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數論之研究

罪數論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犯罪學
  • 數論
  • 數學史
  • 密碼學
  • 邏輯學
  • 推理
  • 偵探小說
  • 學術研究
  • 曆史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隻木 誠教授各篇「以科刑上一罪為題」之日本法學論著,主要以德國刑法學理論為基礎,立證日本刑法解釋學上罪數論(競閤論)之基本原理。

  本書首先迴顧競閤論之曆史,並且辯證想像競閤之意義;其次,本書嘗試釐清競閤論概念所形成之原理;再者,以研究心得之結論為基石,進而討論不作為犯之罪數、過失犯之罪數、共犯之罪數、混閤的包括一罪之前提,並嘗試處理訴訟法之問題及競閤論之特殊問題,研求探討解決該等問題之端緒。

  本書透過此次中文版之發行,旨在將日本之罪數論(競閤論)廣泛地介紹給颱灣學術界、實務界人士以及在學學生,對於更深入理解日本刑法上之罪數論(競閤論),應有助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隻木 誠


  現職:
  中央大學法學部 教授
  日本刑法學會 常務理事

  學曆:
  中央大學法學部法律學科畢業
  中央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刑事法専攻博士前期課程修瞭
  中央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刑事法専攻博士後期課程修瞭
  中央大學 法學博士

  經曆:
  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彆研究員
  新司法試験考査委員
  德國哥廷根大學客座教授
  瑞士Zurich University客座教授
  獨協大學講師、助教授、教授
  早稲田大學法學部、大學院 兼任教授
  中央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 所長

譯者簡介

餘振華


  現職:
  日本中央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客座教授
  輔仁大學法律學係兼任教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任教授
  颱灣比較刑法學會理事長
  法務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曆: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係畢業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法學碩士
  日本明治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國傢安全會議副研究員
  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
  颱灣刑事法學會第三屆、第四屆理事長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係暨法律學研究所 教授兼係主任 所長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委員 刑事法律問題審查委員 司法官訓練所刑法講座
  考試院司法官、律師高考、警察特考等考試典試委員、命題委員、閱捲委員

蔡孟兼

  現職: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學曆:
  輔仁大學法律學係法學博士

  經曆:
  日本中央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客座研究
 

圖書目錄

作者序 i
本書作者簡曆 v
本書譯者簡曆 vii

第一章 競閤論之曆史 1
序 言 1
第一節 羅馬法 2
第二節 古代德國法 4
第三節 義大利法學 6
第四節 德國普通法學以後 9
結 語 13

第二章 想像競閤之一罪性及其根據 15
序 言 15
第一節 德國學說 17
第二節 日本之競閤論 37
結 語 42

第三章 不作為犯之罪數 45
序 言 45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47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與學說 66
結 語 80

第四章 過失犯之罪數 83
序 言 83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83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 96
第三節 日本之學說 103
第四節 判例與學說之檢討 111
結 語 124

第五章 共犯之罪數 127
序 言 127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130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與學說 133
第三節 檢討 139
結 語 151

第六章 混閤的包括一罪之前提 155
序 言 155
第一節 包括一罪之概念與其必然性 156
第二節 包括一罪是否為科刑上一罪──犯罪的吸收或刑的之吸收 160
第三節 競閤論(罪數論)之體係地位與量刑論──競閤論與被吸收法之量刑資料 166
結 語 172

第七章 想像競閤之明示機能──以不純正結果加重犯之競閤問題為素材 175
序 言 175
第一節 德國想像競閤之明示機能 178
第二節 日本明示機能之射程 197
結 語 208

第八章 一事不再理效力之客觀範圍──是否應維持對罪數判斷之對應 211
序 言 211
第一節 日本之現狀 213
第二節 德國之現狀 226
第三節 檢討 236
結 語 243

第九章 罪數論之現狀與今日之課題──以想像競閤之規定為中心 247
序 言 247
第一節 想像競閤之一罪性及其根據 248
第二節 「一個行為」之意義 250
第三節 罪數論之意義與今日之課題 256
結 語 260

第十章 歸納總結 263

第十一章 補遺 牽連犯──以恐嚇罪與監禁罪為數罪併罰之最判平成17年4月14日判決為素材(契機) 269

序 言 269
第一節 最高裁平成17年4月14日判決 270
第二節 評釋 272
結 語 282

圖書序言

作者序

  《罪數論之研究(補訂版)》一書,主要內容是匯整本人針對刑法解釋學上罪數論的重要問題,特彆是針對科刑上一罪的研究論著而成之著作。此次,本書能以中文齣版問世,本人內心特彆高興,亦深感光榮,同時期盼本書對於今後在日本與颱灣之刑法學、甚至在華語語係之刑法解釋學上,能搭建起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梁。

  罪數論之領域,主要是確定具體之犯罪,釐清所成立之復數犯罪間的相互關係,而提供量刑規範之量刑基礎,其結論對於程序法上一事不再理等問題,亦具有相當大之影響。

  針對罪數論,無論在日本國內或國外,均有很多具重要參考價值之研究論著,而在本書中所收錄之「以科刑上一罪為題」的各篇論著,主要是以德國刑法學為基礎來展開討論之日本刑法解釋學的基本問題,而在比較法之研究方法下,以德國已經透徹之法理論來進行驗證與考察。特彆是針對想像競閤之問題,首先,迴顧競閤論之曆史且確認想像競閤之意義;其次,嘗試釐清競閤論概念所形成之原理;接著,以所獲得之結果為基礎,討論不作為犯之罪數、過失犯之罪數、共犯之罪數;進而,處理訴訟法之問題以及競閤論之特殊問題,企求探討解決該等問題之端緒。

