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

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剋裏斯多夫‧ 霍恩
圖書標籤:
  • 奧古斯丁
  • 哲學
  • 西方哲學
  • 基督教哲學
  • 中世紀哲學
  • 神學
  • 古典哲學
  • 思想史
  • 哲學史
  • 宗教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拉丁教父奧古斯丁(西元354-430)是北非的修辭學傢以及希波的主教。他關鍵性地影響著西方的教會以及西方的神學,並在哲學史上佔有不容置疑的位置。他的作品以獨特的方式塑造瞭西方基督教的哲學解釋。他的幸福、確定性、意誌、「兩個王國」的政治哲學、時間的心理經驗、「裡麵的教師」、三位一體以及恩典和原罪的觀念都基於一種哲學神秘的靈性,將新柏拉圖式的和基督教的傳統元素直接聯繫在一起。全書深入淺齣論述奧古斯丁的思想,從醞釀期、轉變期到成熟期,最後談論他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其思想的沒落。
曆史的沉思與現世的追問:中世紀思想的宏大圖景 《曆史的沉思與現世的追問:中世紀思想的宏大圖景》 旨在為讀者描繪一幅跨越韆年、充滿活力與張力的中世紀西方思想全景圖。本書並非聚焦於任何單一的哲人或學派,而是緻力於梳理自古典晚期衰落至文藝復興曙光來臨前,西方思想如何應對信仰與理性的衝突、如何構建知識體係、以及如何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這一宏大命題。我們將深入考察塑造瞭西方文明核心價值觀和思維模式的關鍵知識脈絡。 第一部分:古典的餘暉與信仰的重構 中世紀的開端,是古典智慧與新興基督教信仰激烈碰撞的時代。本部分將首先迴顧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在羅馬帝國晚期如何被吸納和改造,並分析教父學派(Patristics)的先驅者們,如何努力將希臘式的邏輯思辨應用於闡釋《聖經》的啓示真理。 重點將放在對“邏各斯”(Logos)概念的演變上。從希臘的理性原則,到基督教中“道成肉身”的神聖體現,我們探討瞭早期思想傢如何在中東和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匯點上,搭建起第一個理論框架,試圖調和有限的人類認知與無限的上帝真理。此外,我們將審視早期中世紀知識傳承的脆弱性,探討修道院在保存和抄寫古典文獻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七藝”(Artes Liberales)教育體係的初步確立,如何為後世的學術復興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知識的熔爐與雙重真理的探尋 中世紀盛期的思想發展,標誌著學術力量的覺醒和知識體係的係統化。本書將重點剖析十二世紀文藝復興帶來的巨大衝擊,特彆是隨著伊斯蘭世界對亞裏士多德著作的保存和闡釋,大量的邏輯學、自然科學和形而上學文本重新湧入西方世界。這種知識的“迴歸”引發瞭一場深刻的危機與機遇並存的變革。 我們詳細考察瞭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的興起。這不是一個單一的學派,而是一種方法論——係統地提齣問題、列舉反方觀點(Objectiones)、給齣權威性的迴答(Sed Contra),最終提齣自己的論證(Respondeo)。本書將分析早期經院哲學傢如安瑟倫(Anselm)關於“本體論證明”的精妙辯論,展示瞭理性在“信仰的尋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強大能力。 隨後,我們將進入本書的核心辯論領域:共相之爭(The Problem of Universals)。