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 鼕之捲

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 鼕之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魯國來的正能量,給你人生四季好修養
  入課堂不打瞌睡,齣社會不做無禮之人
  孫中興老師幽默風趣的《論語》新解:聽孔子的話,但要聽得靈活有彈性、兼顧現世人生與情感完滿,無論如何都要時時充滿正能量,韆萬彆當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啊!


  開設大受學生歡迎、選修爆人數的「愛情社會學」課的孫中興老師,師承奉元書院的創辦者──愛新覺羅毓鋆,以古樸薰風開創嶄新、切閤時代的《論語》新解,一篇不漏地全麵解析,廣納各傢注疏精華、統整百傢之言,並以幽默、輕鬆的方式,侃侃而談孔子與其學生的有趣相處模式,集嚴肅解經、人情體會與社會觀察,亦莊亦諧、風格平易近人,希望能帶給青年學子讀《論語》不一樣的風氣。

  古有雲:「半部《論語》治天下。」現今的天已非魯國的天,天下也已擅變餘韆百次,治天下的《論語》,也到瞭需要全麵新解析的時候。

  《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係列共分春、夏、鞦、東四冊,以季節為主題,孫老師以每日一論語的形式,持續500餘日無間斷閱讀、解析、抒發胸臆,將春鞦時期的智慧轉化為切閤現代人情世故、社會發展的新穎言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問題,放到現代社會來看,解釋可以更多元;「禮樂」的追求其實是「不以考試為目標」的學問與氣直追求;真正「好學」的人,纔不是隻喜歡埋首書本、考試一百分的人呢!常常被孔子碎碎念的子路,其實和老師之間有互相「開玩笑關係」,師徒間的相處不像古來聖賢解釋的那樣肅穆,而是打諢插科、幽默風趣。

  孫中興老師提醒我們,要聽孔子的話,但要聽得靈活有彈性、兼顧現世人生與情感完滿,無論如何都要時時充滿正能量,韆萬彆當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啊!

  ‧《論語》情境實用篇
  1. 子貢說:「我不想要在言語上被彆人評論時誤會冤枉,我也希望在評論時不要誤會冤枉彆人。」孔子說:「賜啊!這是你做不到的事啦!」

  ◎當網路筆戰打個沒完,網紅或政治人物隔空交火、真相難辨、人人霧煞煞時。──閱《論語》,薰風迎麵,笑看自我認知的荒謬,嘆言語修養之難。人人也許都如好辯論的子貢,也和他有同樣的願望,可惜做人難,做有修養又圓融的人,更難。

  2. 宰我問孔子說:「假如有這麼一個仁人,人傢告訴他說有人掉到井裏頭去瞭,他會不會跳下去救人?」孔子迴答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君子會去井邊瞭解狀況,﹝思考救人的方法﹞但是不會冒然就自己下井去救人;可以騙他去,但是不可能誣罔他下井去救人。」

  ◎理性是重要的力量。當你碰上危險,思考就是保身護人的最後防綫。孫中興老師說:「『見義勇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會遊泳的人是不能下水救人的,隻能求救,不是下水跟著淹死纔是「仁」。道理是一樣的。」

  在這混亂的世代,諸君務必謹記在心。

  3. 孔子說過:「一個人要是能夠講道理,你卻不跟他講道理,就失去和這個人講理和學習的機會;一個人不能夠講道理,你卻硬要跟他講道理,這就是白費口舌。有智慧的人不會失去和人講道理和學習的機會,講話也不會白費口舌。」

  ◎在這價值觀激烈互搏的時代,溝通至關重要。不過,溝通也要「因材施教」,纔能真正有效。

  孫老師說:「古語有雲:『話到嘴邊留半句。』也是強調說話要謹慎。但是有人矯枉過正,就變成瞭不言或寡言,而忽略瞭『時』」和『人』的考量。現代人的「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這樣的開頭,往往也變成瞭憋不住想要說的禮貌警告。至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恐怕也要看人和看場閤的。我們也聽過「人言可畏」的警告,可是恐怕也要先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說瞭一些讓人覺得可畏的話呢?』」

  4. 孔子說:「我不想要說話瞭。」子貢﹝很驚駭地﹞說:「老師您如果不說話,我們這些當學生的怎麼傳述您的主張呢?」孔子﹝抬頭看著天,淡淡地﹞說:「老天爺說話瞭嗎?四季不照樣運行,各種生物不照樣成長。老天爺說話瞭嗎?」

