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分析原理與應用(2版)

儀器分析原理與應用(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正雄
圖書標籤:
  • 儀器分析
  • 分析化學
  • 化學分析
  • 光譜學
  • 電化學
  • 色譜學
  • 質譜
  • 儀器
  • 分析原理
  • 應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國內最完整的儀器分析教科書
 
  本書共二十七章,除第一章儀器原理導論外,其他各章概分六大單元,包括一般儀器分析所含之光譜/質譜、層析及電化學等三主要單元及特別加強介紹的「微電腦界麵」、「電子/原子顯微鏡」/「放射(含核醫)及生化(含感測器及生化晶片)/環境和熱分析」等三單元。
  
  在光譜/質譜單元(共10章)中,介紹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拉曼及雷射、螢光、磷光、化學發光及原子光譜法與核磁共振法、電子自轉共振法,、X光光譜法和質譜法。在層析單元(共3章)中介紹氣相層析、高效能液相層析、離子層析、毛細管電泳、凝膠滲透層析、流動注入法及超臨界流體層析。
  
  在電化學單元(共3章)中介紹各種電位法、伏安電流法及電導電量法。在微電腦界麵單元(共3章)中介紹邏輯閘晶片、運算放大器、類比/數位轉換器、二極體、電晶體及輸齣/輸入晶片應用。
  
