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

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抗日戰爭
  • 八百壯士
  • 淞滬會戰
  • 曆史紀實
  • 戰爭迴憶錄
  • 愛國主義
  • 民族精神
  • 真實事件
  • 中國近代史
  • 英雄事跡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485天的抗爭,485天的堅持和團結!

  民進黨政府於2016年5月開始執政後,對軍公教進行溯及既往及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之「年金改革」,因而引發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史上首次退休軍公教人員走上街頭的全麵抗爭。

  退伍軍人們基於「護憲維權」理念,以「捍衛中華民國、恪遵憲政體製;堅持不溯既往、維護軍人尊嚴」為宗旨,並效法八年抗戰初期鬆滬會戰中,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奮戰精神,成立「八百壯士捍衛權益指揮部」,自民國106 年2 月21 日起在立法院大門口搭設帳棚,進行全麵、長期的抗爭。
  
  在這485天埋鍋造飯過程中,「八百壯士」發揮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展現革命軍人刻苦耐勞、堅持到底的決心與毅力,而後轉型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後,繼續承擔責任,為三軍退休袍澤爭取權利。本書忠實紀錄瞭這一年多來的抗爭曆程,以理性論述和圖文並茂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為中華民國史上首次軍公教警消退休人員走上街頭抗爭,留下珍貴的曆史紀錄。

  本書亦期許在麵對國際和兩岸情勢上,能夠理性務實的客觀審視;在年金改革的路上,可以有妥善雙贏的結果,颱灣的發展若能夠不分黨派、不分民族、不分行業彼此團結一心,社會纔能和諧,中華民國纔能夠真正達到和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建平博士


  主要學曆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瓜地馬拉馬若金大學資源管理碩士
  宏都拉斯國防大學(UDH)榮譽教授
  緻理科技大學拉丁美洲中心研究員

  專長學科
  中國對拉丁美洲政策演進
  中、美與拉丁美洲關係發展
  強權在拉丁美洲地緣政治競逐
  拉丁美洲區域整閤發展

  著作
  尼加拉瓜桑定主義

  律師顧問  
  永嘉法律事務所
  李漢中 律師
  何姿穎 律師
  陳漢笙 律師
 

圖書目錄


郝院長 珍貴的曆史紀錄
百歲將軍許曆農上將 曆史見證
洪主席秀柱 力爭公道的精神永不凋零
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 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的尖兵
陸軍上將陳鎮湘 不容兵魂銷盡國魂空
海軍上將伍部長世文 爭取退役軍人之尊嚴、榮譽與權益而奮鬥
空軍上將夏瀛洲 黃埔楷模當之無愧
「八百壯士」指揮官吳其樑將軍 護憲維權 撥亂反正 凝聚軍魂 捍衛中華
八百壯士副指揮官吳斯懷將軍 不容青史盡成灰 不信公理喚不迴

前言 01

第壹章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緣起
第一節 「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與「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成立 06
第二節 颱灣抗爭史上首次!軍公教「反汙名、要尊嚴」大遊行 . 11
第三節 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體製下之抗爭 . 16

第貳章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成立與發展
第一節 「八百壯士指揮部」成立過程 26
第二節 櫛風沐雨 埋鍋造飯 . 33
第三節 同舟共濟 支援公教警消陳抗活動 . 48
第四節 爭取世界退伍軍人組織與友邦國會議員支持 . 56

第參章 軍警上街頭 國傢到盡頭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主導之重要陳抗活動
第一節 慶祝民國106 年軍人節及行憲紀念日等活動遊行 63
第二節 埋鍋造飯第372 天 「二二七」突襲立法院 76
第三節 埋鍋造飯第429 天 「四二五」決戰立法院 . 85
第四節 堅持最後一哩路 99

第肆章 不容青史盡成灰 不信公理喚不迴
「八百壯士」對軍人退撫製度改革的理念與評析
第一節 與「軍人年金改革」主管單位溝通 . 111
第二節 「八百壯士」對軍人退撫製度改革的立場 . 118
第三節 「八百壯士」對「軍人退撫新製變革」評析 . 121
第四節 對《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之批判 . 132

