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這句話,是扭轉孩子未來的關鍵。
柴契爾夫人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時說:
「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
物理大師費曼說:
「父母從沒有給我壓力,隻有豐富、有趣的討論。」
有一個孩子,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畫,後來當他說齣想當畫傢的理想時,一生以賣畫謀生的父親對他的選擇很不贊成。
一天晚飯後,父親將他叫到房間,用手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根據目前的時局來說,再考慮到你將來的謀生問題,我覺得你不應該學畫,應該嚮理科方麵發展,將來最好當一名醫生。我這兒有一本《居裏夫人傳》,你先看一看,或許對你確定自己的理想有幫助。」
他讀瞭《居裏夫人傳》後,深受居裏夫人愛國、無私的高尚情操所激勵。他後來說:「我第一次感到,當科學傢不僅能從事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而且還能享有美好的人生。」從此,他決心當一名像居裏夫人那樣的科學傢,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事業。
他就是諾貝爾物理奬得主——李遠哲。
有一個學生,他的父母從未對他說過要好好學習之類的話,而且在重要考試的前一天晚上,他父親經常會拉著正在復習功課的他下一盤圍棋,讓他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
他父親雖從不過問他的功課,卻會對他講解美國著名科普雜誌《國傢地理》。這本雜誌是他少年時代最喜愛的書刊,並對他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産生瞭重要影響。
他就是諾貝爾化學奬得主——福井謙一。
本書以許多諾貝爾奬得主背後的成功教育經驗,探究他們的父母是如何創造孩子學習環境、訓練孩子應變能力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堅毅不拔的學習研究精神。
這些諾貝爾奬得主的父母也許默默無名、也許沒有顯赫的背景跟學曆,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現孩子的優勢,進而加以培養!
內容摘要:
幫助孩子確定發展方嚮
大師故事
父子諾貝爾奬獲得者
小布拉格是諾貝爾奬曆史上最年輕的獲奬者,獲奬時他隻有二十五歲。那麼,是誰把小布拉格引入科學的殿堂呢?正是他的父親老布拉格。
老布拉格把小布拉格引入他們共同獲奬的「用X射綫衍射技術探測晶體結構」的研究領域,因為在他試圖用粒子理論解釋勞厄圖時,他建議自己的兒子也關注這個問題。在雙方的討論中,小布拉格按照波動思想對勞厄圖作齣瞭正確的解釋,並提齣瞭著名的布拉格定律。
至於父子倆誰貢獻大的問題,按照卡洛埃的說法,「這是兩個大腦的完美結閤:兒子提供思想,而父親提供工具,前者透過後者加以核對總和應用。假如父親沒有發明齣分光儀,兒子的思想或許永遠也不會像實際上取得的那樣富有成果。並且,他正是透過父親的專業建議,晶體結構研究在英國躍然領先,而不是在馮.勞厄的德國。」
一九一二年以後,沉默瞭大半輩子的老布拉格的科學生涯輝煌起來。一九一五年,布拉格父子分享諾貝爾物理學奬,成為諾貝爾奬曆史上第一對父子獲奬者。其他獲奬者還有玻爾父子、湯姆森父子、西格班父子和奧依勒父子,但他們進行的不是同一項研究。
改變兒子的選擇
李遠哲從小跟著父親學畫,到高中時他已經開始「癡迷」於畫畫,一有空就陪伴父親去野外寫生。
當李遠哲流露齣當畫傢的理想時,一生以賣畫謀生的李澤藩對兒子的選擇很不贊成。為瞭不讓下一代再過自己這種生活,李澤藩勸兒子放棄現在的理想,改學醫學。因為他知道,兒子已經是一名中學生瞭,再不勸他改變誌嚮,恐怕以後後悔莫及。
一天晚飯後,李澤藩將李遠哲叫到自己房間,用手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與你商量,根據目前的時局,再考慮到你將來的謀生問題,我覺得你不應該學畫,應該嚮理科方麵發展,將來最好當一名醫生。我這兒有一本《居裏夫人傳》,你先看一看,或許對你確定自己的理想有幫助。」
李遠哲讀瞭《居裏夫人傳》後,深受居裏夫人愛國、無私的高尚情操所激勵。他在後來說:「我第一次感到,當科學傢不僅能從事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而且還能享有美好的人生。」
從此,李遠哲決心當一名像居裏夫人那樣的科學傢,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事業。正是這種崇高的人生追求,引導他改變瞭自己和父親的觀點,他決心當一名化學傢,努力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
作者簡介
王華夏,畢業於北京名校,從事親子教育研究達十年之久,也多次發錶研究論文,譯有「EQ密碼:迅速培養孩子齣類拔萃的8個技巧」等書,著作有「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是知名的教育專傢。
前言
第一章 父親是這樣培養天纔的
一、父愛是造就天纔的關鍵
二、父親的期望
三、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做孩子的老師
五、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六、激發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七、幫助孩子確定發展方嚮
八、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九、發現孩子的先天優勢
第二章 父親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一、諾貝爾奬得主多青年
二、猶太民族成功祕訣
三、傢庭教育成就天纔
四、早期教育提高智商
五、美國博士的早教實驗
六、一生之計在童年
七、事半功倍的敏感期教育
八、造就中國本土諾貝爾奬得主
附:兒童智商測試方法
第三章 父親對孩子的智力培養
一、早教重「智」不重「知」
二、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三、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四、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五、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七、培養孩子多纔多藝
八、培養孩子從小愛科學
第四章 父親對孩子的情商培養
一、從「神童薄命」到「情商」
二、情商培養父之責
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四、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五、積極情感決定命運
六、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七、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第五章 父親對孩子的人格培養
一、諾貝爾奬得主的成功啓示
二、父親應成為孩子的品德「模式」
三、保護孩子的創新精神
四、為孩子創造學習條件
五、從小讓孩子喜歡書
六、讓孩子做一個博學之士
七、勤奮是成功的祕訣
八、父親的自我教育
第六章 父親教子的八大技巧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與選擇
二、成為孩子的好夥伴
三、贊美是良好的潤滑劑
四、善於與孩子溝通
五、為孩子找一個好對手
六、用故事引導孩子
七、首先改變孩子的思想
八、養成動手的好習慣
附:美國優秀教師緻傢長的十條建議
後記
這本書的名字《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確實很大膽,也很能抓住人的眼球。我當時就被這個標題給吸引瞭,腦子裏立刻冒齣瞭很多問號:為什麼會這麼說?父母真的能勝過專業的教育者嗎?帶著這些疑問,我翻開瞭這本書。讓我意外的是,它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去強調父母的“功勞”,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充滿智慧的方式,闡述瞭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無可替代的角色。書中並沒有將父母與名師對立起來,而是更側重於挖掘父母身上那些“隱形”的教育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的描繪,它提醒我,教育並非隻發生在課堂上,而是滲透在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之中。比如,一次傢庭旅行,一次共同閱讀,一次深入的交談,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都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能量。書中也強調瞭父母需要具備的“同理心”,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建立起更深層次的信任和連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我深受啓發。它讓我明白,成為一個“好父母”,或許並不需要掌握多少高深的教育理論,而是要用心去愛,用智慧去引導,用耐心去陪伴。
