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管中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長久以來,臺大積極地為臺灣文學發展投注心力,而臺大周邊的生活環境,也一直是作家們喜愛書寫的文學風景。在二○二二年的今日,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們還在學習與病毒共存,並且因遠方的戰事而感到不安。文學的書寫與實踐於是有了更正面的意義──透過文字,我們得以捕捉動盪的時代歷史、豐富的生命樣態以及種種生活場景。
早在一九六○年代,臺大學生的文學書寫便有亮眼的表現。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等老師,在學時期即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孕育出多位臺灣現代主義大師。此後,「臺大作家」更成為了臺灣文學史上的重要群體;在這樣美好的創作傳統之下,臺大持續提供「臺大文學獎」這片豐沃的園地,讓文學種子得以萌發令人期待的新芽。
自一九七九開辦至今,臺大文學獎歷經許多波折,今年終於迎來第二十四屆。我們期望此一獎項的設置,能激發同學們的創作熱情,提供同學們一座自由馳騁的青春草原。臺大相信,文學是充滿彈性的──小至生活細節、大至時代歷史,都可以是被書寫創作的對象。感謝每一位參與本屆臺大文學獎的書寫者們,透過文字展現了多彩多姿的生命。
感謝教務處、學務處、文學院和中文系同仁的通力合作,亦感謝辛苦的評審老師。並恭喜本屆獲獎的同學們,但願你們的書寫持之以恆,在文學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主編後記
劉正忠(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臺大文學獎」的歷史,漫長而曲折,至今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其間或斷或續,終於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之下,由本校藝文中心接辦,建立穩定而嚴謹的評選制度。這既是一座高品質競賽場,也是一座令人目不暇給的花園,兼有競賽與展覽的雙重性質。
文學院中文系接辦臺大文學獎,迄今已有六年。在藝文中心所奠立的良好基礎之下,我們嘗試了許多新的宣傳形態,期望能夠吸引更多同學投身創作。做為深具指標意義的校園文學獎,雖不敢說「重賞」,但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勇夫」,在各種因緣的激盪之下,繳出充滿創意的作品。
本屆文學獎從去年十月啟動宣傳,舉辦了兩場演講,透過專家講座以及臉書推廣的方式進行宣傳。今年二月八日至三月二十一日為收件期,徵稿項目包括「小說」、「散文」、「新詩」、「劇本」及「主題徵文」。總計徵得兩百四十四件稿件,質量俱佳,足見臺大文學獎已成為杜鵑花城的年度盛事。
今年主題徵文組的題目分別為「實體與線上」與「我的學院我書寫」,前者呼應了後疫情時代的實況,後者則激發了同學們對於自身學院的觀察。在經歷了緊張的評選後,五組共有四十五件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是「小說」七件、「散文」六件、「新詩」六件、「劇本」四件及「主題徵文」二十二件。
本屆來稿同學涵蓋本校各學院,並有國際生投入徵選,更有不少過去獲獎的同學再次參賽,熱絡程度令人欣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小說組競爭激烈且水準整齊,評審們最終決議增加一位佳作名額;與此相對,劇本組的評審們則認為,本屆作品雖然精彩,卻未能達到心目中首獎的程度,因此決議首獎從缺,並減少一名佳作。由此看來,在歷屆評審盡心盡力的把關之下,臺大文學獎已建立良好的品質保證。
中文系近幾年很榮幸能與學務處合作,主題徵文組的得獎作品中,有一部分將被選入下一學年的《校園魔法書》當中,發放給全校新生。由於主題徵文組的作品展現出各式各樣的校園風景,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推廣方式,讓初入臺大的同學們理解:文學即是生活。每日行經的建築、校園的生態風景,以及不同科系的專業領域,經過文學的轉化,都是值得書寫的對象。
臺大文學獎開辦至今,歷屆獲獎者累計已超過四百人。今年的得獎作品循例集結成冊,命名為《凡人的告白書》,借小說組林盈廷的得獎作品命名。相信身處於茫茫人海中,我們都有感受到自身平凡的時刻,然而每一次書寫,都是個人對於世界所能做出的、最不凡的告白。而這一本作品集,便也成為了同學們最耀眼奪目的告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