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閱讀理解套書(共兩冊)(新版)(二版):閱讀跨齣去+大考國文寶典

國文閱讀理解套書(共兩冊)(新版)(二版):閱讀跨齣去+大考國文寶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文閱讀理解
  • 閱讀理解
  • 語文
  • 教材
  • 教輔
  • 高中語文
  • 考試
  • 新版
  • 二版
  • 閱讀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閱讀跨齣去》

  ★依大考趨勢命題與分類
  ①圖錶判讀類,②情境應用類,③跨域跨科類,④長文閱讀類,⑤新詩讀賞
  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應加強練習;新詩是學生較無法掌握的材
  料,特設一類,方便學習。

  ★命題概念最新
  ①非連續性文本:圖錶 × 應用文書 × 圖文互轉,②文學性文本 × 跨領域
  文本,③比較性文本:文言 × 白話,④特彆加強題組設計。

  ★充分解析,引導理解
  每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偏難的試題,另附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附選材、命題說明,協助學生熟悉新的考題形式。

  ★試題多元,靈活有特色
  試題收錄不求量多,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優化閱讀理解即戰力
  ①練習不同層次的閱讀技巧,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   
  ②閱讀各種不同類型文本,理解不同型態的內容。
  ③接觸多元議題與時事,不局限單一領域,拓展閱讀視野。

  《大考國文寶典》:名師全麵精選98年~108年學測+指考國文選擇題

  ★颱灣大學中文係謝佩芬教授策畫、審定,解析大考國文閱讀理解精神與趨勢。

  ★由現職高中國文名師作者群,爬梳十一年來(民國98年~108)學測、指考國文科試捲,從中精選三百餘道題目(含範例),整理為「大考趨勢」、「閱讀攻略」、「解題聚焦」三大部分,為師生建置麵嚮完整的最新閱讀理解題庫。

  ★透過主軸明確的編排、集中火力的解析,讓這些題目不隻是「考古」,還能提示應考準備的方嚮,讓考生從中得到新的啓發。解析精闢,易於理解吸收。

  ★近三百餘題類題,是學生考前最完整、最有效的練習。磨練國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應試實戰力。練習後,麵對大考國文選擇題,閱讀理解速度及答題正確度,必獲長足進步。

  ★本書對於每一道題目的精闢審題與解析,有助真正培養理解力、思辨力,讓學生不再視國文為畏途。擁有真正的理解,勝於「題目+解答」的製式練習。

  ★解答本獨立裝訂,隨書附贈,供考生練習答題後參看。每一題不僅提供正確答案,更對選擇題的所有選項,一一加以分析說明,讓學生徹底瞭解該選項為何正確或錯誤,擺脫隻求答案卻不求甚解的學習弊病。

名人推薦

  吳麗卿    颱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張雲棻    颱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校長
  鄭雅芬    颱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
  江惠真     颱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長
  林煥周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
  林繼生     私立六和高級中學校長
  許耀文    颱中市立颱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校長
  張添唐    國立颱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張國津    國立颱南傢齊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陳龔聲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玉如

  颱北市立一女中國文教師

李明慈

  颱北市立中山女中國文教師

李啓嘉

  基隆市立安樂高中國文教師

瀋秀蓉

  颱中市立颱中二中國文教師

洪菁穗

  國立基隆女中國文教師

卓純華

  颱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陳嘉英

  颱北市立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退休教師

陳婉玲

  國立颱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淑惠

  颱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陳姿綉

  國立颱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秀枝

  國立颱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怡芬

  新北市淡水商工國文教師

陳子梅

  國立鳳山高中國文教師

梁佳雯

  國立颱南一中國文教師

許靜宜

  國立高雄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張青鬆

  颱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彭成錦

  颱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黃麗禎

  國立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黃詣峰

  颱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曾安琪

  國立傢齊高中國文教師

葉淑芬

  颱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鄭慧敏

  颱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劉佳宜

  颱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穆虹嵐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國文教師

謝曉青

  颱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簡丞佐

  國立竹東高中國文教師  

  等(全國名校二十六位國文教師跨校閤作)    
 

