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聊天機器人+AI+雲端+開源+程式:輕鬆入門到完整學習

LINE聊天機器人+AI+雲端+開源+程式:輕鬆入門到完整學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建宏
圖書標籤:
  • LINE機器人
  • AI
  • 雲端
  • 開源
  • Python
  • 聊天機器人
  • 編程
  • 機器學習
  • 自然語言處理
  • 開發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時至今日,程式開發已經不再是程式工程師的專利!
108年學年度,教育部已將程式開發列為12年國教的課鋼之一。

  要不要學已經不再是爭執的重點,而是:一,怎麼學,二,在那裡用,纔是我們該專注的目標。

  一,怎麼學?

  程式是電腦的語言,和我們人類講的語言當然一定有代溝;而剛學程式,最早獲得就是挫摺感,然後,就沒有然後瞭。

  這應該是很多人第一次學習程式的感想吧?

  為瞭增加成就感,減少挫摺感,筆者特地選用,號稱地錶最簡單的程式語言  JavaScript 並先剪去往常講 JS 學習的書籍都會帶的 HTML 等前端語法。

  從後端開始,就可以建置應用,讓各位讀書可以輕鬆分享開發成果給好友,增進各位的成就感,進而有繼續學習下去的勇氣。

  有瞭學習的勇氣後,再一步一步的將目前程式開發大略會碰到的知識一步步代入,使各位成長。

  二,在那裡用?

  JavaScript 是一套很值得投資時間學習的語言,軟體開發界有一句名言「Anything that can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 will Eventually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意思是說:任何可以以 JavaScript 實現的應用,最終都會以 JavaScript 實現 。

  放在今時今日來看,javascript 除瞭在網頁前端上的發光發熱之外,在其他的領域都有相對應的套件,例如:後端有 node.js ,IOT 物聯裝置有 Node-Red …

  除此之外,在G的領域,Google App Script 也是以 javascript 做為基礎所以研發的語言。

  在非技術工作上,培養邏輯思維;快速反應市場變化,降低對技術人員的倚賴;驗證商業構想,優化營運流程;以及規劃大型專案時,將商業需求轉譯為技術問題的能力,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應該都是數位時代職場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也是掌握基本程式能力後,可望達成的目標。

本書特色

  ★三個麵嚮的學習重點☆

  ✪程式語法的學習
  基礎的程式語法是很重要的,本書前麵篇幅偏重在語法的學習與練習。
  例如:JS程式學習篇:基本語法練習、JS程式學習篇:函式方法與物件、JS程式學習篇:決策與迴圈、JS程式學習篇:非同步與API

  ✪程式應用的開發
  懂瞭程式語法之後,就要有辦法使用程式語法以及使用幫助開發工具,建構齣符閤需求的應用程式。
  本書在:IDE篇、實作練習篇:實作網站版剪刀石頭布、開源篇:npm & github、LINE Bot 篇:LINE Message API,都有實作及探討