  在電子/原子顯微鏡單元(共2章)中介紹各種電子顯微鏡、掃瞄穿隧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在放射/生化/環境和熱分析單元(共5章)中介紹熱分析、各種放射化學分析法、核醫檢驗法、空氣/水汙染物檢測法、化學/生化感測器及微機電技術和化學/生化檢測晶片。
《現代分析化學導論》 本書簡介 《現代分析化學導論》旨在為化學、化工、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分析化學基礎知識框架。本書不僅涵蓋瞭經典分析化學的理論基石,更重點突齣瞭現代分析技術在科研與工業實踐中的前沿應用與發展趨勢,力求將理論深度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 第一部分:分析化學基礎與方法論 本部分構建瞭分析化學的理論基礎,幫助讀者理解化學測量的本質、誤差的來源與處理,並建立嚴謹的實驗設計思維。 第一章:分析化學概述與化學測量基礎 本章首先界定分析化學的範疇及其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核心地位。隨後,深入探討化學測量的基本概念,包括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區彆、測量的準確度、精密度、靈敏度、檢齣限等關鍵術語的定義與相互關係。特彆強調瞭係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來源分析、有效數字的規範使用以及統計學在化學數據處理中的基礎應用,例如標準差的計算、t檢驗和F檢驗在數據比較中的實際操作。 第二章:化學平衡在分析中的應用 化學平衡是理解和預測化學分析結果的關鍵。本章詳細闡述瞭溶液中的酸堿平衡、緩衝溶液的配製與性能、多元酸堿的滴定麯綫繪製與等效點判斷。隨後,深入講解瞭沉澱平衡(溶解度積,Ksp)在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中的作用,以及配位平衡(穩定常數,Kf)在金屬離子絡閤滴定中的原理。通過大量實例展示如何利用平衡常數預測反應程度和選擇閤適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電化學分析基礎 電化學分析是定量分析中應用極其廣泛的一類技術。本章從電化學基本定律(如歐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入手,係統介紹瞭電位分析法(如pH計的原理、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構建與應用)的理論基礎。重點講解瞭伏安法(包括循環伏安法、溶齣伏安法)的極限電流産生機理,以及庫侖法在精確計量中的獨特優勢。內容覆蓋瞭電極的製備、電解池的選擇以及信號處理技術。 第二部分:分離科學與色譜技術 分離是現代分析化學的核心環節,尤其是在復雜基質中對目標組分的有效分離與富集。本部分詳盡介紹瞭各種分離技術,特彆是色譜技術。 第四章:分離技術概述與液-液萃取 本章介紹瞭分離技術的基本分類,如沉澱分離、萃取分離、吸附分離和電泳分離。詳細闡述瞭液-液萃取的理論基礎,包括分配係數、萃取效率的計算。通過Nernst分配定律和pH對萃取效率的影響,指導讀者如何設計高效的萃取流程,應用於樣品前處理和痕量組分的富集。 第五章:色譜分離原理 色譜技術是現代分離科學的支柱。本章深入剖析瞭色譜分離的理論基礎,包括傳質過程、柱效的衡量指標(塔闆數N、分離度Rs、選擇因子α)。詳細討論瞭不同色譜模式——氣液色譜(GC)和液相色譜(LC)——的固定相與流動相選擇原則,以及它們在分析化學中的適用範圍。 第六章:高效液相色譜(HPLC)與氣相色譜(GC) 本章是實踐應用的核心。針對HPLC,詳細介紹瞭反相、正相、離子交換和尺寸排阻色譜的操作細節與應用實例。對於GC,重點討論瞭進樣技術(如分流/不分流)、柱溫程序升溫控製以及檢測器的選擇(如FID、ECD)。本章提供瞭大量實際操作中的故障排除指南和方法優化策略,確保讀者能熟練掌握這兩種主流色譜技術。 第三部分:光譜分析技術 光譜分析是基於物質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的定量和定性工具。本部分係統介紹瞭從傳統原子光譜到先進分子光譜的原理與應用。 第七章:分子光譜學基礎 本章以朗伯-比爾定律(Beer-Lambert Law)為核心,闡述瞭紫外-可見(UV-Vis)吸收光譜的原理、儀器結構(雙光束與單光束)和定量分析中的常見乾擾因素(如斯托剋斯漂移、溶劑效應)。隨後過渡到紅外光譜(IR)和拉曼光譜,重點講解它們在官能團鑒定和分子結構確證中的應用,並對比瞭傅裏葉變換技術(FTIR)相對於傳統掃描儀的優勢。 第八章:原子光譜技術 原子光譜主要用於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章詳細介紹瞭原子吸收光譜(AAS)的火焰法和石墨爐法,闡明瞭原子化過程的重要性。接著,深入探討瞭發射光譜技術,包括電感耦閤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OES)的等離子體産生原理、高分辨率的優勢及其在多元素同時分析中的強大能力。 第四部分:現代分析技術的整閤與應用 本部分關注分析儀器的高效化、集成化趨勢,以及分析化學在環境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最新突破。 第九章:質譜法(MS)原理與聯用技術 質譜是提供分子量和結構信息的強大工具。本章詳細介紹瞭電離技術(如EI、ESI、MALDI)的機製及其對樣品兼容性的影響。重點分析瞭串聯質譜(MS/MS)在結構確證和復雜樣品分析中的應用。本章的重點落腳於聯用技術: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展示它們如何實現高靈敏度的痕量分析。 第十章:化學傳感器與生物傳感器 本章探討瞭分析化學嚮實時、現場監測發展的方嚮。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的構建原理,包括信號轉導機製(如電化學、光學轉導)。重點介紹酶傳感器、抗體傳感器在生物分子檢測中的應用,以及其在過程控製和臨床診斷中的潛力。 第十一章:樣品前處理與質量保證 “垃圾進,垃圾齣”是分析化學的鐵律。本章強調瞭樣品前處理在保證分析結果可靠性中的決定性作用。詳細介紹瞭固相萃取(SPE)、頂空/吹掃捕集、微波消解等現代樣品處理技術。最後,專門章節講解瞭分析實驗室的質量控製與質量保證(QC/QA)體係,包括方法驗證、標準物質的使用、實驗室間比對等,確保分析數據的科學性和可信賴性。 本書特點 1. 理論與實踐並重: 每章理論推導後緊跟實際案例和實驗設計思考題。 2. 圖錶豐富: 配備大量儀器結構圖、光譜圖和流程圖,便於理解復雜儀器的工作原理。 3. 前沿性: 涵蓋瞭質譜成像、微流控芯片分析等新興領域的基礎概念。 4. 麵嚮應用: 強調分析方法在環境監測、藥物分析和材料錶徵中的實際操作流程與限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施正雄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士、國立清華大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係所教授、所長、係主任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工所研究員
  國防部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
  臺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理事長、消基會委員
 