第伍章 「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的成立
第一節 「中華民國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成立過程 . 141
第二節 「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當前任務及未來之挑戰 . 149
附件
一、「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大事紀 . 154
二、繆德生烈士紀 161
三、照片集錦
1. 遊行抗爭 177
2 重大陳抗衝突- 突襲(107-0227) 與決戰立法院(107-0425) 211
3.1 埋鍋造飯485 天 (1-299 天) . 231
3.2 埋鍋造飯485 天 (300-485 天) . 283
3.3 埋鍋造飯485 天 輪值錶 342
四、軍人年改釋憲聲請書 ( 簡要版) . 350
 

圖書序言



郝院長

珍貴的曆史紀錄


  蔡英文總統於民國105年5月20日就職後,以意識型態治國,高調公然鼓吹颱獨思想,激化國內政治對立,造成兩岸情勢緊張,外交亦陷入睏境。另蔡政府藉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人數過半之優勢,設立「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等體製外之黑機關,對軍公教進行溯及既往及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之「年金改革」,因而引發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史上首次退休軍公教人員被迫走上街頭的全麵抗爭。

  麵對蔡政府違憲違法、不公不義、汙名化的「年金改革」,退伍軍人袍澤基於「護憲維權」理念,以「捍衛中華民國、恪遵憲政體製;堅持不溯既往、維護軍人尊嚴」為宗旨,效法八年抗戰初期鬆滬會戰中,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奮戰精神,成立「八百壯士捍衛權益指揮部」,自民國106年2月21日起於立法院大門口搭設帳棚,進行全麵、長期的抗爭。

  「八百壯士」抗爭的目的不是為瞭個人的退休金,而是要捍衛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在485天櫛風沐雨、埋鍋造飯過程中,「八百壯士」充分發揮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展現革命軍人刻苦耐勞、堅持到底的心與毅力,贏得海內外退伍軍人的認同,以及社會大眾的尊重。「八百壯士捍衛權益指揮部」在民國107年6月30日轉型為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後,繼續承擔責任,團結三軍退休袍澤,共同為「護憲維權、捍衛中華,維護公義、消滅颱獨」奮鬥不懈。

  欣聞「八百壯士」將堅持之「捍衛中華民國及護憲維權」理念,以及一年多來的抗爭曆程,以圖文並茂、理性論述方式,忠實記載於「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八百壯士紀實」一書中,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次退伍軍人走上街頭、錶達訴求,留下珍貴曆史紀錄,柏村作為一個老兵,非常珍惜能與昔日戰友袍澤共同撰寫這一段曆史,並肩為捍衛中華民國及憲政體製貢獻心力。

  我們不信公理喚不迴,不容青史盡成灰,期許「八百壯士」袍澤堅持信念,繼續為捍衛中華民國及憲法、維護軍人尊嚴與權益、徹底消滅颱獨而努力,為捍衛中華民國2300萬人民的自由、民主、法治及經濟發展,為完成中國統一而奮鬥。

百歲將軍許曆農上將

曆史見證


  過去兩年來,三軍退伍袍澤麵對蔡英文政府的違憲、違法「年金改革」,本著「崇法」、「團結」及「堅持」的信念,以憲法的「信賴保護」及法律「不溯既往」原則為抗爭之基本論述;團結陸、海、空、政戰、國防管理學院、國防醫學院、中正理工學院各院校,以及正期、專科、專修、軍訓教官、女青年工作隊等期班畢業生,發揮「親、愛、精、誠」校訓,無畏民進黨政府濫用國傢機器進行的汙名化政治鬥爭。三軍退伍袍澤不分將校、官士與性彆,相互包容與體諒,齣錢齣力、犧牲奉獻,大傢團結一心,採取一緻之行動,朝共同目標努力。在為國傢的信譽、軍人的尊嚴與權益而奮鬥期間,「八百壯士」的三軍袍澤們,充分展現革命軍人堅持到底的恆心與毅力。

  自民國106年2月21日起於立法院旁搭設帳棚,進行長達485天長期抗爭的三軍袍澤,以尊重曆史之態度,將過去一年多來抗爭曆程之相關活動、報導、論述、檔案等文字及圖片資料,蒐整於「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八百壯士紀實」一書中,此書將為中華民國現代史之重要文獻,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次軍公教警消退休人員走上街頭依法抗爭,留下珍貴曆史見證。

  在變動的國際、區域及兩岸形勢中,政府一切作為應以追求國傢利益及人民福祉為依歸;特彆在因應兩岸關係上,除瞭「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之民族主義情感訴求外,亦要理性、務實地麵對客觀形勢的現況及改變趨勢,以「求同存異」的包容精神,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追求「互利雙贏」的共識。

  目前「護憲維權」目標尚未達成,大傢應堅持信念,繼續奮鬥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終止!期許「中華民國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繼續團結三軍退休袍澤,為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維護軍人尊嚴與權益而努力。我作為一個百歲老兵,雖然身體行動不便,但在精神上定與全體三軍袍澤常在,共同奮鬥到底!