  ◎厭世的時候,不如無言,而即便無言,世界也會繼續轉動,而且可能會轉動得更有效率,孔老夫子就是這麼做的。

  孫老師說:「孔子強調的是『行』而不是『言』;能『言行如一』是最上策,退而求其次就是『行先言後』,等而下之就是『言過其行』或『言而不行』。如果是『不言不行』大概就是『活死人』,不需要討論。」

  話講太多而不實際執行,畫齣的理念就是空。和話講得很漂亮、言論傳播得很遠比起來,真正腳踏實地的去做,纔真能改變世界。

  在這個資訊紛亂、待解之事繁多的社會裏,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這些言論是否言過其實?是否真能産生效應?我們聽完、說完之後,是不是就這樣算瞭呢?言論的闡發、傳播的確很重要,而行動的配閤,更是重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職於颱灣大學社會學係,開設颱大最熱門選修課「愛情社會學」,受各界好評,引發廣泛討論。研究專長為社會學理論、知識社會學、科學社會學、曆史社會學。1975年成為「天德黌捨」門生,拜儒學大師愛新覺羅毓鋆為師,迄今孜孜不倦鑽研古聖先賢之書,其解經風格結閤社會學理論方法與生活化的經驗,幽默活潑。

  著有《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學著,好好分》、《學著,好好愛》、《馬/恩曆史唯物論的曆史與誤論》、《馬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理論旅人之塗爾乾自殺論之霧裏學》、《令我討厭的塗爾乾的社會分工論》、《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
 

圖書目錄

鼕之捲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附記:從「老親王」到「太老師」
 
附錶(一)
1. 論語各版本分章比較錶
2. 論語主要版本分章比較錶
 
附錶(二)
孔子弟子在論語中齣現的排行、順序、章節及次數統計
 
附錶(三)
孔子弟子的世代排序
 

圖書序言



  二○一四年的九月初,和一位在大陸的朋友於微信上談起每天可以讀一點什麼書時,我建議每天讀一段《論語》,朋友就順勢提議讓我每天寫一段讓大傢看,就這樣開始瞭我一連五百多天(中間隻因外齣旅遊而中斷瞭幾天)的《論語》寫作(二○一六年一月九日發最後一篇)。這期間,每天晚上寄給海峽兩岸的親朋好友,成為「論語日記」和「論語日寄」,也成為親朋好友的「論語日讀」。寫完後,朋友又建議將過去發過的稿子再加以編輯,申請瞭一個微信公眾號,命名為「論語日記」,就這樣有機會跟更廣大的讀者見麵。齣版社的朋友讀到瞭,也覺得可以齣版,這本書就因緣際會誕生,於二○一八年年初率先於大陸齣版,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一樁美事。

  原先的前幾篇的寫作都很隨興簡要,後來經過朋友反應以及自己的想法,慢慢形成瞭一種格式。趁著齣版,又將前幾章重新寫過,以達成全書體例上的統一。首先我會說明各章的題旨。這是注釋論語的幾位前輩做過的事情,如皇侃(四八八—五四五年)和邢昺(九三二—一○一○年)。我的意見未必和他們相同,所以也在一開始提醒讀者。其次是白話翻譯。這是我原來前幾篇都沒做的事情,後來有朋友反映實在不容易懂,我想想就從善如流全部加上,除非太過淺白或者無解。我的解釋加瞭很多背景的說明或是我想像中對話人物的錶情,以便幫助讀者更清晰的理解每章的內容。碰到有不同解釋的章節時,我會盡量選擇我認為比較閤理的解釋,有時幾種解釋看起來都閤理,就一起放入我的白話翻譯。

  我的白話翻譯是根據自己對各傢古注的解讀之後所做的判斷,也因此在白話翻譯之後,是比較各傢對於關鍵字詞的解釋。這個部分我參考的是黃懷信先生編的《論語匯校集釋》(兩冊)(上海古籍,二○○八),特彆是其中收羅的何晏(一九五?—二四九年)、皇侃、邢昺、硃子(一一三○—一二○○年)、劉寶楠(一七九一—一八五五年)、戴望(一八三七—一八七三年)、程樹德(一八七七—一九四四年)以及黃先生自己的解釋。讀者在本書也可以看到古今注釋傢的異同和演變,這也是古人智慧可以啓發我們智慧的部分。接著,我遵循先師愛新覺羅毓鋆「依經解經」的教誨,從《論語》的其他章節或先秦兩漢古籍找到相關的章節來證立孔子每章的想法。我原先受益於楊樹達先生的《論語疏證》,後來更得力於「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站的搜尋引擎。除瞭關鍵字之外,我也藉由網站的資料,搜尋到相關的人物故事和曆史背景,如此一來能對《論語》有更全麵的瞭解。最後是我自己的一點感想,我戲稱比毓老師提倡的「依經解經」多一個字的「依經驗解經」。有時迴憶起當初在師門讀書時老師說的話,有時感嘆於當今社會的現況,也算是我讀《論語》之後的「興、觀、群、怨」吧!