  ◈專長:
  儀器分析、放射化學、化學感測器、無機化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導論及光譜/質譜法
第一章 分析儀器導論
1-1 前言
1-2 分析儀器設計原理
1-3 類比(A)/數位(D)訊號轉換
1-4 分析儀器基本架構
1-5 微電腦基本結構
1-6 二進位及十六進位
第二章 光譜法導論
2-1 電磁波及光波簡介
2-2 電磁波/物質作用及相關光譜法
2-3 光譜分析儀器基本結構
第三章 紫外線/可見光光譜法
3-1 光譜法分析原理
3-2 儀器結構
3-3 光譜法應用
第四章 紅外線光譜法
4-1 紅外線光譜法原理
4-2 分散式紅外線吸收光譜儀
4-3 非分散式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4-4 反射式及全反射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第五章 拉曼光譜法
5-1 拉曼效應及拉曼光譜法原理
5-2 儀器基本結構
5-3 拉曼光譜
5-4 傅立葉轉換拉曼(FT-Raman)光譜儀
5-5 雷射光源
第六章 分子螢光、磷光及化學發光光譜法
6-1 分子螢光及磷光光譜法原理
6-2 螢光光譜儀結構
6-3 螢光物質及螢光量子產率(Quantum yield)
6-4 螢光光譜法在化學分析應用
6-5 磷光光譜儀結構
6-6 化學發光光譜法
第七章 原子光譜法
7-1 原子光譜法簡介
7-2 原子吸收光譜法
7-3 原子發射光譜法
7-4 原子螢光光譜法
7-5 原子光譜法之應用
第八章 核磁共振譜法
8-1 核磁共振譜法原理
8-2 傅立葉轉換核磁共振儀(FTNMR)
8-3 化學遷移
8-4 弛緩時間
8-5 固態核磁共振法
8-6 核子奧佛豪瑟效應及遷移試劑
8-7 磁共振造影技術
8-8 二維核磁共振法
第九章 電子自鏇共振譜法
9-1 電子自鏇共振法原理
9-2 電子自鏇共振儀之儀器結構
9-3 電子自鏇共振法之應用
第十章 X光光譜法
10-1 X光及X光光譜法簡介
10-2 X光吸收光譜法
10-3 X光螢光譜法(XRF)
10-4 X光繞射光譜法
10-5 (X光)電腦斷層掃瞄攝影醫學診斷分析法
第十一章 質譜法
11-1 質譜分析原理及儀器基本結構
11-2 質譜儀離子化源
11-3 加速電場及介穩離子
11-4 質量分析器
11-5 離子偵測器
11-6 同位素質譜求化閤物分子式法
11-7 串聯質譜法簡介
 
第二篇 層析分析法
第十二章 層析導論
12-1 層析法簡介
12-2 層析管柱效率
12-3 範第姆特方程式(Van Deemter equation)
12-4 斯奈德方程式(Snyder equation)
第十三章 氣相層析法
13-1 氣相層析儀器結構及分離管柱
13-2 氣相層析偵測器
13-3 Kovats Index氣相層析分析法
13-4 熱解氣相層析法
13-5 無機金屬氣相層析法
13-6 串聯氣相層析法
第十四章 液相層析/超臨界流體層析法
14-1 高效能液相層析法(HPLC)
14-2 離子層析法
14-3 毛細管電泳法
14-4 凝膠滲透層析法(GPC)
14-5 流動注入分析法(FIA)
14-6 高效能薄層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TLC)
14-7 其他液相層析法
14-8 超臨界流體層析及萃取法
 
第三篇 微電腦界麵儀器分析應用
第十五章 微電腦界麵(一)—邏輯閘、運用放大器及類比/數位轉換器
15-1 邏輯閘
15-2 運算放大器
15-3 類比-數位轉換器
第十六章 微電腦界麵(二)—計數器、輸齣/輸入元件及單晶微電腦
16-1 輸齣/輸入晶片
16-2 振盪器及計數器
16-3 單晶微電腦
16-4 串列/並列傳送組件
第十七章 微電腦界麵(三)—半導體、二極體/電晶體及濾波器
17-1 半導體簡介
17-2 二極體
17-3 電晶體及其應用
17-4 誘電性液晶顯示器及記憶體
17-5 RC/LR線路
17-6 儀器雜訊及處理
 
第四篇 電化學分析法
第十八章 電化學法導論及電位分析法
18-1 電化學分析法導論
18-2 電位法之電位及電極簡介
18-3 電位法之指示電極
18-4 電位滴定法
18-5 電位法測定化閤物分解及形成反應平衡常數(Ksp,Ka,Kf)
第十九章 電化學伏安電流分析法
19-1 伏安電流分析法簡介
19-2 極譜法
19-3 循環伏安法(CV)
19-4 剝除伏安法
19-5 液動式伏安法及其應用
19-6 伏安電流式氣體偵測器
第二十章 電重量/電量/電導性分析法
20-1 電重量分析法
20-2 電解分離分析法
20-3 庫侖電量分析法
20-4 電導性分析法
 
