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

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鍾榮富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當代語言學
  • 概論
  • 第二版
  • 理論語言學
  • 應用語言學
  • 語言分析
  • 語言研究
  • 學術著作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點:
  1.最新理論為綱:不像很多同類書籍,仍以索緒耳的組閤/聚閤為綱,本書以最新理論為綱較好。
  2.文句簡潔明快:文句增一分不可,減一分不行,使一般讀者很快進入狀況;作者運用語言之能力極佳。
  3.舉例適當:所舉諸例皆具說服力。
  4.理論切閤實際:理論與漢語、英語實際情況結閤得很成功。

  魯國堯
  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

  在結繩記事的時代就已有語言學,今天語言學領域不但涵蓋語言分析及語言結構,更企圖把研究主題延伸到認知科學的版圖,而且在語音閤成(sound synthesis)的分析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方麵尤有貢獻。語言學也兼及社會文化及心理的層麵,一方麵積極從社會結構及男女性別差異等麵嚮來解構語言和社會的關係,另一方麵,語言學也直探我們的心理深處,希望能從語言訊息處理過程來理解語言和人類心理活動之間的互動。

  本書先從現代語言學探索的兩個問題入門,其次界定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或語言本能(linguistic instinct)及語言使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分野,據此將現代語言學分為理論語言學(theoretical linguistics)及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探索「語言能力」的部分稱為理論語言學,涵蓋瞭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及語義學等五個主題,分別見於本書二到六章。其他的語言學專業,如社會語言學、語用學、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等共六個主題,則為本書七到十二章。末章為歷史語言學,探究語言的改變及語言的分類。書末附有極實用之「名詞解釋」。
 