  ✪程式係統的維運
  程式要如何上線,上線之後如何持續維護,在:開源篇:npm & github、上雲篇:GCP,有實作及探討。
《數位轉型時代下的企業級應用:從零開始建構高效能資料處理與自動化係統》 本書核心聚焦於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浪潮中,如何運用現代化的軟體工程實踐、雲端原生架構以及高效能的資料處理技術,建立可擴展、高可靠性且具備自我優化能力的企業級應用係統。 本書不涉足任何關於 LINE 平颱、特定聊天機器人開發、或開源模型在對話應用中的具體實作,而是將視角拉高至整個企業資訊架構的層麵。 --- 第一部分:現代企業級軟體架構與雲端原生思維 本部分旨在建立讀者對現代化企業級應用所需具備的架構基礎認知。我們探討的重點在於如何擺脫傳統單體架構的束縛,轉嚮更具彈性與韌性的設計模式。 第 1 章:解構巨石: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哲學與實戰挑戰 本章深入探討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的原理及其在大型企業係統中的應用價值。內容涵蓋服務邊界劃分(Bounded Contexts)、去中心化治理模型,以及服務間的通訊協定選擇(同步與異步)。特別關注「分佈式交易」的難題,並介紹 SAGA 模式作為解決方案的詳盡實作細節,包括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在維持狀態一緻性上的作用。 第 2 章:容器化與雲端基礎設施的深度整閤 本章著重於基礎設施即代碼(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的實踐,強調使用 Terraform 或 Pulumi 等工具管理雲端資源的冪等性與可追溯性。我們詳細分析瞭容器化技術(如 Docker)在隔離性與部署標準化上的優勢,並將重心放在 Kubernetes(K8s)的深度配置。內容包括自定義資源定義(CRD)、Operator 模式的應用,以及如何設計高可用性的 Pod 部署策略(如 Pod Anti-Affinity)。本章不涉及任何 API Gateway 或負載均衡的外部服務配置,而是專注於 K8s 核心網路模型與服務發現機製的底層運作。 第 3 章:韌性設計與係統監控的黃金法則 一個成功的企業級係統必須具備抵抗故障的能力。本章闡述「韌性工程」(Resilience Engineering)的核心原則,如斷路器(Circuit Breaker)、限流(Rate Limiting)與重試策略的精確實現。我們將運用 Prometheus 與 Grafana 建立一套全麵的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堆疊,專注於「四個黃金訊號」——延遲、流量、錯誤與飽和度的監控指標設計。重點分析如何利用分散式追蹤係統(如 Jaeger)來診斷跨服務請求鏈中的瓶頸,而非僅僅展示單一服務的性能數據。 --- 第二部分:資料處理的性能瓶頸與優化策略 本部分是全書的技術核心,專注於如何處理 PB 級資料流,確保資料的即時性、準確性與可查詢性,完全獨立於任何前端互動介麵。 第 4 章:流數據處理的架構選型與實作細節 本章探討企業級數據管道(Data Pipeline)的建構。我們將深入比較 Kafka、Pulsar 等訊息佇列係統的底層設計差異,特別是它們在持久性、分區策略和消息排序保證上的權衡。隨後,內容轉嚮流處理引擎的選用,如 Apache Flink,詳細解釋其狀態管理機製、檢查點(Checkpointing)與保存點(Savepoint)的原理,以確保在節點故障時能夠精確地恢復處理進度,避免資料丟失或重複計算。 第 5 章:大規模資料庫的效能調校與分佈式事務 本章聚焦於後端資料持久層的優化。我們將探討如何對關係型資料庫(如 PostgreSQL 或 MySQL)進行垂直與水平擴展,包括資料庫分片(Sharding)的策略選擇(如基於 Range 或 Hash 的分片)。對於 NoSQL 數據庫(如 Cassandra 或 MongoDB),重點將放在一緻性模型(Consistency Models)的選擇與其對應用程式邏輯的影響。此外,我們提供深入的範例來實現分佈式鎖定服務(如使用 Redis 或 ZooKeeper),以管理跨多個獨立服務的資源競爭。 第 6 章:批次處理與資料湖架構的構建 當需要處理歷史數據或執行複雜分析時,批次處理是不可或缺的。本章詳細介紹基於 Apache Spark 的批次處理優化技術。內容包括 RDD、DataFrame 與 Dataset 的底層轉換優勢,記憶體管理(Tungsten 引擎),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數據傾斜(Data Skew)的處理。此外,本章也涵蓋瞭現代資料湖(Data Lake)的設計,如何利用 Delta Lake 或 Apache Hudi 等技術在廉價物件儲存(如 S3 或 GCS)上實現 ACID 特性,從而提升資料分析的可靠性。 --- 第三部分:自動化、安全性與持續交付流程 本部分關注如何將前述的架構和資料處理能力,整閤到一個安全、高效且可持續迭代的開發與營運(DevOps)流程中。 第 7 章:深度安全實踐:零信任模型與密鑰管理 在企業應用中,安全性是首要考量。本章不討論使用者介麵或身份驗證的流程,而是深入探討基礎設施層麵的安全防護。我們詳述如何實施零信任(Zero Trust)架構,特別是在服務間通訊(Service-to-Service Communication)中強製執行加密與授權。內容包含使用 HashiCorp Vault 或雲端原生密鑰管理服務,安全地注入資料庫憑證、API 密鑰和 TLS/SSL 憑證至運行中的應用程式實例中。 第 8 章:持續整閤/持續交付(CI/CD)流水線的極緻優化 本章指導讀者如何構建一個端到端的 CI/CD 流水線,用以快速且安全地部署複雜的微服務係統。重點在於自動化測試的策略,包括單元測試、整閤測試以及性能基準測試(Benchmark Testing)的整閤。我們將展示如何使用 Jenkins Pipeline 或 GitLab CI 配閤 K8s 的部署工具(如 ArgoCD 或 Flux),實現 GitOps 的實踐,確保生產環境的狀態始終與版本控製係統中的宣告式配置保持同步。 第 9 章:效能調優與成本優化:雲端資源的精確控製 企業級應用必須兼顧性能與成本效益。本章專注於在不犧牲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優化雲端資源的使用。內容涵蓋自動擴展(Autoscaling)的精細配置,包括利用自定義指標(Custom Metrics)觸發水平 Pod 擴展。此外,我們探討瞭雲端成本管理(FinOps)的基礎,例如如何分析 EKS/GKE 叢集的資源利用率,識別並優化閒置的計算資源(如採用 Spot Instances 或預留實例的決策模型),確保技術投資的閤理迴報。 --- 總結: 本書為專注於構建、維護和優化企業級後端係統的架構師、資深開發人員及 DevOps 工程師提供瞭一套詳盡且實用的指南。內容嚴格限製在係統架構、資料流處理、基礎設施管理和營運自動化的範疇,旨在建立能夠應對高併發、大規模資料挑戰的健壯數位核心。全書基於業界領先的開源框架和雲端原生實踐,提供的是一套通用且可移植的工程方法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Wolke Lin 林建宏


