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中國茶文化

簡明中國茶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茶文化
  • 茶道
  • 茶葉
  • 品茶
  • 茶藝
  • 中國文化
  • 傳統文化
  • 飲茶
  • 茶知識
  • 茶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簡明中國茶文化》簡要梳理中國茶文化的曆史脈絡,介紹茶葉的基本知識,評述文學、哲學與中國茶文化的關係,總結茶文化的地域特色與民俗學的關係;闡述基本茶藝尤其是工夫茶藝,描述中國茶文化嚮世界的傳播路徑。

  本教材既注重教材的係統性,也強調深入淺齣的寫作方式,力求比較規範、係統、全麵地介紹中國茶文化,為拓寬和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視野與文化素養助力。

  本教材適閤高等學校素質教育課程、茶藝師培訓使用,也適閤茶文化愛好者閱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聖弘


  湖北洪湖人。武漢商學院教授,武漢商學院中國茶文化與産業研究所所長、茶學工作室主任。兼任中國大紅袍研究院院長、中國沔陽三蒸研究院院長、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一九八五年以來,發錶學術論文九十餘篇、文學作品一百餘篇。齣版《中國茶文化教程》《中國茶文學的文化闡釋》《武夷茶:詩與韻的闡釋》《陳德華與大紅袍》《魏蔭與鐵觀音》《接受詩學》《接受與批評》《傢中的風景:阿弘散文選集》等著作十餘部。主持各類研究課題二十餘項,參與三十餘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策劃、擔綱大型茶事活動、茶文化講座五十餘次。

羅愛華

  湖北南漳人。湖北大學學士,雲南農業大學碩士。現供職於武漢商學院圖書館,館員。兼任武漢商學院茶學工作室、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方嚮:曆史文獻與茶文化。主持《湖北省茶産業發展戰略研究》及參與「武夷茶文化研究」等九項省、市、校級科研課題;齣版《中國茶文化教程》(主編)、《曆代武夷茶詩選注》《大學生論文寫作基礎》等三部著作;發錶《硃熹茶詩述評》《硃熹的山水詩研究》等長篇學術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一、茶文化概論
第一節 茶文化的定義和內涵 002
第二節 茶文化的性質和特點 005
第三節 茶對中外文化的影響 011
第四節 當代中國茶文化研究的曆程 022

二、茶葉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中國:世界茶樹的發源地 030
第二節 中國:飲茶曆史悠久的國度 038
第三節 茶葉品類與中國十大名茶 044
第四節 茶葉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 057

三、中國茶文化簡史
第一節 秦代以前:中國茶文化的萌芽時期 068
第二節 秦漢南北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時期 072
第三節 唐宋: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075
第四節 明清: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 085
第五節 一九七八年後:中國茶文化的復興時期 093

四、中國茶藝
第一節 茶的沖泡與品飲 102
第二節 茶藝的分類 124
第三節 茶藝的要素 130
第四節 茶藝錶演 135
第五節 中國工夫茶 138

五、中國茶館
第一節 中國茶館的演變曆史 166
第二節 中國古今茶館的類型 174
第三節 茶館的性質與功能 182
第四節 當代著名茶館(茶樓)介紹 191

六、科學飲茶
第一節 茶:主要成分與營養元素 200
第二節 茶:保健美容的綠色飲料 212
第三節 茶:行道會友的文明飲料 224
第四節 茶:潤澤身心的和諧飲料 227

七、中國茶俗
第一節 民俗與茶俗 232
第二節 北方地區茶俗 236
第三節 華南地區茶俗 241
第四節 西南地區茶俗 248
第五節 江南地區茶俗 255

八、中國茶文學
第一節 茶文學概說 264
第二節 中國茶文學簡史 266
第三節 中國茶詩種種 285
第四節 小說與茶文化 315

九、中國茶道闡釋
第一節 什麼是茶道? 322
第二節 中國茶道的內涵 325
第三節 茶道的哲理錶徵 330
第四節 中國茶道的詩性 332
第五節 中華茶道精神 334

十、茶文化旅遊
第一節 茶文化旅遊的概念 338
第二節 茶文化旅遊的類型 341
第三節 茶文化旅遊的開發 351

參考文獻 354
後記 35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話,市麵上關於茶的書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或者隻專注於某一種茶的衝泡技巧,讀起來感覺有點遙遠,而且不容易吸收。我喜歡“簡明”這兩個字,它傳達瞭一種親切感,好像這本書就像一位熟識的朋友,能夠用最簡單、最易懂的方式,把茶文化講清楚。我真的很期待這本書能觸及颱灣讀者特彆關心的部分。例如,我們颱灣的茶産業,尤其是高山茶、東方美人茶等,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我希望這本書能對這些颱灣特色茶有深入的介紹,並探討它們與大陸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它會不會分析一下,為什麼颱灣的茶文化能發展齣如此獨特的風格?是地理環境的差異,還是曆史移民帶來的影響?此外,我對於書中的“文化”部分,有著更具象的期待。它會不會探討茶在不同社交場閤中的作用?比如,在古代,茶是怎樣用於款待賓客、增進友誼的?在現代,茶又如何成為商務談判、傢庭聚會的潤滑劑?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茶禮儀知識,讓我自己在品茶待客時,能更加得體大方。

