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版序
改版緣起
本書自2011年改版以來,承蒙採用本書的諸位老師、先進、與讀者的支持與厚愛,使本書在改版時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近年來,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許多商業活動都被顛覆了,似乎不會再有固定不變的常態。2020年,市場需求低迷、視訊會議、遠距上班;2021年,卻是需求高漲、航運塞港、貨物延遲、供應鏈危機。全球行銷環境已出現巨大變化,國內的國際行銷教育模式也面對新的挑戰,因此在改版內容上將更加充實,增加最新國際行銷個案及跨國企業實例,以符合實際需要。
問題與挑戰
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 全球首席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FT)撰文,2022年,全球有一些經濟趨勢值得我們專注:
第一、中國已不再是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疫情前,中國GDP占全球約三分之一,但由於少子化、債務增加和北京當局的共同富裕政策,2021年,占比已下降至四分之一。中國經濟政策從貿易轉向「自給自足」,中國為全球成長引擎恐怕已到頂了。
第二、全球出生率衰退,擠壓勞動力市場,損害經濟成長,疫情間,下降速度又更加劇烈,全球缺工推高薪水。2000年,有17個國家有工作年齡人口萎縮的問題,但目前已攀升至51國。
第三、各國央行撒錢惡化全球債務,疫情間政府大規模借貸又加速債務攀高。包含美國、中國在內的25個國家總債務,債務占GDP比率超過300%。
第四、1970年代通膨不會重演,但綠色通膨大幅增加。勞動力減少、政府支出增加,以及債台高築,會產生更高的通膨。不過,更大的風險來自減碳熱潮導致綠色通膨,電動車消耗的銅比汽油車還多。對抗全球暖化,銅、鋁等綠色金屬的需求提高,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綠色通膨」。
安侯建業(KPMG)一項調查,93%受訪的企業領導者表示,COVID-19危機揭露了他們在全球製造與供給的問題。一場疫情,全球的供應鏈問題惡化,2022年,企業需調整營運模式、擬定防範策略,才不怕下一隻黑天鵝襲來。如果企業無法隨時更新調整,今天發生的,不代表明天還會一樣。
面對全球經濟與政治環境出現巨大變化,我國中小企業負責人及國際行銷人員必須要有新的思維,透過新的國際行銷管理知識與技術的發展,來改變態度、觀念、價值、及行為,才能創造企業的競爭優勢。
致謝
本書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父、母親、妻子、及家人的關懷,讓我能安心寫作;其次,要感謝所有教導過我的老師,由於他們辛勤的教誨,使我的智慧能夠日益增長;再者,要感謝所有採用本書的諸位老師與先進,由於您們的支持與建議,使本書在改版時能夠使內容更加充實及符合需要;最後,要感謝《商業周刊》、《EMBA 世界經理文摘》、《財訊》、《今周刊》、《哈佛商業評論》、《聯合報系》、《中國時報系》、《自由時報系》、《蘋果日報系》及國內外企業網站等,提供了許多全球、中國大陸、與本土企業之資料,成為本書撰寫本土行銷個案之主要素材來源。
本人撰寫此書之際,無時無刻不戒慎恐懼,深怕誤解理論及錯用案例,然而才疏學淺,若有疏漏錯誤之虞,盼諸位先進不吝指教。
張國雄 謹致
於臺中市大度山麓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