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產與作業管理策略面 第1章 生產與作業管理導論 Unit 1-1 生產管理的基本架構與功能 Unit 1-2 生產管理的循環 Unit 1-3 生產管理的意義 Unit 1-4 生產型態與策略(I)-製程定位策略 Unit 1-5 生產型態與策略(II)-產品定位策略 Unit 1-6 生產型態與策略(III)-數量定位策略 Unit 1-7 製造業與服務業於生產管理之差異 Unit 1-8 生產管理與創新的歷史進程 第2章 生產力與競爭策略 Unit 2-1 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 Unit 2-2 策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Unit 2-3 企業經營的使命、目標與內外部分析 Unit 2-4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公司整體策略 Unit 2-5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I)-事業單位策略及功能策略 Unit 2-6 企業經營的競爭策略及優先順序 Unit 2-7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不確定模式下的決策 Unit 2-8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I)-風險模式下的決策及決策樹 第3章 預測 Unit 3-1 企業經營預測的基礎與工具 Unit 3-2 預測的目的以及優良預測所需具備的條件 Unit 3-3 預測方法介紹(I)-定性預測方法 Unit 3-4 預測方法介紹(II)-定量預測方法及自然推論法 Unit 3-5 預測方法介紹(III)-移動平均及加權移動平均預測法 Unit 3-6 預測方法介紹(IV)-指數平滑預測法 Unit 3-7 預測方法介紹(V)-趨勢調整指數預測法 Unit 3-8 預測方法介紹(VI)-季節指數預測法 Unit 3-9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誤差估算指標 Unit 3-10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I)-追蹤信號法與管制圖法 Unit 3-11 預測誤差所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第4章 產品設計 Unit 4-1 產品策略簡介 Unit 4-2 產品設計的驅動力與趨勢 Unit 4-3 產品設計的目的 Unit 4-4 新產品上市的程序與步驟 Unit 4-5 產品與服務之標準化與模組設計 Unit 4-6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價值分析與逆向工程 Unit 4-7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穩健田口設計與同步工程 Unit 4-8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I)-設計配合產品 Unit 4-9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V)-品質機能展開 Unit 4-10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V)-產品可靠度分析 Unit 4-11 產品與服務系統設計之範圍與特性 Unit 4-12 服務設計方法與準則 Unit 4-13 服務設計思考的五大原則 第5章 生產程序的決策與選擇 Unit 5-1 生產程序之策略(I)-生產型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2 生產程序之策略(II)-製程結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3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常見的設施佈置 Unit 5-4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I)-功能佈置與群組技術 Unit 5-5 製程平衡的技術-生產線平衡 Unit 5-6 生產策略之重要觀念- Little’s LAW 第6章 設施規劃與廠址決策 Unit 6-1 廠址決策之特性、方案與程序 Unit 6-2 製造業與服務業廠(場)址決策之考慮因素 Unit 6-3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重心法 Unit 6-4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從至圖法 Unit 6-5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I)-重要性與靠近程度之評等 Unit 6-6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V)-損益兩平法 Unit 6-7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西北角法與最小成本法 Unit 6-8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I)-佛格法 Unit 6-9 運輸問題求最佳解之技術-踏石法 第7章 工作系統規劃與設計 Unit 7-1 工作系統之定義與特性 Unit 7-2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流程程序圖 Unit 7-3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人機圖 Unit 7-4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I)-動作研究 Unit 7-5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V)-馬錶時間研究 Unit 7-6 工作報酬制度設計
第二篇 生產計劃與管理制度面 第8章 策略性產能規劃 Unit 8-1 產能之定義及有效產能的內、外在決定因素 Unit 8-2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功能別組織 Unit 8-3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地區別組織與產品別組織 Unit 8-4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I)-製造階段別組織與集團式組織 Unit 8-5 服務業產能規劃與產能擴充四階段 Unit 8-6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損益兩平點分析 Unit 8-7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I)-資本預算技術 第9章 總合性產能規劃 Unit 9-1 產能規劃之綜觀 Unit 9-2 淡季旺季之需求與產能規劃 Unit 9-3 總合規劃之生產策略簡介 Unit 9-4 總合生產規劃之計算 Unit 9-5 MPS與生產型態的分類 第10章 物料需求與產能需求規劃 Unit 10-1 物料需求規劃之定義與延伸 Unit 10-2 MRP的重要概念 Unit 10-3 MRP計算程序及關鍵名詞說明 Unit 10-4 MRP訂購批量大小之決策 第11章 生產排程與工作分派 Unit 11-1 生產排程的意義、目的與大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2 批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3 零工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4 單機生產的排程問題(I)-排程法則 Unit 11-5 單機生產的排程問題(II)-評估準則 Unit 11-6 雙機多工排程的問題 第12章 專案管理與生產活動管制 Unit 12-1 專案生產的意義與類型 Unit 12-2 PERT專案排程的應用 Unit 12-3 CPM專案排程的應用 Unit 12-4 專案管理趕工天數計算說明 Unit 12-5 生產活動管制之意義與管理範疇 第13章 物料管理與存貨管制 Unit 13-1 存貨的類型、持有理由與功能 Unit 13-2 存貨管理技術(I)-ABC存貨管理方法 Unit 13-3 存貨管理技術(II)-簡單經濟訂購量(EOQ)模式 Unit 13-4 存貨管理技術(III)-考慮數量折扣狀況下之經濟訂購量(EOQ)模式 Unit 13-5 存貨管理技術(IV)-經濟生產批量(EPQ)模式 Unit 13-6 存貨管理技術(V)-允許缺貨候補之經濟訂購量(EOQ)模式 Unit 13-7 存貨管理技術(VI)-報童模式與單期訂購模式 Unit 13-8 再訂購點管理模式 Unit 13-9 定期訂購模式與定量訂購模式之比較
第三篇 生產計劃與管理整合面 第14章 企業資源規劃(ERP) Unit 14-1 ERP系統的演進及MRP總覽 Unit 14-2 閉環式MRP系統及製造資源規劃 Unit 14-3 ERP的建置環境及其對企業的重要性 Unit 14-4 不同生產類型對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需求 Unit 14-5 ERP系統的導入過程及完整架構圖 第15章 即時生產系統 Unit 15-1 JIT系統架構及其目標 Unit 15-2 JIT重要的功能 Unit 15-3 平準化負荷以及拉/推式系統比較 第16章 供應鏈管理(SCM) Unit 16-1 SCM的定義、架構及網狀結構圖 Unit 16-2 SCM的重要管理議題(I) Unit 16-3 SCM的重要管理議題(II) 第17章 品質管制與全面品質管理 Unit 17-1 品質管理大師重要概念簡介 Unit 17-2 品質管制方法-管制圖 Unit 17-3 全面品質管理及PDCA管理循環 Unit 17-4 六標準差及DMAIC循環 第18章 顧客關係管理(CRM)與資料探勘技術(Data Mining) Unit 18-1 CRM之定義及其與ERP系統之關聯 Unit 18-2 CRM與新型態行銷技術之整合 第19章 限制理論(TOC) Unit 19-1 TOC之定義及其實施原則 第20章 人工智慧(AI) Unit 20-1人工智慧的定義及發展趨勢 Unit20-2人工智慧科技之應用及成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