评分

初拿到《簡明中國茶文化》這本書,我當下就想到我阿嬤煮茶的那個香氣,瞬間把我拉迴小時候在茶桌邊聽長輩們聊天打屁的溫暖時光。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舒服,那種淡淡的、素雅的顔色,沒有花裏鬍哨的圖騰,就好像一股清流,讓人一眼就喜歡上。打開書頁,印刷的紙質也很棒,摸起來有一種厚實感,翻起來也很順手,不像有些書會黏黏的,讀起來心情也跟著愉快。我一直覺得颱灣跟中國大陸在茶文化上有著很深厚的淵源,我們從茶葉的種類、衝泡方式,到品茶的意境,很多都傳承自大陸。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好奇,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麼“簡明”地呈現齣那麼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特彆期待它能講講不同産區的茶葉,像是我們颱灣人很愛的烏龍茶,或是福建、雲南那些有名的茶葉,它們的風土人情又是怎麼影響茶葉的滋味呢?還有,書中會介紹一些曆史典故嗎?比如,某個皇帝因為茶而寫下韆古名句,或是某個茶藝大師的傳奇故事,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簡明”二字,對我來說,就是希望它能在龐雜的茶文化知識中,提煉齣精華,讓我能快速地抓住重點,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去消化那些艱澀的內容。我本身對茶有點興趣,但又不像老一輩那樣懂那麼多,所以這本“簡明”的書,對我來說就像是我的入門指南,希望能帶我認識更多有趣、實用的茶知識,甚至在喝茶的時候,能多一點講究,少一點迷茫。

评分

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一種文化,最有趣的方式就是從它的“人”和“事”入手。所以,我迫切希望《簡明中國茶文化》這本書,能夠包含那些鮮活的人物故事和事件,而不是枯燥的概念講解。我期待它能講述一些茶曆史上著名的人物,比如陸羽,他不僅僅是茶聖,他的生活經曆、他的著作,都充滿瞭傳奇色彩。或者,它能介紹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因為茶而發生的有趣事件,比如某個王朝的茶葉貿易如何影響瞭國傢的經濟,或是某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否與茶有關?對於“簡明”的理解,我希望它能做到“以小見大”,用精煉的語言,描繪齣茶文化的宏大圖景。例如,通過講述某個地方的特色茶俗,來摺射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走進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又不會讓我感到 overwhelming,而是讓我能夠輕鬆愉快地吸收其中的精華。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讓我能夠在閱讀中獲得啓迪,並對中國茶文化有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角色,它不張揚,但卻無處不在。這本書的齣現,像是為我提供瞭一個更係統、更深入瞭解它的契機。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簡明”這個詞背後的意圖。它究竟是側重於茶葉的基本知識,還是在講茶的曆史演變,亦或是文化寓意?我個人更傾嚮於後者,希望它能深入淺齣地講解茶的文化內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茶葉的品種、衝泡方式等錶層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領略茶的“道”。在中國傳統哲學裏,茶往往與“道”聯係在一起,比如禪茶一味,茶道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闡述這些深層次的文化概念,讓我明白,一杯茶背後所蘊含的人生智慧和哲學思考。我期待它能用一種充滿詩意和哲理的語言,來描繪茶的意境,讓我感受到茶的寜靜、緻遠,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本書不應該是冷冰冰的知識百科,而應該是一次觸動心靈的文化之旅。

评分

我一直是個對生活細節很有感觸的人,而茶,對我來說,絕對是生活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一杯熱茶能讓我從睡夢中清醒過來,下午,一份下午茶點心搭配一杯好茶,是放鬆身心的最佳選擇。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特彆好奇它在“文化”這個部分會怎麼解讀。茶在中國,不隻是解渴的飲品,更是承載瞭曆史、哲學、藝術、人情世故的載體。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茶是如何在中國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那些關於茶的詩句,往往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同時,我也對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感興趣,比如,它是否曾是身份的象徵,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商品?書名中的“中國茶文化”,聽起來就有一種很強的地域感和曆史厚重感,這讓我很期待它能呈現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茶文化的發展脈絡,而不是泛泛而談。我希望這本書的敘述方式能夠生動有趣,不是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能夠通過生動的例子、鮮活的人物故事,將茶文化的精髓娓娓道來。比如,它會不會講到一些古代的茶會場景,或者描述一下茶馬古道的風情?這些畫麵感十足的內容,會讓我更容易沉浸在茶文化的氛圍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