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心靈透過身體發齣的SOS!
找齣疾病背後的心理密碼、釋放情緒毒素,
病癥從此不藥而癒!
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
•業績未達目標,被老闆猛K,失眠、便祕、腹瀉、肩頸僵硬紛紛找上門?
•工作不順、壓力一大,就會月經不順或房事不舉、過敏反覆發作?
•每逢考試或需要上颱做簡報,就胃痛難耐,或一緊張就偏頭痛?
•隻要失戀或與男(女)朋友吵架,就有手腳冰冷、消化不良、痛經的睏擾?
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的七情與五髒對應理論,而根據中研院王唯工教授的研究,也證實瞭情緒會與人體的經絡、髒腑共振,産生雙嚮的影響。換句話說,憤怒、悲傷、恐懼、焦慮、內疚、壓抑、欣喜……這些情緒,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變化,最終令身體遭受情緒的攻擊,引發疾病。
心裏的苦,身體比你還清楚…… 事實上,無論正麵情緒還是負麵情緒,當人長時間處在某種情緒中無法自拔,就會對健康産生不利影響,比如經常沉溺物質或名利追求的人容易心悸、失眠;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頭痛;經常想東想西的人容易腹瀉、沒胃口;而悲傷會引發咳嗽、皮膚癢;恐懼會引發不舉、月經不順;壓抑會引發腰痛、肩頸痛……等。
融閤中西醫學,並擁有十多年臨床經驗的黃鼎殷醫師在本書中明確錶示:「如果營養也照顧瞭,睡眠也夠,又經常運動,卻總是躲不過慢性病糾纏,或過敏、胃病、心悸、胸悶、消化不良、腰痠背痛……等癥狀反覆發作,怎麼治也治不好,追根究柢,就是忽略瞭『情緒毒』!」,又說「喜、怒、思、憂悲、恐驚」等七情,會藉由經絡傷害「心、肝、脾、肺、腎」等五髒係統,造成不同疾病。雖然經絡按摩等,可以暫時幫助氣血恢復暢通,但如果情緒問題沒有獲得解決,癥狀便會反覆發作,久而久之,情緒毒繼續纍積的結果,最後就會在身體上演變成心髒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等重大疾病!
你有哪些「癥頭」?揭開病癥背後的真相! 你知道嗎?小至手腳冰冷、口臭、腰痠背痛、反覆感冒、拉肚子、便祕、過敏,大至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胃病、子宮病變、癌癥……等等,都有可能是你的心靈透過身體發齣的警報訊號:
【「心」的癥頭VS.「喜」的情緒】心涵蓋的髒腑與經絡包括:心髒、小腸、血管、舌、臉及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因此沉溺物質或名利追求等「淫喜」的人容易有心悸、失眠、胸悶……等癥狀;相反的,「缺喜」的人則對生活缺乏熱情,容易有手腳冰冷、消化吸收不良、痛經……等癥狀長期纍積下來,可能引發心髒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或痛經、子宮肌瘤等子宮病變。
【「肝」的癥頭VS.「怒」的情緒】肝涵蓋的髒腑與經絡包括:肝、膽、筋、眼、指甲及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因此動不動就火冒三丈、火爆脾氣的人,容易有疲倦、失眠的問題;相反的,凡事壓抑怒氣、敢怒不敢言的人,容易有口臭、口苦、抽筋……等癥狀長期纍積下來,可能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功能病變,或膽結石、膽汁堵塞等疾病。
【「脾」的癥頭VS.「思」的情緒】脾涵蓋的髒腑與經絡包括:脾、胃、肌肉、口及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因此長期思慮、總是想太多,容易有食慾不振、便祕、拉肚子、麵黃肌瘦……等癥狀長期纍積下來,可能引發脾髒齣血、腫大、發炎,或胃潰瘍、胃癌等疾病。
【「肺」的癥頭VS.「悲憂」的情緒】肺涵蓋的髒腑與經絡包括:肺、大腸、皮膚、鼻、皮毛及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因此習慣隱忍悲傷、過於追求完美,容易有反覆咳嗽、鼻塞、鼻過敏、自汗或皮膚乾澀癢等癥狀長期纍積下來,可能引發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聲帶發炎、皮膚病,甚至心髒病或肺癌等疾病。
【「腎」的癥頭VS.「驚恐」的情緒】腎涵蓋的髒腑與經絡包括:腎、膀胱、大腦、耳、頭發及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因此總是擔驚受怕、提心吊膽,容易有水腫、頻尿、牙齒鬆動、容易掉發、記憶衰退、聽力下降等癥狀引起陽萎、骨質疏鬆、耳聾、乾燥癥等疾病,或子宮肌瘤、子宮頸癌等子宮疾患,以及巴金森氏癥、阿茲海默等腦部疾病。
療癒情緒超Easy~人人都可做到的自癒行動! 事實上,不論是反覆發作的小癥狀,或是各種慢性病,甚至癌癥等重大疾病,都可以透過情緒處理,將「卡」在身體裏的緻病情緒一掃而空,改善身心失衡、提升自癒力,重拾健康。
因此,本書作者黃鼎殷醫師將十六年的臨床心得,研擬齣7項「自癒行動」,隻要跟著書中的步驟Step by Step,就能幫助你打開心門、探索並清理纍積體內的緻病情緒,還能協助你從自己的個性中找齣容易糾結的原因。更難得的是,這些身心療法都能自己在傢DIY,而且簡單易上手!
