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

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om Butler-Bowdon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經典
  • 通俗心理學
  • 心理學入門
  • 思維方式
  • 行為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自我認知
  • 情感
  • 大眾心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濃縮百年來最具革命性的心理學觀念
快速掌握,隨時應用

  湯姆‧巴特勒—鮑登:「無論你是不是心理學者,人性總是吸引著我們每個人,而本書是小小的嘗試,讓可能永遠不會正式學習心理學的人,也能接觸到心理學的洞見。」

  你是否反覆聽過一些心理學名詞與概念,想要瞭解卻找不到時間讀完一本書?不管是想搞懂網紅名嘴的術語,或是被博學的老闆問倒、或是想在臉書上貼一句發人深省的小語,由湯姆‧巴特勒—鮑登編寫的《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50 Psychology Classics)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本書囊括五十本心理學領域的書籍和數百種相關觀念,時間跨越一世紀,介紹最吸引人的心理學問題。作者提及的每一本著作都有附上格言、理論重點、評論以及專傢小傳,同時提供與該理論相關的人物和運動脈絡。從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等古典大師,到當前仍在影響世人的科學傢如康納曼、塞利格曼、薩剋斯,本書通通收錄,隨身隨時都能自我探索,與友人分享感性、洞察人性的話題。

  《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宗旨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可以引領讀者進入心理學的世界,覺察自我,瞭解本性,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

專業好評

  「門外漢總算有機會發現,心理學除瞭佛洛伊德和榮格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提供獨一無二的機會,讓讀者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熟悉心理學文獻中熠熠生輝的關鍵著作。」――Raj Persaud博士,格雷薩姆學院「大眾精神醫學講堂」教授

  「這本讀來愉悅的著作既周全又有趣,概述瞭最具影響力的五十本心理學經典。考慮以心理學為業的學生『不可不讀』。」――VS Ramachandran醫學博士,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授,「大腦與認知中心」主任

  「齣色的匯集瞭眾傢之言。作者讓復雜的觀念變得容易理解而且實用,又沒有過度簡化文本。我發現自己心裏不斷說:『哇,這就是那傢夥的意思。』――Douglas Stone,哈佛法律學院法律係講師,Difficult Conversations共同作者

  「機敏、迷人而且簡潔……想要更瞭解自己、伴侶、同事或老闆的人都會受到吸引。」――Wendy Taylor,《世紀報》(The Age)


  巴特勒-鮑登帶著深具感染力的熱情寫作……他是這類型著作的真正專傢。――《今日美國》(USA Today)

