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商業智慧:契約與組織

探索商業智慧:契約與組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商業智慧
  • 契約理論
  • 組織設計
  • 經濟學
  • 管理學
  • 製度經濟學
  • 公司治理
  • 交易成本經濟學
  • 新製度經濟學
  • 組織行為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運用淺顯理論觀念、剖析代錶性商業交易
結閤法學與經濟學、培養跨領域實戰能力
探索各種商業契約、大小組織與科技模式

  商業交易五花八門,有的採取「契約」安排,有的選擇「組織」型態,有的則是靈活運用兩者,如專案融資與Uber模式,蘊含復雜而有趣的智慧。本書穿透法律錶象,運用淺顯觀念理論剖析交易緣由,結閤法學經濟學培養跨領域能力,再探討常見契約、大小組織與科技模式。藉著探索各種交易的經濟邏輯與商業考量,本書增進讀者瞭解─進而設計─商業交易的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文宇


  現 職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
  颱灣大學(校級)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國際比較法學會(IACL)颱灣分會召集人兼領銜會員
  Board Member,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Oxford)
  Board Member, As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Cambridge)

  學 曆
  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Columbia)大學法學碩士
  颱灣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士

  經 曆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美國紐約華爾街Sullivan & Cromwell律師事務所律師
  颱北理律法律事務所紐約州律師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客座副教授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
  亞洲法經濟學學會(AsLEA)會長
  上市、上櫃公司獨立董事、公營行庫監察人

圖書目錄

序 言

導 讀/1

第一編 基礎觀念
 第一章 法學、經濟學與商業交易
  第一節 商業交易與私法自治原則/12
  第二節 商業交易和契約法/15
  第三節 商業交易和組織法/19
  第四節 強製規定、任意規定和黏稠的任意規定/22
  第五節 商業交易(含契約)的解釋和漏洞/26
  第六節 商業交易的經濟和商業邏輯/31
  第七節 商業交易和競爭管製/34
  第八節 經濟分析和立法論/37
  第九節 經濟分析和法律解釋論/40
  第十節 運用經濟觀點分析商業交易/44
 第二章 分析商業交易常用的經濟概念
  第一節 事前觀點和事後觀點/50
  第二節 賽局理論──囚犯睏境/52
  第三節 資訊不對稱──道德風險/54
  第四節 資訊不對稱──逆選擇/56
  第五節 最低成本避免者/57
  第六節 風險與誘因──以代理關係為例/60
  第七節 集體行動理論/62
  第八節 談判、保留價格與重新談判/64
  第九節 外部性、交易成本與寇斯定理/67
  第十節 財産權保障和交易限製/69
  第十一節 會計學的經濟實質論/72
  第十二節 市場界定和反壟斷法──颱電/民營電廠案/75
 第三章 契(閤)約與組織的特徵與關聯
  第一節 短期單純到長期復雜──關係契約理論/83
  第二節 契約不完整的因應──不完整契約理論/86
  第三節 為何以組織取代契約?寇斯定理/89
  第四節 契約組織間的各種安排──威廉姆森理論/90
  第五節 資産控製權和組織選擇──哈特理論/93
  第六節 組織內部的權責劃分/96
  第七節 介於契約和組織的中間類型/98 
  第八節 組織選擇案例(一)──以信用卡模式為例/100
  第九節 組織選擇案例(二)──私募與創投基金/103
  第十節 組織選擇案例(三)──共同基金法律架構/107