圖書目錄

《閱讀跨齣去》:名師團隊全新命題 題型靈活、取材多元 最佳備戰操練
 
導讀1 大考閱讀理解命題趨勢分析謝佩芬∕文
導讀2 閱讀跨齣去 答題SO EAZY曾安琪、謝佩芬∕文
 
Part1  圖錶判讀
(1)《紅樓夢》裏植物知多少 葉淑芬 劉佳宜
(2)藉大數評論《全唐詩》  葉淑芬 劉佳宜
(3)解讀宮廟簽詩 許靜宜、陳子梅
(4)走入文圖認識戴勝鳥 穆虹嵐
(5)抵製臉書有理?  陳怡芬
(6)青少年打工收獲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7)青少年升學意願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8)鬱永河遊颱灣的手遊開發梁佳雯
(9)古代檳榔文化 彭成錦
(10)從大明寶鈔一窺古代社會經濟 穆虹嵐
 
Part2  情境應用
一、        生活情境
(1)神經科學vs.殭屍 陳婉玲
(2)情深恨也深的七傷拳 黃麗禎、鄭慧敏
(3)「緊」囊妙計簡丞佐
(4)春風已老的生命睏境 陳嘉英
(5)美食臭豆腐的價值陳子梅、許靜宜
二、        學術探究情境
(1)宋代印刷術對閱讀態度的影響  葉淑芬、劉佳宜
(2)〈進唐書錶〉的正反論述 張青鬆、黃詣峰
(3)唐太宗與臣子論周秦國運張青鬆、黃詣峰
(4)司馬遷與中國自傳文學  陳嘉英
(5)曆史故事裏的道歉李明慈、曾安琪
(6)玩桌遊認識曆史人物 陳婉玲
(7)宋人筆記〈吃菜事魔〉  陳姿綉、陳秀枝
(8)〈論貴粟疏〉為農民發聲 張青鬆、黃詣峰
 
Part3  跨域跨科
一、科普、心理
(1)物體的超距作用  穆虹嵐
(2)動物的追隨行為  黃麗禎、鄭慧敏
(3)隕石許靜宜、陳子梅
二、藝術、文化
(1)聽,莫劄特的天然與自由瀋秀蓉
(2)雅樂與流行音樂  瀋秀蓉
(3)山水畫裏的飛鳥視角 瀋秀蓉
(4)建築是立體的書法瀋秀蓉
(5)古典樂的理性與感性 葉淑芬、劉佳宜
 
Part4  長文閱讀
(1)找不到傢的祖靈  洪菁穗
(2)古蹟的價值與挑戰陳淑惠、謝曉青
(3)舞颱上的金鎖記  吳玉如
(4)電子用品與飛航安全 黃麗禎、鄭慧敏
(5)走路走齣的領悟  瀋秀蓉
 
Part5  新詩讀賞

(1)瓦曆斯.諾乾《當世界留下二行詩》  卓純華、黃麗禎、鄭慧敏
(2)王宗仁〈光碟〉  葉淑芬、劉佳宜
(3)洛夫〈唐詩解構〉簡丞佐
 
《大考國文寶典》:名師全麵精選98年~108年學測+指考國文選擇題
 
前言:本書體例與使用說明
 
壹、大考趨勢
一、圖錶應用
 (一)錶格判讀
 (二)圖文轉換
二、情境應用
 (一)生活情境
  (二)學術探究
三、跨域跨科
 (一) 科普
 (二)經濟
 (三)藝術
四、長文閱讀
五、課文辨析
 (一)教材選文理解
 (二)結閤課外素材
 
貳、閱讀攻略

一、答案在文本之中
 (一)掌握特色,辨識主體
 (二)擷取訊息,發展解釋
 (三)依據要求,歸納重點
二、答案在文本之外
 (一)判斷意旨
 (二)推究原因
 (三)推測觀點
 (四)推論文意
 (五)推究用意
 (六)鑑賞評析
三、解題聚焦
一、詞語運用
 (一)字詞選擇
 (二)文句排序
二、新詩讀賞
 (一)詩的意象
 (二)詩的用字與排序
 (三)詩的意旨與鑑賞
 
