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第二任的所長林繼文教授是我國研究理性選擇理論首屈一指的學者。他將此一途徑運用到選舉製度、憲政體製、兩岸關係等各個領域,建立瞭國際性的聲望。繼文在學界擔任各種領導性的角色,嚴己寬人,以身作則,啓迪後進。雖然英年早逝,但是對於我國政治學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
繼文的纔華是跨越學科界綫的。他早期最大的興趣是曆史和語文。當年颱大徐州路法學院舊圖書館地下室藏有日本時代的大批文件,對他産生瞭極大的影響。繼文在颱大政研所就讀碩士班時接受瞭國內輩份極高的日本專傢許介鱗教授指導,於1991年撰成瞭碩士論文「日本據颱末期(1930 ─ 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
像這樣一位對文史有興趣的學生,到瞭美國之後,又拜在UCLA 政治係的賽局理論大師George Tsebelis 教授門下,在1996 年寫就瞭博士論文“Consequences of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ing Rule: Comparing the Japan and Taiwan Experiences”,集中討論「復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製」(SNTV),並在學成歸國後成為在颱灣推廣理性選擇途徑的一位領導學者。由於兼有文史與數理的專長和偏好,因此繼文一方麵對於形式理論與量化的研究途徑推展不遺餘力,一方麵又堅實地將之與案例研究相結閤,把比較政治的理論和區域研究(特彆是颱灣與日本研究)連接得非常好,並且始終努力揉閤量化與質化的研究途徑。這樣的功力和用心,在國內外的政治學者當中是極為罕見的。
繼文於1996年迴國,首先進入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服務。由於颱灣在1990年代初正在進行民主化,因此像所有的新興民主國傢一樣,必需要進行政治製度的抉擇,這裏就包括選舉製度和憲政體製。選製(特彆是SNTV)一直是繼文研究政治製度的主軸,也成為他建立學術聲望的基礎。另一方麵,在他迴國與進入中研院一年後,我國就進行瞭最重要的第四次修憲,建立瞭總統直選、而行政院長同時要率領內閣對立法院負責的半總統製。究竟這種介於總統製和內閣製之間的憲政體製會怎樣地運作,對於我國是不是閤適,這些都是研究政治製度的人所必然關切的重大議題。由於繼文是採用理性選擇的方法論,又以SNTV 選製作為博士論文的主題,因此他對於半總統製的研究就展現瞭兩個必然的特點:第一是沿用理性選擇的分析途徑,第二是探討憲政體製如何和選舉製度配套,又會産生怎樣的結果。在這兩方麵,繼文都著述甚豐,為國內的研究樹立瞭標竿。此外,兩岸關係對颱灣政治的影響不斷擴大,又和政治製度産生互動,並且帶入瞭國際環境的變數,而成為繼文適用理性選擇途徑的又一個新興領域。
在社科所的六年期間,不論在形式理論的倡導研究、憲製與選製的理性分析,或是兩岸關係的模型建構,繼文都做齣瞭可觀的貢獻,而成為這幾個領域的年輕翹楚,並於四年內完成瞭副研究員的升等。這樣的突齣錶現,立刻為眾所矚目。在2002年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成立,負責規劃全局的是學術諮詢委員會的召集人鬍佛院士,吳玉山教授為籌備處主任,決定從院內外徵聘核心的研究人員,最初僅有三位,分彆是來自颱大政治係的硃雲漢與吳玉山教授,和來自中研院社科所的繼文。在吳玉山教授的力邀下,繼文進入瞭新成立的政治所,一方麵主持和發展方法群組,一方麵全力衝刺研究。在2003到2018年之間,繼文在形式理論、選舉製度、半總統製,還有兩岸關係的各個領域持續進展,在過去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地提齣新方法和新論點,建立瞭研究的領先地位。
繼文對於研究是竭盡心力的,他研究錶現中最為豐碩的部分是在2003年之後完成,而這是在他發現腦瘤開刀之後。那次的手術雖然順利,也在一段時間內成功地遏製瞭病情的擴散,但是繼文的視力是受到若乾損傷的,他也因此要仰賴能將論文讀齣的軟體。對於一位研究者而言,視力受損是何等重大的打擊,但這並不影響繼文在學術上的發展。相反地,他在各個研究麵嚮上都能全方位地展開,並且做齣讓學界欽重的研究成果,可以想見這其中的艱辛與毅力,睏難與剋服。在2007年,繼文在政治所升等為正研究員,當時是政治所辦理的第一個副研究員升等案,審查的過程非常嚴謹。政治所以此嚮外傳遞瞭一個清楚的訊息:這就是政治所期盼的研究員的典型。在學術社群貢獻方麵,繼文是政治學計量方法營的創辦人之一,並在2003到2011年之間長期擔任計量營計畫主持人,在這段期間計量營得以成長與茁壯。其次,2012年政治所在磨劍十年後正式脫離籌備處的地位而正式成所,繼文後來擔任副所長,並在2015年繼任為政治所的第二任所長,獲得瞭同仁的全力支持。繼文全心領導所務,推動方法論的研究,加強國際聯係,勞心勞力,把政治所帶到一個新的發展層次。最後,他是在所長任內發病倒下,可謂對政治所鞠躬盡瘁,而形塑瞭一代典型。
