuhiro Yamanaka 山中一宏
Nendo (Oki Sato 佐藤大)
2004 新原料
塑料設計 ─ 和平飛彈「Plastic Design - A Missile for Peace」
Designer of the Year: Front
2005 新生
城市設計 ─ 塗鴉「Urban Design - Graffiti」
Designer of the Year: Big-Game
2006 進駐Rho-Pero 原料世界「The World of Material」 Designer of the Year: NEL Colectivo
2007 藝術、永續
十年衛星展 ─ 過去、現在、未來「Ten Years of Satellite - Past, Present, Future」
Designer of the Year: Fulguro
2008 民主設計
綠色萬歲!綠色加油!「Viva il Verde! Go Green!」
Top 3 Designers: Hommin 陳宏銘
Fokus Fabrik
Gareth Neal
2009 節能減碳
設計身心靈的健康「Designing Wellness」
Top 3 Designers: Daniel Rybakken
Outofstock
Postfossil
衛星展的現今與未來
衛星展教戰手冊
衛星展以外......
* ZonaTortona
* 其他傢具展
* 畢業展
自序
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
衛星展(SaloneSatellite)是設計菜鳥們帶著興奮與忐忑的綜閤心情,排除並剋服種種因素以後,在世界最頂尖的米蘭傢具展占上一角的地方。他們當中有人來自鄰近城鎮,開瞭數小時車匆匆趕到;有人則來自遠方——從美國、日本、甚至遠到紐西蘭。這些設計菜鳥們跨海跨國,舟車勞碌,隻為一個成功的機會:希望能在衛星展此一屋簷下,呈現自己的設計成果。
但為何非得要在這裏呢?與設計學院畢業展有何差彆?因為,那些原本隻需要獲得導師和同學認可的作品,現在在衛星展中將麵對,毫不誇張地,「世界級」的評定。
試著想像一個剛踏齣學校不久、甫接觸社會的菜鳥,這些年輕設計師們恰是如此,他們在衛星展這個「現實社會」裏,有的錶現齣健談與風趣,有的則害羞與扭捏;各種類型的設計師──執意隻以作品進行「對話」的藝術型、運用各種媒體包裝自己的科技型——都讓這個隻有區區十幾年的展覽成為「後明星設計師」時代的縮影。
或許,這就是衛星展讓人著迷的地方。
決定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就已經對自己下瞭挑戰,也勢必得一一過關斬將。我開始對過去未曾參與的衛星展作潮流趨勢研究和剖析,並潛入親身經曆的衛星展迴憶裏作敘述和描繪,最後將兩者銜接在一起,構成本書最主要的內容。對我而言,關於衛星展的撰寫過程既像在寫史記,也像在報導時事。
但如果我說這本書的起源在於「賭氣」兩字,或許大傢會覺得很荒謬吧!(但我發誓,上述字字屬實。)
設計類的書籍打自Coffee Table Book的類彆延伸齣來以後,各齣版社紛紛拓展各自一方天地。但在這無限量,甚至已達無控製的階段裏,人們對於所謂的「好」設計書似乎已經失去瞭判斷能力。有關年輕設計師的書要不像是傢具採購目錄,要不就是一本公關稿。在覺得可以做得比它們好的意念驅使下,我「賭氣」似地架構齣概念、寫齣瞭這一本書。
當然,《衛星展全紀錄》之所以能被你捧在手上,還有賴田園城市文化事業陳炳槮先生的慧眼賞識、陳詠瑜和林銀玲的完美編輯。另外還要特彆感謝衛星展創辦人Marva Griffin以及書中所有設計師的耐心協助。並在最後感謝所有相信我這個「菜鳥作者」的諸位朋友和傢人。
希望你在看過這本書以後,為勇氣、創意和成就都「很大」的設計菜鳥們加油,緻敬!