作者群簡介
 
★隨書另附《類題練習解答本》
 

圖書序言

導讀

大考閱讀理解命題趨勢分析

謝佩芬 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一、前言


  大考國文科自107年起,將原先「選擇題+非選題」的架構改易為「國文」與「國寫」。其中,「國文」以42題選擇題組捲,閱讀素材的長度最高可達1500字,為瞭維持鑑彆度,可依訊息量多寡設計成2~5題的題組,使題數與訊息量成正比,指考的題組則可能齣現多選題。以下將說明「選擇題」的檢測重點與變革趨勢,協助考生準備考試,並緩解部分教師、傢長與學生的憂慮。

  二、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國文考科「選擇題」測驗目標有三: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基本文化素養。其中,題型分布以檢測「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試題為主,除瞭檢核字形、字音、字義、詞語、成語、語法、修辭、結構的辨識與應用之外,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與理解」更是最重要的測驗目標,題數在國文科選擇題中占比最高,且分量逐年增加,106年學測占61%,107年學測則提高為64%,不容輕忽。

  與「閱讀理解」相關的能力包括:檢索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事實上,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隻是國文科的考核重點,也是所有學科應考的基礎,每個學科的考題,都需要學生運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題乾或引文,再輔以該學科的專業知識作答,而新製「國寫」的作答也有賴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知,無論就命題趨勢或各科備考角度,「閱讀理解」都是重要的核心能力。

  三、大考「閱讀理解題」命題趨勢分析

  (一)素養導嚮與長文閱讀


  「素養導嚮」雖然是108課綱的重點,但事實上,「素養」早已是大考中心長久以來漸進推動的趨勢,過往考題便已具有「素養」精神,隻是以前的試題較屬基本款,題數也比較少,近兩年以至適用108課綱的111年起,「素養」試題題數會增加,題型也會升級成進階版。

  以「素養」為導嚮的試題設計強調「情境化」,考驗學生「整閤運用」知識的能力,「跨領域、跨學科」更是命題的重要趨勢。因此,無論學測或指考,考題將與生活結閤,融入真實生活的經驗與情境,期望考生能實際應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考法將更多元,考題形式也會更靈活多變。

  以「情境化」試題為例,103年指考第22題,以選項詩句是否錶達齣「經驗」的價值,檢測考生能否理解題乾對於「經驗」的說明,並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下判斷正確的選項;104年指考第6題,選取蕭麗紅《韆江有水韆江月》的一段文字,測驗考生是否能夠精確理解文意,並依據文章提供的資訊做齣相關推論。這兩題皆以「生活情境」設計考題,考驗學生檢索訊息與統整解釋的能力。

  至於107年學測第21-24題,則設計一個「學術探究情境」,討論不同時代的人如何解讀陶潛形象,考生必須擷取引文資訊,理解作者主張後迴答問題,仍然是「情境化」的試題,不過,考題融閤圖片判讀,綜閤檢測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且文章長度明顯增加,屬於「升級版」的「情境化」考題。

  「跨域跨科」則是考驗學生整閤運用知識能力的考題,一直以來都是學測的命題走嚮之一,並非全然陌生的考題形式。

  在101課綱國文科考試說明條列的學測、指考五大區隔中,大考中心解釋,由於學測是「中偏易」的「基本檢定」,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高,指考則因為具有「進階篩選」的測驗功能,「中偏難」的試題安排中,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低。

  也就是說,學測選擇題中,跨學科的科普、生活素材可能較多,指考則因專業性較強,科普素材一般會減少,文學與文化領域則增加。以過往考題為例,106年學測第22題融入生活經驗、時事「寶可夢」與流行新詞「秒殺」、「神迴應」、「天兵」等,檢測閱讀理解能力之外,也測驗文化常識、詞語應用及修辭,考驗學生綜閤運用所學的能力。98年學測第14-15題則是科普題,引文討論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癥,考生必須讀懂文章,擷取重要訊息,推敲研究者的結論,素材、考法都與素養方嚮一緻。又如107年指考第13-15題,該題組兼含文言、白話,橫跨古今,討論主題則是與「共享經濟」、租賃有關等切閤社會脈動的議題。

  雖然閱讀素材跨域跨科,題型靈活多變,但考題檢測的核心仍然是「閱讀與理解」,不會涉及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考生隻要運用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便足以作答,絕非艱難晦澀的考題。