第五篇 電子/原子顯微鏡錶麵分析法
第二十一章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錶麵分析法
21.1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導論
21-2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
21-3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21-4 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ESCA)或X光光電子能譜儀(XPS)
21-5 歐傑電子能譜儀(AES)
21-6 電子探針微分析儀(EPMA)/電子激發X射線能量分散能譜儀(EE-EDS)
21-7 電子繞射儀
21-8 電子能量損失譜儀(EELS)
第二十二章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錶麵分析法
22-1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錶麵分析法導論
22-2 接觸式掃瞄顯微鏡
22-3 非接觸式掃瞄作用力顯微鏡法(NC-SFM)—磁力/靜電力顯微鏡法(MFM/EFM))
22-4 掃瞄近場顯微鏡法(SNFM)
22-5 離子顯微鏡及相關技術
 
第六篇 放射及生化/環境和熱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放射化學分析法
23-1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線與活性
23-2 放射線及中子偵測法
23-3 核反應及核子反應爐
23-4 中子化學分析法
23-5 放射性同位素在化學分析應用
23-6 放射性同位素在醫學診斷/治療應用
第二十四章 環境汙染物分析法
24-1 空氣汙染及汙染物分析
24-2 水汙染及汙染物分析
24-3 絕緣油中多氯聯苯(PCB)汙染及偵測法
24-4 土壤中農藥汙染及偵測法
第二十五章 化學/生化感測器
25-1 化學/生化感測器概論
25-2 壓電晶體感測器(PZ)
25-3 錶麵聲波感測器(SAW)
25-4 電化學感測器
25-5 半導體感測器
25-6 光學感測器-ATR及SPR技術
25-7 生化感測器
25-8 熱/溫度感測器
第二十六章 微機電與化學/生化晶片化學分析法
26-1 微機電係統/實驗室晶片簡介
26-2 微影技術
26-3 蝕刻技術
26-4 沉積技術
26-5 化學晶片
26-6 生物晶片
第二十七章 熱分析法
27-1 熱重分析法(TGA)
27-2 熱差分析法(DTA)
27-3 微差掃描熱量法(DSC)
參考文獻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9752
  • 規格:軟精裝 / 952頁 / 19 x 26 x 4.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編輯大意
 
  本書提供一般大學研究所研究生及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和醫藥學院學生與從事化學分析之研究機構,醫療機構及工業上各種研究人員之實用儀器分析基本知識,除一般儀器分析技術外,本書將介紹應用在分析儀器訊號收集、處理及控製之微電腦界麵基本知識,以及簡介一些常用生化/環境感測器檢測方法。
 
  本書將儀器分析概分二十七章,除第一章儀器原理及導論介紹分析儀器之儀器原理結構及微電腦基本結構外,其他各章類分六大群(篇):(一)導論及光譜/質譜,(二)層析分析法,(三)電化學分析法,(四)微電腦界麵儀器分析應用,(五)電子/原子顯微鏡分析法,及(六)放射及生化/環境和熱分析法。在第一篇「光譜分析法」中將介紹:(1)紫外線/可見光光譜法,(2)紅外線光譜法,(3)拉曼及雷射光譜法,(4)螢光、磷光及化學發光光譜法,(5)原子光譜法,(6)核磁共振譜法,(7)電子自鏇共振分析法,(8)X光光譜法,及(9)質譜法等九種分析法。在第二篇「層析分析法」中,將介紹(1)氣相層析法及(2)液相層析法之各種層析技術。在第三篇「微電腦界麵儀器分析應用」中將介紹(1)邏輯晶片,(2)運算放大器,(3)類比/數位轉換器,(4)數位/類比轉換器,(5)輸齣/輸入晶片,及(6)單晶微電腦晶片等在儀器分析上之應用。在第四篇「電化學分析法」中將介紹(1)電位分析法,(2)伏安電流分析法,及(3)電量分析法。在第五篇「電子/原子顯微鏡分析法」中將介紹(1)各種電子顯微鏡分析法,及(2)原子顯微鏡分析法。在第六篇放射及生化/環境和熱分析法中將介紹(1)放射化學分析法,(2)環境/生化感測器,(3)微機電及化學/生化晶片分析法,及(4)熱分析法。本書附有參考資料,以供參考。本書如有未盡妥善或遺誤之處,敬請各位先進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儀器分析原理與應用(2版)》真的挺不錯的,尤其對我們這種需要經常跟儀器打交道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裡對光譜分析的介紹相當深入,從最基礎的原理到實際操作的細節都有涵蓋到,像是原子吸收光譜(AAS)和感應耦閤電漿質譜儀(ICP-MS),那些複雜的物理化學概念,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我以前唸書時總覺得這些東西很抽象,但翻開這本書後,好多以前搞不懂的地方都豁然開朗瞭。特別是關於儀器校正和誤差分析的部分,提供瞭很多實用的錶格和案例,讓我知道在實驗室裡怎麼纔能讓數據跑得更漂亮、更可靠。我覺得對於剛接觸儀器分析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入門首選,它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隻會堆砌公式,而是真正考慮到讀者如何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檢測工作中。而且,第二版的更新也跟得上時代,加入瞭更多關於新一代儀器技術的介紹,這點我很欣賞。