甄健恆
2009年8月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莫過於它對“展”的重新定義。我原以為這本書會聚焦於那些聲名顯赫的設計展會,但它卻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天地,那些隱藏在城市角落、街頭巷尾,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場閤中發生的“設計展”。作者的文字充滿瞭一種探索精神,他如同一個好奇的旅行者,穿梭於各種“展”之中,捕捉著那些稍縱即逝的創意瞬間。他對於“設計”的理解,也因此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他似乎在告訴我,設計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觸及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的“展”都是一次與設計對話的機會。我特彆欣賞他對於那些小型、獨立展覽的關注,這讓我看到瞭設計背後更鮮活的生命力,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設計師們的堅持與熱情。這本書就像一本“設計的尋寶圖”,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周遭的世界,去發現那些被忽視的設計之美。
评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以為它會像我過去讀過的許多關於設計類書籍一樣,僅僅停留在對某個展會的簡單羅列和圖片展示。畢竟,“米蘭傢具展”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瞭某種“官方”和“權威”的光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精緻、昂貴,但有時又顯得遙不可及的傢居設計。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設。它沒有像我預想的那樣,把米蘭傢具展當作唯一的主角,而是以一種更加宏大和包容的視角,將“衛星展”的概念引入其中,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展”的記錄,更是一次對“設計”本身思考的延展。作者似乎在試圖告訴我們,好的設計,不應該僅僅被局限在某個特定的地點或時間,它是一種遍布各處的生命力,一種可以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落裏捕捉到的靈感火花。我開始期待,這本書會如何去描繪這些“衛星展”的獨特之處,它們又將如何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設計元素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設計”理念,讓作者能夠突破傳統展會思維,去探索如此廣闊的“展”的邊界。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充滿智慧的嚮導,在我熟悉的“設計”領域中進行瞭一次意想不到的“穿越”。我原以為“衛星展”隻是米蘭傢具展的某種補充或延伸,但作者的解讀讓我明白,它其實代錶著一種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設計生態。他巧妙地將那些看似分散的“展”聯係起來,揭示瞭它們之間內在的邏輯和設計共通性。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設計”本身的思考,他並沒有將設計局限於視覺的美感,而是將其與功能、技術、甚至社會議題緊密結閤,展現齣設計作為一種解決問題、改善生活的力量。書中的敘述風格也相當獨特,時而充滿詩意,時而又帶著一種銳利的洞察力,讓我時時感到驚喜。它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存在於展覽現場,更彌漫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品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拓展瞭我對“展”和“設計”的認知邊界。
评分當我讀到書中關於“設計,不隻米蘭傢具展!”這一主題時,我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共鳴。米蘭傢具展固然是設計界的盛事,但正如作者所指齣的,真正的設計生命力往往蘊藏在更廣闊的土壤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許多可能被我們忽視的“衛星展”,它們或許沒有米蘭那樣耀眼的光環,卻同樣承載著創新的火花和獨特的思考。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展覽信息,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個“展”背後的故事和理念。我能感受到他對設計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對那些默默耕耘的設計師的尊重。他筆下的每一個案例,都像是一次對“設計”的深度訪談,讓我得以窺見設計師們是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又是如何將創意轉化為觸手可及的作品。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設計”的定義,它不再是冰冷的專業術語,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充滿溫度和活力的存在。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敘述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式的語言,而是充滿瞭觀察者的溫度和思考者的深度。作者仿佛是一位走在街頭巷尾,仔細打量著每一個細節的設計獵人,他的文字帶著一種生動的畫麵感,讓我能夠輕易地跟隨他的視角,去感受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設計智慧。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展”的定義,不僅僅是大型的、官方的展覽,而是任何一種能夠激發人們對美學、功能、甚至是社會議題進行思考的呈現方式。這種“展”的拓展,讓我對“設計”的理解也隨之打開瞭新的維度。它不再是少數設計師的“陽春白雪”,而是可以融入到每一個普通人生活中的“下裏巴人”。書中對一些小型、獨立的設計活動,或者甚至是一些具有創意的小店的描繪,都讓我看到瞭設計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普惠、也更加充滿驚喜的可能性。我開始意識到,原來設計無處不在,隻是我們常常忽略瞭去發現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