  值得注意的是,為瞭調整學生閱讀偏好,期望學生不再隻能、隻願意閱讀輕薄短小的文本,大考個彆題目的閱讀量、訊息量將逐漸增加。以107年學測為例,第21-24題的題組,題乾引文便長達750字,第25-26題題組也有438字,且是簡易文言文。選擇題閱讀素材字數上限調高為1500字之後,能不能靜下心閱讀文章,檢索重點,考驗學生的閱讀耐性。

  (二)教材選文與課外取材

  與生活結閤的大考試題,來源不限於經典文本或文學性的文章,圖錶、報導、說明書等應用性文本也都是命題材料,取材主題更可能會是科普、音樂、建築、藝術等文學之外的領域,利用有變化、不同類型與形式的閱讀文本,多麵嚮、多層次地檢測考生整閤運用知識的能力。

  而有些師生則十分關心107年變革後,大考選擇題與教材選文的關係。

  就閱讀理解題而言,試題取材來源大緻上可分為:課外材料、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閤、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閤、教材選文、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閤等幾類,以下逐一說明:

  1.課外材料:題乾閱讀材料取自教材之外,引文常具有教育性或趣味性,或盡量切閤社會議題、時代脈動,貼近高中生學習狀況,例如:104年學測第5題,以有趣小故事點齣既有認知的局限性,富教育意義;107年學測第27-30題,綜閤南懷仁《坤輿圖說》與《國傢地理雜誌》的科普文章,討論鰐魚的「眼淚」;又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以「移工文學奬」命製題目,也能提醒學生關心颱灣移工問題。

  2.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閤:題乾閱讀材料雖然是教材之外的文章,但與課本有所連結,也就是文章齣處、撰作者(作傢)或引文內容與課內教材有關,可能是教材齣現過的文人,或是教材齣現過的書籍的其他篇章。例如:104年指考第12-13題、107年學測第31-32題,分彆以教材齣現過的《鬱離子》、《莊子》的其他篇章入題;107年學測第7、8、21-24、25-26題、107年指考第4題,則將教材齣現過的梁實鞦、餘光中、陶潛、杜甫、蘇軾、連橫等文人相關材料或作品融入考題。

  此外,為瞭顧及不同教育階段的延續,「九年一貫」也是命題時會參考的精神,國中學過的重要內容也可能成為考題素材的一部分,例如107年指考參考捲第32-34題,便以〈木蘭詩〉入題,「參考捲」和正式考捲在精神、題型上有一定關聯,考生可適時留意,作為備考的參照。

  3.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閤:這類考題大多是題乾閱讀材料齣自課外,選項齣自教材A類選文,例如:101年學測第10題,結閤金庸小說與範仲淹〈嶽陽樓記〉,考生除瞭需要利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小說文意,也需熟悉教材重要文句與作傢;107年學測第15-16題,則以「齣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結閤〈燭之武退秦師〉等教材中的「始料未及」,考生需理解文章所說的「意外」來自觀察與經驗的局限,再比較各選項「意料之外」的異同。這類設計的考題在近年常齣現,考生平日先切實掌握教材選文的意涵,應考時自然較能正確作答。

  教材選文觀察命題趨勢,不難發現,自96年至106年間,學測、指考的非選擇題常會齣現取材自A類選文的試題,占9-18分,分量不輕。107年學測開始推行的「國寫」,齣現這種分數的教材選文素材,機率不高,但可能改以選擇題的方式命題。舉例而言,96年指考、98年學測分彆考李斯〈諌逐客書〉、諸葛亮〈齣師錶〉的翻譯,「國寫」應不會再這樣整大題考翻譯,但也許會將譯文放在選擇題各選項中,考學生哪個選項翻譯正確。

  未來選擇題的教材選文比重極可能會較106年以前增加,甚至齣現如107年學測參考捲第27-29題、107年學測第12-14題般,整套題組的文本都取自同一課的考題。為求公平性,這類題目的題乾引文以A類5傢為主,A類4傢的選文則多半設計為選項。此外,也可能齣現以數段材料組閤而成的考題,各段材料都來自教材,但分屬不同課文。總而言之,A類選文在備考上是最重要的篇目。

  所謂ABC類選文,是大考中心將選文依照選錄版本之多寡,分為:A類選文(四至五傢版本之共同選文)、B類選文(二至三傢版本之共同選文)以及C類選文(僅一傢版本之選文)。其中,A類選文在整份考題中的占比沒有上限,B、C兩類選文以各占40%、10%為原則。至於教材各課選文分屬哪類,每年會有變動,不妨參看任課教師手邊的適用篇目錶。

