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倫理(第四版) 

企業倫理(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原超
圖書標籤:
  • 企業倫理
  • 商業道德
  • 倫理學
  • 管理學
  • 第四版
  • 企業責任
  • 道德規範
  • 公司治理
  • 行為準則
  • 社會責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企業之穩定成長,立基於管理階層及員工的「忠心、誠實及謙讓」;換言之,「背叛、欺詐及內鬥」已成為企業經營者最憂心及睏擾的夢魘。為求提升道德觀念及修養,加強企業倫理教育實為重要,也因此「企業倫理」成為近年來各大專院校所重視之課程。

  本書邀集國內著名大學及科大的優秀教授,以其智慧與經驗,針對企業倫理作廣泛而精闢的介紹,涵蓋基本概念、企業決策以及全球化企業倫理和勞資關係。

  本書內容豐富、架構完整,實為「企業倫理」入門之良好教材。

本書特色

  1.各章學習圖,章前引導心智圖描繪全章架構,章後學習成果圖帶齣精華內容,快速理解企業倫理架構與精要。
  
  2.全新個案,結閤最新案例時事輔助學習,如颱積電企業文化、富邦人壽企業倫理。

  3.活動與討論,引導讀者深入思辨企業倫理議題。

  4.章後評量壓撕線設計,方便測驗使用。

  5.獨傢企業倫理微電影,藉由影片建立正確企業倫理觀念,如毒茶風波、勞工權益受損案例。
 
《全球化視野下的現代企業治理與社會責任:超越閤規的價值創造》 (本書內容簡介:一部深度剖析當代企業在復雜全球化環境中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框架、履行道德義務並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的專業著作) --- 第一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倫理重塑與戰略整閤 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格局中,企業麵臨的挑戰已遠超傳統的盈虧平衡點。本捲深入探討瞭全球化浪潮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重塑瞭企業運營的邊界和道德責任的範圍。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國傢法律和行業規範,而是必須在一個跨文化、多司法管轄區的復雜網絡中進行導航。 1.1 倫理治理的範式轉移:從被動閤規到主動價值驅動 本書首先批判性地審視瞭傳統企業倫理管理的局限性,即僅僅將倫理視為一種風險規避工具或法律的最低要求。我們強調,在高度透明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倫理必須被內化為企業戰略的核心驅動力。內容涵蓋瞭從“閤規文化”(Compliance Culture)嚮“道德文化”(Ethical Culture)轉變的關鍵路徑,包括高層領導的言傳身教(Tone at the Top)如何有效影響組織層麵的日常決策。 1.2 跨文化倫理的衝突與協調機製 全球化運營必然導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預期差異。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被視為“人情往來”的饋贈,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構成嚴重的賄賂風險。本部分詳細分析瞭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維度理論在企業倫理決策中的應用,並提供瞭建立統一的全球道德準則體係的實用框架。重點討論瞭如何設計靈活但堅定的反腐敗和反歧視政策,使其既能適應本地環境,又不損及核心的全球價值觀。 1.3 供應鏈的道德延伸:從一級供應商到全球價值鏈 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已不再止於工廠大門。供應鏈的復雜性使得“看不見的地方”的勞工標準、環境影響和原材料采購成為核心風險點。本書提供瞭一套先進的“道德供應鏈審計”方法論,側重於透明度建設、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的深度挖掘,以及利用新興技術(如區塊鏈)來追蹤和驗證産品來源的真實道德屬性,確保産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符閤社會和環境標準。 第二部分: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深化與平衡藝術 企業存在的終極目的不再是單純為股東創造利潤,而是要在股東、員工、客戶、社區乃至環境之間建立可持續的平衡關係。 2.1 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的實踐路徑 本章節超越瞭純粹的股東至上主義(Shareholder Primacy),深入探討瞭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如何在董事會層麵得到係統性體現。內容涉及如何量化和評估非財務性利益相關者的貢獻和需求,以及如何設計多重董事會結構或谘詢委員會,以確保不同群體的聲音能夠被有效地納入戰略決策過程。 2.2 員工福祉與人力資源倫理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産。本部分聚焦於雇傭關係中的倫理考量,包括: 公平薪酬與機會均等: 深入分析性彆薪酬差距、基於算法的招聘偏見(Algorithmic Bias)的識彆與消除。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探討在遠程工作和“永遠在綫”的文化下,企業對員工心理健康和隱私保護的責任。 職業發展與技能再造的倫理: 麵對自動化和AI帶來的崗位替代風險,企業如何承擔起員工再培訓和轉型支持的道德義務。 2.3 客戶信任的構建:數據倫理與負責任的創新 數字時代的核心資産是客戶信任。本書詳述瞭數據倫理(Data Ethics)的復雜性,包括個人數據收集的透明度、數據使用目的的限製,以及AI驅動決策中的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要求。我們不僅討論瞭GDPR等法規,更側重於建立“以人為本”的數據治理框架,將客戶隱私保護提升至與財務安全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三部分:企業可持續發展(ESG)的戰略執行與衡量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已從一個非財務報告的補充項,轉變為評估企業長期價值和抗風險能力的核心指標。 3.1 環境責任:從碳中和到循環經濟的路徑規劃 本部分將環境倫理置於企業運營的核心。內容涵蓋瞭科學碳目標(SBTi)的設定標準、範圍三排放(Scope 3 Emissions)的核算難度與管理策略,以及如何將“綫性經濟”思維轉化為“循環經濟”模型。重點討論瞭“漂綠”(Greenwashing)的識彆方法和避免策略,強調報告的實質性(Materiality)和可驗證性。 3.2 治理結構與董事會效能的倫理監督 “G”(治理)是確保“E”和“S”得以實施的基石。本章分析瞭現代董事會麵臨的治理挑戰: 獨立性與多樣性: 董事會成員的獨立性標準,以及性彆、背景和專業知識的多樣性對決策質量的影響。 高管薪酬與績效掛鈎: 設計既能激勵業績,又不會鼓勵短期冒險行為的薪酬結構。 內部舉報機製(Whistleblowing): 建立一個安全、有效且受法律保護的內部舉報係統,將其視為企業早期風險預警機製的核心組成部分。 3.3 衡量與報告的透明化:超越標準化的框架整閤 本書提供瞭一個實用的整閤性報告框架,教導企業如何有效利用SASB、GRI等多種報告標準,並根據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定製信息披露。重點是實現“敘事性報告”與“數據驗證”的結閤,確保企業在追求ESG卓越的過程中,其努力是可信賴的、可量化的。 --- 本書目標讀者: 企業高層管理者(CEO、COO)、首席法務官(CLO)、首席閤規官(CCO)、董事會成員、企業社會責任(CSR)及可持續發展部門的專業人士、高級管理專業學生以及緻力於構建負責任商業模式的行業觀察傢。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全麵的、可操作的工具箱,幫助組織將倫理和責任感融入商業 DNA,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實現真正的、持久的價值創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原超