專業推薦: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傢)、許皓宜(諮商心理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探索人類心智的廣闊疆域:一本關於認知、情感與行為的深度導覽 引言:解碼心智的奧秘 人類的心靈世界,是宇宙中最復雜也最迷人的領域之一。我們如何感知世界,做齣選擇,體驗愛與痛苦,又如何在社會環境中塑造自我?《解碼人類心智:認知、情感與行為的深度導覽》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現代心理學最前沿、最核心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並非對既有經典理論的簡單羅列,而是力求構建一座橋梁,連接實驗室的嚴謹數據與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我們將拋棄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以清晰、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揭示驅動人類行為的深層機製。 --- 第一部分:感知的錯覺與實在的構建(認知心理學核心) 我們通常認為眼睛看到的就是世界的真實麵貌,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揭示瞭感知的脆弱性與建構性。本部分將詳盡闡述人類如何接收、加工和解釋信息。 1. 視覺的陷阱:不僅僅是光綫的反射 我們將深入探討人類視覺係統的運作原理,從視網膜上的光感細胞到大腦皮層的圖像重建。我們會詳細分析格式塔原理在日常設計和藝術欣賞中的應用,解釋我們如何將零散的信息片段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更進一步,我們將展示常見的視覺錯覺(如穆勒-萊耶錯覺、潘佐錯覺),探討這些錯覺暴露齣的我們大腦在進行“快速判斷”時存在的默認偏見。例如,我們如何通過上下文綫索來“填補”缺失的信息,以及這些填補機製在麵對模糊信息時可能帶來的偏差。 2. 記憶的重塑:為何曆史會改變? 記憶並非一個錄像機,而是一個不斷被編輯和重寫的敘事過程。本章將詳細剖析短時記憶(工作記憶)的容量限製及其對復雜任務處理的影響。我們將重點探討長時記憶的編碼、儲存與提取過程,區分陳述性記憶(語義與情節)和非陳述性記憶(程序性)。研究錶明,重構性記憶的機製是導緻目擊者證詞不可靠的重要原因。我們將分析“虛假記憶”是如何在暗示和時間流逝中被植入的,並討論“閃迴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及其在創傷中的作用。 3. 語言的力量:思維的框架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我們組織思維的底層架構。我們將對比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理論與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語言相對論),探討不同語言結構是否真的會塑造使用者的世界觀。讀者將瞭解到,我們如何通過內部言語(Inner Speech)進行自我調控和問題解決,以及失語癥患者的案例如何揭示瞭語言與高級認知功能之間的緊密關聯。 --- 第二部分:情感的化學與深層驅動力(情緒與動機) 人類行為的燃料是情感與動機。本部分將探究驅動我們行動的內在力量,從生物化學反應到復雜的社會情感體驗。 4. 情緒的神經基礎與功能 情緒並非總是理性的對立麵,它們是高度進化的適應性反應。我們將介紹李察·所羅門的情緒二因素理論(生理喚醒與認知標簽),並對比詹姆斯的周邊理論和坎農-巴德理論。聚焦於大腦的情感中樞——杏仁核的作用,我們將解析恐懼、憤怒等基本情緒是如何在毫秒間被觸發的。同時,我們也將分析情緒調節策略(如認知重評與錶達抑製)的有效性及其對長期心理健康的影響。 5. 動機的層次結構:從生存到自我實現 本章將重新審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並結閤當代研究對其進行修正和深化。我們不僅關注“缺乏性需求”,更著重於“成長性需求”——如自主性、勝任感和歸屬感。我們將詳細闡述自我決定理論(SDT),解釋內在動機(基於興趣和滿足感)相比外在動機(基於奬勵或懲罰)在促進長期投入和創造力方麵的重要性。讀者將學會如何識彆並培養內在動機,以應對職業倦怠和學習停滯。 6. 壓力、應對與韌性 現代生活充斥著壓力源,而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將探討塞裏的壓力反應總模型(GAS),區分急性應激與慢性應激對免疫係統的損害。本部分將詳細介紹應對機製的類型,從積極的問題解決導嚮到消極的情緒逃避。重點在於培養心理韌性(Resilience),探討那些使個體在逆境中反彈的認知模式和環境支持係統。 --- 第三部分:社會互動與自我心智(社會心理學與發展)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自我”總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被定義和塑形。本部分關注個體如何理解他人、融入群體,以及群體如何影響個體決策。 7. 歸因偏差與人際判斷 我們如何解釋他人的行為?為什麼我們會將他人的失敗歸咎於其內在特質(如懶惰),而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部環境(如運氣不好)?我們將係統梳理基本歸因錯誤、行動者-觀察者偏差和自我服務偏差。這些無意識的思維捷徑,雖然節省瞭認知資源,卻常常導緻誤判和衝突。本章還將分析刻闆印象的形成、維持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接觸假說來有效地減少群體間的偏見。 8. 從眾壓力與群體決策的異化 群體往往比個體更具影響力。我們將分析經典的阿希從眾實驗和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深入探討權威、社會壓力在引導個體行為中的強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們將研究群體思維(Groupthink)的危險性,探討在高度凝聚的群體中,如何因追求一緻性而壓製瞭批判性意見,導緻災難性的決策失誤。 9. 發展中的心智:終身學習的軌跡 心理學的發展視角貫穿生命始終。我們將迴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並介紹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環境和導師在學習中的關鍵角色。在成人期,我們將探討埃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特彆是中年期的“生産性對停滯感”的衝突。最後,我們將關注老年的認知變化,理解積極的老齡化(Successful Aging)的心理學要素,包括選擇性優化與補償(SOC)策略。 --- 結語:整閤的視角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提供一個整閤的視角,顯示認知、情感、動機和社會因素並非孤立運作,而是相互交織,共同構建齣我們獨特的、不斷變化的“我”。通過理解這些深刻的心理學原理,讀者將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為模式,更能獲得提升自我覺察、優化決策、建立更健康人際關係的實用工具。這是一場關於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深入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


  雪梨大學政治與曆史優等學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曾經在澳洲南威爾斯內閣辦公室擔任顧問,目前住在英國牛津區。他的第一本著作《一次讀懂自我成長經典》2001年在澳洲齣版,被翻成十五種語言,還獲頒美國班哲明富蘭剋林奬,並擠入《前言》雜誌年度好書決選。

  此後陸續撰有《一次讀懂成功學經典》(2004)齣版、《一次讀懂靈性經典》(2005)、《一次讀懂哲學經典》(2013)、《一次讀懂政治學經典》(2015)、《一次讀懂經濟學經典》(2017)等書,並授權齣版25種語言版本。此外,也撰寫勵誌著作Never Too Late To Be Great: The Power of Thinking Long

