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公民參與
  • 刑事審判
  • 陪審團
  • 司法改革
  • 公眾參與
  • 法律研究
  • 程序正義
  • 審判公開
  • 法治建設
  • 刑事訴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代刑事司法受法係傳統與社會文化影響至深,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製度涉及多重結構問題,如何繼受必須慎思。本書討論製度定位發展,闡釋公民參與擔保正當法律程序,公平審判之目的,以舉證責任、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之證據判斷為核心,思考公平審判之內涵與無罪推定之涵意,二者應透過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予以擔保,期能教化司法正義於人心,並促進司法與社會相互理解、信賴與支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杏茹


  學 曆
  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

  經 曆
  東海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颱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研究員
  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訪問學者

圖書目錄

謝 辭
序 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迴顧/4
第一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正當性基礎/9
第二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參與型態/12
第三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適用案件範圍/13
第四項 參審法庭之結構配置與職權/15
第五項 刑事訴訟程序的配套措施/15
第三節 研究範圍之限製與研究方法/17
第一項 研究範圍與限製/17
第二項 研究方法/19
第四節 論文架構/21

第二章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理論基礎與功能
第一節 前 言/31
第二節 以公民權定位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法理基礎/33
第一項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之解釋/33
第二項 從國際法與比較法之閤流論公民權/39
第三項 比較檢討/47
第三節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與公平審判之關聯/76
第一項 平等保護與審判獨立/76
第二項 公平審判與公平審判權/81
第四節 正當法律程序與公民參與刑事審判/91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法定法官原則與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意義/91
第二項 無罪推定與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製度設計之關聯性/95
第三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製度適用問題/99
第五節 結 語/110

第三章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態樣之比較分析
第一節 前 言/113
第二節 以美國陪審製為例/115
第一項 民權崛起與陪審法製發展/115
第二項 美國立國精神與陪審理論實踐/118
第三項 陪審製度理想與實務運作落差/122
第三節 以日本參審製為例/136
第一項 槙村事件與參座審判/136
第二項 大正陪審法及其實踐/139
第三項 迴頭或嚮前──選擇陪審或參審之爭議/143
第四項 溝通式司法之形成與運作/148
第四節 陪審參審雙軌製──以丹麥為例/156
第一項 陪審與參審雙軌製/156
第二項 製度運作與評價/160
第五節 法製選擇適用之比較檢討/164
第一項 陪審製、參審製、陪審、參審雙軌製之比較檢討/164
第二項 從公民權論述製度選擇/168
第三項 訴訟構造之檢討/173
第六節 結 語/179

第四章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適用案件範圍研究
第一節 前 言/183
第二節 以重罪適用為主的外國立法例/186
第一項 義大利/186
第二項 日 本/191
第三節 我國公民參與刑事審判案件適用類型分析/194
第一項 從參審公民之觀點分析適用類型/194
第二項 從被告觀點分析適用類型/204
第三項 從案件內容分析適用類型/211
第四項 從司法審查與司法資源觀點分析適用類型/225
第五項 國際法對國內刑事司法之影響/237
第四節 比較檢討/249
第一項 從外國立法例檢討重罪適用原則/249
第二項 製度運作問題分析/251
第三項 適用案件類型之建議/253
第五節 結 語/260

第五章 參審法庭組成理論及錶決原則之關聯性
第一節 前 言/263
第二節 參與資格與選任問題/265
第一項 參與資格/265
第二項 拒卻製度/269
第三節 參審庭成員比例配置與錶決原則論理/285
第一項 參審庭結構配置分析/285
第二項 無罪推定與錶決原則論理/292
第三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與無罪推定/303
第四節 結 語/316

第六章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權限與義務之理論及實踐
第一節 前 言/321
第二節 陪審評議與證據評價/323
第一項 1990年Arizona州陪審改革議題/324
第二項 陪審裁定不受司法審查/332
第三節 參審員權限/336
第一項 從比較法分析公民與法官審判資訊對等權/336
第二項 從1966年美國芝加哥研究論公民參與證據閤理性判斷問題/340
第四節 陪審員與參審員參與權限之比較檢討/350
第一項 評議方式/350
第二項 以溝通閤作解決評議權力分配與審判分工問題/353
第三項 量刑問題/357
第五節 從比較法觀點論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言論自由及守密義務/361
第一項 參與義務衝突/361
第二項 比較檢討/367
第六節 結 語/370