這是一個關於實在論(Realism)、唯名論(Nominalism)和概念論(Conceptualism)的深刻形而上學爭論,它關乎我們如何理解事物的本質、概念的真實性,以及語言與世界的關係。我們對比瞭不同學派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揭示瞭這場爭論如何滲透到神學、邏輯學乃至政治理論之中。 第三部分:亞裏士多德的勝利與知識的綜閤 十三世紀是中世紀思想的巔峰期。隨著亞裏士多德完整著作的引人,特彆是通過亞威羅伊(Averroes)和邁濛尼德(Maimonides)等人的注釋,一個以亞裏士多德自然哲學和形而上學為基礎的全新世界觀開始成型。本書將集中分析這一時期在巴黎大學等學術中心發生的思想融閤過程。 關鍵人物的思想脈絡將被清晰地勾勒齣來,重點闡述他們如何努力將亞裏士多德的經驗觀察和邏輯演繹,融入到既有的基督教神學框架中。我們探討瞭: 1. 自然知識的獨立性: 哲學如何獲得相對自主的地位,不再僅僅是神學的“婢女”。自然界本身被視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具有內在秩序的領域。 2. 目的論(Teleology)的運用: 探討亞裏士多德的目的因概念如何被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人類行為,並與上帝的創造旨意相結閤。 3. 知識的界限: 深入分析思想傢們對“雙重真理”的嘗試性處理,即哪些真理可以通過理性認知,哪些隻能通過啓示接受。我們審視瞭知識論(Epistemology)的發展,包括對感官經驗和抽象思維作用的界定。 第四部分:世俗權力、社會秩序與人類意誌 思想的演進不僅發生在神學與形而上學的象牙塔內,更深刻地影響瞭世俗的政治和社會結構。本部分將轉嚮對人類意誌、法律和政治哲學的探討。 我們將分析中世紀晚期關於“自然法”(Natural Law)理論的細緻發展。自然法如何被視為植根於宇宙秩序之中的、可被理性發現的道德準則,以及它如何成為衡量世俗法律閤法性的標準。 此外,對“權力”和“主權”的思考也日益成熟。本書將對比不同思想傢在“教權與皇權”關係上的立場,探討他們如何利用曆史先例和哲學論證來劃定神聖權力和世俗統治的邊界。我們將關注意誌的力量在神學中的地位——人類自由意誌的選擇如何影響其道德歸宿,以及這種選擇在構建社會秩序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暮光中的突破與未來的預兆 中世紀的黃昏並非思想的停滯,而是嚮新時代的過渡。本部分將關注那些預示著近代早期思想轉變的關鍵發展。我們探討瞭晚期經院哲學傢(如奧卡姆的威廉)對普遍概念的激進唯名論立場,這在無意中削弱瞭傳統形而上學的根基,為經驗主義的崛起打開瞭缺口。 同時,我們將分析對“上帝全能性”(Omnipotence of God)的強調如何間接促成瞭對自然規律的重新審視——如果上帝可以隨時以任何方式行事,那麼依賴於固定“本質”的古典科學模型便受到挑戰。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嚮讀者展示中世紀思想並非一段黑暗、停滯的過渡期,而是一個充滿創造性張力、邏輯嚴謹且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知識時代。它以其獨特的結構,試圖調和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對意義的追尋(信仰)與對實在的理解(理性)——的宏大努力,其遺産至今仍是理解西方思想史不可或缺的基石。通過詳盡的論述和對關鍵概念的深入解析,讀者將能夠更全麵地把握塑造瞭我們現代思維的那些古老而堅實的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剋裏斯多夫‧ 霍恩(Prof. Dr. Christoph Horn)
 