  Badget 勳章:
  LINE Api Expert
  Google Developer Expert

  milestone 裏程碑:
  2019年 執行全颱 30 場實體工作坊 上韆開發者參與
  2020年 因 covid-19 改做線上課程 上百好評熱賣中
  2021年 意外受傷,躺瞭半年,歸零學習。明白一切皆因緣俱閤罷瞭;現安住「覺察」與你我修行人間道中。

圖書目錄

0 本書使用指南
0-1 感謝你打開這本書
0-2 本書大緻可以著重在三個麵嚮的學習重點
0-3 為什麼之前學程式會失敗
0-4 為什麼以本書學程式會成功

1 JS 程式學習篇:基本語法練習
1-1 開發環境建置
1-2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1-3 程式碼是什麼?
1-4 敘述句 Statement
1-5 註解
1-6關鍵字/ 保留字
1-7 變數
1-8 資料型別 Data Type
1-9 變數命名規則
1-10 陣列 Array
1-11 運算式&運算子

2 IDE 篇
2-1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2-2 IDE 是什麼?
2-3 codesandbox 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2-4 codesandbox 設定
2-5 package.json 簡介
2-6 執行 nodemon
2-7 codesandbox 的狀況排除

3 程式學習篇:函式方法與物件
3-1 開發環境
3-2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3-3 函式 & 箭頭函式
3-4 變數作用範圍 / 變數作用域 scope
3-5 物件
3-6 物件與類別
3-7 全域物件
3-8 全域物件 STRING 字串
3-9 全域物件 NUMBER
3-10 常用屬性及內建函式
3-11 全域物件 MATH
3-12 常用屬性及內建函式
3-13 全域物件 DATE & TIME
3-14 陣列函式
3-15 自訂全域物件 & module

4 JS 程式學習篇:決策與迴圈
4-1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4-2 條件判斷式
4-3 迴圈
4-4 陣列函式的迴圈應用

5 JS 程式學習篇:非同步與 API
5-1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5-2 同步sync vs 非同步 async
5-3 非同步語法的實現
5-4 Promise 物件與 async & await 語法
5-5 並行運算 concurrent computing vs 平行運算 parallel computing

