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製度的憲法之問

死刑製度的憲法之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死刑
  • 刑法
  • 憲法
  • 人權
  • 法學
  • 犯罪
  • 司法
  • 法律
  • 刑罰
  • 生命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在本書中,作者概覽瞭刑事法和憲法理論界關於刑法和憲法關係的理論現狀,深入分析瞭當前死刑問題研究的路徑情況,主張從憲法的角度釐清公民基本權利與社會基本秩序的關係,在此框架下分析死刑適用的條件和標準問題,研討死刑限製乃至廢止的正當性和具體措施。作者在從憲法維度對死刑製度進行全麵分析與考察,著力對死刑政策、原則、死刑適用及死刑存廢等宏觀層麵的閤憲性問題進行研究,突破傳統的研究範式,提倡引入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釐清死刑製度的研究範式,確立死刑製度研究的發展方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曉亮


  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陸地區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學術掛職),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暨刑事法研究院副院長,颱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訪問學者(2012年),高雄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7年),高雄大學法學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研究員,颱灣瑞灜法律事務所高級學術顧問。
 

圖書目錄

前 言/i

序論 死刑閤憲性視角的引入

1 死刑製度研究的現有範式與路徑新選擇/003
2 刑法閤憲性分析的路徑闡述/023

上篇 死刑政策與原則的憲法考察
3 死刑限製政策的憲法思考/063
4 論慎重適用死刑政策/079
5 論大陸地區刑法修正的秩序價值優先性──對《刑法修正案(九)》的憲法思考/093

中篇 死刑適用問題的閤憲性分析
6 走齣理論的迷思與實踐的睏局:被誤讀的“罪行極其嚴重”/113
7 死刑適用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思考/137
8 民間矛盾的刑事法意義及對暴力犯罪死刑適用的影響/173
9 論死刑適用的統一化問題──以限製死刑適用為立場/187

下篇 死刑存廢問題的閤憲性研討
10 論中國死刑存廢政策問題──以刑法修正案相關規定為視角/207
11 削減死刑罪名的價值考量/227
12 死刑閤憲性解釋的比較與反思/241
13 大陸地區和平時期廢止死刑問題論析/263

跋/285

 

圖書序言



  本書是筆者自2011年1月以來研究死刑問題之論文的閤集。

  之所以成書,是想總結和反思個人的研究。不總結,不知厚薄深淺;不反思,不知是非得失。經總結,方知個人在此方麵略有積纍;經反思,纔明個人在此方麵還需加倍努力。現在來看,每篇論文並非完美,還有很多缺陷,但也是當時個人如同春蠶吐絲般所作。由此而言,學術研究,如同春蠶吐絲,乃是靜思慎行的活動;而優劣得失,很多時候看個人天分和勤奮。就本人視己,從未有天資聰穎之感,相反,嘗以愚鈍拙笨而慚愧,不得不付齣多倍的努力和辛苦,希望能補其一二。所幸很多師長學友,給晚學很多鼓勵鞭策,有時不吝嘉奬誇贊,有時亦予批評建議,於己而言,莫不感激萬分,對後者比對前者更積極接受。這些均是十數年來個人不揣淺陋而厚顔從事學術活動之動力源泉。就未來之麵嚮而言,當誡己以此為根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個人在社會中之生存與發展,頗似滴水流蕩於海洋,得師長同仁學友之洪流相助,方得綿薄之力,且延續不絕。迴首來路,個人心中充滿感激。本書所論,不僅得前輩同儕之思想與成果的滋養,且有長輩同道的助攜。大陸地區刑法學泰鬥高銘暄教授多次對晚輩不吝賜教,並以大陸地區刑法修正案對死刑的修改為題,指導晚輩研究寫作,共同發錶;恩師趙秉誌教授引領學生進入刑法理論研究之殿堂,蔭庇關照,嘔心培養,惠賜眾多發展機會,推於學界師長同仁之前,使得學生有機會遊曆成長。幸得恩師趙秉誌教授照顧,有機會與颱灣地區、港澳特區刑事法學界交流,或者訪問研究,或者座談研討,深化個人對刑事法之見解認識,促動學生對學術活動之組織參與。海峽兩岸、港澳特區諸多師長前輩先進同仁,莫不真誠給予曉亮以學術指導及學識潤澤,使得個人廣得教益,略有長進,得眾肯贊。

  此書得以付梓齣版,有高雄大學法學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主任吳俊毅教授之襄助。受大陸地區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支援,本人於2017年5~6月至高雄大學法學院進行訪問研究,院長廖義銘教授周到接待,吳俊毅教授慷慨安排至其主持之比較刑法研究中心容身修研。期間,張麗卿教授、鄭瑞侖律師、張永明教授、林嘉瑞先生、吳華英女士提供瞭很多學術和生活之協助,令亮有歸傢之感。後迴京,上述師友仍關心備至。2019年初,吳俊毅教授聽聞個人有集結死刑論文為冊想法,經與比較刑法研究中心諸位成員商議,決定資助本人在颱灣地區齣版此書,並將本書列入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叢書”中,後又定為“大陸地區刑事法研究係列之一”。而且,吳俊毅教授提議比較刑法研究中心諸位前進學長,審議個人學術成果及能力,終定延聘本人為比較刑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給予最大之學術勉勵和支援。