第二編 具體運用
 第四章 常見的商業契約
  第一節 契約宜钜細靡遺或要言不煩/114
  第二節 契約條件的設計/117
  第三節 聲明與擔保條款的功能/120
  第四節 專屬性資産的因素──以營建契約為例/123
  第五節 買賣、租賃和使用藉貸/125
  第六節 代理與經銷契約/128
  第七節 委任與僱傭契約之辨/130
  第八節 照付契約條款(Take or Pay和Pay or Play contract)/131
  第九節 專利授權契約/134
  第十節 文化創意契約/137
  第十一節 旅館管理與品牌授權契約/140
  第十二節 盈利結算與對賭條款/142
  第十三節 最惠待遇條款與符閤競爭條款/145
  第十四節 優先權條款的設計/148
 第五章 金融和證券契約
  第一節 基本金融概念/154
  第二節 貸款契約/157
  第三節 授信契約/160
  第四節 有價證券與投資契約/165
  第五節 金融資産證券化/169
  第六節 選擇權的運用──以TRF為中心/173
  第七節 交換契約──Credit Default Swap(CDS)/177
  第八節 ISDA/181
  第九節 控製衍生性商品契約的法律風險/184
  第十節 加速條款/188
  第十一節 網路支付/191
 第六章 中小型商業組織
  第一節 現行法製的缺失與改進之道/196
  第二節 法人/非法人與組織/198
  第三節 中小型組織的定義與劃分/201
  第四節 普通閤夥/203
  第五節 閉鎖公司/207
  第六節 非典型商業組織/214
  第七節 有限閤夥的運用──私募基金/220
  第八節 有限閤夥的運用──創投基金/224
  第九節 中小型組織的未來發展/227
 第七章 大型商業組織
  第一節 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230
  第二節 股權與債權/231
  第三節 股權結構與利益輸送/234
  第四節 受託義務的內涵/236
  第五節 私募基金的槓桿收購和經營層收購/239
  第六節 閤意與敵意併購/241
  第七節 併購條款之擬定/243
  第八節 重大不利變更條款/245
  第九節 交易鞏固條款/247
  第十節 企業併購的資訊戰/249
  第十一節 危睏企業的特殊麵嚮/251
  第十二節 彈性的治理機製──以阿裏巴巴和Snapchat為例/253
 第八章 特殊中間組織
  第一節 選擇商業組織之考量因素/259
  第二節 活用商業組織──閤夥、信託與公司/261
  第三節 典型中間組織──加盟/265
  第四節 高科技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268
  第五節 閤資經營(Joint Venture)/272
  第六節 IC産業鏈/275
  第七節 OEM/ODM/278
  第八節 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280
  第九節 BOT & PPP/283
  第十節 可變更利益實體(VIE)──以阿裏巴巴為例/287
 第九章 科技時代新型交易模式
  第一節 平颱經濟總論/293
  第二節 從平颱經濟論Uber管製爭議/295
  第三節 共享經濟總論/300
  第四節 從共享經濟論Airbnb管製爭議/302
  第五節 區塊鏈總論/307
  第六節 區塊鏈應用──比特幣及加密貨幣/309
  第七節 區塊鏈應用──智能閤約之法律議題/313
  第八節 區塊鏈衍生之商業組織──以DAO為例/317
  第九節 區塊鏈衍生之商業模式──以ICO為例/320

第三編 結 論
 第十章 結 語/327

圖書序言

序言

  市場上的商業交易五花八門,有的採取「契約」安排,如加盟契約;有的選擇「組織」型態,如PE有限閤夥;有的則是兩者並用,如BOT投資模式;甚至近年Uber新型模式,也是運用兩者。這些交易多涉及復雜的權利義務安排,靈活運用的關鍵在於:掌握其中蘊含的經濟邏輯與原則。為達此目的,本書穿透法律的錶象,從經濟麵與功能麵探討這些安排的內涵,以培養讀者瞭解──進而設計──商業交易的能力。

  如何穿透法律錶象以探索交易內涵?經濟學觀點具有寓繁於簡的分析功能,值得藉鏡。如源自保險法學的道德風險、逆選擇,即可適用於企業併購:相對於買方,賣方更熟知公司業績好壞;依據資訊經濟學,買方宜平衡雙方資訊地位,並取得專業意見以確保資訊正確。其次交割前空窗期內,賣方未必盡力履約甚至脫産,宜採措施防止投機。再者,交易可能遭逢钜變(如股市崩盤)或賣方變卦(甚至第三者攪局),宜規劃分擔風險方式。是故,善用經濟概念可以洞燭機先,設計齣雙贏交易。

  有鑑於此,本書從經濟麵與功能麵,有係統地探討契約上與組織上的各種交易安排,並且闡明背後的原理。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闡明基本觀念,包括法學與經濟學關係、交易常用經濟概念、契約與組織的關聯。第二部分探討契約與組織的應用,包括商業契約(如優先權條款)、金融與證券契約(如加速條款)、中小型商業組織(如創投)、大型商業組織、中間類型模式(如OEM)、科技新興模式(如區塊鏈)等。本書由簡而繁、由小而大,將「契約」與「組織」納入統一分析框架,循序漸進,說明商業法律與交易的經濟邏輯。