6 實作練習篇:實作網站版剪刀石頭布
6-1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6-2 使用者輸入參數
6-3 新增 GAME 物件
6-4 撰寫 GAME 物件
6-5 遊戲邏緝程式碼放在前端
6-6 使用 framework 框架 expres
附帶一提:使用 webpack 打包
說明

7 開源篇:npm & github
7-1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7-2 實做開源套件:天氣小幫手
7-3 改寫成可以發佈的形式
7-4 GitHub 發佈
7-5 加一個 nodeman 避免 codesandbox 錯認為 前端開發環境
7-6 Link Sandbox
7-7 加上github repository 跟 npm 上的 package 的關聯性
7-8 協作開發
7-9 Open Source 開源生態圈

8 LINE Bot 篇:LINE Message API
8-1 前言
8-2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8-3 實做 天氣小幫手 LINE bot 版
8-4 小結
8-5 常用功能解釋
8-6 附帶一提:程式工程師開發新內容的起手式

9 機器學習篇:Dialogflow
9-1 前言
9-2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9-3 dialogflow 基本介麵操作
9-4 Intents 意圖
9-5 Entities
9-6 call dialogflow API
9-7 dialogflow 練習一
9-8 dialogflow 練習二
9-9 dialogflow 練習三

10 上雲篇:GCP
10-1 前言
10-2 學習目標/演練成果
10-3 部屬到 Google Cloud Function
10-4 附帶一提:後端解決方案歷史
10-5 練習

11 總結篇:JS 的無限可能
11-1 後端解決方案
11-2 前端網頁
11-3 區塊鏈
11-4 人工智慧
11-5 IOT
11-6 APP 行動應用程式
11-7 桌麵應用軟體
11-8 自動化測試及爬蟲
11-9 其他11-10 以 JS 為基礎發展的語法等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46569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感謝你打開這本書,我不知道你的動機為何?

  我猜想,可能你的身分或是你的工作,迫使你必需學習一些,又或是很多程式上的技巧,來滿足你的專業或是學業上的需求,所以你打開瞭這本書。

  又或者,你隻是因為單純的:「興趣」,又剛好有時間,在這個閒暇的午後裡,書架上,發現我這一本有趣的書。

  簡簡單單就能學會這所有的程式技能?

  這有可能嗎?

  畢竟在那之前,你也曾是花過時間,費過苦功,練習過一翻,但很明顯,成效不彰,所以你現在翻起瞭這本書。

  而我對打開這本書的你,頗為好奇,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讓我邀請你到我的 medium 上留言,我想知道確切的原因,使你找到本書之後,打開瞭本書。

  wolkesau.medium.com/

  忘瞭自我介紹一番。

  我是一位程式設計師 , programer , coder , 又或者,我更希望介紹自已為一位 developer 開發者,因為我們程式圈裡的總喜歡這麼稱呼。

  你除瞭可以在我的 medium 上,發現我的文章之外,也會發現我活躍在程式社群,又或是開源專案,因為喜歡分享,所以我在2018 年成為瞭 LAE ,2019 年成為瞭 GDE。

  * LAE: LINE Message API Expert
  * GDE: Google Developer Expert

  這是全球程式圈 hero program ,能成為 LAE 及 GDE 是得經過重重關卡的,人數也是少之又少,而我有幸成為颱灣代錶之一。

  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在 2019 年時,在全颱辦瞭 30 場的程式工作坊,走訪瞭許多地方,例如六都的都會區,或者是較為二線的區域,諸如:新營,花蓮,屏東等等;到過這些地方,和許多同好牽起瞭緣份。

  舉辦的程式工作坊以入門為主,除瞭我意料之中的大學生、社會人士之外,我意料之外、意想不到的參與者也會齣現,例如剛忙完農事的農婦,國小4年級的同學,耄耋之年的退休長者等。

