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生命教育
  • 自我成長
  • 生活哲學
  • 人生感悟
  • 情緒管理
  • 積極心理學
  • 幸福生活
  • 個人發展
  • 心靈成長
  • 正念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觀生活》是一部情意性的生命教育教材,她與《觀生死》列為姐妹作。《觀生活》分為「我手寫我心」、「人學觀」、「人學的應用」、「生活的開展」、「生活的本質」、「生活觀」等六篇,其中首尾兩篇分彆呈現作者的敘事觀點和人生哲學,其餘四篇則有係統地探討人與生活諸麵嚮。本書係作者的第一種人生哲學著述,是其對近四十年前的年少心靈提問之自我迴應,理當歸於自我生命教育成果。全書凝聚年初半月沉潛用心之所得,也算是當下生命情調的抉擇。


作者簡介

濛古裔

江西省九江市人
一九五三年生於颱北市
輔仁大學哲學係學士,主修哲學,副修生物學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主修科學哲學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結業,主修科技管理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育研究所,教授兼院長

著  述──
《醫護生死學》(華杏,2003)
《護理科學哲學》(華杏,2003)
《生命教育-倫理與科學》(揚智,2004)
《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揚智,2004)
《教育哲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嚮》(揚智,2004)
《醫學倫理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嚮》(閤著;華杏,2004)
《護理生命教育-關懷取嚮》(揚智,2004)
《生命教育概論-華人應用哲學取嚮》(揚智,2004)
《生死學》(閤著;空中大學,2005)
《教育學是什麼》(威仕曼,2005)
《波普》(生智,2006)
《殯葬學概論》(威仕曼,2006)
《殯葬生命教育》(揚智,2007)
《殯葬與生死》(空中大學,2007)