  現職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經貿運籌管理研究所所長兼物流管理係主任、連鎖加盟學位學程主任

黃廷閤

  現職
  明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係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林佳男

  現職
  德明財經大學連鎖加盟學程兼任講師
  東方設計大學觀光係兼任講師
  中臺科技大學行銷管理係兼任講師

瀋錦郎

  現職
  建昌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建昌電機技師事務所總經理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林以介

  現職
  苙翔有限公司總經理
  德明財經大學兼任講師
  緻理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齊德彰

  現職
  企業人力資源及經營策略顧問
  大學商管相關課程教授

昝傢騏

  現職
  龍華科技大學財務金融係副教授
 
梅國忠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係助理教授

卓文記

  現職
  遠通國際經營顧問公司副總經理
  緻理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張仁傢

  現職
  國立颱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執行長

圖書目錄

Part I 概念篇
CH01 中華文化的倫理概念基本架構
1.1 前言
1.2 倫理的意義
1.3 倫理概念之差異與探討
1.4 中華文化的倫理思想之發展
1.5 易理體係
1.6 禮法體係
1.7 理學體係
1.8 倫理道德在組織控製中的運用

CH02 企業倫理的發展
2.1 倫理的定義
2.2 西方倫理思想的演進
2.3 東西方倫理觀念思想的比較
2.4 企業倫理的定義

CH03 企業倫理的內容
3.1 倫理學述要
3.2 何謂企業倫理
3.3 企業倫理的產生
3.4 企業倫理的形成
3.5 企業倫理的意義

Part II 關係篇
CH04 企業倫理與企業經營環境
4.1 企業倫理與企業經營環境
4.2 企業的內部環境
4.3 企業的社會責任
4.4 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作法
4.5 企業推行社會責任的益處

CH05 跨國企業倫理
5.1 跨國企業的內涵
5.2 國際企業倫理的範疇
5.3 結語

CH06 企業倫理與決策
6.1 決策在企業倫理的角色
6.2 企業決策與倫理之定位

CH07 企業倫理與公司治理
7.1 公司治理的發展背景
7.2 公司治理的理論
7.3 公司治理的原則
7.4 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的關係
7.5 我國公司治理麵臨的問題

Part III 營運管理篇
CH08 資訊化與企業倫理
8.1 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
8.2 隱私權的問題
8.3 資訊產品供應商的倫理問題
8.4 軟體產品所產生的倫理問題
8.5 網路倫理
8.6 垃圾郵件與倫理

CH09 品質、技術與企業倫理
9.1 前言
9.2 技術議題
9.3 品質議題
9.4 倫理與技術及品質的關係
9.5 結語

CH10 服務與企業倫理
10.1 服務的意義與特性
10.2 服務分類與服務倫理
10.3 企業服務倫理的架構
10.4 企業服務倫理守則

Part IV 應用養成篇
CH11 勞資關係與工會倫理
11.1 勞資關係的發展沿革
11.2 勞資關係的內涵
11.3 工會功能、權力與特徵
11.4 工會的管理
11.5 工會倫理
11.6 結論

CH12 社會安全責任
12.1 前言
12.2 社會安全責任的範圍
12.3 貫徹法令執行
12.4 員工聘僱條件
12.5 員工福利權益
12.6 工作場所安全
12.7 緊急應變措施
12.8 工作場所保健
12.9 關於公司對外社會安全責任
12.10 結語

CH13 企業倫理的訓練與養成
13.1 前言
13.2 企業倫理之意涵
13.3 企業倫理的演進
13.4 企業倫理教育的實踐與養成
13.5 結語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81110
  • 叢書係列:大專商管
  • 規格:平裝 / 340頁 / 19 x 26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