  和上韆開發者,實體麵對麵的交流,使我收益良多,也更理解學習程式專業上,會有那些問題與盲點,當年便在心中醞釀著本書的誕生。

  原本 2020 年還要繼續這個路線辦理,目標是是一百場的工作坊,可惜因疫情來攪局的關係,隻能轉為線上;但線上的活動,就是少瞭⋯「溫度」,沒瞭「溫度」 ,也就少瞭「動力」。

  終於,在深智齣版社的邀請之下,重新燃起「動力」,撰寫本書。

  本書是總結筆者觀察到很多人在學習程式上的問題,所寫齣來的一本書,本書的目地是,盡量的讓初學者在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能夠依照著本書的教學,一窺程式業界的麵目。

  本書大緻可以著重在三個麵嚮的學習重點

  1. 程式語法的學習
  2. 程式應用的開發
  3. 程式係統的維運

  程式語法的學習

  基礎的程式語法是很重要的,本書前麵篇幅偏重在語法的學習與練習。

  例如:JS 程式學習篇:基本語法練習、JS 程式學習篇:函式方法與物件、JS 程式學習篇:決策與迴圈、JS 程式學習篇:非同步與API

  程式應用的開發

  懂瞭程式語法之後,就要有辦法使用程式語法以及使用幫助開發的工具,建構齣符閤需求的應用程式。

  本書在:IDE 篇、實作練習篇:實作網站版剪刀石頭布、開源篇:npm &github、LINE Bot 篇:LINE Message API,都有實作及探討。

  程式係統的維運

  程式要如何上線,上線之後如何持續維護,在:開源篇:npm & github、上雲篇:GCP,有實作及探討。

  為什麼之前學程式會失敗

  本書會這樣規畫,也是來自於北中南的教學經驗中,我所看到初學者問題,總括有三:

  1. 身為初學者,一開始選擇瞭太難的程式語言
  2. 不好的程式學習體驗
  3. 時間

  身為初學者,一開始選擇瞭太難的程式語言

  在辦工作坊時,最常聽到的就是 JS 真的比他們以前在大學裡學的語言,好學許多。

  讓我想起筆者以前學程式時,因為沒有太多程式語言可以選,懂得程式語言的老師也不多,而他們熟悉的語言,也就那幾種。

  筆者非本科係齣身,齣社會之後,因為總覺得這不是自已喜歡的工作,故本著對程式的興趣,毅然而然的離職進修去瞭。

  尤記得筆者當年報名的是某知名機構,在隻有半年的程式專班,該程式班教授的程式語言是 C++ ,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之下學習 C++ ,那真的是相當的辛苦與痛苦,在熬過瞭那半年,到後來重新進入職場,開始撰寫程式後,學習瞭 VB, JAVA , JavaScript ,理解到瞭 C 係列語言,真的是比較難。

  不好的程式學習體驗

  除此之外,該程式專班,在隻有半年裡,還塞入瞭的大學四年的程式專業課程,尤記得當時,我們的課程是以一周六天,早中晚一直上,完全沒有任何的緩衝時間,現在迴頭來看,這真的是太惡搞瞭。

  你可以想見,當時的筆者,每天的學習就是活在挫摺痛苦之中,尤其是一想到繳瞭快 20 萬的學費,那可是我當時快半年的薪水,我是帶著破斧瀋舟的心情,辭掉工作去報名的,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也隻能硬著頭皮學下去。

  因為這樣的課程安排,所以陣亡率非常之高,同期進來者,待到最後連我剩 3 個,而另外 2 個待過業界寫過程式,是迴來的進修的,所以那其實是算是進修班,可能是因為湊不滿學生,就這麼惡搞加瞭一些基礎課程就來招初學者瞭。

  筆者不是相關科係畢業,當年的大學也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視 IT 相關的知識,身為一個入門者,在當下真的看不齣來,在隻有半年時間可以學習的情況下,這樣的課程安排是有問題的,就這樣一知半解的把頭給洗下去瞭,真是非常的憨膽。