  本書有兩大特色,第一是結閤法學與經濟學,打通商業交易的任督二脈。傳統法學側重法條解析,忽略法條後麵的多重選擇與寬廣世界,特彆是「私法自治」的真諦,因此無法掌握商業交易全貌。解決之道,在於擺脫法條中心的桎梏,迴歸功能麵的探討。這方麵近年許多經濟學傢(包括諾貝爾奬得主)結閤法律學者,做齣卓越研究。如Coase的廠商理論,指齣契約與組織的替代性,Williamson強調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均有可觀。追根究柢,交易成本愈低,資源的運用愈有效率,凸顯法經濟學的指引功能。

  第二點特色為連貫理論與實務,以增進規劃交易的能力。商業交易不宜淪為空談,而應將抽象落實至具體交易。近年多位兼具法經濟學與律師背景的法學教授(如Stanford的Gilson教授),不但著書立說,將經濟理論運用於商業交易,而且開設課程推動跨領域交流,成果斐然。為凸顯現代交易的推陳齣新,涵蓋廣泛議題,從交易框架到契約類型等,不一而足。簡言之,傳統法學重視立法論與解釋論,忽略商業交易如何體現私法自治;本書則另闢蹊徑,專注於商業交易的「設計論」,以結閤理論與實務。

  本書性質特殊,理應說明目標讀者與閱讀方式。兼跨法律與經濟領域,讀者設定為研習法學與商學的師生,以及企業界與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至於閱讀方式,有的章節偏重法學,有的則偏重經濟學,此外更多章節將理論運用於具體契約或組織上交易,涵蓋不同議題。因此讀者得依個人背景與興趣選讀之(請參閱本書導讀)。

  本書主題與筆者學經曆關係密切。最早可溯及30年前在颱灣與紐約從事商務律師工作所受啓發,對於契約與組織規則──特彆是共同基金法製──産生濃厚興趣。之後帶著問題進入Stanford研習法律經濟學,再以此撰寫博士論文,從功能麵評估各國不同基金架構(發錶於SSCI期刊),自此與法經濟學結下不解之緣。23年前迴颱大任教後,教學與研究仍專注於此領域,纍積不少心得與著作。此外曾藉調公平會擔任委員,並兼任公司獨立董事,提供結閤理論與實踐的寶貴經驗。總之,本書可謂筆者多年專業生涯的縮影,以及專注研究成果的集大成。

  如今本書終於問世,筆者首先要感謝元照與智勝齣版公司的編輯。實現多年來的夢想,更要感謝一路提攜的機構與個人:包括颱灣大學法律學院、颱北理律以及紐約Sullivan & Cromwell兩傢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Columbia與Stanford兩校法學院、以及擔任獨立董事的統一超商、凱基銀行、創意電子、精材科技公司;個人方麵,我要感謝Scott與Grundfest兩位指導教授,以及費心協助本書撰寫的助理,包括李佶穎、許名穎、謝孟珊、王政凱、曹以慈、湛址傑、陳祥聞、周靖媛、曾莉晴、黃誌成、李姉璿、許智詠等颱大法律學院的高材生。最重要的,筆者感謝內人淑容與小兒王衡的長期支持。

  筆者以「探索商業智慧」命名本書,期以一愚之得揭開商業交易的神秘麵紗。然而商場多變、人性復雜,窮畢生之力仍無法窺其全貌;是故本書雖取法於上,僅能得其中。本書為華人世界創舉,不周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界方傢不吝指教。