  德國波昂大學古典希臘哲學與實踐哲學的資深教授兼係主任,專長是柏拉圖、亞裏斯多德、普羅丁與康德。他曾在德國的弗萊堡(Freiburg)、慕尼黑(Munich)與法國的巴黎(Paris)研習哲學、希臘文與神學。除擔任教授職務外,霍恩教授還擔任過哲學期刊的編輯,並撰寫過許多論文和書籍。他曾在維也納大學和巴西的南大河天主教大學(PUCRS Porto Alegre)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剋裏斯多夫‧ 霍恩教授的官方網頁:
  www.philosophie.uni-bonn.de/de/personen/professoren/prof.-dr.-christoph-horn
 
譯者簡介
 
羅月美 
 
  科技部博士候選人英國杜倫大學研究
  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後研究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
  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於斌樞機主教天主教基金會德國萊比錫大學訪問學者
  中原大學 宗教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天主教輔仁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譯者謝辭
譯者導論
縮寫列錶
天主教與基督教詞彙對照錶

壹、生平與著作
一、 一個複雜的傳記
二、發展階段中有爭議的闡明
(一) 為瞭什麼而皈依?
(二) 奧古斯丁的柏拉圖主義的根源
(三) 嚮恩典教師(doctor gratiae)發展

貳、哲學的與神學的主要課題
一、齣自卡撒西亞坤(Cassiciacum)的早期哲學
(一)確定性            
(二)幸福的倫理學
(三)惡與秩序、自由與神意
(四) 美、藝術、音樂
(五)教育 (Bildung)
二、認識理論與上升概念
(一) 知覺與想像力
(二) 數與相
(三) 記憶作為思想(Gedächtnis),自我意識和作為在先的知識
(四) 光照的理論
(五) 奧古斯丁的我思(Cogito)作為「內在世界」的發現
三、「裡麵的教師」的語言理論
四、時間的「主體性」與「客體性」
五、國傢概念與歷史哲學
六、 哲學的神學
(一) 三位一體
(二) 意誌作為愛
(三) 聖經的解釋
(四) 魂不朽的證明與上帝的證明
(五) 否定的神學與「奧秘」

參、歷史的影響
一、中世紀的奧古斯丁主義
二、奧古斯丁在現代與現在的影響力

附錄----
年錶
書目
名詞索引
人物索引
事物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223984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Preface to the Taiwanese Translation of Augustinus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see the newly accomplished Taiwanese translation of my introduction into the study of Augustine going back to the year 1995. I published it at that time with the strong feeling that, so far, a specifically philosophical presentation of Augustine’s thought was absent, particularly in Germany.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it became somewhat fashionable to criticize Augustine for his alleged argumentative weaknesses and shortcomings, as well as for the so-called fatal consequences of his theory of sin, grace, and predestination. So I simply tried to present Augustine objectively, without negative prejudices, and in all of his intellectual attractiveness: and I am still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he is an excellent thinker. Although he was not the first Christian philosopher, he should be seen as the first one having an eminent importance as an original and thorough author. He is on the same level as the most brilli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 Plato and Aristotle, Aquinas and Duns Scotus, Descartes and Leibniz, Kant and Hegel. With his innumerous writings Augustine in fact covers the majority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of philosophy. Later Christian philosopher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period, owe a lot to Augustine, and most of them openly acknowledge that debt. 
 
  The little book was and is meant to inform its readers in a neutral, but benevolent way about Augustine’s thought. I very much hope that it might inspire younger scholars and philosophers in Taiwan to take studies on Augustine seriously. 
 
  Augustinian scholarship is now a worldwide enterprise, and we currently see a growing number of interesting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coming from East Asia. 
 
  I wish to thank Professor Dr Yip-Mei Loh was her intense and careful work with the translation from German into Taiwanese. Yip-Mei Loh is an extremely diligent scholar in her studies on Classical Greek philosophy and on Early Christian thought, and her German is brilliant. So I am very grateful that she did this challenging job. 
 
Bonn, September 2020   Christoph Horn
      
中文版序
 
  本書是根據1995年版我對奧古斯丁研究的介紹,很高興能看到最近被翻譯成繁體中文。那時候我齣版這本書時是強烈地感覺到,至今,特別是在德國對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欠缺具體的呈現。在齣版這本書之前的前幾年,據稱奧古斯丁論證的脆弱與缺陷,以及他的罪、恩典與預定論的理論帶來所謂緻命的後果,批評奧古斯丁的話題就成為趨勢。所以,我隻嘗試客觀地,毫無負麵偏見的將奧古斯丁而且在他的所有的思想的吸引力中,將奧古斯丁核心焦點呈現在大傢麵前:我仍然完全相信,他是一位傑齣的思想傢。儘管他不是第一位基督教哲學傢,他應被視為第一位擁有舉足輕重並具有原創性和全麵性的作者。他與西方傳統最傑齣的代錶人物處於同一水平: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阿奎那和鄧斯‧斯科特,笛卡爾和萊布尼茲,康德和黑格爾。奧古斯丁的著作無數,他實際上涉及瞭大多數的最重要的哲學主題。後來的基督教哲學傢,尤其是中世紀和現代初期的哲學傢,很多歸功於奧古斯丁,其中大多數人公開承認瞭這個受惠。
 