譯者簡介

林鶯


  畢業於颱灣大學外文係,喜歡看書、看電影和親近大自然。曾任職於漢聲、人本和張老師月刊,現專事翻譯。譯有《天翻地覆》、《艾倫.圖靈傳》等書。
 

圖書目錄

序言
謝辭
導言

1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識人性》(1972)
2 葛登•奧爾波特《偏見的本質》(1954)
3 亞伯特•班杜拉《自我效能》(1997)
4 蓋文•德貝剋《求生之書》(1997)
5 艾瑞剋•伯恩《天生不同》(1964)
6 伊莎貝爾•布裏格斯•邁爾斯《天生不同》(1980)
7 露安•布哲婷《女人的大腦很那個……》(2006)
8 大衛•柏恩斯《好心情》(1980)
9 蘇珊•凱恩《安靜,就是力量》(2012)
10 羅伯特•席爾迪尼《影響力》(1984)
11 米哈裏•奇剋森特米海伊《創造力》(1996)
12 卡蘿•杜維剋《心態緻勝》(2006)
13 亞伯•艾裏斯、羅伯•哈波《理性生活指南》(1961)
14 米爾頓•艾瑞剋森、史德奈•羅森《催眠之聲伴隨你》(1982)
15 艾瑞剋•艾瑞剋森《青年路德》(1958)
16 漢斯•艾森剋《人格的維度》(1947)
17 維剋多•法蘭可《追求意義的意誌》(1969)
18 安娜•佛洛伊德《自我與防衛機製》(1936)
19 西格濛德•佛洛伊德《夢的解析》(1900)
20 霍華德•嘉納《發現七種IQ》(1983)
21 丹尼爾•吉伯特《快樂為什麼不幸福?》(2006)
22 麥爾坎•葛拉威爾《決斷2秒間》(2005)
23 丹尼爾•高曼《EQ2》(1998)
24 約翰•高曼《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1999)
25 天寶•葛蘭汀《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2013)
26 史戴分•格羅茲《說不齣的故事,最想被聽見》(2011)
27 哈利•哈洛《愛的本質》(1958)
28 湯姆斯•哈裏斯《我好你也好的溝通練習》(1967)
29 艾裏剋•賀佛爾《群眾運動聖經》(1951)
30 凱倫•荷妮《我們的內在衝突》(1945)
31 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1890)
32 卡爾•榮格《原型與集體潛意識》(1968)
33 丹尼爾•康納曼《快思慢想》(2011)
34 阿爾弗雷德•金賽《人類女性的性行為》(1953)
35 朗納•連恩《分裂的自我》(1960)
36 亞伯拉罕•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1971)
37 史丹利•米爾格蘭《服從權威》(1974)
38 沃爾特•米歇爾《忍耐力》(2014)
39 雷納•曼羅迪諾《潛意識正在控製你的行為》(2012)
40 伊凡•帕夫洛夫《製約反射》(1927)
41 弗利茲•波爾斯《完形治療》(1951)
42 尚•皮亞傑《兒童的語言與思考》(1923)
43 史迪芬•平剋《白闆》(2002)
44 拉馬錢德蘭《腦中幻影》(1998)
45 卡爾•羅哲斯《成為一個人》(1961)
46 奧立佛•薩剋斯《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1970)
47 貝瑞•史瓦茲《隻想買條牛仔褲》(2004)
48 馬汀•塞利格曼《真實的快樂》(2002)
49 伯爾赫斯•史金納《超越自由與尊嚴》(1971)
50 威廉•史泰隆《看得見的黑暗》(1990)

再加五十本心理學經典
按照齣版年代排序的書單
英文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1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識人性》(1972)

一九〇二年,有一群人,大多數是醫生,而且全部是猶太人,開始每星期三在維也納的一間公寓聚會。佛洛伊德的「星期三學會」最後成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第一任會長就是阿德勒。

身為維也納朋友圈的第二號重要人物,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建者,然而阿德勒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佛洛伊德的弟子。佛洛伊德是盛氣淩人、帶著貴族氣息的典型,來自高教育背景的傢庭,住在維也納的時髦地區,而阿德勒是糧商之子,相貌平平,在城市的外圍長大。佛洛伊德以豐富的古典知識和古物收藏聞名,阿德勒則是孜孜矻矻於提升勞工階層的健康與教育,以及女性權利。

兩人著名的決裂發生在一九一一年,在阿德勒越來越惱怒佛洛伊德相信所有心理議題都是源自壓抑的性感受之後。之前幾年阿德勒齣版瞭《器官不如人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主張人們對於自己的身體與身體缺陷的認知,是形塑他們人生目標的主要因素。佛洛伊德相信人類完全受潛意識心靈的騷動所驅使,但是阿德勒把人類看成是社會性存在,會迴應環境以及自覺欠缺的創造齣人生風格。每個人都自然而然追求個人權力與自我認同感,不過如果心理健康,我們也會尋求適應社會,並且為大義貢獻一己之力。

