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因明學
  • 佛教哲學
  • 邏輯學
  • 藏傳佛教
  • 唯識
  • 中觀
  • 辯論
  • 智慧
  • 宗派
  • 佛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唐代窺基所撰《因明大疏》為漢傳因明的宏篇巨擘,是權衡因明義理的最高圭臬。陳大齊先生以其邏輯學傢,學蘊深厚,傳作《因明大疏蠡測》,堪稱《大疏》研究的皇皇大著。在漢傳因明史上,近似於這樣分專題討論的書僅有唐代慧沼的《因明義斷》。半個多世紀過去,《蠡測》一書的學術價值益發受到學術界的推崇。但是,作為因明的學術專著,開掘愈深,並不容易為初學者所接受。因而先生再度執筆,由《蠡測》衍生書二種,一是《印度理則學》,二是《因明入正理論悟他們淺釋》,即本書。

  《淺釋》採用講經式,對「因明入正理論」作逐字逐句的講解,由颱灣中華書局於1970年齣版,其書原屬一部講義,約莫寫於1960年前後,是先生時任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任課時所用。作者本人曾說:「得此二書,難讀的因明轉成易解的學問,其多年辛勞,似尚不緻白費。」十九世紀末以來,因明在漢地重光,但真正有深度的因明學術著作如鳳毛麟角,因明的通俗著作盡管已有多種,由於深入不夠,淺齣也就成瞭問題。可見,淺齣必須以深入為基礎。

  佛學難治,因明尤難。先生通過三種不同體裁的闡論,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厚積薄發。「其多年辛勞,似尚不緻白費」,此言抒發瞭作者關於因明治學之難、推廣不易的感嘆,故而讀者得此書,應當前心研讀,奉為至寶。

本書特色

  1.本書為漢傳因明的權威釋義篇章。

  2.全書採用講經式,對「因明入正理論」作逐字逐句的講解,通過三種不同體裁的闡論,嚴謹的邏輯學法,深入淺齣,厚積薄發。是為因明治學之巨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大齊(1886-1983年)


  字百年,陳大燮兄,為現代心理學的先驅。嘗留學日本,入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哲學門,獲文學士學位。1912年任浙江高等學校校長,兼浙江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在北京大學創建瞭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早年譯著有《審判心理學大意》(德/馬勃原著)、《兒童心理學》(德/高伍柏原著)。重要著作尚有《因明大疏蠡測》、《印度理則學》、《因明入正理論悟他們淺釋》、《闢「靈學」》、《心靈現象論》、《民族心理學的意義》、《兒童的被暗示性》、《德國心理學派略說》和《荀子的心理學說》等。
 

圖書目錄

一、因明入正理論原文
二、因明
三、八義
四、能立  宗
五、能立  因
六、能立  喻
七、似能立  似宗
八、似能立  似因
九、似能立  似喻
十、能破
十一、似能破

 

圖書序言

自序

  本書原屬一部講義,約莫寫於九年或十年以前。當時在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任課,與同學們研究孔子思想與孟子思想。同學們對於研究方法,極為注意。有人且於既經習得的理則學知識以外,希望知道些因明的義理,以供參考。為瞭滿足此一部份同學的一希望,乃開設因明一課。

  因明的中文國譯本,計有二種:一為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簡稱門論;二為天主的因明入正理論,簡稱入論。二書的內容,大體相同,而入論較為精簡,故取以為教本。入論言簡意賅,初學者頗不易領悟,有詳加解釋的必要。說理之書,在解釋時,措辭必須精細,不可粗率。一涉粗率,甚易引緻誤解。故講解必須經過周密的考慮,始可騰諸口說。在課室內隨想隨講,考慮時間短促,措辭易趨粗率,難期精細。故在上課之前,預編講義,以備在課室內隨讀隨講,藉以減少粗率的毛病。本書所作的解釋,大抵取材於窺基所作的因明入正理論疏,間亦酌加己意。

  入論的內容,攝有悟他與自悟二門。悟他,意即開悟他人,令其認識正略,兩者所佔篇幅,相去甚遠,令人猜測,入論所重,似在悟他。悟他門相當於西方的傳統理則學,以研討推理的正誤為重心,其建立的程式與規律,為各學派所共同遵守,不是佛傢所獨有的辯論標準。自悟門相當於西方所說的知識論,發抒佛傢有關知問題的獨特理論,不一定為他傢所宗奉。當時開講因明的目的,原在於闡述推理與辯論所當共守的準則,不在於研究佛傢的哲學思想,且作者對於佛傢哲學,素乏研究,不勝講解之任,故僅就悟他門加以淺顯的解釋,對於自悟門,未置一辭。入論所認為自悟途徑的,隻有現量與比量,而比量所應遵守的規律,與悟他門中能立所應遵守的,完全一緻。解釋瞭悟他門的能立,等於亦以解釋瞭自悟門的比量。故本書所遺而未講及的,實隻現量一端。本書所未講及的,雖僅少數內容,但究未囊括全論,故隻可稱為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俾符實際。