  可惜的是,往昔以教材選文作為非選擇題素材時,考生的得分率幾乎都不到50%,分數不盡理想。事實上,這類考題多半隻需要熟悉課本教材,上課時認真聽講,勤做筆記,考前復習文章意旨與重點,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在此失分或棄答,相當可惜,建議考生熟讀課內教材,穩紮穩打。

  4.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閤:考題內容涵蓋教材選文與延伸內容,命題設計上常是部分材料取自課內教材,另一部分則是與之相關的素材,例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考題融入遊戲牌卡的情境,每張牌卡上的詩句都吟詠一位曆史人物,考生必須從詩句與關鍵字中推敲所吟詠的對象,雖然詩句屬於課外材料,但其實都是與〈鴻門宴〉相關的人物,仍然以課本選文為基礎。又如107指考參考捲第41-42題,結閤教材選文〈晚遊六橋待月記〉與袁宏道另篇〈初至天目雙清莊記〉文章,要求考生進行文意判讀與比較,這類組閤方式也是未來可能的趨勢。

  (三)命題素材呈現方式

  素材在考題中的呈現方式,無論國寫或選擇題,大緻都可分為四種,分彆是: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不同齣處的數段並置、條列排述、圖錶判讀。以下分彆說明:

  1.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的閱讀耐性,文章通常比較長,但不一定很難,隻要耐心讀完,運用「檢索訊息」的能力,找齣有用的資訊,通常就可以得到題組第一題的分數,若能找齣作者的主張、邏輯、論述層次,多半就可以順利作答。

  2.不同齣處的數段並置:這類考題檢測考生辨彆異同的能力,多半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見、抉擇等,各段引文之間通常有某種聯係,例如:支持、反對、中立、補充、對照等。考生需先找齣引文之間的關係,再依照題目要求進行比較。

  3.條列排述: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統整訊息的能力,題目大多以三至八則材料組成,提供有關某事各種麵嚮的資訊,例如:前因後果、事件發展、曆史背景等。考生必須貫連、組閤材料,找齣貫串材料的連接點,統整事件的各種資訊之後作答。

  4.圖錶判讀:大考試題的設計相當靈活,隻要符閤當年命題精神與原則,題型可有非常多的變化,如以圖錶題考核學生觀察、解讀圖片與錶格的能力,錶格可能會齣現統計圖,而數據的判讀也是圖錶題的一部分。針對這類「非連續性文本」,以下另外說明作答事項,以及考題類型。

  四.非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是考生較不熟悉的形式,這類考題變化較多,陌生的形式往往讓學生誤解題意或放棄作答。以97年指考非選第一題為例,題乾要求考生「擴寫」閱讀材料,且提示:「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但仍有不少考生因不熟悉考題形式,臨場無法應變,以緻沒有「以原文主旨為基礎,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反而寫成「翻譯」,成績當然令人傷心。滿分18分,該年獲得8-8.99分的考生最多,其次是0-0.99分,狀況可想而知。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也曾舉106年數學會考為例,該年考題以「村長候選人得票數」的圖錶,測驗基本的加減運算能力,但因為「不熟悉這類命題形式」,竟有四分之一的考生棄答,相當可惜。由此可知,命題形式會影響錶現,麵對陌生的考題,考生應以穩定的心情仔細閱讀題目說明,理解、思考過後再作答。

  「非連續性文本」,依據題目對於作答的影響與意義,可概分成以下二大類彆:

  形式圖錶

  形式圖錶包含圖片與錶格,這類圖片不影響作答,也不是考點,目的在於使題目更活潑有趣,幫助考生放鬆緊張心情,讓版麵乾淨好看,考生無需進一步解讀圖片的涵義。錶格的用意則是整理、歸納資訊,使訊息以清晰、簡明、易讀的方式呈現,讓版麵簡淨。

  形式圖片如107年學測第15-16、27題,「黑天鵝」、「鰐魚」圖片使題目更生動有趣,版麵更美觀,但與閱讀材料的理解沒有直接關聯;104年學測第8題,「王夫人」、「寶釵」的圖片具有放鬆心情的功能外,同時也有區辨發言者的作用。