洪主席秀柱

力爭公道的精神永不凋零


  2016年5月民進黨政府上颱後,直言軍公教退休製度如果不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則基金瀕臨破産,全體受害。退休製度設計如有缺失,或不足永續支應,相信廣大的軍公教,都願意共體時艱、尋求解決。然而,民進黨政府卻以倨傲的改革姿態,不斷藉由汙名化軍公教,製造社會不同職業彆及新舊世代的仇恨與對立,放任有心者以言詞羞辱一生奉獻國傢的退休者,甚至以「米蟲」、「不公不義」、「拖垮財政的貪婪者」等予以人格汙衊,此對將榮譽與風骨視為第二生命的退伍軍人,怎能不憤恨難平、至感痛心!

  年改過程的偏頗、羞辱、粗暴,導緻軍公教的抗爭愈趨激烈,之後形成八百壯士活動的濫觴。軍人,是國傢抵禦外力入侵的重要力量與基石,其重要性不言可喻,過去的國軍精實案,已造成軍中袍澤對於軍職信念的動搖,如今民進黨粗暴的年金改革,更嚴重傷害部隊對國傢的信任與忠誠,即使之後軍改方案與公教兩者切開處理,但民進黨對軍人形象之斲傷,已重挫軍心士氣,而最後軍改隻是將破産延後,如此改革又怎令人信服?!

  於八百壯士活動期間,秀柱多次前往探視這些曾站在第一綫保傢衛國的長輩先進們,看他們頂著寒風,守著帳篷,為的隻是堅持一個閤理的對話,一個閤理的製度。他們不解的是,年輕時相信國傢給予的承諾,相信日後國傢會照顧他們的退休生活,為何投身軍旅、為國燃盡青春數十年之後,不僅政府突然無情背信毀約,社會的責難更如排山倒海而來,但,這群人一生為國傢犧牲奉獻、不偷不搶,一切照著國傢的製度走,何以年老後卻要遭受如此羞辱與責難?

  更令人沉痛的是,繆德生上校在一次抗爭中犧牲瞭生命,留給親友與袍澤萬般的不捨與痛惜!倘若人民可以安穩過日,何苦去翻牆抗議?倘若這個政府願謙卑傾聽,何以有人不顧危險也要誓死抗爭?大傢齊上街頭、大聲吶喊、守在帳棚、永不屈服,無非隻為爭一個「理」字!

  八百壯士的抗爭,對多數蕓蕓眾生,或許隻是民進黨上颱後諸多陳抗事件中的一幕,隨著時間流逝,恐自許多人的記憶中漸漸抹去。所幸,八百壯士活動在指揮官吳其樑將軍及副指揮官吳斯懷將軍堅持下,決定將八百壯士活動前後的事件做一完整記錄,期能於炯炯曆史上留下風霜傲骨的印記!

  把事件集結成冊,透過文字跟照片,得以留傳後世,這是一群保傢衛國的軍人走上街頭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政府承諾卻又毀諾的故事;這是一個高舉公平正義卻挑撥對立的故事。後有研究者,或許可以從這本書中,給予八百壯士一個更公允的評價。

  如果為政者不能以同理心麵對人民的感受,八百壯士絕不會是最後一個事件!麵對軍人年金改革,還有漫漫長路,期待這條道路的盡頭,最終能有雙贏的結果。謹藉序嚮參與八百壯士活動的軍人弟兄們,說聲:各位辛苦瞭!老兵不死、八百壯士,力爭公道的精神也永不凋零!

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

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的尖兵


  左傳雲:「信,國之寶也。」呂氏春鞦. 貴信篇說:「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寜﹔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沒有國軍誓死保衛颱灣,哪來經濟奇蹟?又哪來政治奇蹟?國會又豈能民主論政?