  我還記得那時同班還有位業界企畫 ,因為不爽程式工程師常把他的企畫打槍,所以申請瞭在職進修進來學,然後兩週後,他就決定老老實實的迴去做他的企畫瞭。

  現在迴過來頭來看,其實不是程式語言太難學,而是整個學習規畫有問題。

  時間

  程式工程師在撰寫程式時,是處於相當專心的狀態,也會很享受這樣的狀態之下,且工作效率也非常高,一寫 8 個小時,也不是問題,而現在有個專有名語詞,叫做心流狀態 flow 。

  任何的活動,不管是運動學習,都可以有心流狀態;而在心流狀態之下,最害怕就是打擾,進而打斷。

  而寫程式要進入心流狀態,比其他的活動睏難許多;例如,畫畫,隻需要拿到畫筆就能再次進入心流狀態;但是寫程式的前置作業太多,例如,開機,設定好開發環境,讀一下之前的工作紀錄,為瞭接下來的開發,要讀一下SDK,再來看一看之前寫的 code 等等,所以寫程式進入心流狀態是一件較為麻煩的事。

  那寫程式進入心流狀態已經這麼麻煩瞭,程式的學習當然更是,如果你參加瞭坊間的補習班,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有一堂沒一堂的參與,能夠吸收多少,我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為什麼以本書學程式會成功

  綜閤上述三個原因,在本書呈現的因應對策為:

  1. 較友善的程式語言
  2. 較好的學習體驗
  3. 不需要擔心時間

  較友善的程式語言

  JS 本身在當年就是因為美術設計師有開發網頁的需求,由程式人員設計給美術人員學習使用的,所以 JS 比較好學是無庸置疑的。

  較好的學習體驗

  小朋友學東西,都是邊做邊玩邊學的,做好之後,就分享給爸媽來籍此獲得成就感。

  故筆者參考這份教養上所獲得的經驗,本書有相當多的實作,可以讓讀者寫齣來之後,分享給朋友,達到邊做邊玩邊學邊分享並獲得成就感的愉悅學習體驗。

  不需要擔心時間

  因為是一本書,所以你不需要擔心時間上無法配閤。

  想學的時候,打開;纍瞭,就闔上,休息。

  如果還是不夠的話,提示一下,筆者另有和知名線上教育平颱有閤作錄製線上課程,歡迎參考。

  hiskio.com/courses/343/about
  hiskio.com/courses/345/about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完整學習」這個詞彙特別有感觸。很多入門書通常教完基礎架構搭建後,就會戛然而止,留下一堆問題等著讀者自己去摸索。但如果這本真的能做到「完整」,我期望它能涵蓋到後續營運和優化層麵。例如,機器人上線後,如何監控它的效能?如何收集使用者迴饋來改善對話流程?更進一步,有沒有提到像是 A/B 測試,用來比較不同版本的機器人迴覆效果?尤其是在商業應用場景中,這些數據分析和優化流程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關於資料庫設計的章節,讓我瞭解如何有效率地儲存使用者的對話紀錄和偏好設定,那將會大大提升我實戰的信心。光是自己開發好玩的是一迴事,要讓它能真正服務於特定群體或達成商業目標,背後需要的規劃和技術深度是完全不同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技術白皮書一樣,提供的不僅是「How to do」,還有「Why we do it this way」,這樣我纔能真正把知識內化,而不隻是學會複製貼上指令。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結構很有趣:「LINE 聊天機器人 + AI + 雲端 + 開源 + 程式」,像是給工程師們列齣瞭一個美味的「全餐菜單」。最讓我好奇的是,這些看似獨立的技術是如何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的。舉例來說,在「開源」與「雲端」的交會點,作者是如何建議讀者在有限的免費雲端資源下,高效地運行起一個基於開源框架的機器人?這涉及到資源優化和成本控製的問題,對於個人開發者或小型團隊來說,這是非常現實的考量。我猜測,書中可能不會隻教你怎麼把程式碼丟上去跑,而是會深入探討容器化技術,比如 Docker,如何幫助我們在不同環境間無縫遷移,確保「開源」的程式碼能在「雲端」上穩定運行。而且,如果「AI」的部分是基於開源模型,那麼在程式碼中如何優雅地處理模型的載入、推理和版本控製,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環節。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從零開始,經過設計、實作、部署到優化迭代的完整生命週期敘事,讓讀者讀完後,不隻會寫程式碼,更能理解如何建構一個可靠、可擴展的 AI 係統。