  本書寫成以後,久經置於廢稿之中,未作問世的打算。前年馬來西亞僑胞所發行的無盡燈季刊函索有關因明的文字,因年老神衰,不剋另行撰述,乃於廢稿中檢齣此篇,寄去塞責。近來國內研究佛學的朋友,亦多關心因明,慫恿齣版,以供眾覽。遂不揣謭陋,商請中華書局印行。原稿隻編至似能立,其真能破與似能破二義,未經註解。真能立與似能立講明以後,能破二義甚易推知,故入論於此二義,講述亦甚簡略。但遺而不釋,究不免有殘缺不全之憾,乃費旬餘之力,為之補足。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陳大齊識於颱北寓所,時年八十有四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讀完《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內心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平常對佛教的接觸不多,大多是聽聞一些基礎的概念,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係統、非常邏輯化的方式,來介紹因明的理論。對於像我這樣理性思維比較重的人來說,這種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講解方式,簡直是福音。 作者對於「宗」的建立,以及如何去分析「立」、「破」的環節,解釋得非常清楚。像是討論一個議題時,我們常會看到雙方各執一詞,但往往都抓不到重點,或是爭論到最後變成意氣之爭。《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就像一把尺,讓我們能夠客觀地去衡量一個論點的成立與否,判斷它的「因」是否足夠強大,它的「果」是否必然。 尤其令我佩服的是,作者在解釋「總相」、「別相」的時候,巧妙地運用瞭一些科學實驗的例子。比如說,討論「水的特性」,我們知道水有流動性、透明度等等,這些都是「總相」;但不同來源的水,其味道、硬度可能有所不同,這些就是「別相」。透過這樣的類比,讓原本抽象的邏輯概念變得非常具體,也更容易理解「因」與「果」之間的細微差別。 這本書也引導我去思考「概念」的形成。很多時候,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是建立在我們所理解的「概念」之上。如果我們的概念本身就有偏差,那麼整個論述就可能失之毫釐,謬以韆裏。作者藉由「名言」與「實義」的探討,讓我更警惕自己在定義事物時,是否真正觸及瞭事物的本質。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的文字樸實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讓我學習到,真正的溝通,需要的不是強詞奪理,而是清晰的邏輯和準確的判斷。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瞭我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任何想精進邏輯思維、理解事物本質的朋友,我都強烈推薦這本著作。

评分

這本《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真的讓我在閱讀時,腦袋裡像跑馬燈一樣,不斷湧現齣各種想法。作者對於「正理論」的剖析,完全顛覆瞭我以往對辯論或論述的刻闆印象。它不是單純的口纔比拼,也不是為瞭贏而爭,而是有著一套嚴謹的邏輯框架,教我們如何從根本上去辨別事物的真偽,如何建構一個穩固的論點。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舉例時,引用瞭一些歷史事件或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例如,在探討「過失」的分類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列齣一堆專有名詞,而是用生活中常見的誤會、謠言是如何產生的為例,讓我們非常直觀地理解瞭何謂「因相違」或「因不共」。這種將複雜理論「日常化」的處理方式,實在是太厲害瞭!讓我這個對佛法幾乎是白紙一張的人,也能樂在其中。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能詮」與「所詮」的時候,用瞭「指令」與「行動」的關係來比喻。當我們說「請把燈打開」,「請」就是「能詮」,而「把燈打開」這個動作纔是「所詮」。這樣一來,語言的本質、訊息的傳遞,以及溝通中的誤解,彷彿都清晰可見瞭。這讓我反思,自己在與人溝通時,有多少次因為「能詮」的錶達不清,而導緻「所詮」被麯解,進而產生瞭不必要的衝突。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的文字風格也很特別,它有一種沉靜而有力的力量,不誇張,不煽情,但字字句句都像是經過韆錘百鍊,直指人心。讀著讀著,你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開始思考,開始反省。這本書不隻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方法,一種解析世界、解析自我的工具。 這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慢慢咀嚼的書。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體會。它讓我明白,理解他人、理解事物,需要的不是聰明纔智,而是願意運用正確的邏輯工具,並懷著一顆開放的心去探索。如果說,要找一本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圓融的書,那《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絕對是首選。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這書名,心裡多少有點敬畏,畢竟「因明」聽起來就是很學術、很深奧的東西。但實際翻開後,纔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親切,像是位老朋友在跟我分享他獨到的見解,沒有絲毫的說教感,反而充滿瞭引導和啟發。 書中對於「因相」與「果相」的探討,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一個木匠要做一張桌子,他需要木材、工具、以及他自己的技術,這些都是「因」;而完成後的桌子,就是「果」。但如果木材不好,或者工具不對,那麼做齣來的桌子可能就會搖搖晃晃,這就是「因」的不圓滿導緻「果」的缺陷。這個比喻讓我瞬間理解瞭「原因」與「結果」之間必須環環相扣,不能有任何缺漏。 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闡述「建立」與「摧破」的過程時,運用瞭許多哲學層麵的思考。他教我們如何去辨析一個論點的「善」與「不善」,如何去分辨「真」與「偽」。這對於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說,簡直太有價值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如果沒有一套正確的判斷方法,很容易被虛假或片麵的資訊所濛蔽。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又帶著一種溫潤的力量。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從事物的根本上去分析,如何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這不僅僅是在佛學上的收穫,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提升。我感覺自己變得更加客觀、更加理性,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全麵瞭。 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邏輯和思考的認知。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自我提升、對理解世界有濃厚興趣的朋友。閱讀《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絕對是一場智慧的盛宴,讓你獲益良多。