【自癒行動1--力量呼吸】能將積壓的情緒透過大口吐氣的方式排放,還能活化肺機能,使身體循環更暢通。
【自癒行動2──能量舞蹈】可以有效促進身體的微循環、幫助身體發汗,將體內的重金屬物質透過汗水排齣;過程中,還可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對身體敏感度的提升大有助益。
【自癒行動3──亂語】讓壓抑的情緒轉化成聲音釋放齣來,幫助你打開心門,將壓在心中的情緒大石清理齣來,心情因此變得舒暢。
【自癒行動4──說念】藉由「不要想、不要停」的技巧,把腦袋裏沒有說齣來的話或想法隨意講齣來,就像倒垃圾一樣,在幫腦袋清垃圾的同時,也宣洩壓力與情緒。
【自癒行動5──靜坐】當你的身體僵硬無法放鬆、心裏有許多情緒而且思緒紛飛的時候,靜坐能放鬆心情、緩和情緒,讓身心更平衡。
【自癒行動6──五行療癒】根據中國醫介傳奇人物──王鳳儀善人,以五行為基礎的「問性治病法」,先找齣你的癥狀或疾病的身體部位,再依問題推測齣你屬於木、火、土、金、水中哪一種性格,最後依天性的不同,提供五行原理的個性調整療法、由心轉念做法,來化解你的緻病情緒。
【自癒行動7──頂營食療】找齣你的體質,再根據體質決定要多吃與少吃的食物,以及食材比例與進食順序,讓營養更容易被身體吸收、提高自癒力。
本書透過清楚明瞭的理論說明、真實的臨床案例、解讀病癥背後的真相;簡單易行的DIY步驟,還有貼心小叮嚀,都能讓你快速掌握重點、立即行動!是一本一看就懂、好用有效的身心療法自癒書,能幫助你輕鬆處理情緒、改善癥狀、遠離疾病,讓身體無病無痛、心理更健康!
本書特色 ◆第一本解讀情緒緻病的身心靈淨化書: 本書綜觀古今中外醫學典籍、引用豐富科學實證,有力地說明未處理的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教你瞭解情緒影響身體的緻病原因,以及解讀癥狀暗藏的情緒。像是得失心重、沉溺追求物質慾望的人,容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吹毛求疪、凡事要求完美的人,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讓你懂得聆聽身體的聲音,大小病不再上身!
◆9大類國人常見慢性病加碼療癒處方: 本書列有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肝病、胃病、子宮疾病……等9大類國人常見慢性病,以及心悸、胸悶、失眠、便祕、腹瀉、腰痠背痛、胃痛、偏頭痛、過敏……等二十多種癥狀的療癒處方,快速瞭解各類癥狀及慢性病潛藏的情緒問題,教你:找齣情緒殺手→由心轉念→真正解決「嘸爽快」的情緒,重拾身心健康!
◆7項「自癒行動」簡單易上手、在傢就可DIY 書中介紹瞭呼吸法、簡易氣功、靜坐、食療……等7項自癒行動,並提供貼心小叮嚀,幫助你快速掌握重點、立即行動!像是隻要大口吐氣,就能活化肺機能,又能排放積壓的情緒;能放鬆身體,同時也能運動到腕肘肩頸胸腰髖膝踝等9大關節的能量無蹈;根據自己體質吃對食物的頂營食療。
◆3分鍾自我檢測!從癥狀找齣潛藏的情緒問題: 本書提供準確的自我檢測,隻要依據身體癥狀,循序找齣對應的「五髒係統」與「內心的失衡情緒」,例如:
臉色蒼白、消化吸收不好……→「心」係統發齣求救訊號→與喜有關;
口臭、口苦或口裏有不正常味道……→「肝」係統發齣求救訊號→與怒有關;
容易纍、倦怠、臉色泛黃……→「脾」係統發齣求救訊號→與思有關
鼻塞、流鼻涕、常咳嗽、有痰……→「肺」係統發齣求救訊號→與悲憂有關;
怕冷、易掉發、耳鳴、頻尿……→「腎」係統發齣求救訊號→與驚恐有關。
3分鍾便能測齣你的情緒問題,同時提供後續的對癥療法。
情緒的迷宮與身體的共振:探索身心連接的深度之旅 本書聚焦於現代人普遍麵臨的心理壓力與生理反應之間的復雜互動,旨在提供一套全麵而實用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並改善情緒睏擾對身體健康造成的深遠影響。 在快節奏的生活洪流中,我們常常習慣於將“心”與“身”割裂開來處理。當焦慮、抑鬱、長期的壓力感開始侵蝕我們的精神世界時,身體往往會以疼痛、疲憊、失眠乃至更嚴重的慢性疾病形式發齣無聲的警報。然而,許多人並未意識到,這些身體的不適可能並非孤立的生理問題,而是潛藏在深層情緒之下的呼救信號。 本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情緒如何“生病”——這種“生病”並非指精神疾病的診斷,而是指情緒失衡如何係統性地乾擾身體的正常機能。 我們將詳細剖析情緒對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以及免疫係統的連鎖影響。例如,長期的焦慮狀態如何導緻皮質醇水平持續升高,進而削弱免疫防綫,增加炎癥反應的風險。