  本書所收錄之各篇論文,若能使日本罪數論之研究嚮前邁進,對於一個研究者而言,實為無比之喜悅。同時,透過此次中文版之發行,將日本之罪數論(競閤論)廣泛地介紹給颱灣的研究者、實務界、學生讀者,亦能提供對罪數論有更深入之理解,而且,本書若能成為研究發展之一種助力,誠屬萬幸。或許在將來,本人若亦能學習颱灣對於罪數論之議論,而與日本之研究同好們共同來討論此一問題,吸取刑法規範基礎的「智慧」,則對於研究者而言,亦將是無上之榮幸。

  本書颱灣版之翻譯,是由學識豐富且人品高潔之我所尊敬的摯友─亦即對日本刑法學造詣與理解極深之餘振華教授以及蔡孟兼副教授來擔任。在本書之內容中,不僅有非常實務之部分,亦有德國法中難以理解之理論,麵對這些睏難問題,本人認為翻譯工作確實相當辛苦。對於跨越此種艱難而完成翻譯書,在此對於兩位教授所付齣之努力及深情厚意,衷心錶達敬佩,並謹申謝忱。

隻木 誠
2019年1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啊,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沉重起來。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悲觀主義色彩,他似乎認為罪惡是人類的宿命,是無法擺脫的。他提齣的“罪數”概念,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絕望。他認為,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定的“罪數”,而這個“罪數”是無法被消除的。這種觀點讓我感到非常不安,它挑戰瞭我對人性的樂觀信念。不過,這本書也並非一無是處。它讓我意識到,罪惡並非隻是一個道德問題,它也涉及到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作者的論證過程雖然復雜,但卻充滿瞭邏輯性和嚴謹性。他試圖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罪惡,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啓發性,它引發瞭我對罪惡本質的思考。這本書適閤那些對哲學、倫理學和犯罪心理學有濃厚興趣,並且願意接受挑戰的讀者。它不會給你帶來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但會讓你對人性、對罪惡、對世界的認知産生深刻的改變。

评分

這本書,我讀瞭大概一個星期,每天隻讀一點點,不然真的會頭昏腦脹。作者的思路跳躍性很大,經常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中間的邏輯聯係並不清晰。而且,他使用的語言非常抽象,充滿瞭哲學和數學的術語,對於我這種文科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天書。我不得不經常查閱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越是讀下去,我越是覺得這本書很有深度。作者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探討罪惡,他認為罪惡並非隻是道德上的錯誤,而是一種數學上的必然。他提齣的“罪數”概念,雖然難以理解,卻讓我對罪惡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罪惡並非隻是個體的選擇,它也與社會結構、文化環境等因素有關。作者的論證過程雖然復雜,但卻充滿瞭邏輯性和嚴謹性。他試圖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罪惡,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啓發性,它引發瞭我對罪惡本質的思考。

评分

讀完這本,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艱澀的哲學思辨。作者試圖用數學的嚴謹性去探討人性的復雜與罪惡,這個想法本身就足夠大膽。但坦白說,閱讀過程並不輕鬆,大量的符號推導和邏輯論證,對於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智力挑戰。我不得不反復閱讀,甚至查閱一些數學和哲學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思路。不過,當真正理解之後,那種頓悟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作者並非單純地想證明罪惡的存在,而是試圖揭示罪惡背後的深層機製,以及它與人類理性、自由意誌之間的關係。他提齣的“罪數”概念,雖然抽象,卻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道德與倫理。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學術著作,而非大眾讀物,適閤那些對哲學、數學和倫理學有濃厚興趣,並且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的讀者。它不會給你帶來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但會讓你對人性、對罪惡、對世界的認知産生深刻的改變。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啓發性,它引發瞭我們對自身存在的意義和道德責任的思考。

评分

老實說,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在解一道非常難的數學題,而且這道題的答案似乎永遠也找不到。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喜歡用大量的符號和公式來錶達自己的觀點,這對於沒有數學基礎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我不得不經常跳過一些段落,纔能勉強讀下去。但是,即使我沒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思路,我仍然能夠感受到他那種對罪惡的深刻思考。他試圖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道德與倫理,他認為罪惡並非隻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種數學上的必然。他提齣的“罪數”概念,雖然抽象,卻讓我對罪惡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罪惡並非隻是個體的選擇,它也與社會結構、文化環境等因素有關。作者的論證過程雖然復雜,但卻充滿瞭邏輯性和嚴謹性。他試圖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罪惡,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啓發性,它引發瞭我對自身存在的意義和道德責任的思考。

评分

這本書啊,說實話,讀完之後有點兒迷糊。我平常就喜歡看一些懸疑推理小說,對犯罪心理學也有些興趣,所以看到書名的時候,以為會是一本探討犯罪行為的心理分析或者社會調查報告。結果,翻開一看,滿滿的數學公式和哲學思辨,完全不是我預期的類型。作者的文筆很晦澀,用瞭很多專業術語,讀起來就像在啃一本大學教材。我努力地想要理解作者的意圖,但總是感覺抓不住重點。他似乎想用數學的方法來量化罪惡,但這在我看來,是完全不可能的。罪惡是復雜的、主觀的,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怎麼能用簡單的數字來衡量呢?而且,作者的論證過程也存在一些漏洞,有些結論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不過,這本書也並非一無是處。它讓我意識到,罪惡並非隻是一個道德問題,它也涉及到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作者的嘗試雖然失敗瞭,但卻引發瞭我對罪惡本質的思考。或許,罪惡的本質是無法被完全理解的,它永遠是一個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