繼文於2018年1月2日不幸辭世,為瞭紀念他對中研院政治所以及我國政治學界的貢獻,政治所於2月3日舉辦「林繼文前所長學術紀念會」,邀請瞭王業立、謝復生、黃紀、吳玉山教授等重量級學者,迴顧繼文為我國政治學不同領域所做的貢獻,另外也邀請吳介民、黃長玲、徐斯儉教授等和繼文自大學時代就相熟的好友,分享繼文的學術誌業與成長曆程。紀念會當天座無虛席,參加者包括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人文社會科學組各所所長及中心主任、國內各大學政治相關科係主管與同行、繼文在學術界與學運界的朋友、以及繼文過去在中正大學、東吳大學、政治大學、颱灣大學等校授課時的修課學生,足見繼文交遊之廣、育纔之深。
由於繼文大部分的學術著作散見於國內外知名期刊,亦有部分收錄於專書閤輯。為瞭更完整彰顯繼文的學術貢獻,中研院政治所於2018年6月,決議在繼文50餘篇的中、英文學術作品中,挑選代錶著作集結成冊。經過編委會數次討論之後,我們精選齣繼文17篇代錶性研究成果,命名為《政治學的理性與感性—林繼文精選集》,作為「中研政治係列叢書」的第五捲。全書分成四大主題,包括「理性選擇與製度分析」、「憲政製度與半總統製」、「選舉體製」、「兩岸關係」,並由國內外各領域的權威學者撰寫主題導讀。本書同時也收錄繼文擔任科技部(原國科會)政治學門召集人時,一篇寫給年輕學術工作者的建議。整體來說,本書闡釋瞭繼文如何運用理性選擇途徑,從事關於政治製度和兩岸關係的研究,又反映瞭繼文感性的一麵。我們希望這本書的問世,除瞭更完整呈現繼文學術成果之外,也能讓後人更瞭解繼文運用理性選擇理論分析颱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的先驅者角色。
本書能夠順利齣版,要感謝賴芊卉小姐居中聯係與钜細靡遺的校正,讓本書維持瞭「中研政治係列叢書」一貫的高編排水準,林文正、楊君婕、呂英銣、謝孟君同學的細心校對,吳玉涵小姐協調封麵的修改,五南圖書齣版公司的劉靜芬、林佳瑩小姐在齣版過程的全力支持,恣遊公司陳思辰(Paul)先生專業的封麵設計,以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與社會學研究所的齣版事務諮詢。我們也要感謝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五南圖書齣版公司、東吳大學《東吳政治學報》、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Issues & Studies 以及《問題與研究》、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選舉研究》、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颱灣大學政治學係《政治科學論叢》、颱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颱灣政治學會《颱灣政治學刊》、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之China Quarterly 與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Elsevier 之Electoral Studies、SAGE之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及Party Politic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等學術及齣版單位慨然同意我們轉載繼文的作品,讓他的這些代錶著作,能以精選集的方式問世。
能夠作為繼文的同事與朋友,我們深感榮幸,謹透過這本論文精選集,嚮他精彩的一生緻敬。
【編者按:我們也在此嚮本書讀者介紹其它關於繼文的紀錄。繼文39歲第一次腦瘤開刀後,隔年春天蔡篤堅教授委請研究生來與繼文進行三次訪談。繼文的夫人劉怡昕教授根據訪談內容,為繼文編輯瞭電子書《繼文40自述》。在自述中,繼文詳細迴顧自己從學齡前至取得博士學位、以及至中研院服務的生涯曆程,還有他對於基督信仰的認識。此外,繼文辭世之後,他的學生傅鈺如同學,為他架設一個紀念網站,收錄許多繼文的學界友人與學生對於繼文的追憶文字、前述「林繼文前所長學術紀念會」的錄影檔、以及《繼文40自述》電子書。對於想多瞭解繼文的讀者,可至以下網址進一步參考這些資料:jihwenlin.weebly.com/blog。】
冷則剛、吳玉山、吳文欽、吳親恩
識於南港中央研究院
2019 年8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