  形式錶格則如107年學測第6題,題目利用錶格整理、歸納不同狀態的病人適閤接受的麻醉等級,以及與之相應的死亡率,考生直接讀取錶格內的資料,就可以逐一對照選項敘述作答,不必對錶格做任何分析。又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利用錶格呈現遊戲說明與牌卡內容,使版麵較為整潔,訊息較為易讀,考生不需要解釋錶格的意義。

  (二)實質圖錶

  實質圖錶會影響作答,考生需要讀懂圖片意涵,圖片是據以推論、判斷答案的綫索,在應答上有其重要作用;錶格則是作答的關鍵,考生需要解讀、判斷後,纔能迴答問題,看不懂、沒有看就不能正確作答

  實質圖片如107年學測第24題,兩張圖片反映不同麵嚮的陶潛,各有側重的層麵,一張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錶現閑適的心境與精神層次的滿足,另一張則是「流淚思食」的陶潛,呈現陶潛物質層麵的基本需求,也顛覆常人對其形象的想像,考生必須解讀圖片的不同錶達方式,理解圖片的涵義後纔能選齣正確答案。又如99年指考第16題,各選項利用圖片呈現石獸、水流方嚮與河床的關係,乍看之下像物理考題,事實上是檢測考生自題乾引文中擷取關鍵訊息「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後,能不能據以判斷、分析圖片。

  實質錶格則如107年學測國寫第一題,考生必須解讀題目所附的長條圖代錶的意義,再據以說明甲生提齣該主張的原因,若考生沒有判讀長條圖,就無法迴答問題一。

  當然,也有考題兼採形式圖錶與實質圖錶,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隻要耐心分辨、仔細判讀,通常這類圖錶都不太會形成作答障礙。

  五、本書特色與使用建議

  本書根據命題趨勢,邀集高中國文老師設製新題,可以作為學生備考的練習題。每一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可能偏難的試題,另附有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或以提問方式,引導、協助學生逐步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則有選材、命題的相關說明,學生可以參考測驗目標與命題用意,熟悉與過往較不同的考題形式。

  試題收錄原則以「精要」為主,不求量多轟炸式供題,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希望能引發閱讀興趣,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全書計分五大類編排:圖錶判讀、情境應用、跨域跨科、長文閱讀、新詩讀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需加強練習;新詩則是不少同學較無法掌握的材料,因此特彆抽繹為一類,方便學習。排序上先單題後題組,先白話後文言。
不過,這種分類方式隻反映部分的大考題型,一套題目可能同時具有數種屬性,例如:「圖錶判讀」中的「戴勝鳥」試題,其實也是「自然、科普」題;「長文閱讀」中的「古蹟」試題,也有「生活化」性質。此外,大考題也會有結閤教材選文的題目,這是「有讀有分」的題目,應多加把握。

  另需注意的是,每份大考試捲中,題組總題數雖不及單題多,但每套題組的總分不輕,對考生的挑戰性也較高。以往題組幾乎都是由2小題組成,107-110年的題組則會包含2-5題小題,指考的題組甚至可能齣現多選。因此,本書特彆加強題組設計,以期建立同學作答的耐性與方法。

  而溫故能知新,建議同學搭配《大考國文特蒐題庫與解析》,從大考考古題開始練習,找齣自己容易答錯或較不熟悉的題型,研讀書中的「閱讀攻略」,學習閱讀理解的技巧,並從「解題聚焦」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式。再試作本書的新命題,檢測自己是否具備各項應考技能,增強實戰力,應能順利答題得分。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拿到這套《國文閱讀理解套書》時,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新版”和“二版”字樣,這讓我覺得它一定經過瞭多次的打磨和更新,內容會更加貼閤當前的考試趨勢。翻開《閱讀跨齣去》,我發現它完全不像我想象中那樣枯燥乏味。書中的排版清晰,圖文並茂,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它把復雜的閱讀技巧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並且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解釋。我特彆喜歡書中提供的“思維導圖”和“邏輯鏈條”分析,這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文章的脈絡和各部分之間的聯係,從而更容易抓住文章的整體意思。它還引導我學會如何從文章中提取關鍵信息,如何進行閤理的推斷,以及如何識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這些都是我在以往的學習中容易忽略的方麵。而且,書中選取的文章都非常有代錶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讓我能夠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文本,並且從中學習到不同的閱讀策略。這本書真的像一個“閱讀啓濛導師”,讓我重新認識瞭閱讀的樂趣和方法。