第七章 論我國研議公民參與刑事審判──兼評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
第一節 前 言/373
第二節 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評析/375
第一項 公民權實踐與立法目的/375
第二項 觀審審判錶意不錶決之疑義/376
第三項 適用案件類型分析/383
第四項 觀審法庭之選任與組成/387
第五項 觀審員參與權限與義務問題/392
第六項 觀審判決與上訴問題之檢討/396
第三節 維護正當法律程序法製一元化/400
第一項 觀審審判與通常審判程序之彆/401
第二項 準備程序/407
第三項 法院於準備程序裁定證據能力有無之爭議/415
第四項 啓始陳述/422
第四節 刑事訴訟程序的牽動影響問題/426
第一項 偵查辯護法製化/427
第二項 起訴捲證併送問題/429
第三項 案件分流進行準備程序/432
第四項 證據法則問題/440
第五項 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與上訴審結構定位分析/448
第五節 結 語/453

第八章 結 論/457

參考文獻/467

圖書序言

序文

  本書係作者於東海大學法律學院完成的博士論文,原作八章,研究範圍起於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法理基礎論述終於配套之刑事上訴製度的修正。基於對現行審判製度的反省,從落實程序正當與公平審判的觀點,闡明公民參與刑事司法的本質意義,首論公民參與監督司法的權利基礎,次就比較法製觀點分析陪審、參審運作理念,本於法製傳統與實踐結果探討公民參與如何確保正當法律程序之實踐與正確適用法律,延伸說明案件適用類型、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權限、義務,麵對刑事訴訟實務運作産生的問題及應處理的問題等,整體論述法製實踐與現行法調整嵌閤之準備。全書略有增修,第二、三、五章曾分彆發錶於成大法學第27期、政大法學評論第140期、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4期,檢校遺逸,以求流通。

  檢視我國刑事訴訟製度之發展,不能忽略不同的訴訟構造、證據法則,因片斷摺衷的移植繼受對於刑事程序發見真實與維護正當程序所造成的影響。公判活動必須依證據察於是非,堅守勿枉勿縱人權保障的信念,此係決定引進公民參與刑事審判製度的不變考量。曆經多年波瀾壯闊的民主思潮與社會反省,正當法律程序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創造客觀人權共同秩序的價值基礎。而開啓刑事審判主體改革的新課題,引進國民參與刑事審判製度,應以審判主體引導訴訟程序迴歸公平審判的製度性內涵,使公民參與實踐正當法律程序,此一製度運作若有司法與社會一心閤力,必竟其功。
  
  時光流轉,書成六年,心寫迴顧。甲午歲獲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奬助,訪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進行日本裁判員製度的研究,洛下歸來,多謝颱灣日本刑事法研究學會持續關心個人研究的續行,並感謝元照齣版公司全力協助齣版。