评分

作為一個在業界打滾多年的技術員,我發現市麵上的教材往往都偏嚮學術研究端,對於品質管製(QC)或環保監測等工業應用場景著墨不深。這本《儀器分析原理與應用(2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用大量的篇幅介紹瞭線上分析係統(Online Monitoring)的架構,以及如何確保長時間運作下的儀器穩定性,這對我們工廠的製程監控來說至關重要。例如,關於樣品前處理的章節,不隻是教你怎麼配標準品,更討論瞭不同基質(如高鹽度、高黏度溶液)對偵測靈敏度的實質衝擊,並且提供瞭多種應對策略,從物理過濾到化學萃取,都有詳細的步驟說明。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道怎麼做」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在惡劣條件下還能做好的」實戰指南。

评分

坦白說,剛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厚度有點嚇到,想說會不會又是那種硬梆梆、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的學術著作。沒想到,作者在敘述複雜的電子學原理和訊號處理時,使用瞭非常流暢的筆法。舉例來說,當他們解釋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FTIR)中,乾涉儀的原理時,作者並沒有直接跳到數學公式,而是先用生活中的「疊影」現象來比喻光的乾涉與破壞,這種「先易後難」的鋪陳方式,讓我覺得學習過程非常舒服。而且,書中穿插瞭不少歷史迴顧,像是某些分析技術是如何被發明齣來的,這些小故事不僅豐富瞭內容,也讓人對這些冷冰冰的儀器產生瞭一種「人情味」,理解背後的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挑戰的,而不是隻把儀器當成一個黑盒子來操作。

评分

這本書在電化學分析這一塊的內容處理得相當細膩,這是我比較少在其他綜閤性儀器分析書籍中看到的優點。作者對電化學感測器的設計、工作電極的修飾技術,以及如何利用循環伏安法(CV)來探討反應動力學,都有非常透徹的闡述。我特別對其中關於生物感測器的章節感興趣,他們詳細解釋瞭酶固定化技術如何提高測量的選擇性和穩定性,這對於未來開發更精密的醫療診斷設備非常有啟發性。文字風格上,這部分略帶有一點點學術研討會的嚴謹感,但依然保持瞭高度的可讀性,並沒有因為技術的尖端性而變得難以消化。總體來說,這本書不僅適閤化學背景的學生,對於想跨領域瞭解生物化學分析儀器的工程師來說,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寶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取得瞭極佳的平衡。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像是走迷宮一樣,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示,不會讓人迷失方嚮。我特別喜歡它在每一章節末尾設計的「實務問答」單元,常常是一些 लैब裡頭會遇到的「疑難雜癥」,像是層析分離不完全怎麼辦、或是質譜訊號不穩定該怎麼排查,作者的解答既專業又帶著一種老行傢的經驗談,讀起來讓人覺得很受用。相較於其他強調理論推導的參考書,這本更注重儀器的「行為模式」,像是不同類型的層析管柱對樣品選擇性的影響,或是流動相組成的微小變化如何導緻分析結果的天翻地覆,這種貼近實務的描述,讓我在處理那些「不聽話」的儀器時,多瞭幾張有效的底牌。我甚至會把書裡提到的一些儀器維護小技巧,直接貼在我的工作站旁邊,儼然成瞭一本行動參考手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