探尋生命奧秘的旅程:《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之外的世界 這是一本關於內在探索與生命理解的著作,它帶領讀者超越日常的喧囂與束縛,直抵心靈深處,發掘自我潛能與生命意義的寶藏。不同於聚焦於具體教育方法的書籍,《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著重於提供一種全新的觀察視角,一種能夠穿透錶象、直達生命本質的“觀”的能力。它強調的是一種持續的、內在的覺察與成長過程,而非一套可被簡單習得的技能包。 本書的精髓在於“觀”這個動詞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它不是簡單地“看”,而是帶著全然的覺知、不加評判地去體驗和理解生命中的一切現象——無論是喜悅、痛苦、成功還是挫摺。它鼓勵讀者放下固有觀念的濾鏡,像一個純粹的觀察者那樣,去審視自己的思想模式、情感反應以及行為習慣是如何塑造瞭當下的“我”。 一、 覺察的維度:從反應到選擇 《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首先構建瞭一個強大的“覺察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個體被引導去識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自動化的、無意識的反應鏈條。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習慣的驅使下生活,如同被看不見的綫牽引的木偶。本書則緻力於切斷這些綫。 它詳細闡述瞭“刺激—反應”之間的空間——那個被心理學傢維剋多·弗蘭剋爾譽為“自由之所在”的間隙。在介紹這個概念時,書中並未提供即時的心靈雞湯,而是通過一係列深刻的反思性練習,要求讀者記錄下那些令自己情緒失控的瞬間。例如,當被批評時,是立刻感到羞辱並反擊,還是能夠停下來,問自己:“我此刻感受到的憤怒,其根源是什麼?它是否指嚮我內心深處尚未被滿足的某種需求?” 這種覺察的深入,要求讀者不僅要觀察外在事件,更要深入到情緒的生理感受層麵。書中細緻描述瞭焦慮如何在胸腔聚集、恐懼如何在胃部形成緊縮感,並將這些生理信號視為身體發齣的、需要被認真傾聽的“信息”,而非需要被壓製或逃避的“麻煩”。 二、 身份的解構:超越標簽的自我 本書的另一個核心主題是關於“身份認同”的解構與重塑。我們對自我的定義往往是多重且脆弱的標簽集閤:我是誰的伴侶、我從事什麼職業、我取得瞭什麼成就、我的傢庭背景如何。《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挑戰讀者去質疑這些標簽的絕對性。 它探討瞭“敘事自我”的局限性。敘事自我,即我們不斷講述給自己聽的關於“我是誰”的故事,往往是基於過去經驗的篩選和編輯版本,它常常限製瞭我們對未來的可能性。書中通過對神話原型和個人曆史的對比分析,引導讀者認識到,這些故事往往是僵化的結構,而非流動的生命本身。 例如,一個長期認定自己“不擅長錶達”的人,在書中提供的視角下,會被引導去追溯這個信念的起源。是童年一次不愉快的公開演講經曆,還是社會文化對特定錶達方式的偏愛?通過將這些核心信念“客體化”(視為一個被觀察的對象,而非“我”本身),讀者開始鬆動對這些標簽的執著。這種“鬆動”不是否認過去,而是拒絕讓過去定義全部的未來。 三、 關係中的映照:他者即鏡子 《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對人際關係的探討,避開瞭傳統的溝通技巧教學,轉而聚焦於“關係作為自我成長的催化劑”。書中提齣瞭一個觀點:我們與他人的衝突和吸引,無不映照著我們內在未被整閤的部分。 在介紹“投射”機製時,書中沒有使用心理學術語進行理論灌輸,而是通過大量生活化的場景分析,展示瞭一個人如何將自己不願承認的特質(例如,對控製的渴望,或對脆弱的恐懼)投射到伴侶、同事或朋友身上,從而在互動中産生摩擦。 這種“觀”要求個體在衝突發生時,不僅要關注對方說瞭什麼,更要關注自己“被觸發”瞭什麼。如果某人對伴侶的遲到反應過度憤怒,那麼深度探究就會發現,這種憤怒可能源於對自身不被重視的童年創傷的恐懼,而非對時間觀念本身的不滿。關係中的爭吵,因此不再是“誰對誰錯”的戰場,而是一張通往內在未愈閤傷口的地圖。 四、 時間與存在的哲學觀照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視綫投嚮更宏大、更形而上的領域——時間的流逝與有限性對生命選擇的影響。它並非一本哲學論著,但它巧妙地將存在主義的思考融入到日常的實踐中。 書中探討瞭“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這並非要求人遺忘過去或拋棄未來計劃,而是理解“當下”纔是唯一能夠進行有效行動和體驗的場域。過去已成定局,未來尚未發生,所有的改變都必須在此時此刻的覺知中啓動。 這種對時間的觀照,也引齣瞭對“意義”的追問。本書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工具箱,幫助讀者構建屬於自己的“意義結構”。這個結構不是基於社會期望或物質積纍,而是基於個體對“什麼值得我投入生命能量”的真誠迴答。這種追問要求讀者直麵生命的無常和最終的有限性,並以此為動力,去校準當前行動的方嚮。 結語 總而言之,《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是一部邀請讀者踏上漫長而寜靜的內在旅程的指南。它不提供即時的解決方案或快速的成功秘訣,而是培養一種持續的、深邃的“觀察力”——這種能力是自我生命教育的基石。通過對覺察、身份、關係以及存在的深刻反思,它旨在幫助讀者從自動駕駛模式中覺醒,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清醒作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它所描繪的“觀”,是一種藝術,一種持續一生的實踐。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壹、我手寫我心
生死與生活  2
生 活 史    4
階 級 性    6
人 生 觀    8
生 涯 路   10

貳、人學觀

生 物 人—
人文與科學的對話  14
分子與演化  16
動物與植物  18
葷食與素食  20
環境與生態  22
心 理 人—
生理心理  24
行為心理  26
認知心理  28
心理分析  30
人本心理  32
社 會 人—
群  學    34
社會科學  36
社 會 化  38
社會發展  40
社會主義  42
倫 理 人—
西洋與中國  44
正義與關懷  46
企業倫理  48
環境倫理  50
生命倫理  52
精 神 人—
基督宗教  54
佛  教  56
道  教  58
儒  傢  60
道  傢  62

參、人學的應用

人的教育—
傢庭教育  66
學校教育  68
社會教育  70
專門與通識教育  72
生命與素質教育  74
人的谘詢—
就業谘詢  76
婚姻谘詢  78
生育谘詢  80
自殺谘詢  82
哀傷谘詢  84
人的關懷—
兒童關懷  86
婦女關懷  88
老齡關懷  90
臨終關懷  92
後續關懷  94
人的管理—
醫護管理  96
宗教管理  98
殯葬管理  100
風險管理  102
資源管理  104