评分

最近抱著好奇心拿起《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沒想到一讀就停不下來!這本書對我這個平常隻對一些生活化的東西感興趣的人來說,簡直是個意外的寶藏。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彷彿在跟我講故事一樣,不知不覺就把我帶進瞭因明的世界。 我最喜歡書中探討「有法」、「無法」的部分。作者用瞭很貼切的比喻,比如我們要證明「天上有一隻鳥」,而我們看到的「有翅膀、會飛」就是「有法」的現象,而「天上有一隻鳥」則是我們要證明的「宗」;但如果我們看到的隻是一片雲,那「雲」就屬於「無法」的情況,不能用來證明「天上有一隻鳥」。這種由現象推論本質的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書中也詳細解釋瞭「決定因」、「非決定因」的區別,這對我理解許多生活中的「經驗談」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大傢常說「曬太陽會變黑」,但實際上「曬太陽」隻是「可能」會變黑的「非決定因」,因為有些人天生就不易曬黑,或是曬瞭太陽也做瞭防護措施。而「太陽的光熱」纔是「決定因」,隻要有足夠的光熱,而且沒有其他阻礙,變黑就是必然的結果。這種釐清因果關係的能力,讓我不再輕易被一些似是一非的說法所誤導。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的結構安排也很巧妙,循序漸進,不會讓人覺得一下子就被大量的資訊淹沒。而且,作者在每一段落後麵,都會提齣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驗證。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隻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瞭整個思考的過程。 總之,這本書讓我對「為何」和「如何」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因明學的書,更是一本教我如何理性、清晰地思考的啟濛之作。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希望提升自我思辨能力的朋友,相信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哇,最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一開始隻是覺得書名很有趣,帶點古意又好像藏著什麼玄機。我本身並不是佛學的專傢,對因明更是知之甚少,但書裡那種深入淺齣的風格,讓我在閱讀時完全沒有壓力。作者彷彿是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是,它並沒有用艱澀的術語堆砌,而是透過許多生動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聽起來很抽象的觀念。像是探討「因」與「果」的關聯,作者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做菜的過程來比喻,哪個步驟是「因」,哪個步驟會產生什麼「果」,非常淺顯易懂。讓我對過去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有瞭更清晰的理解,原來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有其脈絡可循,並非全然是偶然。 尤其在「悟他門」這個部分,作者探討的是如何去理解他人的觀點,並在彼此的溝通中找到共識。這在現代社會尤其重要,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透過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更有同理心地去傾聽,去辨析對方話語背後的真正意圖,而不是急於下結論或反駁。這種能力不隻在學術探討上,在人際關係、職場溝通上都非常有幫助。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段落分明,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眼力。有時候讀書,光是看著滿滿的文字就會產生壓力,但這本書的設計感讓人覺得很親切,就像在跟一位朋友聊天一樣。它引導我思考,但又不強迫我接受,留下很多空間讓我自己去體會和消化。 總之,《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佛學入門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思考、溝通與理解的生命課。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世界的互動方式,也讓我在紛擾的塵世中,找到一絲平靜與智慧。推薦給所有對生命有疑惑,想學習如何更深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人,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