深入探尋人類心智與社會結構的基石:語音學、語法與意義的奧秘 本書旨在為初學者和對語言學有初步瞭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兼具實踐性的指南,帶領大傢領略語言這一人類最獨特的認知能力和交際工具的迷人世界。我們不關注具體的學科史發展脈絡,而是將重點放在語言學的核心組成部分——語音、形態、句法、語義和語用——及其相互間的復雜關聯上。 第一部分:聲音的建築學——語音學與音係學 語言的物質基礎是聲音。本部分將從最基礎的層麵解析人類如何産生、感知和組織語言的聲學信號。 第一章:發音器官與語音的物理世界 (Articulatory Phonetics) 本章將詳盡考察人類如何運用呼吸係統、喉部和口腔、鼻腔等發音器官協同工作,製造齣世界上數韆種語言中齣現的所有可區分的語音片段。我們將係統地介紹: 氣流機製: 肺部如何提供動力,以及氣流如何被調節,區分齣發聲(Voicing)、送氣(Aspiration)等關鍵特徵。 元音的描述: 重點分析元音的舌位(高/低,前/後)和唇形(圓/扁),並引入國際音標(IPA)中元音圖錶的精確使用方法,確保讀者能夠準確記錄和再現任何語言的元音。 輔音的分類: 詳細區分阻礙部位(如雙唇、齒齦、軟齶)和阻礙方式(如塞音、擦音、鼻音、邊音等),並通過大量實例展示不同語言中輔音係統的多樣性。本章還將探討同時發音(Co-articulation)現象,即一個音素的發音如何受到前後音素的影響。 第二章:聲音的係統與心智中的組織 (Phonology) 語音學描述的是物理現實,而音係學則探究的是特定語言中這些聲音是如何被組織成具有區分意義的係統的。 音位(Phoneme)的概念界定: 如何通過最小對立實驗(Minimal Pairs)來確定一個語言的音位係統。我們將探討音位與言語音(Allophone)的區彆,理解為什麼在某些語言中,[pʰ](送氣p)和[p](不送氣p)在特定位置上會互換而意義不變。 音位規則: 深入解析支配音素在特定語境中變化的規律,例如同化(Assimilation)、異化(Dissimilation)、元音和諧(Vowel Harmony)等普遍存在的音係過程。 音步與韻律: 超越單個音素,本章將介紹音步(Syllable)的結構(聲母、韻腹、韻尾),以及重音(Stress)、語調(Intonation)和聲調(Tone)在區分詞匯和語法意義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部分:構建藍圖——形態學與句法學 語言的意義並非僅僅由聲音構成,而是通過結構化的單位——詞語和句子——得以實現。本部分將聚焦於詞語的內部結構和句子層麵的規則。 第三章:詞的內部構造——形態學 (Morphology) 形態學研究詞的最小意義單位——詞素(Morpheme)。本章將剖析詞語如何由這些構建塊搭建而成。 詞素的類型與功能: 區分詞根(Root)、詞綴(Affix)(包括前綴、中綴、後綴)以及屈摺詞素(Inflectional Morphemes)和派生詞素(Derivational Morphemes)。 詞的構成過程: 詳述復閤(Compounding)和黏著(Agglutination)、屈摺(Inflection)以及詞乾(Stem)的形成機製。我們將通過分析印歐語係、黏著語係(如土耳其語)和孤立語係(如漢語)的形態結構差異,展示語言類型學的廣闊圖景。 詞法與句法邊界: 探討詞類(Part of Speech)的界定標準,以及形態學在句子結構形成中的間接影響。 第四章:句子的骨架——句法學 (Syntax) 句法學是語言學中最具理論深度的領域之一,它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將詞語組閤成無限的、符閤語法的句子。 短語結構與層級性: 介紹短語結構規則(Phrase Structure Rules),理解句子並非綫性排列,而是具有遞歸性的層級結構。我們將使用樹狀圖(Tree Diagrams)來可視化句子的內部組織,區分名詞短語(NP)、動詞短語(VP)、介詞短語(PP)等核心組成部分。 句法關係與依存關係: 分析主語、賓語、補語等核心句法功能的界定標準,並探討支配關係(Government)和句法依存(Dependence)。 轉換生成理論的視角: 簡要介紹轉換(Transformation)或移動(Movement)的概念,解釋為什麼在某些句子中,句法成分的錶層結構(我們聽到的)與深層結構(其意義的組織)存在差異。例如,疑問句和被動語態的結構是如何生成的。 跨語言的句法差異: 考察詞序(Word Order)的普遍性與變異性,例如SVO(主謂賓)與SOV(主賓謂)的分布,以及頭部位置(Head-initial vs. Head-final)對句子結構的影響。 第三部分:意義的解碼——語義學與語用學 結構構建完成之後,語言的最終目標是傳遞意義。本部分將探討意義是如何被編碼在結構中,以及意義如何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被理解和推導。 第五章:詞匯與命題的意義——語義學 (Semantics) 語義學關注的是語言的字麵意義,即句子在“理想”或“脫離語境”的情況下所錶達的內容。 詞匯語義學: 分析詞語間的關係,如同義(Synonymy)、反義(Antonymy)(二元對立、等級對立等)、多義(Polysemy)和同音異義(Homonymy)。引入原型理論(Prototype Theory)來解釋概念的邊界並非總是清晰的。 真值條件語義學: 引入邏輯工具,分析句子意義與世界狀態的關係。解釋如何通過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s)來分析命題的意義,包括蘊含(Entailment)和矛盾(Contradiction)。 結構語義: 探討如何將詞匯的意義組閤起來,形成短語和句子的復閤意義,重點分析量化詞(Quantifiers)(如“所有”、“一些”)和模態(Modality)(如“可能”、“必須”)的語義作用。 第六章:情境中的意義——語用學 (Pragmatics) 語用學超越瞭字麵意義,研究在特定語境中,說話者意圖如何被聽者理解。這是語言研究中最貼近日常交際的部分。 指代與語境依賴: 探討指示詞(Deixis)(如“我”、“這裏”、“明天”)如何依賴於說話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來確定其指稱對象。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s): 分析語言的行動性功能。區分言內行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如請求、斷言、承諾)和言後行為(Perlocutionary Act)(聽者受到的實際效果)。 會話含義與閤作原則: 深入解析格萊斯(Grice)的閤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及其四條準則(信息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方式準則)。重點講解會話含義(Implicature)的産生機製,即我們如何理解那些“沒有說齣來但被暗示”的信息,這是日常交流高效性的基礎。 會話結構: 考察對話是如何被組織和維護的,包括輪次轉換、話題的開啓與維護等社會互動規則。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整體性的語言觀: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係統,從聲波的物理振動開始,經由心智中的抽象規則(音係、形態、句法)進行編碼,最終在社會互動的情境中實現意義的有效共享(語義與語用)。通過係統學習這六個核心領域,讀者將獲得分析和理解任何人類語言結構和功能所必需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鍾榮富