  民國106年民進黨二次執政,藉軍、公、教、勞的年金製度問題大興改革,逾越政府憲政體製,不顧法治國傢法律不溯既往與信賴保護原則,對軍公教警消人員大幅刪減退休給付,立刻激起強烈的反彈,同時也撕裂瞭社會的和諧;退伍軍人在吳其樑、吳斯懷兩位將軍領導下,自發性組成「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為抗議政府違法背信刪減退除給與,號召各軍事院校、校友及諸多海內外社團組織,對蔡英文政府鋪天蓋地的汙衊軍公教,抹殺退休軍公教人員對國傢的貢獻,不顧國傢憲政架構與法治基礎而逕行粗暴改革,人人義憤填膺,熱烈響應,接力輪值。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於107年6月20日在民進黨多數暴力下錶決強行三讀通過,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帶領退伍軍人前後在立法院大門口紮營共485天,參加輪值及多場抗議政府違憲背信活動更高達數10萬人次,在中華民國曆史上實為首見,政府對於軍人對國傢的貢獻極力抹殺,也是舉世絕無僅有;國民黨團自始肯定軍公教警消人員對國傢社會安定繁榮之貢獻,尤其所謂軍人年金改革攸關現役、退役軍人退休撫卹權益,對國傢兵源之召募、軍心之穩定、戰力之強化均有極大影響,一再地配閤召開記者會控訴改革違憲違法,運用議事策略與技術,維護軍公教警消人員權益;然蔡政府在上任之初,曾高喊「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口號,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在所謂的年金改革過程中,變成粗暴、粗暴、再粗暴,一次一次的卑劣欺騙手段,不斷造成退伍軍人的激憤,釀成多次重大陳抗事件,甚至造成繆德生上校意外殞命。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在立法院正門搭棚,埋鍋造飯長達一年餘,其間多次發動上萬人大型抗議活動,展現護憲維權決心,認為退休撫卹是國傢對軍人的承諾,惟完全未獲蔡英文總統重視迴應。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特彆成立「軍人年改專案小組」,由費鴻泰委員擔任召集人,林總召德福、李書記長彥秀及曾首席副書記長銘宗、外交國防委員會江啓臣、馬文君、呂玉玲、林麗蟬及司法法製委員會吳誌揚、林為洲、許毓仁、王金平等相關委員會委員組成。「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法審議期間,專案小組密集與八百壯士指揮部溝通聯絡,持續透過記者會充分嚮國人說明並將其訴求以國民黨黨版正式提齣。外交及國防、司法法製委員會聯席審查期間,黨團發齣全體委員甲動,以軍改案既無精算報告,也並未與相關退伍軍人團體充分溝通取得共識,根本是「欺負退役,欺騙現役」的惡法,國民黨團發動數次攻防欲暫緩本案之審查,皆因民進黨仗勢多數暴力未果,全體委員遂逐一冗長發言聲援,挑燈夜審留下國會記錄。至院會二讀曆經五次協商,針對刪除18%優惠存款、調升起支俸率、最低保障金額、法定提撥費率、自願退伍機製、離婚配偶年金請求權,滾動式調整機製、再任公職停俸標準,撫卹金請領標準、遺屬年金支領條件、施行日期等關鍵性條文,黨團委員均積極齣席發言力挺;嗣於院會再發動罷占主席颱,並以「錯誤年改,拒絕背書」大型海報強力訴求,杯葛延後法案審查,另再強力要求協商盡力爭取包括:月退俸低於3萬8990元樓地闆以下、因公傷殘、85歲以上及校級以下退伍軍人優惠存款18%不予調降、明定政府每兩年編列預算200 億元挹注退撫基金,十年編列1韆億元等條文修正,以落實照顧弱勢及基金撥補責任。付諸錶決的重大爭議性15條條文,國、親兩黨團38席均全員齣席,力拼未來爭取釋憲空間。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感受國民黨團對軍人權益之高度重視與支持,除親赴黨團錶達感謝外,並請黨團繼續支持後續釋憲之聲請;國民黨團總召江啓臣、親民黨團總召李鴻鈞及無黨籍高金素梅委員共同發起連署成案,「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釋憲案,已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正式受理。

  在這段可歌可泣的曆程中,民進黨不斷採取國會鴨霸暴力,強行通過諸如:前瞻基礎建設條例、水利會改製、勞基法再修、不當黨産處理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等等,懸殊的國會席次比例,造就瞭假民主真獨裁的民進黨;然八百壯士指揮部以護憲維權,糾閤海內外愛護中華民國忠貞誌士,不斷抗議蔡政府違憲施政,在混沌晦暗的世代保有一絲燭光,讓捍衛中華民國的熱血持續迴盪人心。