评分我最近讀完瞭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書名是《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坦白說,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是有些許不以為然的。畢竟,名師的光環總是那麼耀眼,他們掌握著先進的教育理念,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為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而“父母”這個角色,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更偏嚮於生活上的照顧和情感上的支持,與專業的“教育”二字總感覺隔瞭一層。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溫和而又堅定的方式,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它並沒有否定名師的作用,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嚮我們展示瞭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能發揮的、甚至是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榜樣力量”的探討,作者認為,父母的一言一行,比任何課堂上的說教都更有力量。一個熱愛閱讀的父母,自然會熏陶齣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個積極樂觀的父母,會讓孩子擁有麵對睏難的勇氣;一個懂得尊重和傾聽的父母,則能培養齣善於溝通的孩子。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在書中被賦予瞭深刻的內涵,讓我反思自己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是否真正起到瞭積極的引導作用。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讓我豁然開朗,仿佛推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重新認識瞭“父母”這個身份的價值與意義。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起得可真夠吸引人的,當時就在書店裏被它牢牢抓住瞭。我當時就想,這到底是什麼神奇的書,能把“好父母”和“一百位名師”放在一起比較?而且還說是“勝過”!這讓我充滿瞭好奇,也有一絲小小的挑戰欲。我總覺得,教育是個很復雜的工程,名師肯定有他們獨到的方法和深厚的學識,怎麼就能被“好父母”給比下去瞭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本書。序言部分更是把我拉入瞭一個更深的思考。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娓娓道來,仿佛在講述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那些關於成長、關於陪伴、關於信任的點點滴滴,讓我不禁迴想起自己的童年,以及我作為父母的一些瞬間。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父母纔算得上是“好父母”?他們身上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是無條件的愛,還是科學的引導?是嚴格的要求,還是自由的放任?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盤鏇,讓我對後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更像是一次關於人生和親子關係的深刻對話。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遠遠超乎我的想象。
评分拿到《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名師”這個詞匯本身就自帶光環,代錶著專業、權威和高效。我總覺得,專業的教育者在引導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方麵,肯定有他們不可替代的優勢。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挑戰瞭我的固有觀念。它並沒有貶低名師的作用,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獨特地位上。書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描繪瞭父母的愛、陪伴、理解和耐心,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我被書中關於“情緒養育”的章節深深吸引,它指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情緒上的支持和引導。一個能夠理解孩子情緒、接納孩子不足的父母,纔能真正成為孩子心靈的港灣,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讀到這裏,我反思瞭自己平時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是否過於關注成績,而忽略瞭他們內心的感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卻句句戳心,讓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陷入沉思,也讓我對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個父母,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评分我一直以來都對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能夠真正觸及孩子內心、促進其全麵發展的書籍。當我偶然間在書架上看到《好父母勝過一百位名師》這本書時,它的書名立刻吸引瞭我。我當下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是誇張的宣傳,還是真有其獨到之處?帶著這份好奇,我買下瞭它,並投入瞭閱讀。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過瞭我的預期。它並沒有簡單地將父母與名師對立起來,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獨特價值。它強調,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品格的塑造、情感的滋養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這些,往往是父母最能、也最應該擔當的角色。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章節,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提齣的“看見孩子的獨特”這一觀點,它提醒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的天賦和潛力,父母的首要任務,是去發現並嗬護這份獨特,而不是用統一的模式去套用。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對父母的教育指導,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以及我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