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康鑑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05/3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1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參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領會活到天年的長壽祕訣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即養生。
  《黃帝內經》實際上是講如何不生病的道理,
  它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如何治病,而是建立在如何不生病。

  ●人體知道如何自救?
  ●睡眠不好會折壽?
  ●什麼是好的臉色?
  ●人為何活不到過百歲的自然壽限?
  ●怎麼透過外象看五臟?
  ●神醫扁鵲如何讓人起死回生?
  ●為什麼老人白天想睡、晚上睡不著?

本書特色    

  名家開講中國最古老養生經典《黃帝內經》
  精彩絕倫又簡明實用的解讀
  既是一次人體智慧之旅
  也是一次養生與生命智慧之旅!

  ◎ 醫道即生存之道
  曲黎敏以《黃帝內經》的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常見病症,詳細介紹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闡釋「醫道即生存之道」,說明中醫不只是救人治病之術,更是解決人類生命困境之道,強調對人類本性的深刻認知。

  初學者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老師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是中醫聖典之最,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飲食宜忌、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等,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

  大道從不遠人,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東南西北、陰陽調和、順時調養身體、飲食療法、修養性情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名家論壇》專家

  曲黎敏老師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中醫學、西方人類學。近年來,在大學主講課程:「中醫文化」、「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

  在中醫理論和臨床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體會感悟。還致力於傳統醫道的公開推廣,經常受邀到各大機構演講。

  曲老師的演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聽眾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主要著作: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 從頭到腳說健康》
  《把健康徹底說清楚》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名家論壇‧名家名著
【作者序】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第1篇 中醫養生觀—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第1章 中醫的定義
定義1 中醫使生命長生(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定義2 中醫是對生命的細緻體會與關切(醫者,意也)
 「醫者,意也」的來源
 「醫者,意也」的體現:把脈、扎針
 
第2章 中醫如何看病
1 神醫傳奇:扁鵲救太子起死回生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1 三個問診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2 三步治療法
2 中醫看病之「望」
扁鵲望齊桓公面色斷生死
醫聖張機預言王粲死期
中醫「望」之要義
3 中醫看病之「聞」
黛玉臨終之聲
中醫聞「五聲」觀五臟
從說話判斷臟器問題
4 中醫看病之「問」
中醫問診要義—「工」
從「咽喉要道」看中醫問診
5 中醫看病之「切」(把脈)
 「切」是對生命的體驗與把握
怎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大醫精誠
6 生病的四個層次與中醫對治法
第1個層次 肌膚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2個層次 經絡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3個層次 臟腑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4個層次 病入膏肓(骨髓)及中醫對治法
 
第3章 人生智慧與養生智慧
1 扁鵲的醫術傳奇與境界
扁鵲的「六不治」—扁鵲不治哪六種病人?
中醫「病有十不治」
扁鵲是中國醫生的最高境界和典範
2 壽限與養生
人為什麼活不到自然壽限?
嵇康的「養生五難」
人的生命週期與生命狀態
3 人生的道德修養與養生
孔子說「君子三戒」
中國傳統文化養生祕方
 
第4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1 養性情
 「養性情」的具體方法
2 養睡眠
3 養居處
4 養房事
 
第2篇 身體大奧祕—解讀五臟六腑的身體智慧
第1章 五臟與中醫意象思維
1 中醫五藏和西醫五臟的不同?
2 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一種運動方式
五行與五氣
五氣生剋
五行與五個方位
五行與人事
3 人體五臟之象
五臟與五腑
五臟與五體
五臟與五竅
五臟與五華
五臟與五色
五臟與五聲
五臟與五神
五臟與五志
五臟與五變
五臟與五味
五臟與五臭
五臟與五液
 
第2章《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
1〈靈蘭秘典論〉解析五臟
2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王)
心的功能
常見心病及中醫對治法
3 肺為相傅之官(肺是宰相)
肺為帝王師
肺主一身之氣
常見肺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4 肝為將軍之官(肝是將軍)
肝主謀慮
人為什麼需要休息?— 肝主藏血
常見肝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脾為諫議之官(脾是諫官)
功能1 脾能檢查心肺的問題
功能2 脾主一身肌肉
功能3 脾主統血
常見脾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腎為作強之官(腎是大力士)
腎是心的護佑
腎精能創造生命—腎主「造化形容」
腎主藏精
常見腎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五臟之外—膻中為臣使之官(膻中是宦官)
代君受過的心包
心包主疏通氣機
常見心包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第3章 不可輕視的六腑—中醫認為六腑比五臟重要
1 五臟和六腑的區別
2 膽為中正之官(包青天)
可以「交通陰陽」的膽
膽是臟腑運轉的關鍵
得膽結石、膽囊病的原因
改善膽囊病的方法
常見膽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3 胃為倉廩之官(管理穀倉)
胃有「田」的特性
五臟六腑的精華全在胃
胃主血
養護脾胃的原則
常見胃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4 小腸為受盛之官(國稅局)
小腸主吸收、變化
常見小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大腸為傳道之官(道路運輸調度)
主津所生病者
常見大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三焦為決瀆之官(治水)
三焦「主樞紐」
常見三焦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膀胱為州都之官(儲水)
膀胱主氣化
常見膀胱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附錄1】五行對應關係表
【附錄2】十二時辰養生法
 
 

圖書序言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養性情
 
建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生命長生
 
在傳統文化裡面,養生包括四個方面: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我們必須按照這四個方面去做,才能夠使生命長生。
 
如果人的性情出了很大的問題,人的生命狀態就會隨之出問題。比如我們經常會提到「現代病」,造成現代疑難雜症的三大原因是:
 
1 情志不遂
 
人在性情方面出了很大的問題,壓力、性情使身體受到很多困擾、遭遇到很多困境。
 
2 暴飲暴食
 
人沒有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性,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歡酗酒。
 
3 缺乏運動
 
很多現代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傳統文化非常強調一點:人應該建立起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夠使生命長生。一個人的性情好了,他的生活就會很愉快,就會活出一種很快樂的狀態。
 
所謂的「養性情」,不是讓人不去生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勸別人說你就不要再生氣了,這是沒有用的。有用的是,讓人一開始就不去生氣。這個如何做到?傳統文化非常強調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方法,方法要很到位。
 
怎麼養性情?「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大家可能
 
會說,誰都想恬澹,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幾個人能恬澹的。所以傳統文
 
化非常強調:在解決人生困境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尋找到一種方法,去應對困難才可以。
 
「養性情」的具體方法
 
1 止怒莫若詩
 
首先,古人說「止怒莫若詩」,假如你的性情比較暴躁,比較容易發怒,那就去學詩。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講,中國是一個詩教大國,很多古人都會寫詩。不過現在大家很少寫詩,倒是經常喝酒,可是大家又不知道喝酒是為了什麼?好像就是為了買醉一樣,而古代人喝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通神明、通經脈,愉悅情志,在陶醉到微醺的境界時,能寫出好詩來。
 
「止怒莫若詩」,不一定要求現代人非要學會寫詩,但最起碼要會讀詩,人一定要受教育、懂人情,透過讀詩,來放鬆自己的心情。
 
2 去憂莫若樂
 
「去憂莫若樂」,即去除煩憂,一定要懂音樂。因為只有音樂,可以作用於神明,而且古代所有的詩,都是可以吟誦、有音律的,它就能放鬆人的心情。

圖書試讀

None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