  107年11月24日九閤一地方選舉結果,人民已徹底否決瞭二年多來蔡政府的施政,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捍衛中華民國,發揮撥亂反正,守護憲法之效;然選舉結果並未改變民進黨不當施政思維,持續與人民做對,罔顧民生經濟,恣意挑撥兩岸關係,挾戰爭以恐嚇人民,倒行逆施終將為人民所唾棄;值此,期許「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轉型後之「中華民國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秉持協會宗旨繼續作為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的尖兵,共同為中華民國的永續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前言

  中華民國106年2月21日,「八百壯士」效法抗戰時期四行倉庫精神,在立法院前搭設帳篷,對蔡政府「溯及既往」、「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之違憲違法、不公不義的所謂軍公教「年金改革」,展開捍衛憲法及軍人尊嚴的長期抗爭。「八百壯士」之埋鍋造飯抗爭行動,獲得海內外軍公教退休人員熱烈迴響,紛紛慷慨解囊捐助經費;三軍各院、校、期、班退伍袍澤並自動自發參與帳篷區輪值,至107年6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為止,計達485天。

  由於軍、公、教、警、消長期以來是國傢安定的力量,走上街頭錶達訴求,對政府進行大規模的全麵抗爭,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所僅見。特彆是解甲歸田之老邁退伍軍人,竟然在酷暑及寒風苦雨中,於立法院前搭帳篷持續抗爭達485天,期間並爆發兩次導緻陳抗者傷亡之重大衝突。眾多參與此一艱苦過程的退伍軍人同袍,鹹認為有將此一有血有淚、可歌可泣的故事紀錄於史冊之議。

  三軍退休袍澤485天一起在立法院旁埋鍋造飯的日子,每一天都有眾多誌工們的無私奉獻,為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史寫下首次退休軍公教人員走上街頭的曆史新篇章。本紀實對「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成立與發展過程進行重點與翔實紀錄,蒐整「八百壯士」公開發錶之聲明、新聞稿,曆次參與之重要陳抗活動,以及媒體相關報導與評論等。編撰標準依據學術研究規範,對書中所有引述之文字與照片,均翔實註明日期與齣處,以符閤「紀實」要求;並依「法」依「理」論述,盡可能排除情緒化之評論。

  本紀實共分為五章,除前言外,第一章紀錄「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緣起、「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與「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成立過程,包括颱灣抗爭史上首次軍公教「反汙名、要尊嚴」大遊行,以及在「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體製下之抗爭活動。第二章介紹「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之成立,開始在立法院旁櫛風沐雨、埋鍋造飯,以及同舟共濟支援公教警消陳抗之曆程;並爭取「世界退伍軍人聯閤會」與友邦國會議員支持。第參章重點紀錄「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主導之重要陳抗活動,包括慶祝中華民國106 年軍人節及行憲紀念日等活動、107年2月27日與4月25日在立法院發生的重大衝突事件,堅持最後一哩路到6月20日深夜立法院三讀通過《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為止。

  為達「有理念、有作為,有論述、有行動」之編撰原則,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公理喚不迴之信念,第肆章陳述「八百壯士」對軍人退撫製度改革的理念與評析,包含與「軍人年金改革」主管單位溝通、對軍人退撫製度改革的立場、對「軍人退撫新製變革」評析,以及對《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之批判。第伍章則紀錄轉型為「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的成立過程、當前任務及未來之挑戰。

  為對「八百壯士指揮部」成立與發展過程,留下曆史重要紀錄,本書附件納入「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大事紀、繆德生烈士紀,以及軍人年改釋憲聲請書( 摘錄)。另為迴應眾多曾經參與「八百壯士」活動袍澤們之期許,使大傢感受到這是一本「我們共同撰寫的曆史」,本紀實採圖文並陳方式,將「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重要活動照片,依時間序列蒐整列為照片集錦附件,以凸顯三軍各院校期班之參與及貢獻。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指揮部」緣起
 
中華民國105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就職演說中錶示,「我們的年金製度,如果不改,就會破産」,1 將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一周之後,5月27日核定《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設置「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式展開針對退休軍公教「溯及既往」的年金改革,因而引起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史上首次退休軍公教人員走上街頭的全麵抗爭。
 
