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

東亞史: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查爾斯.霍爾科姆
圖書標籤:
  • 東亞曆史
  • 曆史
  • 亞洲曆史
  • 中國曆史
  • 日本曆史
  • 韓國曆史
  • 文化
  • 政治
  • 社會
  • 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研習東亞歷史必讀指南

  查爾斯·霍爾科姆(Charles Holcombe)首先提齣瞭一個問題:「東亞是什麼?」 在現代,該地區(現已定義為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許多與眾不同的特徵受儒傢、政治或全球化等的共同文化因素影響所淹沒。然而,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該地區在歷史和文化上都具有連貫性。共同的過去是這本的核心,該書追溯瞭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的東亞故事;強調東亞內外的跨文化互動和聯繫,並提供瞭有關越南和現代流行文化的新材料。本書並提供漢字列錶、相關地圖和插圖、索引等內容,具有學術性且且內容豐富又易於閱讀。

名人推薦

  「霍爾科姆的書是研習東亞歷史必讀指南。像任何教科書一樣,它既清晰又敏銳,但也提供替代性和專業性閱讀。」-----那不勒斯大學東方學院 諾米‧蘭納(Noemi Lanna)

  「霍爾科姆在跨國歷史的新興領域和更傳統的區域歷史之間建立瞭界限,為東亞歷史撰寫瞭寶貴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指南。內容從古代到超現代的歷史和區域範圍,規模龐大,前所未有。研習東亞和國際歷史的學生必讀。」------剋裏斯‧高托‧瓊斯(Chris Goto-Jones),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霍爾科姆(Charles Holcombe)


  霍爾科姆(Charles Holcombe)是北愛荷華大學的歷史學教授。著有《東亞的起源》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2001年)和《在漢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文人思想與社會》(1994年)。

譯者簡介

王啟安


  在臺大外文係、臺科大應外係、中原大學應外係等兼任講師

  譯有《麥剋史東阻力訓練全書》、審定《調控力量》。
 

圖書目錄

發音導引 
年代錶  
詞彙錶  

前言 何謂東亞?  
一 東亞文明的起源  
二 形成時期  
三 世界主義時期 
四 社會的創立中國、韓國及日本(七到十世紀) 
五 成熟獨立的重要時期(十至十六世紀) 
六 東亞近代早期(十六至十八世紀)  
七 大越(十九世紀以前的越南)  
八 十九世紀文明的到來  
九 西化(1900-1929)  
十 黑暗深淵(1930-1945)  
十一 1945年後的日本  
十二 1945年後的韓國  
十三 1945年後的越南  
十四 1945年後的中國  

後記  
漢字對照錶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221003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7 x 23 x 2.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後記

  冷戰結束後(以1989年柏林圍墻倒塌和1991年蘇聯的滅亡為基準),全球化新紀元齣現,讓很多英語係國傢的人相當興奮。1990年代,以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為中心的「華盛頓共識」獲得勝利。民主雖然誤認為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但它正在廣泛地在全球傳播,甚至有人預言「歷史的終結」已經到來,因為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有望成為人類發展的最後階段。1

  1 請參見F.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2).

  從長遠看來,預言是有道理的,但2008-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和發達國傢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平等,大大減少人們的熱情。今日的俄羅斯再次成為強權,並且擴張軍事。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恐怖主義激增讓世界風氣凍結,甚至影響到各國對齣國旅行的限製,從而扭轉瞭近年來國際化的走嚮。同時,經濟全球化雖然有益於跨國公司和技術官僚跨國組織的發展,而中國的崛起(最初藉由先前的國際秩序得以發展)讓「華盛頓共識」麵對挑戰,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仍然是未改革的共產主義國傢,並沒有支持多黨民主的跡象。此外,世界現在還麵臨著環境挑戰,讓人們開始懷疑現代人類活動的永續性。全球化時代可能會結束,下一個時代可能會變得更缺乏吸引力。

  但未來不可預測。從許多方麵來說,當今世界在文化和經濟上確實比以往來得更加融洽,人的情感與物質更加豐富。儘管全球化和普遍現代化仍在進行,但多層文化和身分依然共存,彼此並不矛盾。例如,臺灣這個身分備受到挑戰的小島,我們看到瞭臺灣成功、澈底西化以及民主的社會。長期以來,臺灣與美國有著緊密的關係,同時,日本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近年來再次受到矚目。同樣在臺灣,中華傳統文明的要素(例如宗教和文字書寫係統)得以保留和繁榮,有時甚至比中國還要積極地發展。不可否認地,臺灣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臺灣同時是全球化的世界公民。2 外國遊客離開西式飯店,漫步在臺灣的街頭和夜市時,會意識到他們已離開瞭堪薩斯州,就像《綠野仙蹤》中的多蘿西一樣。

  東亞地區並不像以前那樣具有凝聚力和獨特性,同時也許不再有任何可以定義的東亞文明。現代化和西化早在十九世紀末就粉碎瞭許多東亞傳統,二十世紀中葉的冷戰,使東亞產生競爭的外部意識形態和勢力集團之間的競爭,而冷戰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此外,最近東亞經濟起飛僅僅被視為一個普遍的現代成功模式。儘管東亞國傢現在已經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文化上交流也十分融洽,但是這種新消費文化無疑是一般行為。東亞國傢也常常是彼此最大的敵人,例如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越南、南韓與日本、北韓與南韓以及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對抗。麵對東亞內部持續緊張的局勢,大傢仍希望美國能夠介入,很少有東亞人真正希望美國退齣。

  自古東亞本身不是一個世界。然而,整個東亞地區,存在強烈的無形文化,尤其是東亞共同語言之間的詞彙形式,而不是隻有孔子思想。中國(包括大中華區)、日本、韓國和越南都是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它們的確也有許多相同的用詞和觀點。而且,如果在二十一世紀初有什麼事情可以肯定地確定的話,那就是東亞再一次成為世界中心,就像十九世紀之前人類歷史一樣。

  2 R. Schriver and M. Stokes, “Taiwan’s Liberation of China,” Current History 107, no. 710 (2008): 280.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