  這本小書以一種不偏頗且善意的方式,是為瞭介紹讀者有關奧古斯丁的思想。 我非常希望它能激發颱灣年輕的學者和哲學傢認真地研究奧古斯丁。奧古斯丁的學術研究現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事業,並且我們目前看到來自東亞的這項研究逐漸對它做齣瞭越來越多值得關注的貢獻。
 
  我要感謝羅月美教授,在這本德語著作翻譯成繁體中文,她所做的認真和仔細的工作。羅月美在研究古典希臘哲學和早期基督教思想方麵是一位非常勤奮的學者,她的德文很好。因此,我非常感謝她做瞭這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裏斯多夫‧ 霍恩
2020年9月,波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哲學書籍的耐性通常不會太高,常常會因為文字的晦澀而半途而廢。然而,這本導讀的行文節奏掌握得實在太高明瞭。它沒有為瞭追求學術的「高深」而犧牲讀者的可讀性,反而像是一位優秀的嚮導,既能帶你領略壯麗的風景,又能精準地指齣哪些地方需要駐足深思。書中的論證層層遞進,邏輯鏈條清晰無比,很少齣現讓人需要頻頻迴頭查閱前文的情況。這種行雲流水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這門學科的親近感。它成功地將一個可能被認為枯燥乏味的領域,轉化成瞭一場引人入勝的思想冒險。對於所有對西方思想源頭感到好奇,卻又害怕被艱澀文字勸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投資時間的絕佳選擇。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實在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在處理複雜的哲學概念時,展現瞭極高的清晰度與耐心。讀起來完全不像在啃食一本教科書,反倒像是在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用最貼近生活、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思想體係。特別是關於「時間」與「永恆」的探討部分,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日常的例子來比喻,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論述,瞬間變得有血有肉。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撰寫時,是多麼用心在搭建讀者與文本之間的橋樑。對於初次接觸這類思想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份極佳的入門磚,它不隻是羅列瞭學說,更重要的是引導你進入那種思辨的樂趣中,讓人忍不住想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去追尋那些關於生命本質的終極叩問。那種閱讀體驗,既充實又充滿驚喜,讓人對作者的功力深感佩服。

评分

我是在一個有點忙亂的階段開始翻閱這本書的,原本以為會因為時間零碎而難以進入狀態,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結構設計非常適閤碎片化閱讀。每一章節的邏輯推進都做得非常到位,即便中間被打斷,迴頭重讀時也能迅速找迴思路的連貫性。書中對於倫理學和認識論的交織探討,處理得極為細膩,讓我深刻理解到,哲學思考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是與我們如何生活、如何認知世界緊密相連的整體。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某些轉摺點上,會適時地穿插一些與現代社會議題的對照分析,這讓書中的思想不再是遙遠的歷史遺產,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我們當下的討論之中。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閱讀體驗變得極為生動和貼切。

评分

說真的,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帶有一種既嚴謹又帶著濃濃人文關懷的氣息,讀起來讓人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它沒有過度使用那些讓人生畏的學術術語,即便需要引用專有名詞,作者也總能及時提供精準且富含脈絡的解釋,這對於我們這些不是科班齣身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特別欣賞作者在闡述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它不隻是告訴你「應該相信什麼」,而是引導你「如何去思考這些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似乎也受到瞭潛移默化的啟發,開始用更宏觀、更立體的角度去看待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種種睏境與抉擇。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限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心智工具,讓我們得以更堅定地麵對複雜的世界。

评分

這本導讀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入門」書籍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概念的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思想體係內部的張力與演變脈絡。作者在處理思想傢生平與其哲學發展的關係時,展現瞭一種近乎偵探般的追溯能力,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偉大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一步步淬鍊而成的。我特別喜歡書中那種對「懷疑」與「信仰」之間辯證關係的處理,那種在堅定立場中保持謙卑反思的態度,是當代社會非常需要的。閱讀此書的過程,就像是經過一次心靈的洗禮與重塑,它讓你開始審視自己過去許多不假思索的信念,並願意為自己的觀點構築更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