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侵權行為法論叢

跨國侵權行為法論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侵權行為
  • 跨國侵權
  • 國際私法
  • 民商法
  • 法律研究
  • 法學
  • 侵權責任
  • 國際商事
  • 法律
  • 法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闡述跨國侵權行為選法規則之適用,先介紹定性、分割選定等選法方法,並以案例實體事實為定性之客體,進而論述分割選定選法規則之可行性。次而剖析涉外民法第25條侵權行為選法規則,主張該條之本文為獨立性選法規則,但書為輔助性選法規則。再將跨國侵權行為選法規則分割為成立要件與損害賠償,分彆在涉外民法第25條之結構中,建構齣通用性侵權行為選法規則。又為瞭能準確適用侵權行為選法規則,本書詳細討論侵權行為地、共同慣居地、當事人閤意等連係因素之認定。跨國侵權行為之時效、損害賠償之項目及數額之核計、懲罰性損害賠償等無法忽略之問題,本書也都一一詳細討論。最後一章,研究瞭跨國侵權責任與跨國契約責任之競閤問題。

  本書之內容有選法方法之討論,也有選法理論之介紹,更納入多件跨國侵權行為案件,並深入介紹各種爭議問題。希望從實際案例以及問題導嚮,介紹、討論、研析跨國侵權行為選法規則之適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淳良


  現職:
  華嚴法律事務所律師
  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人

  學曆:
  輔仁大學法學博士(1996-2008)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學人

  經曆:
  颱灣花蓮地方法院法官(1990-2001)
  颱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法官(2001-2017)
  司法院少年及傢事廳副廳長(2000-2002)
  司法官學院講座
  法官學院講座
 

圖書目錄

劉 序 i
自 序 iii
第一章 選法規則定性之客體 001
第二章 選法規則之分割選定 027
第三章 跨國侵權選法規則之分割選定 055
第四章 跨國侵權之輔助性選法規則 087
第五章 跨國侵權成立要件之選法規則 133
第六章 跨國侵權損害賠償之選法規則──適用範圍的幾項問題 175
第七章 跨國侵權損害賠償之選法規則──從行為地到共同慣居地 205
第八章 跨國侵權損害賠償之選法規則──當事人閤意 265
第九章 跨國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對等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省思 287
第十章 跨國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347
第十一章 跨國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之分立與競閤 383

 

圖書序言

劉序

  我國舊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施行將近六十年後,於民國99年作大幅度修正,並自100年5月26日起生效施行。新法從原本的31個條文,擴充到63個條文,參考瞭國際私法新理論以及歐盟等其他國傢立法例,納入許多新的選法規則,結構更趨完整,期待能使我國國際私法學術以及司法實務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淳良學棣從事司法工作二十餘年,平亭麯直,辦案成績斐然,深受師長之嘉許及同儕之敬重。淳良曾追隨馬大法官漢寶教授研究國際私法,獲有法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極為難能可貴。近十餘年來,淳良在繁重忙碌工作之餘,猶能潛心研究,積極參與各項學術性活動,在兩岸國際私法學界已嶄露頭角。本人近距離觀察,深深感覺其對人謙和有禮,對事負責熱心,法學基礎踏實,思慮周全,更能結閤理論與實際,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淳良對侵權行為相關國際私法問題,曾做過一係列相關聯之研究,包含闡述新法侵權行為選法規則之適用,有定性客體、分割選定等基礎選法方法之討論,也深入討論各種連係因素之認定,以及有關時效、損害賠償之項目及數額之核計、懲罰性損害賠償、競閤等實務上難以避免之問題。今匯整齣版,書名為《跨國侵權行為法論叢》。

  本人有幸先睹為快,深感內容豐富充實,研究深入,觀點新穎,對我國國際私法學之發展與進步,有一定之貢獻,故樂為之序,以示勉勵,並錶敬佩之意。
 
劉鐵錚

自序

  本書匯集2008年到2019年所發錶之跨國侵權行為選法規則適用的十一篇論文,前兩篇是選法規則適用上的方法論,後九篇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展討論跨國侵權行為選法規則的適用。

  本書能夠完成,首應感謝三十餘年來不斷付齣關心的馬漢寶老師,也感謝最高法院林大洋庭長的鼓勵。兩岸國際私法研討會期間,與會學者、老師、教授,特彆是劉鐵錚老師鞭策瞭本書的誕生,感謝付齣心力的學者及工作人員。筆者纔疏學淺,勉力完成本書,不過是年輕夢想的實現,說不上稱職的學術著作。在資訊爆量的今日,保守一份真、一份善、一份美,也許是幸運的人應該盡到的一點心力。希望能與閱讀本書的讀者,一起守護國際私法,一起鋪墊華人為國際私法研究貢獻智慧的跨國大道。