  現職:
  南颱科技大學應用外語係講座教授

  學歷: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語言學博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係研究

  經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係主任(2000-2003)
  颱灣語言暨教學研究所所長(2003-2005)
  客傢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2004-2005)

  著作:
  客傢語專書《六堆文化之變遷與歷史---語言篇》(2001年六堆文化基金會齣版)
  《美濃鎮誌—語言篇》(美濃鎮公所齣版)
  《臺灣客傢語音導論》(五南)
  《臺灣客語概論》(五南)
  《福爾摩沙的烙印—颱灣客傢話》(臺灣省文獻會)
  《文鶴最新語言學概論篇》(文鶴)
  The segmental phonology of Southern Min in Taiwan(文鶴)
  《颱語的語音基礎》(文鶴)
  當代語言學概論》(五南)等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學術專長:
  音韻理論、英語發音教學及臺灣閩南語、客傢語之研究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現代語言學的目標
2. 語言知識
3. 通用語法
4. 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

第一章 語音結構
1.1 基本背景
1.2 發音器官和語音的分類
1.3 子音
1.4 子音:發音方式的分類
1.5 母音
1.6 超音段
1.7 摘要

第二章 音韻學
2.1 音段與音位
2.2 辨異徵性
2.3 音韻的理論架構
2.4 自主音段的音韻理論
2.5 音韻理論的發展:優選理論簡介
2.6 摘要

第三章 詞彙及其結構
3.1 詞彙的內在結構
3.2 構詞的方法
3.3 構詞和語言類別
3.4 摘要

第四章 句子結構
4.1 詞
4.2 詞組結構
4.3 結構單位的測試
4.4 移位變形律
4.5 摘要

第五章 語義的錶述與傳達
5.1 語義的本質
5.2 單詞的語義錶達
5.3 語義和句子
5.4 非關句法的語義
5.5 句子的真假
5.6 摘要

第六章 語用學和言談分析
6.1 預設
6.2 衍推
6.3 指代詞
6.4 語言行為理論
6.5 言談與言談分析
6.6 摘要

第七章 語言和社會之間的互動
7.1 語言:社會鏡子
7.2 語言、方言、口音
7.3 區域性方言
7.4 語言地圖
7.5 語言接觸
7.6 社會性方言
7.7 語言和性別
7.8 語域和稱詞
7.9 禁忌語和委婉語
7.10 語言和文化:薩皮爾沃夫假設
7.11 摘要

第八章 大腦和語言
8.1 人腦的結構
8.2 神經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8.3 失語癥
8.4 失語癥與語言學理論
8.5 摘要

第九章 語言和訊息的處理
9.1 基本背景
9.2 輸入
9.3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9.4 心理語言學的理論
9.5 心理語言學的幾個議題
9.6 摘要

第十章 語言習得
10.1 語言習得的理論
10.2 語言習得的階段
10.3 語法習得
10.4 和語言習得有關的議題
10.5 摘要

第十一章 第二語言習得
11.1 第二語言的定義
11.2 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
11.3 颱灣的英語教學:教學法及教學環境
11.4 影響颱灣學生學習英語的其他因素
11.5 摘要

第十二章 歷史語言學
12.1 語言和語言的進化
12.2 英語簡史
12.3 語言的改變
12.4 漢語小史
12.5 語言擬構
12.6 語言改變的原因
12.7 歷史語言學的相關理論
12.8 摘要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432222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篇:** 說真的,當初會買這本《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主要是因為我的指導教授推薦。我本來對語法學比較有興趣,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在極短的篇幅內,把各個語言學分支的「核心精神」給勾勒齣來,讓你對整個學科的樣貌有一個全麵的掌握。很多基礎教材在講述句法結構時,都會過度簡化,導緻初學者誤以為語言規則就是一堆僵硬的樹狀圖。但這本書很不一樣,它很強調語言的「創造性」和「無限性」,說明規則雖然存在,但人類的錶達能力遠遠超齣瞭我們能想像的固定模型。讀到分析不同語言的詞序差異時,我甚至開始對我母語(颱語)的語序邏輯產生瞭全新的審視角度。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邏輯嚴密,從最基礎的語音到最上層的語用,層層遞進,沒有任何「跳躍感」。對於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我來說,它就像是一張精確的地圖,指引著我該如何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

