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光

瑜伽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K.S. Iyengar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只有通過瑜伽之鏡,人才能從中感受到自身。」
1966年出版至今全球銷售突破百萬冊不墜
當代瑜伽大師──艾揚格
最權威的瑜伽指導經典


 
艾揚格(B.K.S. Iyengar, 1918-2014)師承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
是將瑜伽推廣至當代世界的重要推手,
而本書是艾揚格一生中最重要的瑜伽指導全書,
是他每天長達10小時、不間斷修練35年後的思想精華,
深入淺出地闡述每個體位法動作及呼吸調息法的知識與需求,
並由艾揚格本人親自示範動作,
完整呈現大師對於瑜伽的追求與修練成果。

全書內容包括──

.艾揚格親自闡述瑜伽的起源、精要與哲理。
.200個體位法的完整步驟、技巧與功效說明,搭配592幅大師親自示範照片,幫助練習者清楚掌握細節。
.鎖印法、淨化法與呼吸調息法的技巧、功效與注意事項。
.針對初級、中級、高級的練習者,提供不同階段性的訓練方式指引。
.提供300周的瑜伽鍛鍊計畫,並針對不同病症給予養身體位法建議。
.書末附有詳盡體位法與瑜伽相關梵文詞彙對照表及索引。

▍艾氏瑜伽(Iyengar Yoga)

艾氏瑜伽是艾揚格將瑜伽科學化與醫學化,發展出正確調整身體位置──「順位」(alignment)的一種哈達瑜珈。
艾氏瑜伽教學風格嚴謹,要求身體對稱、平衡、能量貫通,並開創使用各式輔具來提升練習的精準度,其獨特的輔助瑜伽體系能改善個人身心上的種種問題,使身體朝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艾揚格深信,體位法不單只是對身體的練習,並涵蓋了整個瑜珈八肢的修行之路,而使個人的身心靈臻於完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艾揚格B.K.S. Iyengar
1918年出生於印度南部,1934年前往邁索(Mysore),於「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T. Krishinamachaya)門下修習八肢瑜伽,1937年奉命前往印度普那(Pune)展開教學生涯,並開始潛心鑽研試驗瑜伽的各式技巧。1966年,他將其多年修習瑜伽的心得撰寫成《瑜伽之光》出版後全球暢銷,聲名遠播。往後的數十年間,他前往世界各地講學授課,並持續撰寫瑜伽相關著作。2004年,他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直至高齡90歲,艾揚格仍然每天練習4小時的體位法及調息法。2014年逝世於印度普那,享耆壽95歲。

艾揚格對體位法進行精心研究,並探索開發各式輔具,讓各種身體條件的人都能夠完成瑜伽鍛鍊,其獨特的輔助瑜伽體系,日後發展成為「艾氏瑜伽」,也是當前全球瑜伽的主流派別。


譯者簡介

章敏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碩士。譯有《世界藝術史》、《愛好和平的戰士》、 《提香》 等書。

廖薇真
曾歷任雜誌社、出版社主編,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現專事採訪書寫。

圖書目錄

獻給我尊敬的宗師
祈禱詞
序言
前言
新版前言——我的省思

第一章 緒論
什麼是瑜伽?

第二章 瑜珈體位法、鎖印法、淨化法
體位法注意事項
體位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鎖印法和淨化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第三章 調息法
調息法注意事項
鎖印法、經絡和脈輪
調息法的技巧和功效

附錄1:體位法課程
附錄2:針對不同疾病的治療性體位法

體位法索引
詞彙解釋

圖書序言

第一章緒論
 
▎什麼是瑜伽?
 
Yoga(瑜伽)是源於梵文字根yui,意即綁住、結合、套上軛、將人的注意力導向專注、使用與應用。瑜伽亦指和諧或融合。瑜伽真實的連結了我們的意志與上帝的意志。由瑪罕迪瓦.德賽(Mahadev Desai)所譯的《聖雄甘地談薄伽梵歌》(Gita according to Gandhi)前言裡述及,「瑜伽的意思是將身心靈的所有能量與上帝連結;以瑜伽做為修練個人的智能、心智、情感、意志;靈魂的平衡,讓人能均衡地看待生命的各個面向。」
 
瑜伽為印度哲學「正統六派」之一。帕坦加利在其經典之作《瑜伽經》(Yoga Sutras)裡將瑜伽整理、校對、系統化,編撰成185條箴言。在印度思想中,至高無上的宇宙靈性(大我或上帝)遍及萬物,而人的個體靈魂(小我)只是其中一部分,稱瑜伽為系統是因為瑜伽教導小我可以與大我融合為一,並從而解脫(moksa)。
 
遵循瑜伽之道的人被稱為瑜伽行者,男為瑜伽士(Yogi),女為瑜伽女(Yogin)。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第六章是瑜伽哲學最具權威性的重要論述,克里希那神向阿諸納解釋瑜伽能令人從苦厄中解脫得道:
 
「當他的心靈、智能、自我都在控制之下,從煩躁不安的欲望中自由,因而使其安棲於靈魂中,一個人就會成為相應(Yukta)——與神融合為一的人。無風之處的一盞燈,火焰不會搖曳;就好比瑜伽行者,他控制自己的心靈、智能、自我,全神貫注於他內在的靈性。當搖曳不定的心靈、智能、自我,透過瑜伽練習而靜止時,他就能於自身靈性的恩典裡得到滿足。在那境界裡,他明了永恆的喜悅是超越感官而無法比擬的,他流連在真諦中而不願離去。他獲得了無上珍寶,再也沒有什麼能與此相比。他同時也達到更高境地——不為更深更重的苦所哀慟。這就是瑜伽的真義,從苦厄中解脫。」
 
經過完美切割的鑽石,每一面閃耀著不同光芒;瑜伽這個詞也是如此,從各方面映照出不同深淺的意義,且顯露出人們致力於獲得內心平靜與快樂的不同層次。
 
《薄伽梵歌》為瑜伽做出其他解釋,並著重在業瑜伽(Karma Yoga,以行動來實踐的瑜伽):
 
「工作僅是你的殊榮,而不是果實。絕對不要讓行動的果實成為你的動機;絕不停止勞動。以上帝之名工作,放下自私的慾望。別讓成功或失敗影響你。這種均衡就是瑜伽。」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