肆、生活的開展

修 身 篇—
為學與做人  108
格  物  110
緻  知  112
誠  意  114
正  心  116
齊 傢 篇—
性  欲  118
情  愫  120
眷  戀  122
鍾  愛  124
自  處  126
閤 群 篇—
社  區  128
社  團  130
族  群  132
民  族  134
城  鄉  136
治 國 篇—
以史為鑑  138
遠古王朝  140
傢國帝製  142
自由主義  144
社會公義  146
入 世 篇—
資訊流通  148
跨國企業  150
留學與學留  152
後殖民論述  154
地 球 觀  156

伍、生活的本質

真—
科學真理  160
事實真僞  162
曆史真相  164
待人真誠  166
生命本真  168
善—
善的臨在  170
人性善惡  172
善心義行  174
理想與完美  176
止於至善  178
美—
美與不美  180
藝 術 美  182
自 然 美  184
生 活 美  186
情色與色情  188
聖—
神聖與世俗  190
聖賢纔智  192
聖人世界  194
超凡入聖  196
信仰之旅  198

陸、生活觀

存在主義  202
現世主義  204
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  206
後現代儒道傢  208
知識分子生活傢  210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在書店看到《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這本書時,第一眼就被它低調而有力量的書名吸引住瞭。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成長不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內在的充實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音裹挾,迷失瞭自我。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沉澱下來,迴歸內心,重新連接自己生命力量的書籍。這本書的名稱恰恰符閤瞭我當下的需求。我很好奇,它將如何幫助我們“觀”察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又如何實現“自我生命教育”。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並最終活齣更符閤自己內心期待的生活。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良師益友,陪伴我一起探索生命的深度和廣度,讓我能更從容地麵對人生的起伏,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评分

哇,拿到這本《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真是太驚喜瞭!一開始看到書名,就覺得很有親切感,好像在說我自己的生活一樣。我平時就喜歡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常在想,到底要怎麼活纔能更明白自己、更愛自己。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素雅,一看就讓人心情平靜,很適閤放在床頭,睡前翻幾頁,感覺能讓一天的思緒沉澱下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看看,裏麵的內容會不會像書名一樣,帶我進入一個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希望它能給我一些新的啓發,讓我更好地理解生命,更積極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裏,擁有一個堅實的自我認知,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我期待著書中的智慧,能成為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嚮更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评分

最近真的好忙,每天都在為工作奔波,感覺自己像個陀螺一樣停不下來。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迷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每天這樣忙碌到底是為瞭什麼。偶然間看到這本書《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覺得它或許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視角。書名裏的“觀生活”這三個字就特彆打動我,好像是在提醒我要慢下來,去好好看看我正在經曆的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理解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而“自我生命教育”則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我”的書,一本關於如何教育我自己的書。我一直相信,人活著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尤其是關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能在紛繁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學會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心靈呢?我非常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觸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评分

拿到《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這本書,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遠方的禮物。我一直覺得,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而且越長大越覺得,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生活充滿瞭灰色地帶,需要我們用更成熟的心態去麵對。這本書名裏的“觀生活”,讓我聯想到一種沉靜的、內省的姿態。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一味灌輸道理的書,而是能引領我進入一種思考的狀態,讓我自己去發現、去領悟。它會不會給我提供一些工具,讓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區分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可以放下的?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啓發思考的書,它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讓你自己去尋找答案。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帶我在生命的迷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讓我能更從容地擁抱生活,也更堅定地走下去。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生命教育”這個詞有點模糊的概念,總覺得它離我很遙遠,像是課本上的知識,或者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是《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這個名字,讓我覺得它更貼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畢竟,誰的生活不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呢?我們每天都在經曆著喜怒哀樂,都在麵對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和挑戰,這些不都是生命的課題嗎?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將“生命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是會講一些故事,還是會提供一些練習,或者是一些哲學的思考?我期待它能用一種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引導我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理解人生的價值。我希望它能幫助我,不隻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能夠主動地去“觀”照生活,去從中汲取養分,去塑造一個更成熟、更通透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