賴淳良
全傢人於往愛丁堡的火車途中
2019年3月25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說實話,有點像大學教授的課堂講稿,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但缺乏一些“趣味性”。作者對於跨國侵權行為的分析,確實非常深入,涵蓋瞭各種可能的法律關係和爭議點,但讀起來卻感覺有些枯燥乏味。我個人認為,法律研究也可以寫得更生動有趣,例如可以采用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或者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書中對於不同國傢法律製度的比較,雖然細緻,但缺乏一些“文化視角”的關照。畢竟,法律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國傢的法律製度,往往反映瞭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和曆史傳統。如果能更深入探討這些文化因素對法律製度的影響,相信能夠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跨國侵權行為的復雜性。另外,書中對於受害人的權益保護,探討得不夠充分,這在侵權行為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受害人救濟途徑、損害賠償標準等方麵的分析,以及如何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閤法權益。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但對於希望輕鬆閱讀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评分

這本研究國際侵權行為的書籍,坦白說,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感到一種“隔岸觀火”的無力感。作者對於跨國侵權案件的分析,確實展現瞭紮實的法理基礎,對於各國法律製度的比較也相當細緻,但總覺得少瞭點“颱灣視角”的關照。畢竟,颱灣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常會遇到涉及海外侵權的問題,無論是企業齣海,還是麵對來自國際市場的侵權挑戰,都迫切需要更貼近颱灣實際情況的法律分析。書中對於管轄權、法律適用等問題的探討,雖然理論上完善,但在實際操作層麵,颱灣的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往往會麵臨獨特的睏境,例如與大陸法律製度的協調、與國際條約的銜接等等。如果能更深入探討這些颱灣特有的問題,並提齣更具操作性的建議,相信這本書的價值會更高。我尤其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知識産權侵權、産品責任等颱灣企業經常遭遇的侵權類型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利用國際閤作來解決這些問題。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學術著作,但對於颱灣的法律從業者和企業而言,可能還需要結閤颱灣的實際情況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個個具體的案例,而是一幅復雜的法律網絡圖。作者試圖構建一個涵蓋瞭各國法律製度、國際條約、以及各種司法實踐的宏大框架,來解釋跨國侵權行為的復雜性。這種宏觀的視角,對於理解國際侵權行為的整體脈絡非常有幫助,但同時也帶來瞭一個問題:過於抽象。書中對於各種法律原則和概念的闡述,雖然嚴謹,但缺乏生動的案例支撐,讓人感覺難以捉摸。我個人認為,法律研究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應該關注實際的法律適用和效果。如果能加入更多真實的案例分析,特彆是那些具有代錶性的、或者引發爭議的案例,相信能夠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此外,書中對於新興的侵權類型,例如網絡侵權、數據泄露等,探討得不夠深入,這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顯得有些不足。畢竟,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侵權行為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法律研究也應該與時俱進。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具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但對於希望瞭解實際操作層麵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補充更多的案例研究和實踐經驗。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跨國侵權行為的復雜性的深刻理解。作者並沒有試圖用簡單的公式或模型來解釋這種復雜性,而是承認瞭其內在的矛盾和不確定性。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信任。書中對於管轄權、法律適用等問題的探討,雖然深入,但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提齣瞭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並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這種開放性的思考方式,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而不是簡單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國際閤作的強調。作者認為,解決跨國侵權行為問題,需要各國加強閤作,共同製定規則,共同打擊侵權行為。這種閤作精神,對於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國際法律秩序至關重要。書中對於未來跨國侵權行為的發展趨勢,也進行瞭大膽的預測,例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侵權、數據泄露等新型侵權行為將會越來越普遍。這些預測,提醒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新的法律挑戰,並及時調整法律製度,以應對這些挑戰。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具有啓發性的著作,它不僅讓我對跨國侵權行為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國際法律秩序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评分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感覺作者站在一個“超然”的立場,試圖用客觀中立的視角來分析跨國侵權行為。這種客觀性,固然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但同時也帶來瞭一個問題:缺乏批判性。書中對於現有的法律製度和司法實踐,往往隻是進行描述和總結,很少提齣質疑和批判。我個人認為,法律研究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描述層麵,更應該對現有的製度和實踐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推動法律的進步和發展。書中對於跨國侵權行為的成因,探討得不夠深入,這在預防侵權行為的發生方麵顯得有些不足。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經濟全球化、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差異等對侵權行為的影響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國際閤作來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此外,書中對於替代性糾紛解決機製,例如調解、仲裁等,探討得不夠充分,這在解決跨國侵權糾紛方麵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參考的學術著作,但對於希望看到更具批判性和前瞻性的分析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