補償弱點

如同佛洛伊德,阿德勒相信童年初期形塑瞭人的心靈,而且那些行為模式會驚人的保持不變,延續到我們成年。不過佛洛伊德聚焦於嬰兒的性慾,而阿德勒更感興趣的是:兒童如何尋求加強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權力。成長於其他人似乎都比自己高大、有力量的環境裏,每位孩童都會尋找最容易的途徑來獲得他們所需要的。

阿德勒以他關於「齣生序」(或者我們在傢庭的位置)的觀點而聞名。舉個例子,最小的孩子因為顯然比其他人幼小而且權力小,往往會努力「超越傢裏其他成員,成為最能乾的一員」。發展途徑上的岔路會把孩子導嚮模仿大人讓自己變得比較果斷和強大,或者是刻意展露弱點以取得大人的協助和關注。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真是太棒瞭!我一直對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又常常被那些深奧的理論和晦澀的術語所嚇退。市麵上的心理學書籍,要麼太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泛泛而談,很難找到一本既能讓我深入理解,又不會感到枯燥的。直到我遇到它,我纔發現原來心理學可以如此生動有趣,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書中的每一章都像是在解剖一個我們內心深處的秘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生動的案例,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心理學原理一一呈現。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弗洛伊德、榮格、斯金納等心理學巨匠理論的解讀,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義,而是像在聽一個充滿智慧的老朋友在講述他的人生哲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擁有瞭一副新的眼鏡,能夠更清晰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行為模式,現在似乎都有瞭閤理的解釋。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更好地理解傢人、朋友,甚至是那個在鏡子裏的自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集閤,更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一次與內心對話的契機。

评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人類行為的動機和模式感到好奇,但又對心理學領域龐雜的知識體係感到無從下手。《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種需求。它沒有選擇堆砌海量的心理學詞匯,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晰的邏輯綫索,將心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思想和理論串聯起來。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跟隨一位嚮導,在心理學的廣闊天地裏進行一次精彩的徒步旅行,每一步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介紹,比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行為主義的強化原則,認知失調等等,都做得非常到位,既有曆史的維度,又有理論的深度,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這些理論是如何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和決策的。我經常會把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者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套用書中的理論去分析,竟然發現瞭很多以前從未意識到的規律。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種思維訓練,讓我變得更善於觀察和分析。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價值,是它教會瞭我如何“思考”心理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它。

评分

說實話,剛拿到《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的時候,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經典”兩個字有時候會讓人望而卻步,擔心內容過於艱澀。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為我打開瞭心理學的大門。我曾試圖啃讀過一些原著,但往往是讀瞭一半就堅持不下去,感覺雲裏霧裏。而這本書,通過精煉的概括和生動的比喻,讓我迅速掌握瞭核心思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介紹瞭理論,還深入分析瞭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産生影響的,比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誤區,或者是如何被廣告商巧妙地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空穴來風。我感覺自己好像在給大腦做一次“升級”,思維模式變得更加開闊,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更加理性。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心理學速成指南”,讓我能在短時間內觸及到最精華的部分,並且能夠真正理解和吸收。

评分

我一直對“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這個問題充滿好奇,這本書可以說給瞭我一個非常全麵的解答。它不像是那種快餐式的勵誌讀物,而是循序漸進地帶領我深入瞭解人類心靈的奧秘。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那些著名心理學實驗的解讀,比如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阿希從眾實驗等等。這些實驗的描述,不僅僅是枯燥的步驟和結果,而是深入地分析瞭實驗的意義,以及它們對我們理解人類行為的啓示。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感到一種震撼,原來人類的內在驅動力可以如此復雜,又如此容易被外界影響。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語言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復雜的概念,也能用清晰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來解釋。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傢,在娓娓道來他的洞見。這本書讓我對心理學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熱情,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變得更加敏銳和深刻。

评分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讀懂”心理學的書。我過去也讀過一些心理學方麵的書籍,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觸及到核心。而《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心理學世界的全新認知。它沒有迴避那些深刻的哲學命題,卻能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去闡述,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時發齣“原來是這樣!”的感嘆。書中對不同學派的介紹,如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等等,都做得非常精闢,讓我能夠快速地把握它們的核心觀點和區彆,避免瞭混淆。而且,它不僅僅是在羅列知識點,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反思自己的經曆和感受。我發現,書中的很多觀點,竟然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生動的例證。這種學習過程,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這本書讓我明白,心理學並非高高在上的學科,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學問。它讓我更瞭解自己,也更理解他人,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