我們會探討為什麼一些看似與情緒無關的軀體癥狀,如腸胃不適、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或持續性的頭痛,其根源可能深植於未被處理的情緒積壓之中。 剖析情緒的“沉默語言”:識彆身體發齣的信號 理解情緒對身體的影響,第一步是學會傾聽身體的“沉默語言”。本書拒絕使用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用清晰、貼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引導讀者識彆那些被我們日常忽略的細微變化。 我們將重點討論以下幾個核心領域: 1. 腸道——“第二大腦”的秘密: 腸道與大腦之間的雙嚮交流(腸腦軸)是現代醫學研究的熱點。本書將解釋壓力和負麵情緒如何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從而導緻消化係統紊亂,甚至加劇食物敏感性。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調整情緒狀態,間接優化腸道微生態,以減輕消化道的負擔。 2. 睡眠——情緒的淨化器與修復場: 長期失眠或睡眠質量低下,往往是高壓狀態下的典型錶現。本書將深入分析情緒如何“劫持”我們的睡眠周期,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睡前心理邊界,促進深度修復性睡眠,使身體得以在夜間完成情緒的有效“排毒”。 3. 疼痛的心理學基礎: 為什麼某些疼痛似乎找不到明確的物理病竈?本書將引入對“軀體化”(Somatization)現象的探討,解釋當個體無法用語言錶達或處理復雜情緒時,大腦會將這些能量轉化為可感知的軀體信號。我們將提供分辨“真正的生理損傷”與“情緒衍生的疼痛”的方法論。 4. 免疫力的微妙平衡: 免疫係統是身體抵禦外界侵害的忠誠衛士,但它對情緒波動極為敏感。我們將闡述長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如何耗竭身體資源,導緻免疫係統反應遲鈍或過度活躍(如自身免疫傾嚮)。理解這一機製,是重建內在防禦力的關鍵。 從覺察到轉化的實踐路徑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揭示問題,更在於提供切實可行的轉化策略。我們相信,治愈身體的旅程,始於對心靈的溫柔接納與積極重塑。 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一套整閤性的應對工具箱: 深度情緒覺察練習: 引導讀者超越錶層情緒(如生氣、煩躁),挖掘其背後更深層次的需求和未被滿足的渴望。這包括正念呼吸法在情緒爆發時的即時應用,以及身體掃描技術,幫助個體重新建立與身體感覺的連接。 認知重構的溫和力量: 探討那些根深蒂固的消極思維模式(如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是如何持續激活身體的壓力反應迴路。我們不要求讀者強行“樂觀”,而是提供逐步替換無效信念的技巧,從而降低對身體的持續性“觸發”。 構建“情緒安全區”: 強調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設定清晰的生活邊界(Saying No的能力)對於維持心理穩定的重要性。邊界感的建立,實質上是為我們的情緒係統提供一個穩定的運行環境。 身體運動的心理療愈: 運動不僅僅是燃燒卡路裏的方式。本書將介紹如何選擇那些能帶來“情緒釋放”而非“身體消耗”的運動形式,例如,有節奏的拉伸、溫和的瑜伽體式,如何幫助身體釋放被情緒“鎖住”的能量。 為何這本書至關重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診斷過剩,理解不足”的時代。患者拿著一疊檢查報告,卻依然感覺“不對勁”。本書的目的,就是填補這種理解上的鴻溝。 它不是要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而是作為一份強大的輔助指南,賦能讀者成為自己身心健康的積極參與者和閤作者。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學會: 1. 將身體的不適視為對話的起點,而非終點。 2. 識彆並溫和地介入那些長期消耗你生命力的情緒慣性。 3. 建立一種更具彈性、更能自我調節的身心連接模式。 這是一場迴歸自身的旅程,旨在恢復身體的自然平衡,讓健康不再是與疾病的持續抗爭,而是內心和諧共振的必然結果。 無論你是長期受睏於慢性疲勞,還是僅僅想在日常壓力中找到更安穩的立足點,本書都將為你指引一條通往深層、持久安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