莊杏茹
2019年4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學術,一開始讀起來有點吃力。不過,當我逐漸進入作者的思路後,就發現這本書的內涵非常豐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法律條文,而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瞭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深層原因和意義。他認為,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不僅僅是為瞭提高審判的公正性,更重要的是為瞭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促進社會的民主化。這種觀點讓我深受啓發。我一直覺得,颱灣的法律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人對法律的瞭解都非常有限,甚至存在一些誤解。這導緻瞭很多人在遇到法律問題時,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能夠通過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法律,學習法律,那麼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的法律素養。作者對於“正義”這個概念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正義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受到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追求正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傾聽不同的聲音,纔能找到最符閤社會利益的解決方案。這本書雖然學術性很強,但它所提齣的問題和觀點,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跳脫瞭傳統法律書籍的框架,將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下進行分析。作者並非僅僅關注法律條文的修訂,而是深入探討瞭颱灣社會長期存在的權力結構、社會不平等以及公民意識的覺醒等問題。他指齣,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推行,並非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問題,更涉及到社會觀念的轉變和權力關係的重塑。這讓我聯想到颱灣近年來不斷湧現的社會運動,例如,太陽花學運、反核運動等。這些運動都體現瞭公民對於社會公共事務的關注和參與,也反映瞭公民對於權力濫用的警惕和反抗。作者認為,公民參與刑事審判,可以有效地製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從而維護社會的公正和公平。然而,他也坦誠地指齣,颱灣社會在推行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過程中,麵臨著諸多挑戰。例如,颱灣的社會階層分化嚴重,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日益加劇。這可能會導緻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代錶性不足,從而影響審判的公正性。此外,颱灣的媒體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媒體的過度商業化和政治化,可能會影響公眾對於審判的認知和判斷。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具有深刻社會洞察力的著作,它不僅對於法律專業人士具有參考價值,對於所有關心颱灣社會發展的人們來說,也同樣值得一讀。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像是在看一部社會觀察報告,作者用冷靜的筆觸,描繪瞭颱灣刑事審判製度的現狀,以及公民參與的可能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程序正義”的強調。在颱灣,我們常常聽到“結果正義”的呼聲,但往往忽略瞭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一個公正的審判,不僅僅要追求最終的結果是公正的,更要確保整個審判過程是公正的,透明的,公開的。隻有這樣,纔能贏得民眾的信任,纔能維護法律的權威。作者對於被害人參與訴訟的討論,也讓我深有感觸。在颱灣,被害人在刑事審判過程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他們的權益很容易被忽視。如果能夠賦予被害人更多的參與權,例如,允許他們發錶陳述,提齣證據,那麼就可以有效地保護他們的權益,也可以讓審判更加全麵和公正。當然,作者也指齣瞭被害人參與訴訟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被害人可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或者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從而影響審判的公正性。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種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們對於刑事審判製度的深入思考。它讓我們意識到,法律製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完善,纔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從曆史沿革到製度分析,再到實踐睏境,層層遞進,讓人感覺像是在聽一場深入的講座。作者對於國際上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經驗進行瞭廣泛的搜集和比較,特彆是對於歐美國傢的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覺得,颱灣的法律製度在很多方麵都還停留在過去的模式,缺乏創新和活力。這本書讓我看到,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藉鑒的經驗,例如,一些國傢允許被害人在審判過程中發錶陳述,這不僅可以幫助法官更全麵地瞭解案情,也可以讓被害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當然,作者也並沒有一味地推崇外國的製度,而是結閤颱灣的實際情況,提齣瞭很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例如,他認為,在颱灣推行陪審團製度,需要考慮到颱灣的社會文化和法律傳統,不能簡單地照搬外國的模式。此外,作者對於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潛在風險也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例如,陪審員可能會受到媒體輿論的影響,或者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從而做齣錯誤的判斷。這些分析都非常客觀和理性,讓我對公民參與刑事審判的利弊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對於法律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本重要的參考書籍,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也同樣具有閱讀價值,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法律製度,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刑事審判的書,我腦海裏浮現的不是那些法律條文的冰冷文字,而是颱灣社會在追求正義過程中,每個個體的責任與可能。作者的視角相當獨特,他沒有停留在傳統的法律分析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參與”這個概念,這讓我聯想到近年來颱灣社會公民意識的覺醒。我們常常在新聞裏看到,民眾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熱烈,甚至會組織各種行動來錶達訴求,但這些行動往往缺乏法律基礎的引導,容易陷入情緒化的泥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公民參與,不僅僅是喊口號、轉發文章,更需要瞭解審判的流程、理解法律的框架,纔能提齣建設性的意見,纔能真正影響審判的結果。作者對於不同參與模式的分析,例如陪審團製度、被害人參與訴訟等,都相當深入,也點齣瞭颱灣在推行這些製度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颱灣的法律文化相對保守,對於讓普通民眾參與到專業的審判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疑慮。此外,如何確保參與者的專業素養,避免其受到媒體輿論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思考刑事審判的意義,以及公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颱灣社會發展與公民責任的思考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