1 「中華民國第14 任總統蔡英文女士就職演說」,總統府,中華民國105年5月20日,< www>。
 
【第一節】
 
「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與「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成立
 
「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簡稱「年改會」) 為任務編組,置委員35至39人,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為副召集人兼執行長,其餘委員由政府相關機關代錶、立法委員、考試委員、地方政府代錶、退休(役)軍公教人員代錶、現職軍公教代錶、勞工代錶、企業雇主代錶、農漁民代錶、婦女代錶、青年代錶、公民社會代錶、學者專傢組成,均由總統聘任。並依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第六點規定,於行政院設年金改革辦公室。2「年改會」於民國105年6月23日舉行第1次會議;然而,委員的代錶性問題受到各界質疑。
 
2 「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總統府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
 

 
3 李昭安、徐子晴,「年金改革爭議…記者列委員 考試院像路人甲」,聯閤報,2016年6月14日,
 
為監督「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運作,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於5月16日號召成立「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38位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中,6位為「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成員;退伍軍人一席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
 
退伍軍人協會吳其樑副理事長擔任,並由吳斯懷及葉宜生顧問為代理人。
 
4 其餘5位國傢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為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中華民國退休教師聯盟理事長張美英、全國教育産業總工會副理事長劉亞平、高雄公務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見此書,書名就有一種撲麵而來的質樸感與力量感。“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簡單而有力,仿佛直接將人拉迴到瞭那個艱苦的歲月。“埋鍋造飯”,這兩個字在此書中絕非僅僅是字麵意義上的烹飪,它是一種生存的藝術,是絕境中的希望,是艱難歲月裏個體與集體的精神支撐。我被作者細膩的筆觸所打動,他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卻描繪齣瞭一個極其生動、真實的戰爭場景。我能感受到,在那炮火連天的日子裏,每一次的“造飯”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又凝聚瞭戰士們怎樣的智慧與勇氣。書中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他們不是無所不能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普通人。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思念,他們對傢國的責任感,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我驚嘆於作者對史料的挖掘和整理,那些翔實的記錄,讓這段曆史不再是模糊的記憶,而是鮮活的存在。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勇氣”與“堅持”的含義,也讓我對那些為瞭民族尊嚴而浴血奮戰的先烈們,充滿瞭最崇高的敬意。這本書,值得每一個熱愛和平、珍視曆史的人去閱讀。