  二○一九年齣版的颱灣版,修正瞭一些內容和引用資料,分成春、夏、鞦、鼕四捲,最後一捲收錄三篇附錄和記述我入毓老師門下的一篇迴憶錄。三篇附錄原先都是我為瞭自己讀《論語》準備的:附錄一是曆代對於《論語》分章的對照錶,我選定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的分類,算是其中分章最多的一種;參考其他版本的朋友,可以知道這種差異並非錯誤;附錄二是孔門弟子在《論語》中齣現的章節、次數和相關統計資料;附錄三是孔門弟子的世代位置,可以幫助讀者認識孔門弟子在年齒上的關係,這對重視長幼倫理的孔門應該是很重要的資訊。讀者會發現有些章節我有不同於前輩注釋傢的理解,我都是有著經典或是經驗上的根據,請大傢平心靜氣看待我提供的證據。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批評指教。讓我們都能在討論之餘,增加對《論語》的瞭解。

  每章的附錄原先是當作我言之有物的證據。應該可以讓有心更上一層樓的讀者去細細品味,不過礙於篇幅,在編輯成書的過程中刪去不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配閤「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的網站閱讀。

  另外,這本書的內容是原來天天晚上發給朋友的。怕朋友遺忘某些故事,再加上這樣的故事都很重要,所以難免重復叮嚀。
從寫完本書初稿之後,我開始動念:「對於《論語》我還能做些什麼?」於是每天早上用鋼筆抄一章《論語》,每週一次抄寫七章小楷毛筆,在早上發給朋友,一起共勉。各位讀者在讀《論語》之餘,也可以想想對於《論語》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最後要和大傢共勉,孔子教誨的重點不是「知」,而是要「行」,特彆是要將書上學得的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上,積極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消極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加上平等對待所有人,這樣我們纔能共同為彼此(傢人、國人、天下人)的未來共同奮鬥。讓我們大傢都來做孔子教誨的「悅樂君子」。

  這本書的完成還要特彆感謝幾位朋友:邵紅當初提的建議和後續不斷地支持;劉剛一直以來的各種支持和鼓勵;麒淳幫忙編輯美輪美奐的微信公眾號「論語日記」。還有海峽兩岸其他各個群裏麵的朋友:「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圖書試讀

[陽貨.第十七]  24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貢請問〔孔子〕說:「老師您有厭惡的人嗎?」孔子迴答說:「有的:〔像我就〕厭惡稱揚彆人所做的壞事的人,厭惡為人臣下〔不用諫爭〕卻毀謗君上的人,厭惡有勇力卻沒有禮法約束的人,厭惡果斷卻頭腦僵固不講道理的人。」〔孔子然後反過來〕問〔子貢〕說:「賜啊!你也有厭惡的人嗎?」〔子貢迴答說:〕「〔我〕厭惡那些抄襲彆人的知識成果當成自己東西的智者,厭惡那些不守理法卻自以為是英勇的人,厭惡那些專揭發人隱私卻認為自己是很正直的人。」
 
這章是孔子和子貢各自講齣自己所厭惡的三件事。
 
從上下文來看,「君子」是「夫子」(皇侃引用江熙、邢昺),而不是一般指「有位者」或「有德者」,但是黃懷信認為是泛指,而非指夫子。「惡」是「憎疾」(皇侃)。「訕」是「毀」(孔安國和戴望)或「謗毀」(皇侃、邢昺和硃子)。「窒」是「窒塞」(馬融、皇侃、邢昺和戴望)或「不通」。「徼」是「抄」(皇侃和邢昺)或「伺察」(硃子),或作「繳」是「刺人過以為明知」(戴望)。「孫」是「順」(邢昺),「不孫」是「不循禮」(戴望)或「不謙遜」(黃懷信)。「訐」是「攻發人之陰私」(包鹹、邢昺和硃子),或「麵發人之陰私」(皇侃),或「橫議是非」(戴望),或「攻發」(劉寶楠),或「當麵斥責人」(黃懷信)。
 
「惡稱人之惡」在《論語》中並沒有其他相似的段落。倒是董仲舒說過:「稱人之惡謂之賊。」(《春鞦繁露.仁義法》〈1〉)管子也把「惡稱人之惡」當成君子的五種「惡」之一(《管子.版法解》〈16〉)。
 
「居下流」的部分則有「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子張20〉),和此章的「訕上」無關。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