评分

**第一篇:** 哎唷,這本《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真的是讓我這個對語言學一知半解的門外漢,瞬間開瞭竅!老實說,我原本以為語言學就是一堆艱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讀起來肯定枯燥乏味到想睡覺。沒想到,作者用詞淺顯易懂,而且舉例更是貼近生活,讓我這個從沒修過相關課程的人,也能輕鬆跟上思緒。尤其是書中對於音韻學那部分的解析,簡直是神來之筆!原本光聽課本上的口型圖和符號就頭痛,翻開這本書後,彷彿作者親自在旁邊示範,那些捲舌音、擦音的發音位置,一下子就變得具體可感。而且,不同於市麵上有些學術書隻注重理論的宏觀建構,這本書非常注重「實作」的連結,像是書後附帶的一些小練習,雖然簡單,卻能讓人立刻檢驗自己是否真的吸收瞭知識。讀完第一章,我馬上跑去跟朋友討論「為什麼我們的閩南語跟華語在語音上有那麼大的差異」,那種知識帶來的興奮感,真的不是三言兩語能形容的。總之,對於想入門的讀者來說,這本絕對是首選,它成功地將學術殿堂的知識,轉化成瞭人人可讀的語言科普讀物,功德一件啊!

评分

**第二篇:** 我得說,這次入手這本《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的體驗,簡直是教科書界的「清流」。從排版設計來看,就看得齣齣版方下瞭不少心思,不像有些舊版教科書,字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一樣,眼睛看到一半就開始發酸。這本書的留白設計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光是這點就讓我對它好感度直線上升。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的更新速度上做得非常到位。語言學是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光是語義學和語用學近幾年的新興觀點就不少,這第二版顯然吸納瞭不少新知,不會讓人感覺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討論框架裡。特別是提到社群媒體語言的演變那塊,雖然篇幅不算長,但點齣瞭數位時代下,語言結構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讓人讀完不禁深思:我們現在的溝通方式,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本書的視野夠開闊,不像有些學術書隻顧著自己的小圈圈理論自說自話,它懂得將語言的脈絡拉到更廣闊的社會文化場域去探討,這對一個關注社會現象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太加分瞭。

评分

**第五篇:** 說真的,要在一本書裡把語言學的廣度與深度都顧及到,簡直是個艱钜的任務,但《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做到瞭。對於一個已經有基礎,但想尋求更深入、更係統化觀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就顯現齣來瞭。它不隻是教你「是什麼」,更著重在「為什麼」以及「如何驗證」。書中對於語言習得和語言變異的探討尤其精彩,它將複雜的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理論,用非常清晰的邏輯鏈條串瞭起來,讓我們看到語言係統是如何在個體大腦中運作,又是如何在社會互動中持續變化的。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理論模型的局限性」的討論,作者從不把任何一個理論塑造成不可撼動的真理,而是不斷提醒讀者,語言學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修正和挑戰的過程。這本書的厚度雖然不薄,但讀起來完全沒有冗餘感,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像機械錶的齒輪一樣精準咬閤。如果你是想從「會說話」提升到「理解說話的底層機製」的讀者,這本絕對值得你花時間深入研讀,它會給你紮實的學術基礎和持續探索的動力。

评分

**第四篇:** 這本《當代語言學概論(2版)》的作者,想必是個極度細心的人。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它在處理一些跨文化語言現象的比較時,處理得非常細膩和謹慎,完全避免瞭那種「西方中心主義」的論述陷阱。例如,當討論到某些語言缺乏時態標記時,書中並沒有直接斷言這些語言「不夠精確」,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如何透過語境或詞彙來傳達時間資訊,這纔是真正具有學術良知的體現。這種尊重不同語言結構的態度,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舒服和受啟發。另外,書中很多圖錶和範例都選用得非常巧妙,不是那種老掉牙的「貓在墊子上」這類毫無新意的句子,而是選用瞭一些具有時代感,甚至是帶有颱灣在地特色的語言現象作為輔助說明。這讓學習過程中的代入感大大增強,彷彿身邊的每句話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研究對象。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個引導我們以更開放、更謙遜的態度去觀察人類溝通行為的導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