评分

我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翻開瞭這本《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從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令人心悸的年代。作者用一種極其樸實卻又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瞭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書中的“埋鍋造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生存動作,更是那個時代無數戰士們在極端睏境中,用頑強的生命力在絕境中求生的象徵。我能想象,在那槍林彈雨之中,能升起一縷炊煙,能吃上一口熱飯,是多麼奢侈又多麼重要的時刻。這背後凝聚瞭多少的艱辛,多少的智慧,多少的對生命的渴望。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令人稱道,無論是戰場上的細節描寫,還是戰士們在休息時的對話,甚至是他們對傢人的思念,都刻畫得淋灕盡緻,真實得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我被那些鮮活的人物深深地打動,他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恐懼與軟弱,更有麵對死亡時的勇敢與擔當。閱讀這本書,我常常會熱淚盈眶,我看到瞭民族的精神,看到瞭在最黑暗的時刻,依然有人在為光明而奮鬥。這本書讓我對“八百壯士”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曆史書上的名字,更是無數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書寫瞭不屈的篇章。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也讓我對那些為國傢犧牲的英烈們,充滿瞭無限的崇敬。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被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所籠罩。書名中的“埋鍋造飯”,樸實無華,卻道齣瞭那個年代戰士們生存的艱辛與不易。作者用一種近乎寫實的筆觸,將我帶入瞭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味,聽到耳邊迴蕩的槍炮聲,也能感受到戰士們在極端睏境中,為瞭生存而付齣的努力。“埋鍋造飯”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它更是那個時代,無數戰士們在絕境中,用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支撐起整個民族的希望。作者對細節的刻畫極其到位,無論是戰場上的生死搏殺,還是戰士們在休息時的點滴日常,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被書中塑造的鮮活人物所深深打動,他們不再是紙麵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擔當的個體。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思念、他們的勇敢、他們的犧牲,都真實地展現在我眼前。作者對史料的嚴謹運用,讓本書充滿瞭可信度,也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的敬畏。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和平”的可貴,也讓我對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充滿瞭最崇高的敬意。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反思良多的書。書名中的“埋鍋造飯”,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僅僅是關於生存的記述,更是那個時代無數戰士們在絕境中,用頑強的意誌和樸素的希望,支撐起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力量,他用一種近乎冷靜的敘事,勾勒齣那個時代殘酷的現實,以及在現實麵前,人性的光輝與堅韌。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味,聽到遠方傳來的炮火聲,也能感受到戰士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粗糙食物時的溫暖。書中對人物的刻畫,極其真實。他們有血有肉,會恐懼,會想傢,但更多的是為瞭國傢的責任而付齣的勇氣和擔當。作者對史實的考證,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深信不疑,那些詳實的細節,讓這段曆史變得如此鮮活。我常常會在閱讀時,停下來思考,在那樣極端艱苦的環境下,是什麼讓他們堅持瞭下來?是什麼讓他們在生死邊緣,依然保持著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堅韌、關於民族精神的史詩。它讓我對“和平”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充滿瞭最崇高的敬意。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書。它以一種近乎冷峻的敘事風格,卻蘊含著無比熾熱的情感,講述瞭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曆史。“埋鍋造飯”這幾個字,在書中被賦予瞭極其厚重的含義。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支撐。我能感受到,在那樣的環境下,每一粒米,每一口水,都彌足珍貴,每一次“造飯”的成功,都意味著一次小小的勝利,一次對生命的堅持。作者的文字極具畫麵感,仿佛我能親眼看到那些戰士們,在炮火紛飛中,在飢寒交迫下,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粗糙的食物,眼神中卻閃爍著堅毅的光芒。書中對戰役的描寫,既有宏大的戰爭場麵,也有對個體士兵命運的細緻勾勒。我看到瞭他們的勇敢,他們的犧牲,他們的痛苦,他們的掙紮。作者並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也沒有過度渲染英雄主義,而是用一種真實、客觀的視角,展現瞭那個時代背景下,每一個普通人的抗爭。我驚嘆於作者的嚴謹,那些大量的史料,那些當事人的迴憶,都為這本書增添瞭無與倫比的說服力。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靈魂的碰撞。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在那個年代,是什麼支撐著他們如此堅韌地戰鬥?是什麼讓他們在絕境中依然心懷希望?這本書讓我對“傢國情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在每一個戰士的血脈之中,體現在他們每一次的戰鬥,每一次的“埋鍋造飯”之中。

评分

這是一本厚重的書,紙張的觸感便帶著一種曆史的沉澱感。翻開第一頁,我仿佛就聽到瞭遙遠的號角聲,看到瞭彌漫的硝煙,聞到瞭泥土與血腥混閤的氣息。作者用一種近乎史詩般的筆觸,描繪瞭那段艱苦卓絕的日子。我常常會在閱讀時陷入沉思,想象著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的臉上寫滿瞭疲憊,眼中卻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他們不是影視劇裏被過度美化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歡笑有淚水、有恐懼也有勇氣的普通人。書中對細節的刻畫尤其令人震撼,無論是“埋鍋造飯”這個簡單的詞語背後所蘊含的物資匱乏、條件艱苦,還是戰士們在生死邊緣對傢人的思念,對未來的迷茫,對國傢命運的擔憂,都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展現在讀者眼前。我驚嘆於作者的考據能力,那些翔實的史料、采訪的痕跡,都讓這段曆史變得如此真實可觸。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穿越,一次心靈的洗禮。我被那些在絕境中仍然保持著人性光輝的個體深深打動,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和意誌,築起瞭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每當讀到動情處,我的眼眶都會濕潤,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戰爭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堅持、關於民族精神的史詩。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和平”的可貴,也讓我對那些為瞭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付齣一切的先輩們,充滿瞭最崇高的敬意。我想,我將會把這本書珍藏起來,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讓其中的精神力量,永遠激勵著我。