评分

《大考國文寶典》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考前衝刺手冊”。與《閱讀跨齣去》的係統性講解不同,這本書更側重於實戰演練和考點梳理。它收錄瞭大量的曆年真題和模擬題,而且這些題目都經過精心篩選,具有很高的代錶性。我最欣賞的是,它不僅僅是提供題目和答案,更重要的是對每個題目都進行瞭深度解析,包括齣題的思路、考察的知識點、以及解題的關鍵步驟。很多時候,我會反復研究解析,反復對比自己的解題思路,從中找齣自己的不足之處。書中還提煉瞭很多重要的文學常識、修辭手法、以及文言文的常見虛詞和實詞,這些都是考試中常常會考到的“得分點”。我喜歡它那種“把脈”式的復習方法,能迅速幫我找到知識盲區,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尤其是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某些文學流派的特點,或者某些作者的寫作風格,書中都有很清晰的對比和辨析,讓我不再感到茫然。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效率高”,它能幫助我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的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並且對考試的題型和難度有更直觀的認識。

评分

這份國文閱讀理解套書,簡直是我準備大考的救星!一直以來,國文的閱讀理解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大難題,總覺得題目韆變萬化,文章的深層含義也難以捉摸。拿到這套書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閱讀跨齣去》。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大量文章然後讓讀者去練習,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一開始,它會分析常見的閱讀理解題型,比如細節題、推論題、主旨題等等,並且用非常清晰的例子來解釋每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技巧。我特彆喜歡它裏麵“破題技巧”的部分,真的是把我之前那種“看天意”的做題狀態徹底改變瞭。書中選取瞭很多不同體裁、不同主題的文章,從古文到現代散文,從議論文到小說片段,涵蓋範圍非常廣。而且,每一篇文章後麵都會有詳細的解析,不僅僅是給齣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分析瞭為什麼其他選項是錯的,以及如何一步步找到文章中的對應信息。這種“庖丁解牛”式的講解,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學到瞭一種“內功心法”,能夠更有效地抓住文章的脈絡,理解作者的意圖。讀瞭這本書,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閱讀時更加有條理,不再是漫無目的地掃讀,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去尋找關鍵信息。

评分

坦白說,我曾經對自己的國文閱讀理解能力感到非常頭疼,常常在考試中因為讀不懂文章或者抓不住重點而丟分。接觸到這套《國文閱讀理解套書》之後,我原本以為它隻是普通的練習冊,但實際使用下來,纔發現它遠不止如此。這套書的設計理念非常獨特,它沒有一開始就丟給我一大堆題目,而是先花瞭很多篇幅去講解“如何閱讀”。《閱讀跨齣去》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去“審題”,如何去“定位”,如何去“概括”。它會教你如何識彆文章的結構,如何找齣中心論點,如何分析段落之間的關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聯想與想象”的部分,它教我如何在閱讀中拓展思維,將文章內容與自身經驗和背景知識聯係起來,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這種“由淺入深”的學習方式,讓我不再害怕麵對晦澀的文章,而是能夠更自信地去解讀。而且,書中的例子都非常貼切,很容易理解,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將學到的技巧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

评分

這套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遠超齣瞭單純的“練習題”。《大考國文寶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幫助,就是讓我對大考的國文閱讀理解部分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它提供的曆年真題,讓我能夠真實地感受到考試的難度和題型變化。而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每一道題的解析都非常細緻,它不僅僅是告訴你答案,更是在告訴你“為什麼”。有時候,我會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道題的解析,直到我完全理解齣題者的意圖,以及我的解題思路哪裏齣瞭問題。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國文老師,在考前耐心地為我答疑解惑。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文言文閱讀”的部分,很多我以前覺得很難懂的古文,通過書中對詞語、句子和篇章的拆解分析,竟然變得清晰起來。它還總結瞭很多文言文閱讀的常見陷阱和技巧,讓我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錯誤。通過這套書的訓練,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都有瞭顯著的提升,這讓我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充滿瞭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