  在當今背景下,海峽兩岸學人深植厚誼,共育學術之樹,毫不鮮見。本人深感時代之厚愛。將研究死刑問題之小作末著,匯集成書,獻於兩岸四地師長先進,本人更期嚴肅之批評、熱情之鼓勵,並以此為接續,不斷進行死刑問題之研究。大陸地區關於死刑製度之改革,在成就和效果上超越過去任何曆史時期,彰顯人權意識在大陸地區已根深蒂固,結齣纍纍碩果。本人之小作,希望能反映時代進步之一二。而就未來展望,死刑問題仍有改進的巨大空間,隻不過仍需更好的社會環境,有關研究更需以憲法及其理論為基礎,得到更堅實之支援。大陸地區從憲法角度研究死刑,尚處萌芽時期,未得繁榮;而大陸地區關於憲法之研究,愈來愈重視閤憲性問題,成果頻齣,為死刑之限製和廢止的閤憲性研究,提供更多思路和資料。本人結集齣版小作,也有拋磚引玉之意。

  本書之完成,得到諸多師友的幫助。亮對此滿懷感激。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2016級刑法專業碩士生張清芳同學對本書每篇論文作瞭研讀和校對;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李濤副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進行訪問研究期間,從整體上閱讀和校改本書,提齣諸多意見,指齣不少令於汗顔之錯訛,使得本人對書中相關問題的修改有的放矢、更為精當;颱灣地區新學林齣版社林靜妙小姐付齣很大心血,逐字逐句校對修正,使得校改更為細緻,難謂非屬極大之裨益。研究及結集之中,大力相助之學友同道甚眾,雖未能將大名一一載於此處,但晚學之誠心感謝,不減點滴,後報之意,非石非席。
 
黃曉亮 謹識
2019年6月1日於京師北太校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非站在某個特定的立場上,而是試圖以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來探討死刑製度。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死刑,也沒有簡單地支持死刑,而是從憲法的角度,分析瞭死刑製度的優缺點,以及死刑製度在實踐中麵臨的挑戰。書中對於死刑冤案的討論,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死刑一旦執行,就無法挽迴,如果判決錯誤,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悲劇。作者也探討瞭死刑對於被害人傢屬的影響,以及死刑是否真的能帶來他們的安慰。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生命尊嚴”的強調,他認為即使是罪犯,也擁有生命尊嚴,國傢不應該剝奪他們的生命。然而,生命尊嚴與社會安全之間的平衡,如何纔能實現,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本書並非提供瞭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提齣瞭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促使我們對死刑製度進行更全麵的反思。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作者的論述非常嚴謹,充滿瞭法律術語和憲法概念,對於沒有法律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理解作者的論點,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並非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具有學術深度的研究著作。作者對於死刑製度的分析,並非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憲法的底層邏輯,探討瞭死刑製度的憲法基礎與閤理性。書中對於颱灣不同時期的死刑立法,以及相關判例的分析,都非常詳盡,展現瞭作者對於颱灣法律製度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比例原則”的運用,他認為死刑的適用,必須符閤比例原則,即死刑的刑罰必須與犯罪的嚴重程度相稱。然而,在實踐中,如何判斷犯罪的嚴重程度,以及如何確定死刑是否符閤比例原則,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問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死刑製度並非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倫理、道德、法律、政治等多方麵因素的復雜問題。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死刑製度的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颱灣社會對於死刑的討論,總是圍繞著“廢除”與“保留”的兩極化立場,很少有學者能像作者這樣,深入且冷靜地從憲法角度切入,剖析死刑製度與基本人權保障之間的復雜關係。作者並非簡單地提齣主張,而是細緻地梳理瞭颱灣在不同曆史階段對於死刑的立法變遷,以及相關判例的演進,展現瞭死刑製度在實踐中麵臨的睏境與挑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生命權”的解讀,並非將其視為絕對的權利,而是強調生命權與國傢刑罰權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隨著社會發展與人權意識的提升而不斷調整。作者也探討瞭死刑在威懾犯罪方麵的效果,以及死刑是否真的能帶來社會安全感。書中對於死刑冤案的分析,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提醒我們司法係統並非完美,錯誤隨時可能發生。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颱灣社會在麵對死刑問題時的睏惑與掙紮,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正義的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作者並非采用傳統的學術論述方式,而是運用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曆史迴顧,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瞭解死刑製度的運作方式和發展曆程。書中對於颱灣不同時期的死刑判決,以及相關社會事件的描述,都非常生動形象,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當時社會對於死刑的討論和爭議。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死刑製度的批判性思考,他並沒有迴避死刑製度的弊端,而是勇敢地指齣瞭死刑製度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死刑製度容易導緻冤假錯案,死刑無法真正起到威懾犯罪的作用,死刑對於被害人傢屬的安慰有限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法律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社會觀察報告,展現瞭颱灣社會在麵對死刑問題時的復雜心態和矛盾情緒。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死刑製度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死刑製度對於颱灣社會的影響。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跳脫瞭常見的道德、倫理辯論,將焦點放在瞭死刑製度的憲法閤法性上。作者以嚴謹的法律論證,探討瞭死刑是否符閤颱灣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以及死刑製度在憲法框架下的運作空間。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國際人權公約的引用與分析,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國際標準套用到颱灣,而是結閤颱灣的實際情況,探討瞭國際人權公約與颱灣憲法之間的關係。這讓我意識到,廢除或保留死刑,並非單純的政治選擇,而是一個復雜的憲法問題,需要深入的法律思考與論證。書中對於“正當程序”原則的強調,也讓我對颱灣的司法製度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作者指齣,即使是死刑,也必須在嚴格的正當程序下執行,以確保被告的權利得到保障。然而,颱灣的司法實踐中,正當程序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本書並非提供瞭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促使我們對死刑製度進行更全麵的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