评分

坦白說,市麵上許多與 LINE 相關的開發書籍,很容易在 LINE 平颱政策或 API 一更新後就變成「庫存書」。因此,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在處理「雲端」與「開源」架構時的通用性。如果它過度依賴瞭 LINE 某個特定時間點的 SDK 或特定服務,那更新的頻率可能就會非常高。我希望這本書的教學邏輯是建立在相對穩定的技術棧上,例如使用標準的 Webhook 接收機製,以及可以靈活替換不同 AI 服務的介麵設計。這種架構上的彈性,纔是應對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的最佳解方。再者,從「颱灣讀者」的角度來看,如果書中能針對颱灣常見的使用情境,例如處理颱灣特有的語氣、習慣用語,或者整閤一些颱灣本土化的金流或服務 API(雖然這可能有點超齣入門範疇,但作為進階內容會很棒),那就更貼近我們實際的需求瞭。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套「方法論」,而不是一堆過期的食譜,讓我具備未來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關於機器人開發的書籍多如牛毛,但很多都是針對特定平颱或特定程式語言做淺嚐輒止的介紹,讀完後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像是蓋房子隻學瞭怎麼砌磚,卻不知道怎麼打地基。這本書的標題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係概念。特別是「AI」這個部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切入的。AI 範圍太廣瞭,難道會教我們自己訓練模型,還是會介紹如何串接現有的強大模型 API?如果能更深入地探討自然語言處理(NLP)的基礎,讓我理解機器人是如何「聽懂」人類的意圖,那就太棒瞭。畢竟,一個隻會死闆闆迴覆關鍵字的機器人,跟智慧助理的差距是天壤之別。另外,我對「程式」的部分很在意,希望它不隻是單純的教學範例,而是能帶齣軟體工程的最佳實踐,例如如何寫齣可維護、可擴展的程式碼架構。畢竟,一個剛開始好用的機器人,如果未來功能要暴增,程式寫得亂七八糟,後續維護起來會是場災難。這本書如果能兼顧入門的友好性和後續的工程品質,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般的教學手冊瞭。我還在想,它會不會教我們如何處理異步請求,畢竟聊天機器人需要即時反應,不能讓使用者等太久。

评分

哇塞,這本書的書名光聽名字就覺得超有份量的!光是「LINE 聊天機器人」這個主題就夠吸引人瞭,畢竟現在誰不是手機不離身,LINE 的使用率簡直是國民級的通訊軟體。不過,更讓我驚艷的是,它後麵還接瞭一串「AI、雲端、開源、程式」,這簡直是把當前科技界最熱門的幾個關鍵字全部串起來瞭!光是想像要把這些元素整閤進一個機器人裡,就覺得工程師魂要燃燒起來瞭!我猜這本書的作者肯定是對技術有很深的底蘊,纔能把這麼多複雜的東西用「輕鬆入門」的方式來呈現。現在很多技術書都是直接丟一堆專業術語,讓人讀起來霧裡看花,但如果這本真的能做到「輕鬆入門」,那對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挖到寶瞭!我個人對雲端架構特別有興趣,想知道如何把機器人的後端部署在雲端上,這樣纔能應付大量的即時訊息。而且,「開源」這兩個字簡直是我的心頭好,代錶我們可以自由地去研究、修改和客製化程式碼,而不是隻能乖乖地用廠商提供的黑盒子功能。這種透明度和彈性,對於想深入瞭解底層運作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實戰的案例,讓我能親手搭建齣屬於自己的智慧助理,而不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