评分

當我拿到這本《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時,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對曆史的好奇和對英雄的崇敬被瞬間點燃。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書籍,不如說是一部濃縮瞭無數生命與血淚的史詩。作者並非僅僅陳述事實,而是用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將我帶入瞭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書中對於“埋鍋造飯”的描寫,看似尋常,卻字字錐心。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吃飽肚子”,更是那個時代生存的寫照,是戰士們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用智慧和毅力維係生命、保持士氣的象徵。我仿佛能看到,在那殘垣斷壁之間,升騰起的裊裊炊煙,聞到那混閤著戰火硝煙和粗糲飯食的味道。每一個炊煙的升起,都代錶著一個希望的延續,一次對命運的抗爭。書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那些年輕的士兵,他們的迷茫、恐懼,他們對傢人的眷戀,對勝利的渴望,都真實地展現在我的眼前。他們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個體,擁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當事人的口述,還原瞭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細節,讓這段塵封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代入其中,想象著自己身處其中,會是怎樣的抉擇,會是怎樣的心情。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瞭“八百壯士”這個詞匯背後所蘊含的沉甸甸的分量,它不僅僅是數字,更是無數個鮮活的生命,無數個為瞭國傢和民族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戰士。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這本書的氣質,如同它書名中所蘊含的“紀實”二字一樣,充滿瞭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我並非曆史科班齣身,但讀這本書時,卻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後付齣的巨大努力,那些詳實的考證、采訪的痕跡,都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真實性深信不疑。尤其對“埋鍋造飯”這個意象的反復強調,讓我看到瞭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生存本身就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埋鍋造飯”,它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更是為瞭維係士氣,是凝聚力量的象徵。我能想象,在那戰火紛飛的背景下,每一次的“造飯”都伴隨著怎樣的危險,又承載著怎樣的希望。作者用一種平實的語言,卻能勾勒齣極其生動的畫麵,我仿佛能看到,在那簡陋的條件下,戰士們圍爐而坐,臉上帶著疲憊,眼中卻閃爍著堅毅的光芒。書中所描繪的,並非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有七情六欲、有恐懼有擔當的普通人。他們的犧牲,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每一次“埋鍋造飯”,都匯聚成瞭不屈的民族精神。我被書中展現齣的那種在絕境中不放棄的精神所深深震撼,它讓我反思,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也擁有同樣堅韌的意誌。這本書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那些為我們今天生活而付齣一切的先輩們,充滿瞭最真摯的感謝。

评分

捧讀《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之中,親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書名中的“埋鍋造飯”,極具畫麵感,它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是那個時代無數戰士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頑強的生命力在絕境中求生的象徵。我能想象,在那槍林彈雨之中,能升起一縷炊煙,能吃上一口熱飯,是多麼奢侈又多麼重要的時刻。這背後凝聚瞭多少的艱辛,多少的智慧,多少的對生命的渴望。作者用一種極其樸實卻又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瞭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他對細節的把握令人稱道,無論是戰場上的細節描寫,還是戰士們在休息時的對話,甚至是他們對傢人的思念,都刻畫得淋灕盡緻,真實得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我被那些鮮活的人物深深地打動,他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恐懼與軟弱,更有麵對死亡時的勇敢與擔當。閱讀這本書,我常常會熱淚盈眶,我看到瞭民族的精神,看到瞭在最黑暗的時刻,依然有人在為光明而奮鬥。這本書讓我對“八百壯士”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曆史書上的名字,更是無數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書寫瞭不屈的篇章。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也讓我對那些為國傢犧牲的英烈們,充滿瞭無限的崇敬。

评分

《八百壯士紀實-那485天,我們一起埋鍋造飯的日子》,光是書名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作者以一種極其樸實卻充滿力量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那個年代的殘酷與壯麗。“埋鍋造飯”,這四個字,在我眼中,已經不僅僅是解決溫飽的手段,它更是那個時代戰士們在絕境中,頑強生存、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我能想象,在那炮火紛飛、物資匱乏的時刻,每一次的“造飯”都凝聚瞭多少的艱辛,又承載瞭多少對生命的渴望。作者對細節的描寫,令人驚嘆,仿佛我親臨瞭那個戰場,感受到瞭戰士們臉上的汗水,聽到瞭他們粗重的呼吸聲,也看到瞭他們眼中閃爍的堅毅。書中所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他們有恐懼,有思念,更有為瞭國傢和民族尊嚴而付齣的勇氣和擔當。這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曆史的洪流中,用自己的生命書寫瞭不屈的篇章。我對作者嚴謹的考證和采訪能力深感欽佩,這使得本書的史料價值極高,讓這段塵封的曆史得以重現。它讓我對“八百壯士”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的精神永不磨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