王文宇
2019年4月15日於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萬纔館研究室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吸引瞭我,簡潔大氣,很有質感。但內容方麵,我覺得略顯平淡,缺乏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觀點。作者對於商業智慧的定義,也比較籠統,沒有給齣明確的框架或模型。書中穿插瞭一些曆史故事和案例,但這些案例與颱灣的商業環境聯係不夠緊密,感覺有些“空中樓閣”。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颱灣本土企業的成功或失敗案例,這樣纔能更有共鳴。不過,書中對於“道德”的強調,還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在颱灣,商業倫理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一些企業為瞭追求利潤,不惜犧牲環境、損害消費者權益,這讓我感到非常痛心。作者認為,商業活動應該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這與我一直以來的價值觀是相符的。書中也提到瞭“長期主義”的重要性,認為企業應該關注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短期的利益。這對於颱灣的中小企業來說,尤其重要。很多中小企業為瞭生存,往往隻能顧眼前,而忽視瞭長期的規劃。這本書提醒我,應該更加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追求可持續發展。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清晰,從契約的演變到組織的構建,作者的思路層層遞進,讓人感覺很有條理。不過,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有點“硬”,需要一定的商業基礎纔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對於像我這種在中小企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鳥來說,書中的一些理論倒也算耳熟能詳,但對於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可能會覺得有些抽象。書中對於“組織文化”的探討,讓我聯想到自己公司的一些問題。我們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內部派係林立,溝通效率低下,這直接影響瞭工作效率和員工士氣。作者強調組織文化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健康的組織文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這讓我意識到,僅僅依靠製度和流程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種積極嚮上、團結協作的氛圍。書中也提到瞭“授權”的重要性,這在颱灣的傳統企業中,往往很難做到。很多老闆習慣於事必躬親,不信任員工,這不僅扼殺瞭員工的創造力,也讓自己疲於奔命。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好地授權給員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纔能。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商業智慧的書,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洗禮。作者並非一味地強調策略與技巧,而是從更深層次的“人”齣發,探討瞭商業活動背後的人性、動機與關係。書中對於“信任”的剖析尤其深刻,在颱灣這個商業文化中,人情味和關係網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信任的建立卻常常被忽視。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商業智慧並非僅僅在於如何達成交易,更在於如何建立長期的、互利的閤作關係。書中舉的案例,雖然背景多為歐美,但其核心邏輯對於颱灣的商業環境同樣適用。例如,書中提到的“雙贏思維”,在颱灣的傳統觀念中,有時會被視為“吃虧”,但作者卻從長遠的角度闡述瞭雙贏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商業談判中的一些做法,意識到過於強調個人利益可能會錯失更大的機會。這本書並非一本教你如何快速緻富的秘籍,而是一本引導你思考商業本質、提升商業情商的佳作。它讓我明白,商業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真正的智慧在於如何在這個互動中找到平衡,實現共同成長。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像是一篇學術論文,充滿瞭理論和概念,缺乏一些生動的案例和故事。作者的文筆比較晦澀,很多句子都比較長,讓人讀起來有些吃力。不過,如果你對商業管理、組織行為學等領域感興趣,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書中對於“契約”的分析,讓我對商業交易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認為,契約不僅僅是一種法律文件,更是一種社會關係。在颱灣,很多商業交易都是通過口頭協議完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瞭人情味和信任。但作者也提醒我們,口頭協議往往存在風險,為瞭保障雙方的利益,還是應該盡量簽訂書麵契約。書中也提到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認為信息不對稱是導緻商業糾紛的重要原因。這在颱灣的商業環境中,尤其普遍。很多企業為瞭獲取競爭優勢,會隱瞞一些關鍵信息,這導緻瞭市場的不透明。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應該更加注重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一個更加健康的商業環境。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相當不錯,語言流暢自然,沒有生硬的翻譯痕跡。作者對於商業智慧的解讀,也比較全麵,涵蓋瞭策略、組織、文化、道德等多個方麵。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颱灣的商業環境分析得不夠深入。作者雖然提到瞭“關係”的重要性,但並沒有深入探討颱灣人情社會中的復雜關係網絡。在颱灣,人脈和關係往往比能力和業績更重要,這是一種獨特的商業文化。書中也缺乏對於颱灣本土企業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分析。例如,颱灣中小企業麵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如何應對全球化的競爭,如何抓住新興市場的機會,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商業智慧入門讀物,但如果你想瞭解颱灣的商業環境,還需要結閤其他書籍和資料進行研究。它更像是一本普適性的商業智慧指南,而非專門針對颱灣市場的分析報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